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此次学习净土,先介绍一些净土的基本概念,以利于以后经论的学习。在讲解的教理上,采取随教唯识的诠释,修行上,尽量介绍藏汉两地净土修行的特点,取其精要,实现净土“信愿行”的修行宗旨。
秽土和净土的概念:
秽土是以众生共业为因而造就的世界,无常而苦。相反,净土是以佛菩萨的愿力为因,众生得净业为缘而造就的清净世界。
净土成立的原理:
心有三种体现,轮回、法性定、净土。八地菩萨俱生我执消失,因菩提心而开始实现以前的大愿,开始现前(非建造)净土。《现观庄严论》中说八地菩萨:“知诸有情意。游戏诸神通。修微妙佛刹。观故亲近佛。知根净佛土。安住如幻事。故思受三有。说此八种业。”,其中“修微妙佛刹”,就是说的这个。净土从八地来说修起,到成佛完成。《维摩诘经》中说:“随其心净,则佛土净。”即所谓的“唯心净土”、“心净即佛土净”。
净土的种类:
法身净土、报身净土、应化身净土。究竟来说,一净土即所有净土,因缘上,各个净土菩萨因菩萨的愿力不同而不同。
极乐净土中的四土:
圣凡同居、方便有余、实报庄严、常寂光。
和我们因缘很近的净土:
释迦佛的净土;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卷:
佛言:‘宝积!众生之类是菩萨佛土。所以者何?菩萨随所化众生而取佛土,随所调伏众生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随诸众生应以何国起菩萨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萨取于净国,皆为饶益诸众生故。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为成就众生故,愿取佛国,愿取佛国者,非于空也。’
‘宝积当知,直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不谄众生来生其国;深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具足功德众生来生其国;大乘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大乘众生来生其国;布施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一切能舍众生来生其国;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忍辱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三十二相庄严众生来生其国;精进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勤修一切功德众生来生其国;禅定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摄心不乱众生来生其国;智慧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正定众生来生其国;四无量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成就慈悲喜舍众生来生其国;四摄法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解脱所摄众生来生其国;方便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于一切法方便无碍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自守戒行不讥彼阙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犯禁之名;十善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命不中夭,大富梵行,所言诚谛;常以软语,眷属不离,善和斗讼。言必饶益,不嫉不恚,正见众生来生其国。如是宝积,菩萨随其直心,则能发行;随其发行,则得深心;随其深心,则意调伏;随意调伏,则如说行;随如说行,则能回向;随其回向,则有方便;随其方便,则成就众生;随成就众生,则佛土净;随佛土净,则说法净;随说法净,则智慧净;随智慧净,则其心净;随其心净,则一切功德净。是故宝积,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国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
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皆平等,深心清净,依佛智慧,则能见此佛土清净。’
于是佛以足指按地,即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华。佛告舍利弗:‘汝且观是佛土严净?’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本所不见,本所不闻,今佛国土严净悉现。’佛语舍利弗:‘我佛国土,常净若此,为欲度斯下劣人故,示是众恶不净土耳!譬如诸天,共宝器食,随其福德,饭色有异;如是舍利弗,若人心净,便见此土功德庄严。’
《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卷释文:
佛说:“宝积,一切众生界,即是菩萨净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菩萨随所要化度的众生取菩萨净土;随所要调伏的众生取菩萨净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进入佛智慧而取菩萨净土;根据各类众生将在什么样的国度才能萌生菩萨道根而取菩萨净土。菩萨为什么这么做呢?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菩萨之取净土,都是为了饶益、济度众生,如果离开了众生,菩萨又如何去饶益、济度他们呢?这有如人们如果在平地上,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顺利地把宫殿楼阁建成;若想在半空中建楼阁,肯定是徒劳无功。菩萨想得佛国也是这样,必须摄受成就众生,成就了众生,佛国土自能完成实现;若不成就众生,而想取得佛土肯定是不可能的。
“宝积啊!你们应当知道,一颗质朴诚实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正直诚实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一颗深信坚固之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具足种种功德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无上道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信仰大乘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乐善好施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持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戒行清净、普行十善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忍辱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相好庄严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精进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勤修净行、功德具足的众生来生其佛国;禅定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定力高深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智慧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已悟大法、已得正定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实践此‘四无量心’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被此‘四摄法’所摄化的众生来生其佛国;方便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方便法门、于一切法通达无碍的众生来生其佛国;‘三十七道品’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一定会有许多修习‘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八正道’的众生来生其佛国;回向心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一定一切功德具足;说消除五苦八难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没有三恶道及生老病死等种种苦难;自己戒行清净且不讥讽他人犯戒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将不会有犯戒之人乃至没有犯戒之说;十善行即是菩萨净土,菩萨将来成佛时,其国土之人将都长寿富有,行为清净,为人诚实,话语柔和,合家和睦,亲朋友善,言多益人,不嫉不恚,举凡具有正见众生都争相来生其国。
“正如上面所说的,宝积,菩萨因其心地质直,则能发愿实行;随其愿行,则得深厚坚固的道心;随其有深厚坚固的道心,则能调伏其意念;随着意念的调伏,则能如佛法所说而行;既能如佛法所说而行,则能萌发回向之心;随其回向之心的产生,则会有种种方便法门;随其种种方便法门,则能济度成就无量众生;随着无量众生的得度,则佛土自然清净;随着佛土的清净,则所说法自然是清净;随着所说法定清净,则清净智慧自然产生;随着清净智慧的产生,则其心境自然清净;随着心境的清净,则一切功德自然清净。所以,宝积,如果菩萨想要得到净土,首先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自然清净。”
其时,舍利弗听了佛陀的这一番话后,心里就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如果菩萨心净则佛土净,那么我佛世尊当初为菩萨时,难道其心境意念也有不净吗?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怎么会如此的污浊不堪?
佛陀凭借其神力,当即知道了舍利弗心中的疑问,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认为怎么样呢?日月难道不明净吗?但是对于瞎子来说,一切都看不见。”舍利弗回答说:“不是的,世尊,日月并非不明净,只是瞎子看不见罢了。”佛陀接着便说:“说得对,舍利弗,所以看不到如来国土庄严清净,那完全是众生被烦恼业障所盖覆的缘故,并不是佛陀的国土自身不庄严清净。舍利弗,我的国土本是庄严清净的,但你却看不见,这就像瞎子看不见明净的日月一样。”
当时,螺髻梵王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不该产生佛所居住的世界是污浊不堪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我所看到的佛陀国土清澈明净得如自在天宫一般。”
舍利弗说:“不对啊!我明明看见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坑坑洼洼,荆棘沙砾,土石诸山,污秽不堪。”
螺髻梵王说:“那是因为你自己尚不具有佛的智慧,心里还存有高下净染等种种分别的缘故,所以在你的眼里此国土是那样的高低不平、污秽不堪。舍利弗,菩萨依佛的智慧,对于一切众生,都怀着平等之心,无人我怨亲之区别,如果能以平等清净之心去看世界,则能够看到这个世界十分明净庄严的。”
当螺髻梵王说完这些话后,佛陀即以足趾按地,顿时由无以计数的奇珍异宝装饰起来的三千大千世界便显现在大家的眼前,极是富丽庄严,有如以无量的功德宝装饰起来的庄严佛土,当时,一切与会大众都慨叹前所未见,并发现自己都端坐于莲花宝座之上。
这时,佛陀便对舍利弗说:“舍利弗,你看看这佛国土是不是很庄严清净?”
舍利弗回答说:“是的,世尊。这佛陀国土确实十分庄严清净,这样庄严清净的佛国土真是我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的。”
佛陀又对舍利弗说:“我佛国土,从来都是这样庄严清净的,只是为了济度那些劣质钝根众生,才方便示现种种污秽不堪的现象。这有如诸天人同在一宝器中饮食,但因各人的智慧功德的差别而所看到的饭色却各不相同一样。舍利弗,看国土的清净与否也是一样,如果人的心清净,他所看到的诸佛国土一定功德具足、庄严清净。”
五台山文殊净土(道场)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说:
“佛言,普现佛国菩萨之数,喻如积尘满十方界。无量寿佛菩萨、声闻比数多少?如一尘耳!又普现佛寿命无限,取譬言之 ,破碎十方三千世界,皆使作尘布散 ,此尘过千佛国,乃著一尘周匝十方,而尽其尘。”
普陀山观音净土(道场):
共有七处:印度南方斯里兰卡的普陀山,中国东海外的普陀(“普陀”之音取自“补陀洛”)山,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朝鲜的洛山,日本纪伊的补陀洛等,最有名的当属印度的普陀山,中国的普陀山和西藏的布达拉宫。
莲花生大士铜色吉祥山净土:
铜色吉祥山乃莲花生大士以其虹光身所化现之净土,乃无量无边之光明世界,寂灭喜乐、智慧遍布。莲师之净土铜色吉祥山就位于妙拂洲的中央,形状如同心脏,由众多奇珍异宝和合而成。山顶是殊胜不可思议的莲师宝殿,名叫“莲花光明宫”。该宫殿底层是为以莲师为主尊的化身净土,第二层为普陀山之报身净土,第三层为极乐世界之法身净土。
当莲师在西藏教化的因缘圆满时,莲师观察南无阎浮提的未来因缘,见西南方有罗刹国,若不加以调服,将会侵害南阎浮提众生。于是莲师乃前往罗刹国,将罗刹王的神识度化回归法界,而莲师便进入他的身体,以罗刹王的身份,调服罗刹众生,广扬密法于其国,并运用神力,把罗刹国转化为净土,即是邬金刹土。而其所调服的罗刹众,则都成为勇士与空行。
邬金刹土位于菩提迦耶金刚座的西北,在海中有一个岛,名为妙拂洲,这一个岛本是食肉罗刹所聚集之处,但却为三世诸佛所加持。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密法流出的因缘,乃为诸佛要降服大力魔王玛占茹扎,当玛占茹扎伏诛,他的身体裂成八块,分别落在八个地方,被加持成为八处密法最兴盛处。基于这样殊胜的缘起,固为三世诸佛所加持,成为莲师的净土。这邬金净土,也一直承受金刚亥母的亲自加持。所以所有的空行母,都聚集到这里来。各种密咒的声音,充满了净土各个角落。任何人至此圣地,便能证得菩提。
香巴拉净土:
南阎浮提有五大圣地:一是中央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迦耶),二是东方文殊师利菩萨的净土五台山,三是南方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南海普陀洛迦山,四是西方莲师净土邬金刹土,五是北方法胤胜王的净土香巴拉国。
佛陀(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代,第一位接受佛陀密法传承的,即是香巴拉王朝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这也是开启了“时轮金刚”法脉与“香巴拉净土”的一大因缘。
未来世,香巴拉王朝将会统治我们这地球而大兴佛法。若您有受过时轮金刚灌顶并且受持过此法,那您就与香巴拉净土结了善缘,将来也可以选择往生该净土。
释迦牟尼佛於晚年时期,带著随众及诸大阿罗汉前往雪山(即现今的西藏)传佛法,遇到了香巴拉第一世国王苏禅德喇,而香巴拉国王也发心供养佛陀的僧团。此时佛陀问香巴拉国王为什麽不修持佛法呢?人间无常,刹那变迁,现有的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啊!
这时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回答说:“并非我不修佛法,我是想看看有没有能修持无上大法之佛法,能不出家,且保有现今财产及一切所拥有的东西,又能即身成就之法呢?"
佛陀观这香巴拉国王苏禅德喇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缘具足,故传授香巴拉国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国王即身成佛。这时跟随在世尊身边的诸大阿罗汉虽然不至於心理不平衡,但心中很纳闷的问佛陀:“为什麽此香巴拉国王可以得到这无上大法,且即身大成就,而我们这些证阿罗汉果的佛弟子,费尽千辛万苦的修持,方得证果呢?"
佛陀世尊这时告诫众弟子说:“那是因香巴拉国王,久远劫以来常修密法,且深具密宗大慧命,方可受持密法。"而佛陀在佛法教育上,一向以随应机缘或应时应地、应慧命法缘而教授佛法,经佛陀之解释,化解了众弟子的疑惑。因此,香巴拉国王一世即是释迦佛亲传密法的传承弟子,也可以说,於香巴拉王朝中的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於本师释迦牟尼佛之传承。
- 净土法门的修法概要
- 净土宗简介第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