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从八个角度去诠释如来藏,谓之“八义”(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位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已经学了六义,现在正学习第七义:恒时不变义。恒时不变义包含三个分位,现在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且分五个部分去讲,分别是:一、有法显现生灭理;二、法性无灭理;三、广说实相;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五、自性无变理。上堂课讲解“以客尘成立轮回理”的三、四、五小节,说明了三杂染即是十二因缘。其根源是非理作意,由于其虚幻不实,故而谓之为“客尘”。说客尘,即说明了有区别于客尘的“主法”,故而是三转法论的观点,是区别于“常和无常”的常法。
这堂课内容:
继续讲解以客尘成立轮回理。并学习第五部分:自性无变理。
六、怎么看得到客尘的轮回相呢?器情世间的一切显现都是客尘相,我们凡夫身心的里里外外所显现的一切都是客尘相,观待轮回来讲客尘是周遍性,在整个三界六道轮回中无处不是客尘相。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当诸法自体在形成的时候,不会住于第二刹那而无间变化,以最初的产生到最终的毁灭,像闪电般仅仅是一刹那的生灭而已。似乎在长劫当中安住的器世间也是这样,凡是所作法都是以刹那生灭的假立相续而住,就像流水和灯火尖一样。诸器世间和有情世间,由心成就必定有毁灭,象外在的四季迁变内有情的从少至老,地位的从高到低,从兴盛到衰败,从欢乐到痛苦等,自他所见闻的各种诸法全都是刹那生灭的本体,一切所作都像闪电、流水、云雾一样变幻莫测。”
全知麦彭仁波切用金刚句介绍轮回的客尘相,是根本不可靠而有迁变的生灭法,都是最初通过因缘形成,最终也完全会随时间因缘而毁灭的法。《大乘起信论》中云:“一切境界唯心妄动,心若不起,一切境界相灭,唯一真心遍一切处,是故三界虚伪,唯心所作。”意即:(一切烦恼和业的境界,都只是一念心的妄动,一切蕴界处的境界唯一是妄心的自现,如果妄心没有生起、非理作意断除了,一切境界自然当下就会寂灭,唯一真心周遍一切处,所以三界都是虚妄的,没有丝毫的实质,都是欺惑的迷乱相,如同空花、梦境一样,唯一是妄心所作。
以上解释了以客尘成立的轮回相。通过上面抉择的道理了知,轮回确实是以客尘法所成立,凡是由客尘所成立的都属于轮回法,如是认识了客尘以后才会对轮回生起真实的大厌离心,才会不耽著轮回世间的美好,自然也就不会把轮回的法当作实有,从此以后不再被客尘埋没而真实显露如来藏的本体。《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之所以不成就无上菩提以及阿罗汉的果位,就是被客尘烦恼所误。”当时佛在讲《楞严经》的时候,有一位叫侨陈那的弟子,就是因为悟了“客尘”两个字而当下证果的。
这里虽然只有两颂,但实际一切轮回的道理都尽摄其中,一切佛经论典所介绍轮回的道理都完全可以由这两颂来诠释。《辨法法性论》中所讲“有为法”的内容也完全尽摄其中,不会超出这两颂的内容。《定解宝灯论》中在讲第六问答义的时候,其中讲到六道众生暂时的共同所见境,也是一种客尘的虚假法,也是从妄念所造的角度来解释的。因此六道众生面前的一切显现法,都是由各自相续的非理作意等妄念所引起的,都是一种颠倒习气的自现,根本没有堪忍的自体,没有丝毫真实存在的法。这样才深深体会到,所谓的轮回完全是以客尘法所成立的。
接下来开始讲第五科判“自性无变的道理”。这主要是从实相的角度来讲的,上一科判主要是从现相角度讲以客尘成立轮回相。从根本的关要上表明,一切轮回的境界,唯独是一念妄心所起,或是一念心的妄动而产生了轮回的蕴界处等境界。总之,所谓的轮回就是虚妄分别念,所谓的涅槃就是自性清净功德妙力的境界,完全可以说轮回与涅槃就是分别心和智慧的自现。
丑五、自性无变理:
心之自性如虚空,无因以及无有缘,
无有和合及无生,无灭亦无安住相。
颂词中“心的自性”作为三相当中的宗法,“如虚空”是比喻,“无因无缘无和合”是“能立”,无生相,无住相,无灭相是“所立”。合起来就是说:心的自性光明法就像无为法的虚空一样,不需要观待近取的因和俱有缘,也不需要观待彼等因缘和合的缘故,所以没有最初的生相,没有中间的住相,没有最终的灭相,这就是何时也不被有为法的生、住、灭三相所迁变——自性无变之理。
佛在《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诸善男子,彼自性清净心无因无缘故,无和合,不生不灭。诸善男子,如虚空界,自性清净心亦复如是。”弥勒菩萨在本论中所说的与佛经所说完全吻合,只不过在这里作了一个偈颂的格式来诠表而已。按照自性清净、实相的本性来讲,确确实实本性本来就是圆满具足一切法身的功德。如来藏的自性或说在自性清净的法界中,一切功德并不是先无后有,障碍也不是先有后除,而自性是本来清净的,功德也是原本具足的,是一种不可思议自性清净的大光明分,也根本不需要不观待任何因缘,非因缘的所作性,所以完全超越了分别心的境界,不是由虚妄分别心改造而引起如来藏的清净体,犹如大虚空。
接下来再进一步讲颂词中讲到的宗法,从比喻、能立、所立几方面来讲:
一、宗法:是指心的自性,不是攀缘境界的分别心,而是真正的胜义本性,是心的本体,如果把攀缘的分别心认作是自性,那就成了生死的根本、无常的性质。佛在《楞严经》中说:“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心的自性,若执著为是分别心的所境,那就成了生死的根本,所以千万不要误认为是凡夫所现前生生灭灭的虚妄分别心,因为必须要在离开妄心的当下,才能有真心的现前,也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心性本体。
二、比喻:就是虚空,由不观待因缘而有,故为不生不灭,从永无变异的这一角度可以作如是比喻。佛在《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大地依水而住,水依风住,风依空住,而彼虚空无依住。诸佛子,此三种大变异无常,诸佛子,而虚空界常不变异。”因为地大、水大、火大都是观待因缘的有为法,所以都是变异性,凡是因缘造作的法,决定有生灭,决定是无常性,决定不是胜义的自性,决定不是心的本体。譬如我们有一台录音机,这就是由种种因缘造作的法,由很多条件组合而形成了录音机的相。这就说明因缘和合而形成了它的“生相”;然后在因缘还没有消散之间,各种原件正常的时候就有它 “住相”;但并非永恒不灭的法,当因缘消散时,这台录音机就彻底坏灭了,这就是它的“灭相”。所以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灭的三相存在,都是迁变性的。但是与此相反,无为法就不观待因缘而有,所以不会有生生灭灭的变化。这里讲虚空与心的自性有相似之处,因为虚空不观待因缘,就没有生灭变异,从这一角度描述心的自性亦复如是。
三、能立:心的自性光明法界是大无为法,不观待任何因和缘以及因缘和合。前面在成立众生具有法界如来藏的时候,已经引用了教证和理证来成立心的自性光明法界如来藏毕竟是大无为法,所以此能立的根据在第一宗法“心的自性”上面能以成立,这就是大无为法、本无迁变、不观待任何待因缘而有的法性如来藏。
四、所立:因为心的自性不需要观待因缘,所以本来就是远离因缘和合的生相、因缘相续的住相、因缘消散的灭相,这样就成立了不为生、住、灭三相所迁变“自性不变”的道理。本论所讲到的宗法、比喻、能立、所立,是一组足以成立“自性不变”既可靠又完整的理据。
佛在《放光般若经》中说:“般若无所有相,无生灭相。”《大乘起信论》中说:“真如自体者,一切凡夫、声闻、缘觉、菩萨、诸佛,无有增减,非前际生、非后际灭,毕竟常恒,从本以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知衲禅师亦说:“真心本体,超出因果,通贯古今,不立凡圣,无诸对待,如太虚空,遍一切处,妙体凝寂,绝诸戏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不动不摇,湛然常住。”这是依靠教证理证来成立了心之自性常住不变的道理。
对上来所述:○1 什么法是有生灭的?○2 什么法是不生灭的?○3 为什么是有生灭的?○4 为什么是没有生灭的?这些道理下文再进一步概述:
○1 、什么法是有生灭的?有法显现就是有生灭的,客尘的非理作意和三种杂染就是有生灭的法,本来就是妄心,是生灭性,凡是以妄心所变现的一切法无不周遍生灭无常的本性。
○2 、什么法是不生灭的?法性法界如来藏是不生灭的,也就是一切客尘所依——心的自性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
○3 、为什么有生灭?一切显现的有法,或以非理作意为因所产生的轮回法为什么有生灭的?因为客尘的诸法都是观待因缘而产生,都是依他而起的,所以决定是有生灭的法。
○4 、所谓的法性或是自性清净的如来藏为什么没有生灭呢?因为心的自性就是不观待任何因缘而有的大无为法,所以就是不生灭、恒常不变的一种法。
若欲超出客尘轮回相的话,必须要通过出世间修道的殊胜智慧才能对治轮回客尘的迷乱法,或要想断除虚妄分别念,首先要遣除非理作意等,才能超出生死轮回,这样才能达到所谓的横超三界、出离生死,从而趋入不可思议的大般涅槃的境界。
- 《宝性论》第38课
- 《宝性论》第4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