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正在讲如来藏品,从八个角度去诠释如来藏,谓之“八义”(以本体与因清净义,果与业成就义、诸功德相应义、以补特伽罗分类行义、分为唯一名分析义、如空遍行义、恒时不变义、诸功德无别义。)已经学了六义,现在正学习第七义:恒时不变义。恒时不变义包含三个分位,现在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讲“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且分五个部分去讲,分别是:一、有法显现生灭理;二、法性无灭理;三、广说实相;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五、自性无变理。已经学了“有法显现生灭理”、“法性无灭理”、“广说实相”三个科判的内容。
上堂课讲了“广说实相”中,比喻和意义如何对应。说有为法如地、水、风都必须依赖他法而住,但如来藏犹如虚空,不依靠他法而住。而“蕴界处、业和烦恼、非理作意”三者也必须依靠他法而生,而大无为法如来藏,则不依靠任何因缘而存在。二者的关系:非理作意是依于心之自性清净光明的法界而安住的,但是非理作意与清净心不是能生与所生的关系,而是有法与法性的关系。
由此讲比喻和意义做一一对应:1、蕴界处犹如地;2、烦恼和业犹如水;3、非理作意犹如风;4、自心清净性如来藏犹如虚空;5、依于水界能作地轮的所依,比喻业和烦恼是成立蕴界处的所依;6、依于风界能作水轮的所依,比喻以非理作意就会引起业和烦恼;7、依于虚空界能作地、水、风的所依,比喻心的自性如来藏能作一切客尘的所依;8、虚空不依于任何法,无基而住,比喻心的自性如来藏自体不观待其余的任何基,因此也不住于任何法当中。
简单理解为:分别的根本是无分别,二者非能生所生的关系,是有法和法性的关系。
这堂课内容:
“不净位”的恒时不变义,分五个部分:一、有法显现生灭理;二、法性无灭理;三、广说实相;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五、自性无变理。这堂课开始讲: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理。
丑四、以客尘成立轮回相:
非理作意分别者,住于心之自性中,
依于非理之作意,生起诸业及烦恼,
依于业及烦恼水,生起有漏蕴界处,
空中器界成坏般,如是有情生而灭。
这里首先确定颠倒的非理作意以及依此产生轮回客尘的种种法。
所谓的非理作意或说虚妄分别,就是与诸法实相的自性不相应的一种执著心,非理作意是以障碍的方式安住在心的自性中,就象风是水的所依一样,依靠非理作意的风就会生起业和烦恼的水;就象搅动水蕴产生大地一样,依靠业和烦恼的水就会生起蕴、处、界等有漏痛苦所摄的一切法;就象器世界在虚空中不断地形成与坏灭一样,在无漏的大无为法界当中,有情最初出生,最终还归于灭亡。所谓的轮回完全是依靠邪思分别念的习气功能成熟而成立的,在法界究竟的本性上本来不存在以客尘所成立的轮回相。下文把颂词的内容分六层作抉择:
一、为什么三界中内有情都是在生死流转中不断地出生又不断地坏灭?因为三界的有情是从不清净的缘起法所生,当因缘和合时就会出生,当因缘消散时就会坏灭,所以轮回完全是一种不断的生灭法。佛在《陀罗尼自在王经》中说:“诸善男子,所有邪念,所有烦恼业,所有阴、界、入(处),如是诸法,从于因缘和合而生,以诸法因缘坏散而灭。”佛当时对大乘的善男子讲:所有的邪思妄念产生所有的烦恼和业,所有的烦恼和业又会产生五蕴、十八界、十二生处,轮回的一切诸法都是这样从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一旦因缘坏散时,当下就会灭尽,由不断地出生,又不断地坏灭,正好表明轮回是一种客尘法、是一种生死法。
二、三界六道中的一切众生是如何随因缘流转在生死当中的呢?
就是由非理作意生起烦恼等杂染,由烦恼杂染就会生起业杂染,由业杂染就会有生杂染(生的杂染即有漏的蕴、界、处),这样众生随着虚妄分别心和烦恼的杂染、业的杂染、生的杂染而流转生死中。最初生起,最终坏灭,中间一直相续不断、无限循环,如是以前前为因、后后为果,一环扣一环地不断产生,这样随因缘不断流转,就称为轮回的一种现象。龙树菩萨也在《宝鬘论》中说:“乃至有蕴执,从彼起我执,由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三道无初后,犹如旋火轮,更互为因果,流转生死轮。”意即:(乃至于多分和无常的五蕴生起了实有的异体等执著,从蕴的执著就会生起我执,有了我执就会生起贪嗔痴等烦恼,因而造种种业,从而令生三界中,感召蕴、界、处等果报。前一段因缘尽了,又会以新的一重因果来推动,这样不断地互为因果,流转于生死往来之中。
上文讲到有情都在生死当中无限往来,不断地出生,不断地坏灭,一直随因缘流转,那所谓的因缘怎么理解呢?下文从三杂染的角度来作抉择:- 《宝性论》第36课
- 《宝性论》第3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