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当依之十法
1、应当依止具有证悟与悲心的殊胜上师。
2、应当依止幽静悦意有加持的寂静处。
3、应当依止见行一致、忠实可靠的友伴。
4、应当忆念维生资具的过失,依止适度的生活。
5、应当无偏依止诸位成就者传下的窍诀。
6、应当依止有益自他之物、妙药、咒语与甚深缘起法。
7、应当依止有益身体的食物与方法。
8、应当依止有利觉受证悟的法行与威仪。
9、应当依止具足虔诚信心、恭敬心的有缘弟子。
10、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应当常常依止正念与正知。
上堂课回顾:
2、应当依止幽静悦意有加持的寂静处。
依止:安住禅修。
幽静悦意有加持:安静、舒适、圣者曾经修行过的地方。
必要原因:凡夫的孱弱,需要离开世俗喧闹的影响,利用舒适来串习,凭借加持来抵挡内外违缘。
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密续讲述修行之处的重要。比如大圆满禅定修行中,专门有一章讲修行的地方。对于禅修地点和禅修室,其间的温度、安静、明暗、形制、适合哪种修法、适合哪一类修行人、是否有世间善恶神祇、非人的影响、是否有利于息、增、怀、诛四事业的消长等等,都有详细的解说。
现代居士如何依止静处:1、独处于自己的家或者共修场所、关闭多媒体保持安静;2、坐垫和环境尽量舒适;3、尽量设置殊胜的佛像和坛城;4、内心是真正的道场,长期正确的内观,自然会安静和舒适,正知正念就是最好的加持。
3、应当依止见行一致、忠实可靠的友伴。
依止:互助和影响。
见行一致:见即见解,行即修行。一致不求相同,但为相向。故而见行的程度可以相互学习和相互宽容,但见行的趣向则需要尽量不冲突。
见行一致可以在修学上相互助益,不一致则易生冲突,影响修行。益友和恶友的区别很大,益友好处无边,在见解上相互补充纠错,在修持上相互支持增上,生活上相互帮忙协助。恶友刚好相反,见解上以盲引盲,修持上相互影响,生活上经常扯皮。
忠实可靠:忠诚、诚实、可以依靠。
具体体现:不于友求利(贪心)、不于友伤害(嗔心)、不舍弃后学愚弱(悲心)、相互宽容理解、信守承诺、保守秘密、尽力互助。
产生冲突可以暂时离开,不必纠结这是否是舍弃众生啦,舍弃慈悲啦……等等。因为初学的道友之间没有承担教育的职责,所以不需要因此而影响自己的修学。
密宗道友之间的忠诚,意味着坚守密乘戒第三条:
犯戒的界限是:1、对境为密乘道友;2、对方具有密乘戒;3、明知对方是密乘道友及具有密乘戒;4、在嗔恨心的摄持下,并具备打骂的行为;5、如果骂对方,必须对方能听见并听懂。如果其中一个条件不具备,虽然有过失,但不算犯根本戒。
如果没有嗔恨心,只是出于利益对方的目的,就象母亲打儿子一样地打骂道友,就不算犯戒。
总结:
3、居士修行应当依止幽静悦意有加持的寂静处,而幽静、悦意和加持,都可以靠自己创造。4、修行道友非常重要,需要相互宽容,相互支持,相互帮助。
这堂课内容:
4、应当忆念维生资具的过失,依止适度的生活。
此依止: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持续。
适当的维生资具是需要的,适当的标准每个人不同,但知足少欲是原则,如果因资具过多或者过少造成烦恼,则不应该。
适度的生活:不以穷富而生贪嗔,以安于现状而能全力修行为主要原则。具体一点:a、不可放纵,对资具的希求过多和过深都不对,b、不可和比人比较,多少好坏都属烦恼。
5、应当无偏依止诸位成就者传下的窍诀。
此依止:理解、接受和执行。
a、不偏宗派;b、不偏导师;c、不偏次第;需要长期闻思修才能真正不偏,初期可以暂时存疑。
6、应当依止有益自他之物、妙药、咒语与甚深缘起法。
此依止:顺应缘起的意思。
佛教并非偏执的教育,方利于众生得任何物理和人文的事物,都可以依止。
a、佛教和科学;b、佛教和现代人文;c、佛教和各种宗教;d、佛教和现代医药。
7、应当依止有益身体的食物与方法。
此依止:选择和顺应的意思。
什么是有益:对于修行人来说,除了于身体健康以外,对于修行也有利益的的食物和行为,才值得依止。
a、吃肉;b、喝酒;c、吃素;d、健身;e、营养品。
- 《胜道宝鬘论》第13课
- 《胜道宝鬘论》第1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