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本论的核心是诠释“如来藏”,前面已经用三大理论来诠释一切众生都恒具如来藏:1、“诸佛法身能现故,有情恒具如来藏”(以果立因观待理);2、“真如无有差别故,有情恒具如来藏”(法性理);3、“具佛性故,诸有情恒时具有如来藏”(一因生果作用理)。
再用十义(浓缩成八义)从各个角度对如来藏做了诠解: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
然后要从九种比喻来说明客尘和如来藏的关系。
比喻总的要义就是客尘和如来藏始终都是一体,并没有一个分开的“前际”。
而后回到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初者“所觉法界义”分八:法界遍满一切、总标略说能遍者、其义广说、摄义并启下文、依启下义以喻宣说、以信心了知所说之义、认定所觉之空性、诠示宣说之必要。
上堂课学完了“认定所觉之空性”。四句偈语:具有分离之体性,如来藏以客尘空,无有分离之体性,藏以无上法不空。从大圆满和禅宗的角度去看这句偈语,需明了本体的空性以及作用的空性,本体的空性离开有无,作用的空性于胜义有,于世俗空。从二转去看,作用和本体俱空,但此空非断灭;从三转去看,世俗作用无,作用和本体俱有,但此有非实有。“空”之一词,可以从很多角度去理解。空和空性,一些语境时可以分开理解,另一些语境时也可以同一理解。
这堂课内容:
学习如来藏品的最初的科判中的第八:诠示宣说之必要。
己八、以彼等宣说之必要分二:一、以问答略说;二、其义广说。
庚一、以问答略说分二:一、提问;二、答复。
辛一、提问:
处处经说诸法空,如云如梦如幻相,
此中如来云何说,众生皆具如来藏?
“处处经说诸法空”,是说第二转般若无相法轮的经教中处处宣说了一切诸法空无自性。具体有广的《般若十万颂》、中的《般若二万五千颂》、略《般若一万八千颂》、极略的《般若摄颂》等。即从色法乃至一切智智之间一切所知法虽现一切相,但都是自性本空的。佛运用比喻善巧方便地宣说“如云、如梦、如幻相等”。即:内外诸法空无自性,如云如梦如幻化。所谓的云是不坚固、没有丝毫自性的相;“梦”虽有种种感受,但仍是一种虚假而毫无自性的相;“幻化”虽有种种显现,但也是无有丝毫自性的相。总之这三种比喻都描述了一切诸法显而无自性的空性相。《中品般若经》中说:“须菩提,一切法如梦如幻,涅槃亦如梦如幻,较涅槃有胜法者,此亦如梦如幻也。”意即:佛对须菩提讲,一切万法如梦如幻,包括涅槃也如梦如幻,如果比涅槃法还有更殊胜的法,也是如幻如梦,这是从二转法轮大空性分的角度来讲的,从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光明分来讲,也是如幻如梦的。如《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即:属于分别心境界的万事万物,皆如梦如幻如泡影般,需要如是观修。又《般若经》说:“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无散空、本性空、一切法空、自相空、不可得空、无性自性空。”是从十六种空性来描述一切万法都是平等、本离一切戏论,在离戏的法性中根本不成立虚假的观待法,完全是平等大空性的体相。
如是便引出了两个疑问:
一、既然佛在二转法轮般若经上说一切所知法自性空如云如梦如幻相般,那为什么在此三转法轮了义经中,佛陀又宣说一切众生相续中本来平等任运自成具有法性如来藏?此说是否前无后相违?
二、“如来藏法界自性清净光明、任运自成”这样甚深的法,连十地大自在菩萨都难以证悟,那么对凡夫宣说如来藏法门有什么必要?
关于二转般若法门宣说万法空;三转了义经中宣说一切众生具有如来藏光明,以客尘法而空,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以及无量胜义功德法不空,说空和不空这两者是否相违以及对凡夫宣说如来藏有无必要的问题下面第二科判将次第给予答复。
首先第一问:可以肯定的回答,前后一点都不相违,因为万法究竟的本性是明空大双运的,只是在二转法轮中着重抉择法界本体空性的侧面,因而从空性的角度宣说了从色法至一切智智之间一切诸法空性的道理。第三转法轮的了义经教是着重抉择法界如来藏大光明分的侧面,从各别自证智慧光明分的角度来宣说了众生相续具有法界如来藏,并不是说如来藏本体有堪忍谛实。所以二者非但不相违,而且观待大乘初学者的修行来讲,一者是现前另一者的助伴,二者究竟是明空双融、无二不可思议的实相本体,没有任何别别他体的存在,是大空性与大光明无别一味的本体。
复次第二问:虽然如来的本性非凡夫力可以证悟,但对于修学大乘的凡夫来讲,有断除五种过失、产生五种功德、最终获得无上菩提的殊胜必要,所以应当对于大乘凡夫众生宣说如来藏。
以上答复是非常正确可靠的,也非一般人所能宣说的了义观点,也是下面颂词所要讲到的内容。因为导师释迦牟尼佛唯一的补处弥勒菩萨圆满通达了佛的甚深密意,即佛的二转法轮以及三转法轮所诠义——明空大双运、究竟一味的实相本体。因为二转是讲万法空性的侧面,第三转法轮了义经中是宣说智慧自性的大光明分。弥勒菩萨在本论中如实对万法实相的本性作了圆满的宣说,所以二转和三转根本不会相违,也不会有一者了义、另一者不了义的差别。以下解释颂词直接答复的内容:
辛二、答复:
心怯轻慢劣众生,执著虚妄谤正法,
增上我执五过失,为具过者断彼说。
若不了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藏,那将会产生五种过失:一是会自心怯弱;二是轻慢下劣众生;三是执著虚妄;四是诽谤真实法;五是增上我执。为令众生断除五种过失的必要,所以佛陀对于大乘的凡夫众生也宣说了如来藏。下面对五种
过失具体分析:
一、如果不对大乘有缘的凡夫众生宣说如来藏,他就不会知道自己也本来具有,心里会想:象我这样下劣的人,怎么能修持无上菩提心,行持六度万行,获得无上菩提呢?由于这种想法所至,心力就会很怯弱,导致不能勇悍地趋入不可思议大乘的殊胜正道,对入道形成极大的障碍,成为自相续发菩提心的违品。
二、又会因为不了知其他众生也平等具有胜义如来藏的自性,就会生起轻慢而不恭敬众生,成为利益他众、摄受众生的障碍。
三、又因为不了知自他平等具有不可思议胜义如来种性,以及在法界本性当中迷乱造作的客尘障垢本无实质,由此就会把非真实的虚妄客尘障垢执著为有而产生增益等过失。
四、五、因为不了知本自具足空寂离戏等无为功德,就会执著虚妄客尘为有,以及妄加诽谤真实法为无,这两种过失很难避免。由于会把法界的真实义如来藏执著为无有的损减等过失:认为在胜义中万法一无所成,如石女儿般的断空;把真实了义、本来具足无量胜义功德一味周遍法性的法界如来藏诽谤为没有,而执著于虚妄分别的种种客尘法,并且认为这些分别心前所显现的法不能遮破。这样耽著显现法为实有,和如石女儿般的空性,自然会落入增益分别的网罟之中。
总而言之,若没有宣说如来藏,众生不知道自他平等具有胜义法性如来的本性,就会导致执著无为有、有为无的二边过失,成了证悟实相的严重障碍,即“执著虚妄谤正法。”
又因为不了知自己和他人的自性法界平等,又会产生增上我慢贪执自我等过失,成为证悟自他平等的障碍。所以为了断除凡夫相续中的这些过失,产生相反的五种殊胜功德等必要性,佛陀也对大乘凡夫众生宣说了如来藏法门。
颂词直接略讲了五种过失,间接讲到断除后产生殊胜的五种功德:一是生起希求无上菩提的勇悍心;二是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心;三是生起客尘法本无的般若;四是生起有自性的智慧;五是生起了知自他平等的无缘大慈。这就是科判略说所摄的内容。
- 《宝性论》第70课
- 《宝性论》第7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