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从八个角度去诠释如来藏,谓之“八义”(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已经学了六义,现在正学习第七义:恒时不变义。恒时不变义包含三个分位,现在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且分五个部分去讲,分别是:一、有法显现生灭理;二、法性无灭理;三、广说实相;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五、自性无变理。
上堂课讲了“自性无变理”的最后一个小节:已概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法是生灭的,是客尘,理由是什么?什么法是不生灭的,是主体,是大无为法,理由是什么?而后用摄义的方式说明心之自性为光明,体如虚空,任何客尘不能污染。此即为我等常说的“明空双运”。
这堂课内容:
宣讲不净位不变分二:一、如空无变理;二、宣说彼等差别。以下开始讲解二、宣说彼等差别。
癸二、宣说彼等差别分二:一、无变法性以生灭而空;二、变异与三火相同。
子一、无变法性以生灭而空:
依于业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
以死病老猛烈火,亦复不能焚烧彼。
颂词前两句“依于业及惑水等,不能令彼新生起,”是指依靠如水蕴一样业和烦恼,不能让心的自性光明法界重新生起,因为心的自性光明法界本来就是大无为法,不会有一种前无、后有的生相。相反,有为法有迁变性,具有前无、后有的生相,是以客尘法而显现的,故说业和烦恼或生杂染法都属于客尘的有为法,是无而现有的法,故曰“无而现故乱”。但是心的自性光明、法界如来藏本离一切生灭的现相,本是大无为法的本体,所以根本不会有前无、后有的差别相。
颂词中“等”字包括非理作意的惑、蕴界处的业,在心的自性上本来不会有新的生起,这是 “以生而空”的道理。
颂词后两句“以死病老猛烈火,亦复不能焚烧彼。”是指心的自性如来藏不会被无量的烈火(死火、病火、老火)所焚烧乃至毁灭,因为法性如来藏是大无为法,不可能随世间因缘而有任何的改变,不会存在前有、后无的灭相,就像虚空一样,以非理作意的种种邪见状态或以虚妄分别念的邪风不能吹坏,以业惑烦恼的水不能浸烂,以死老病的烈火不能焚烧,心的无变法性如来藏始终远离一切生灭相,根本不会存在前有、后无的灭尽相,这是“以灭而空”的道理。
这一颂合起来就是“无变法性如来藏”以“生灭而空”的道理,其本性本来就是“以生灭而空”的究竟胜义法。一般凡夫分别心的境界当中,一切所见所闻都是有迁变的,是由因缘造作的生灭法,完全属于虚妄分别心所自现、假立而引起的一种欺诳法。实际上我等凡夫都是被假相所迷惑,被骗得苦不堪言,经常不自在地随迷乱假相所转,身心毫无自在,原来它是如此这般地迷乱跟虚妄,毫无自体可言,根本不可靠,从此要把握自己的相续,作到看破、放下,因此就不再触境生心,不再被假相所迷惑,如是才能令身心获得自在。因为这些假相毕竟都是业惑烦恼自现的产物,不可能有少分坚固的实义,凡是属于分别念的境界,只要能见到、能闻到、能体会、能触到、能感受到的都是属于生灭法,是观待种种的因缘而假有的,当因缘聚集时它就会以前无后有的方式产生,一旦因缘消散时,自然就会灭尽,这样一种忽生忽灭的客尘法,其自性为什么不空,一定是空无自性的法,无毫许堪忍的自体,是本来无生的大空性
子二、变异与三火相同:
劫末地狱普通火,三者依次而对应。
死病老之三种火,应知彼等相似法。
这里讲的“三火”就是劫末火、地狱火、普通火,这三者的次第与我们凡夫身心上的三种变化情况可以相对应来理解。
首先能坏灭器世间的劫末火跟众生的“死火”相对应。因为众生处于死亡的阶段,就是生存的相续被毁灭,从有迁变的角度安立为“死火”。其“劫末火”也是能毁灭器世间,故与众生寿命迁变的“死火”相对应。
其次,能烧坏地狱,能令地狱众生相续生起痛苦的“地狱火”与“病火”相对应。
复次,以干柴等能燃烧的“普通火”主要与众生的身体相续逐渐迁变的“老火”相对应。当知以非理作意为因所引起的五蕴身而形成的变异与这三种火比较相似。
以上两个小科判的内容合起来,是指如同在虚空的无限领域中,器情世界一再地形成和坏灭,而虚空本身始终是不生也不灭的。同理,虽然在生死轮回中充满了不清净的众生,再再地经历各种不同的迁变,有种种苦乐的差别,还存在生老病死等的种种变化,但是心的自性光明如来藏本身没有丝毫的变化。所谓的“变化”只是客尘现相的一种变化而已,就象虚空中的浮云一样忽而生起忽而消失。
同理,佛性如来藏就像虚空一样,既使如浮云般的三种杂染充满了相续,如天空般清净的佛性也不会有半点的变化,这就是不清净位中心的自性如来藏是不变的坚固义。无论众生怎样的轮回,再再地感受各种痛苦,或于一代代、一世世地造诸恶业,感受种种苦报,这样对如来藏也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也不会因此变成不清净的法,其自性是本来清净的缘故。
众生不清净位的阶段,只是从现相的角度而言,因为众生相续当中存在种种客尘的障垢,从这一角度讲是不清净位,但是从胜义实相的本性来讲,如来藏的本性仍然是没有迁变的。这样的比喻和意义在《华严经》中讲得很具体。《胜鬘经》中也说:“世尊,生死者,以世谛故,说有生死。世尊,死者诸根坏。世尊,生者新诸根起。世尊,而如来藏不生、不死、不老、不变。何以故?世尊,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境界。世尊,如来藏者常恒清净不变故”。意即:(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不仅有生老病死的种种差别和感受,而且一切诸根也有新生、又有灭尽,这就是轮回的生死阶段。而如来藏的本性是不生、不死、不老、不变的殊胜法,因其是法性不是有法,所以如来藏就是恒常的、清凉的、永恒不变的殊胜法。
对于此理,按照金刚密乘窍诀的方式来讲,就更殊胜、更了义。如来藏在不清净位时仍然存在,譬如,一个众生在生时,就只有一层一层感受轮回的生老病死等痛苦,待最后临终时,首先一切粗的根身会坏灭,然后粗的分别念就会消失无余,以至于粗的色法、粗的分别心可以融入细的识中,细的识又融入阿赖耶识中,最后阿赖耶识又融入如来藏的光明分中,这样一层一层的隐没。在阿赖耶识融入光明分以后,若是有修行基础的人,就会因此而认识法性,以至于安住法性中有的境界,也就是安住于不可思议大无为的光明境界中,现前普贤如来的果位,获得无上正等觉的大成就。如果没有坚固修行的境界,阿赖耶识融入光明分当中,虽然是到达法性中有的境界,但不一定能如是认识,因为此法性中阴是极其快速地一晃而过,没有多少修行境界的人往往在这个时候就会当面错过,由于当下没能认识,即刻就转为世间中阴。需要了知,此法性中阴,并不是众生有修行的功夫才现前的,而是一种本具的法,它没有任何迁变,只是具有修行境界的人当下能认识本体而安住,无修行境界的人就会擦肩而过,由于当面错过而只有继续轮回。因此粗的客尘法一旦有变化或有隐没时,它本具的光明分在通过临死中阴后的当下就会显露出来,尔时能不能把握机会、认识本体,就要看平日里的修行功夫了。当然修行功夫深遂的人不一定要等到法性中阴时,在生前就能得到一定的把握和成就相,如果生前尚未获得把握的修行人,在当前的法性中阴时,可以说是他这一生一世中最后一次能得成就的机会。因为一般众生从前世到后世中间都必须要经过中有的阶段,此也有几种,其中在法性中有时确实有光明分现前的情况。这也有力地证明了在不净位的凡夫阶段,确实本来就存在法性如来藏大光明的本体。金刚密乘的教授中将法性如来藏的光明境界作了殊胜圆满的介绍,而且它有不可思议的窍诀方便,为你直指心性,让你认识、让你安住、让你把心性光明彻底显露出来,现前如来藏的本来面目,这样殊胜的讲法是金刚密乘不共的观点。
以上,我们在教理上树立了一种甚深的观点,即凡夫不清净位法性如来藏仍是不变地存在,那从凡夫成为圣者菩萨的时候如来藏会不会有变化呢?当然没有变化,所以第二科判就讲不净净位时仍然不变的道理。
- 《宝性论》第41课
- 《宝性论》第4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