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序分中的:众成就,阐述菩萨功德。在阐述菩萨功德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讲述:一、明示现成佛;二、明权实二德。
上堂课继续学习菩萨“明权实二德”,说明一样要供养诸佛,但可以象电光一样:1、速疾;2、破暗;3、不住;4、无分别。能够这样的原因,关键还是“晓了幻化之法”,所以能够“破裂魔网,解诸缠缚”。
这堂课内容:
继续讲解菩萨功德。
超越声闻缘觉之地,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分两段解释:
一、超越声闻缘觉之地
“声闻”即闻佛说法音声而了悟四谛之人。他们了达了染净两重因果,从根源上明白:是由我执起惑造业,而变现六道轮回;若见到唯蕴无我,则会止息执我而起惑造业的妄动,从而寂灭苦果、证得涅槃。如此修持无我之道,断尽见、思烦恼,了脱分段生死,证入小乘涅槃,称为“声闻地”。
声闻根性稍钝一些,他是从果寻因,先知道果是苦的自性,之后一步一步地寻找它的因,最终找到是“我执”。缘觉则是察因知果——从很细的起因的相状,推断随后演变出的显著的果。即了达轮回的流程是如何逐步地演变、演化,如何从无明生行,从行生识,从识生名色等等。
“缘觉”二字中的“缘”是指十二种因缘所生的支分,叫做“十二缘起支”。“觉”,即观察十二缘起支,得到“无我唯法”的觉悟。也就是觉悟到:在轮回运转的全程中,只是一个又一个因缘所生的法,根本没有独立的、主宰性的我存在。这里面根本没有“我”。这样了达无我之后,就止息对“我”的妄执,停止为“我”的妄动,由此息掉了轮回的动力——惑、业。总之,由观察十二缘起而断除烦恼、证得涅槃,称为“缘觉地”。
但是声闻缘觉只证得少分空性,堕在空边。而菩萨了达无边幻化网,得了平等法,由此不住空、有二边,称为“无所住处涅槃”。也即:虽然了知一切法空,而不著在空边,即虽然了知众生空,仍然任运度生,虽然了知国土空,依旧庄严国土。以现证空性的缘故,不会著在相上;但也不会住在空里,而是能发起无边妙用。如此,超越一切声闻缘觉之地。
二、得空无相无愿三昧
空、无相、无愿,谓之“三解脱门”,从这三门进入,则得解脱。
一切观待因缘成立的众生及法,都无自性或无自体,故名为“空”。既然诸法无有自性或自体,哪里有它的相呢?由此是“无相”。(譬如梦中生子,有此子的相貌、行动。但这只是梦中事,真实中无有此子,哪有他的相?)既然是无相,就没有心所取的;既然无所取,能取也就息灭了,因此而“无愿”,即有所求的心都息灭了。
像世间人要做成功人士,想得到很大的荣誉;或者说想找个很好的爱人等等,要得到这些,才觉得人生有意义,所以一直有追求世间法的心,一直都在努力地追求。这都是因为把虚假的世间法看成实有的缘故。由于认为真实有所取的法,所以能取的心就不断地生起,一直处在愿求的心态中。一旦知道所取的人或法如迷梦般了不可得,心就会歇下来。这样,在虚幻的世间里就随缘而过了,不是硬要勉强去求什么,因为并没有可得的东西,往外去求取就是愚痴了。所以说 “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等空花”,不光生死等空花,连涅槃也等空花,因为涅槃只是相对生死安立的,不必执著在哪个地方有“涅槃”的东西存在!这就是“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了。
如此与会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正住不乱,名为得“三昧”。
- 《佛说无量寿经》第20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2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