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讲了多种净土的情况,总结起来,净土其实就是菩萨的愿力成就和众生的愿力成就结合的结果。关于五方佛的颜色问题:因为讲的是东密的传承说法,所以中央毗卢遮那佛是白色,东方阿閦佛的颜色是蓝色。这个和我们宁玛的传承不太一样。原因,东密用于观想,宁玛的托噶是自然显现。哪个是真实的,真实的没有颜色。
中央毗卢遮那佛之刹土(宁玛派是蓝色,东密是白色),东方不动佛之刹土(宁玛派是白色,东密是蓝色),南方宝生佛之刹土(金黄色),西方阿弥陀佛之刹土(红色),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刹土(绿色)
这堂课内容:
为何要去极乐净土:
有深缘、门槛低、多殊胜、定成佛。时轮净土寿数有限,弥勒净土有天女影响,莲师净土需要清净的相续。
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1、定成正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2、光明无量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3、寿命无量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4、诸佛称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5、十念必生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教十念:念佛(思想、佛号、佛身)、念法、念僧(上师、初地菩萨以上)、念戒、念施(布施,四夺和菩提心)、念天(本尊、护法)、念休息(修定)、念安般(也有人称念安那,指出入息。也是密宗、道家的炼气法)、念身(夺己)、念死(念无常;死后有轮回,必须会死,死时不定)。念:思忆、想念、专注、串习,也有口念和心念的意思。
大乘三不退:
1、位不退:既修得之位,而不退失。也就是入菩萨位,不退于二乘位。认识到真理之后,我们就不会跟着邪法去走,见到光明之后,就不会再进入黑暗,入十住之位,不退生
死之位。
2、行不退:对于所修之行法,而不退失。修六度法,不退于四谛法。四谛法是基础,是佛所说的方便法,而六度法是大乘法,是究竟法,修到六度法就不会退到于四谛法,入初地之成就,利他之行不退。
3、念不退:对于正念,而不退失。八地已去,得无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性海。达到八地菩萨这样的境界就是念不退,念念与三昧定相应,八地菩萨才能做到,念念入真如性海。真如性海就是真如三昧,三昧定。
此三不退配以菩萨之行位,诸宗说法不一。
极乐三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其中就有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1.位不退,虽然自己是一个业力凡夫,但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同时又是阿鞞跋致菩萨;说是阿鞞跋致菩萨,但见思惑还没有完全断,只是再也不会退到凡夫位。所以得到位不退,就能够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2.行不退,就是大乘菩萨行不会退转到二乘位。
3.念不退,就是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样就能够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快速地成就大乘佛果。
所以从大乘菩萨道修因证果的位次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是很难用通途教理去界定的,这叫一切俱是,一切俱非——圆超。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禅七结束以后,差不多休息了十天左右,终于可以继续学习前面所学的课程了,今天接着讲净土的简介。禅七前净土讲到哪里了,大家还有印象吗?讲到了为何不在秽土修行,要去净土修行。而去净土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极乐净土呢?还没有讲。
不管怎么样,我们先把上堂课的内容简单回顾一下。上堂课讲了很多净土,而且着重讲了药师佛的净土和他的十二大愿。还讲了去净土的原因,是因为娑婆苦难,轮回恐怖,难以解脱,难得不退。娑婆世间有很多违缘,虽然我们是暇满人身,但是实际上内内外外各种障碍我们学佛的因缘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你不容易接触到佛法。即使接触到了,你也很难信。信了以后也难修。即使修了,也难以坚持。即使坚持了,也不见得能有一些比较好的觉受。它来来去去,时前时后,很多东西说不定。然后,很多觉受不一定能够和正确的见解结合到一起。最后,还难以真正地开悟。所以非常困难。
但是,人生百年,时间很短。我们以前也算过,你真正用于修行的时间简直少之又少,把吃、睡等各种一定要花的时间去掉,用于学佛的时间三分之一都没有,所以真的很难学佛。我们先不去算一百年,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时,吃饭、睡觉至少要花十个小时(八个小时睡觉,三顿吃饭算两个小时)。你还有工作,不说八个小时,六个小时总要算,这样就花了十六个小时了。还有八个小时,你真的全用来修行吗?也许八个小时中,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朋结友、看电视、刷手机,起码占用三到四个小时。所以,在佛教团体里,一个人一天能用一两个小时来修行的人都不是很多。所以说,修行的时间根本不够。
而且修下去也总是没有结果,好像做了很多,比如五加行也修完了,书也读了很多,但书上写的那些美妙的觉受、了不起的神通、各种各样福德的显现,根本就看不到。所以慢慢就退失了,这还是自身的原因。
还有外在的原因,这个人跟你说这个法好,那个人跟你说那个法好;这个人和你说这位上师好,那个人和你说那个道场好,你就跑来跑去,根本没有定准。本来可能走一条最适合你的路,结果一个二百五上来,给你煽忽,你也是个二百五,加起来你们就是五百(半吊子水),“五百”比喻你摇晃不定。
这样你很难真正地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即使找到了,也不敢肯定。即使肯定了,也做不下去,别人一煽动,你就跑了。特别是佛教群体里面,现在有很多佛教团体,由于信息发达,每一个团体不像古代那样。在古代,一个县要跟另一个县通消息,来去都要走好几天,远一点的要几个月。而现在,即使是美国道场和中国道场有事,信息立刻就能发送过去,所以是相通的。
相通是有好处的,可以交流学习经验、书籍、教理。但同时也传播了各种各样混杂的信息。如果没有准确的见解,庞大细密的认知能力,以及通过佛教训练出来的正见,很容易被带动。有人会跟你说这个殊胜、那个伟大;这个只要去拜一下,就不堕恶道;那个供养一下,生生世世做转轮王;这个法适合你修,那个法适合你修;甚至某个法的名字听起来比较特别,就心动了。但跟你说最有用的是出离心、菩提心,你反而不会理。把佛法当成武侠小说里面的状况来应付,这是心不定,所以修行很难产生觉受。
另外,外缘找老师也太麻烦了,现在信息发达、交通发达,可以通过信息和交通去拜见很多大德。但是,真正能够把你一个小白,慢慢引导成中白、大白,然后不白,不黑不白,最后弄成全黑(成就),这样一位导师是不好找的。即使找到了,也不见得合你的口味。
现代的人,因为信息发达,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书籍,提供给了他很多判断的依据和思维分别的基础。但是,他不能把这些分别,很实际、很合适地运用在择师和跟随上师的事情上,而是乱分别。所以,很难比较有效地、长期地依止一位上师。首先,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其次,即使找到了,如果自己分别多了,不对自己的口味,也不合适了;最后发现,他们不是去依止上师,而是要找一位上师来依止他自己。
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找的上师要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他的“口味”有很多,比如要爱护他,说话要很温柔,要给他很多窍诀,昨晚上说了窍诀,就证得了初地菩萨,第二天再说,就证得了八地,第三天上师就变成他的徒弟了。总之,会有很多乱七八糟的想象和要求在里面。当然,我这是以夸张和搞笑的方式来说的。
有些人就是喜欢去判断上师,这种行为对不对?那样错不错?诸如此类。他根本不是找上师随学佛法,而是找一位上师来适合自己。那就不是去依止上师了,而是找上师来依止自己,依止自己的习气。如果那位上师打击他的习气,他就觉得和上师不投缘。最后只能发现他妈能和他投缘,他妈也不见得投缘,因为他妈没有神通。虽然他妈爱他那是最大的神通,但是他不见得会认为那是神通,这样的做法真的很蠢。所以,宗喀巴大师说出了“三主要道”,就是要告诉我们修行过程中应该去追求什么。
这样的做法很难依止一位上师。依止了上师以后,由于在修行的过程中不重视基础、在禅修的过程中出现误区,又或者在各种境界里面产生耽著、不能够清晰见地等很多状况,所以很难入门。即使入门了,也很难修,修起来也很难成就。而人生又苦短,各种不好的外缘又多,所以娑婆世界修起来非常困难。
而且来世也不见得再拥有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今生没有成就,也就是不能自在地往生,那么下一世很容易就会堕落恶道或者去天界,没办法再修行,所以非常恐怖。那我们怎么办呢?就一定要想办法去净土。这样才不至于浪费生生世世修得的暇满人身。
那么,去净土以后是不是很容易修行呢?当然了,净土的内缘和外缘都会有很多。去了净土,虽然你可能还带了很多业力,但是净土的外缘非常好。既然你去了净土,那说明引业(引发你去净土的业)相对来说比较清净。由此诞生出来的正报,即身体、智力、认知能力等,就会好很多。也就是你相续中比较好的东西被引发出来了。而你的依报就是净土,即环境、各种各样的外缘,也会好很多。所以非常利于修行,但是慢。
为什么相对来讲会慢一点呢?因为净土的外缘太好了。外缘很好就不苦,修行就是慢慢地浸润式地进行。而娑婆很苦、很难,但是若突破了难和苦,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清净业障的力量也非常大,所以很快。这是要去净土的原因。
还有一个去净土的原因,即最根本的原因:它是所有大乘法门的最终归属。你不去净土,最后你自己造个净土还是要去。比如禅宗和大圆满修行人,就是去了常寂光净土。当然,也不一定,修得最好的人才能去常寂光净土,比如修到即身成佛的。所以说,最终一定要去净土。
我们现在处在秽土,是我们的分别念堆积造成的结果,有很多共业、别业。混在一起叫“共业”,在共业里面,呈现出自己的状态叫“别业”。这些业基本上都是不清净的。当然,“清净”这个词汇是有程度的,人道当然比下三道要清净一些,但是人道和净土比,就是不清净的,这是一种状态。
这些不清净的业,通过修行慢慢清除以后,心呈现出来的境相就会慢慢清净。当清净到八地菩萨时,自然成为净土。所以,修行的最终归属就是净土。当然,最高级别的净土,即真正成佛时,就是所谓的常寂光土。但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经历圣凡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八地菩萨以后就开始进入实报庄严土。由于这些原因导致了我们最终一定要去净土,以上就是为何要去净土的原因。
我们要去极乐净土的原因
为何要去极乐净土:有深缘、门槛低、多殊胜、定成佛。
那么多净土,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去极乐净土呢?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讲的内容。不管怎么样,实际上净土就是菩萨愿力成就和众生愿力成就的综合结果。这怎么理解呢?如前所说,菩萨会一直发愿利益众生,而利益众生就一定要建净土。进入菩萨道以后就开始发愿建净土,一地到七地在积累资粮和清净业障,最后一定会建成净土。当成佛的时候,愿力就成就了,净土也就建成了。
但是,为什么还要跟众生的愿力相结合呢?菩萨发愿时,一定要想救什么样的众生。比如,阿弥陀佛发愿:“只要你念我的名号,就可以来我的净土。”同样地,众生相应地也要发这样的愿,所以净土叫做“信愿往生”。首先,众生要信有阿弥陀佛净土,同时要发愿去。众生的愿力和阿弥陀佛的愿力一结合,就变成了圣凡同居土,你就可以带业往生到那里。所以,净土是菩萨的愿力成就和众生的愿力成就。
什么叫做众生的愿力成就呢?比如,你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临终时你的愿力现前,真的去了净土,这就叫做“愿力成就”,就是这么一个结果。但也不一定所有净土都是这样的,有一些净土是从自相续、自修行的角度讲的,即心清净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呈现出净土,比如五方佛,色蕴清净了是什么净土,想蕴清净了是什么净土,阿弥陀佛就是想蕴清净以后的净土。
关于五方佛的颜色问题:
在这里要插入一个问题,上堂课讲了五方佛的颜色,有人就此来问了一些问题。上一堂课针对五方佛的颜色,我是按东密的传承来说的,区别是什么呢?东密传承中五方佛的净土,中央毗卢遮那佛是白色,东方琉璃佛才是蓝色;而宁玛派的传承中,中央毗卢遮那佛是蓝色(色蕴清净是蓝色),东方不动佛是白色(识蕴清净了是白色),两者有颜色的差别。
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东密的传承属于事部和行部,是观想性的,就是要观想成这样的颜色。而宁玛派的传承中,五方佛的颜色不是观想出来的,是修脱噶自然显现出来的。那么到底哪种颜色才是对的呢?对的是没有颜色的,无形无相的法身佛。这里说的是报身佛,报身佛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针对我们这一期众生来说,最高级的是宁玛派,因为它是非观想性的,自然呈现出来的。
那是不是说一定是宁玛派说的颜色?所有的阿弥陀佛就一定是红色?东方不动佛(也叫金刚萨埵佛)一定都是白色?其实也不一定。但在宁玛派的传承中,百部本尊都是自然呈现出来的,所以是最接近、最高级的,但这还是属于密宗的世俗谛。世俗谛的意思就是你不能较真,一较真就较到胜义谛的层面了(法身佛的层面)。宁玛派本来就比东密的事部和行部高级,是无上瑜伽部的最顶层。
宁玛派里面中央毗卢遮那佛是蓝色,东方的金刚萨埵佛(东密叫阿閦佛)是白色。慈诚罗珠堪布讲过百部本尊,在《慧灯之光》里有解释颜色。我讲课的时候没有按照慈诚罗珠堪布的解释讲,因为我在百度上搜的,讲课就按搜到的内容讲了。其实两种观想都可以依靠而修行,而我们最好按照慈诚罗珠堪布讲的宁玛派的方式去观想。
一定有人会问:“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正确的真的是没有颜色的。比如,修生起次第观想本尊,如果你观想他没有右手,他出现时就是没有右手。修脱噶时,最早出来的是单身佛像,观修到后来才是双身佛像,开始是模糊的,然后慢慢地才清晰。所以,我们一定不能想外面有个客观的佛,没有的。如果外面有个客观的佛,那就麻烦了。所以这是观想性的。
但是,宁玛派很厉害,它是非观想性的,是自然出来的。你们一定会说:“自然出来的,那是不是一定就是这样的呢?”“一定就是这样的”是一种常见,只是在我们这一期众生这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按照二转法轮所说,有相的都是世俗谛,包括密宗的这些相。总之,相的空性才是胜义谛(法身)。
但是,三转法轮里面就不这么说了。它说实相和现相一致是胜义谛。实相和现相要绝对一致,只有菩萨入定和佛陀的状态。相似的,可以说菩萨的一些功能,比如初地菩萨的百数功德,或者是八地菩萨以后,呈现出净土的一些相状,自己幻化出各种本尊的形象,这些算相似三转法轮的胜义谛。
它会不停地随缘变化,而且会不断地清净,不断地圆满。比如,从初地菩萨修到七地菩萨是不同的,八地菩萨修到十地菩萨又是不同的。所以,不能说绝对就是那样的。但宁玛派修脱噶所现出的状态,是十地菩萨所见到的状态,也就是修到十地菩萨所呈现出来的本尊,所以净土就会非常圆满。如果我们要观想本尊的颜色,就按照宁玛派的传承去观想。
有人还会问:“为什么东方是阿閦佛,又是金刚萨埵佛,还是琉璃光王药师佛?”说法很多。“东方”,如果从究竟上(中观)来讲,是不承认有方向性的。但是,由于人类的脸有朝向,就决定了方向。如果以人的修行为准,只能拿脸来做一个参考点。但是,从空性的层面来说,它是没有方向的。如果感觉中有方向,就说明证悟不彻底。有方向就有所住,与见解结合,连无方微尘都没有破。所以,我们要深刻地去理解这些东西。
上节课我讲的五方佛的颜色,确实是一种很鲁莽的行为,我把东密的内容拿到了宁玛派的传承里面。我们传承里面的一些修行很好或者学得很多的师兄,就觉得不对了。其实,也不能说它不对,它也是一种传承。这件事情是我的错,不是说东密是错的。
在圆满次第中,观想中脉,中脉周围是左右脉——一条血脉,一条精脉。对此宁玛派里面都有不同,有的左边是精脉,右边是血脉;有的左边是血脉,右边是精脉,每个传承不一样,这些都是手段。要绝对一样,那就只能是法性(本性),因为它无形无相。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理解,不能说东密说的是错的。我讲五方佛时,应该直接按照堪布说的来讲,那样大家就心安了。这件事情和大家解释一下。
很多人会问:“到底他们是什么样子?”真正的佛是没有样子的,他是根据你的业力呈现的。我们这一期众生就会呈现为这种样子。难道说一髻佛母就是那样的?一髻佛母有很多样子,但对我们这一期众生,她就是那样的。莲花生大士就一定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那样吗?永远只有十八岁,梳着两片小胡子,肤白貌美。莲花生大士在铜色吉祥山,你看到是罗刹的样子。大家要记住这些,要和见解结合起来思考,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阿弥陀佛和我们想蕴清净以后的五方佛是否是一样的?这个问题我回答过的,不能说他是一样的。但是,你也不能说完全是两个东西,千江有水千江月。以前我们还讲过法藏法师和武则天的故事,法藏是华严宗的大祖师,他向武则天解释了天界因陀罗网,让武则天体会了什么叫光光互照,心心相印。他在一间屋子里挂满了铜境,又点了一根蜡烛,然后满屋都是光,到处是境子,到处是蜡烛。他问武则天,你说哪个是真的?
如果一定要找那根最根本的蜡烛,最后就会找到心性那里去,否则什么问题都了结不了。因为世俗谛不能较真,之所以叫“世俗谛”,就是它在一定范围之内是正确的,突破这个范围就要出问题。比如,在汉地烧开的水一般是九十几度到一百度,但到了藏地,七十多度水就开了。那么,在汉地烧开的水一百度就是真理,到了藏地就不行了。所以说,通过这些理论的学习,以及实践与理论结合这样的思考,才能真正明白佛法有多博大、精妙。以上是对上堂课内容的回顾。
我们接着讲为何要去极乐净土。上堂课讲了很多净土:药师佛的净土、铜色吉祥山、香巴拉净土、离我们最近的兜率天,那为什么要选极乐净土?而且极乐净土那么远。当然,有人会说:“不远呀!他是五方佛。”五方佛这个净土实际上是自心清净的结果。而西方极乐净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和我们自身清净的一个结果,它们有一致的地方,同时又有因缘上不一致的地方。
我们现在说要去的净土,并非是通过清净我们的相续、五蕴所成为的净土。那是修脱噶出现的净土,叫做普贤王如来净土,是最原始的净土。今天不是说这个净土,而是临终时真的去的一些净土。
那为什么不选择兜率天、铜色吉祥山、香巴拉,而要去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净土呢?《阿弥陀经》说:“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略往上一点,有一个极乐净土。”如果用现在地球的观念,略往上一点,你就会觉得复杂,有点不可理解。因为那时候是依据一些修行人来讲的,针对当时的人、当时的文化层面去讲的。
那为什么要去那么远的极乐净土呢?原因很简单:
第一、有深缘。即我们这一期的众生和阿弥陀佛有深缘。这一期到底有多长?这一期绝对不是一位佛,而是很多佛。因为阿弥陀佛太长时间了,十劫以前,法藏比丘就发愿要建造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法藏比丘和我们这一期的众生(整个六道中的全部众生)因缘非常深。
也就是说,我们在很多劫以前,一定和法藏比丘有很多厮混,但人家都已经成了阿弥陀佛,我们是什么呢?是未来的佛,还是原样子。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有非常深的缘。凭什么证明我们和他有深缘呢?凭你听到了净土法门,你在学净土法门,以果推因,所以你跟阿弥陀佛有深缘。
第二、门槛非常低。你只要有强大的信愿力,在临终时念十声佛就可以去。没有要求有多深的禅定,多高的见地。不像其他净土,比如去文殊净土,要有一定的见地、很高的修证才行,普通人去不了。
第三、很多殊胜。这是因为阿弥陀佛的愿力。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个愿,实际上不止,根据阿弥陀佛的愿力进行归纳,在《无量寿经》里面归纳出了四十八愿。事实上阿弥陀佛在成佛的过程中发的愿堆积如山。如果你把所有菩萨的愿力全部归纳,就会归纳成《普贤行愿品》的十大愿。十大愿开展出去又会有各种各样的愿力,针对不同的众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修证、不同的因缘,太多的愿了。而阿弥陀佛的愿力归纳成了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造成我们去净土以后有很多殊胜。这些殊胜极端地利于我们修行,让我们无苦,所以叫做“极乐世界”。
第四、定能成佛。即去了极乐世界就一定能成佛。
时轮净土寿数有限
你会说:“是不是去了净土都能成佛呢?”不一定,有些净土不一定能成佛。如果寿命很短,可能还得再来。比如时轮净土,他们的寿数有限,一般只有两百岁,不一定能成佛,你可能修成菩萨或者其他。还有天界的弥勒净土,也叫做“弥勒内院”,你不要想弥勒内院就是修了一堵很大的墙,把天界隔开,就像美国与墨西哥中间修了一堵墙,防止移民,不是这样的。弥勒内院,外面的人进不去,是因为修证、各种神通力不够,或者因缘福报不够,但内院的人可以出来。
弥勒净土有天女影响
弥勒净土有很多天女,你会说:“有天女不是很好吗?”好吗?不一定的。天界的欲乐和净土的快乐是不同的,天界的欲乐会耗费你的福报,引发你的贪欲,让你没办法清净相续。而净土的快乐是不会的,比如《阿弥陀经》里面说的饭食经行,即吃完饭以后,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法义,迦陵鸟在唱歌等等,这些全都是帮助你修行的。
但在天界遇到天女,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比如Rap、歌唱会、这样派对、那样派对,纠缠你,嗨完以后,福报就没了。净土是不一样的,弥勒净土不会受到这些影响。你会说:“我不会受到影响。”你有这么大的能力何必去净土呢?在秽土一样可以成就,哪怕是罗刹女来也照收。关键是你不行,就是因为你不行,所以才要去净土。
莲师净土需要清净的相续
还有莲师的净土,它也需要一定的修证能力,你的相续要清净、见地要很好。不然你去看到莲师,是罗刹的样子,就怕了。莲师去的铜色吉祥山就在地球上(斯里兰卡或者叫做楞伽岛),那是罗刹待的地方,莲师去了以后把罗刹王制服了。有几种传说,有些说是莲师自己变成了罗刹王,有些说是夺识,进入了罗刹王的身体。
罗刹王其实就是莲师,如果没有一定的修证,你看见他就是罗刹。有了修证,你才会看到他是莲师。你说:“我肯定可以看到他是莲师。”你回去看看你的上师,他是佛,你看他是佛吗?所以去莲师净土要求有一定的修证能力,起码要有见地、信心、虔诚能力。
相对来讲,这些净土都有一定的条件,所以不太容易去。但极乐净土非常好,刚才说的那些条件都没有。由于我们和阿弥陀佛有深缘、门槛低、有很多殊胜,而且能成佛,所以我们要选择去极乐净土。
并不是说整个净土法门,只有极乐净土。在汉传佛教里面,以前修弥勒净土的人特别多,比如虚云老和尚等很多古代的大德都去弥勒净土。但去弥勒净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你要有很深的唯识见解和很深的定力。
见弥勒佛不容易啊,你们想一想最著名的故事——无著菩萨去弥勒净土的故事,他先在鸡足山的洞里面打坐,修了三年,三年以后什么都没有。出来以后见到一个人在磨铁杵,于是他就心想:“铁杵都能磨成针,我修三年不行,我要再回去修三年。”修了六年以后,还是没有结果。大家记住,他是无著菩萨,你可能连无著菩萨的一根毫毛都不如。于是他又出来,出来以后见到有人用鹅毛刷山,想把山刷没。进进出出,一共四次,每次三年,加起来十二年。
十二年他还是什么成就都没有,没有呈现出净土,没有见到弥勒佛,没有去到弥勒佛净土的弥勒内院。也就是说,他观修净土没有成就,可能观修得很深了,结果净土还是没有现前。后来是怎么现前的呢?无著菩萨出来以后看到一条狗,狗的下半身都烂了,身上都是蛆。他很心痛那条狗,就用舌头去舔狗身上的蛆,一瞬间,哇,那条狗变成了弥勒佛。他还修出了一条狗,你修出条狗试试看?在那样强大悲心的情况下,清净了业障才现前,所以去弥勒净土不是那么容易的。
无著菩萨还埋怨弥勒菩萨:“我观修你那么久,都十二年了,你都不出来见一下我,你没有悲心。”弥勒菩萨说:“不是我没有悲心,我有悲心的,我天天守在你旁边,希望你能看到,可你就是看不到我,你坐在那个洞里到处吐痰,吐得我身上都是痰。”所以,弥勒那一派的学人是不随便吐痰的,吐痰都是吐在纸上再丢掉。后来无诸菩萨跟着弥勒菩萨去净土听法,还写了很多著作,唯识宗就是这么传承下来的。所以弥勒净土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去的。
西方极乐净土就没有那么高的门槛了,容易去,这是我们要去极乐净土的原因。如果我们这一生的修证真的没有悟得很踏实,或是感受不到解脱,这时候就要修净土,把你以前的修行转为修净土,或者是干脆一直修净土。大家记住,修净土念佛去西方极乐世界,主要是建立信愿。但在建立信愿求往生的过程中,也会积资清障,念佛有极大的积资清障的能力。
以虔诚心、恭敬心念佛,其实就是上师瑜伽。五加行里面最厉害的修行就是上师瑜伽。你会说:“不是菩提心吗?”在密宗里面就是上师瑜伽。你把上师瑜伽修好了,前面的皈依就有了,上师是三宝的总集;上师是胜义菩提心--菩提心也有了;金刚萨埵--上师是最厉害的金刚萨埵;曼扎--上师是积福最大的对境。密宗经典里面说,意念上师一刹那胜过供养十万俱胝佛。这不是我说的,你们去翻书。前面四个是为了修上师瑜伽修得很真而准备的。所以上师瑜伽是五加行的一个总集。
在密宗里面是这样讲的,显宗里面我们不提它。那么,到了显宗这里要怎么兑现呢?以阿弥陀佛为上师修上师瑜伽,就是念佛往生。即你要去阿弥陀佛那里,要以他为上师,这样念下去,会有极大的积资清障的作用,相当于修五加行。我这样说不是说大家可以不修五加行了,这样一搞,我又会挨批斗。大家为了让我活得自在一点,不要再制造麻烦了。我是凡夫,遇到违缘会不自在、会发飙。
所以,实际上念佛就是以阿弥陀佛为上师去修上师瑜伽,它一定会积资净障。五加行不就是积资净障吗?五加行的精髓不就是修上师瑜伽吗?现在以阿弥陀佛为上师来修上师瑜伽,它就能积资清障。也就是说,通过念佛你可以积资清障,然后有可能因此明白本性而达到开悟。
为什么我们不能开悟呢?无非就是业障过深嘛。业障过深,导致你没办法有真实的见地,也没办法有真实的禅定。而以阿弥陀佛为上师去修上师瑜伽,就有可能会形成禅定。然后再接受现实中上师的引导,那时候你一定会把现实中的上师看成阿弥陀佛(这里是针对密宗弟子),把见解融入到念佛中,最后形成念佛三昧,那就开悟了。
并不是说念佛只是为了往生。有些人会认为:“我念佛往生修净土,其实就是我不行,我就是为了念佛往生,开悟与我无关。”不是这样的,这是对净土宗的一种极大的贬低,净土法门不是这样的。
净土法门有各种各样的流派,比如少康流、慧远流、慈愍流。少康流才是持名念佛,慧远流是要开悟的。我们要明白,其实净土有很多种修法。当然,它也可以保证你往生。如果我们这一世修得不好,没办法保证活着时开悟,起码要保证往生,不辜负暇满人身,不要再来轮回了。
轮回我们是把握不了的,不要说进了恶道我们没办法把握,就算进了人道,也未必有这么好的因缘。去天道和去恶道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比如,一个人判了死刑,多活十天枪毙和马上枪毙有什么差别吗?对一个佛教徒来说,唯解脱才有意义,天界再好的轮回都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有这样坚定的信念,这是出离心导致的一些观念。
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
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个愿,其中最根本的有五真实愿。也就是四十八个愿又归纳成五个非常厉害的愿,叫“五真实愿”,它是净土宗的开创者善导大师提出的。虽然慧远大师是净土宗的祖师,但是把汉传净土宗的主要力量集中在持名念佛,将其作为汉传净土宗的一个特点,并把它传播得很广的是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在四十八大愿里选了五个愿出来叫“五真实愿”,这五个真实愿导致我们去净土有特殊的意义,容易去。它满足了我们刚才说的有利于去净土的原因——有深缘、门槛低、多殊胜、定成佛,称为“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因此,在净土宗,善导大师是一位非常特殊的必须要去了解的大师。如果我们下决心要持名念佛,那真的要去读一读善导大师等大德的一些经历、开示,非常精彩。
这五个大愿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以后学习《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时,我们还会详细讲。这里只是净土简介,大家先略微地了解一下。先给大家一个框框,然后再往框框里面填肉,慢慢地框框里面就会血肉丰满。这样净土宗的概况了解了,细节也了解了,最后我们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一直修下去,不负此暇满人身。
第一,定成正觉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假设他成了佛,国中的天和人,即所有来到净土的众生,如果他们不能马上进入定聚(指很厉害的定),走到彻底的成正觉(成佛),即最终不成佛的话,他就不取正觉——不成佛。反之,如果他了成佛,你去了他的国度,你就能够马上进入正定,而且能够修成佛。
他发了这样一个愿,然后为了这个愿,就拼命地努力,积累很多功德。如果跟他有缘的人,真的依靠一些方法去了,哪怕没有什么修行,也马上就会有那种定。你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有可能的,因为因缘有巨大的力量。比如,我们要花很多力气修定,专注一个目标,但分别念还是经常乱飚,念头根本停不下来,一会儿屁股痛、腰痛,好像修定很难。但以前有些很清净的人,一个“三坛大戒”(比丘要守260条戒律)下来,就能进入一禅、二禅。
即使那些人从来都没有修过定,但是他们成了比丘以后受了“三坛大戒”,整个三坛大戒守下来要四十多天(这个时间不一定,有的是三个月)。守完以后,他们就已经进入二禅了。他们是用戒律的力量让相续定下来。当然,你得很虔诚和专心,而且相续比较清净。如果你上去天天想老公、老婆,或者想怎么养狗,守再多戒也不行。也就是说,因缘真的有这样的力量。
阿弥陀佛修了很多劫,哪怕是思维设计净土的蓝图,都花了五个劫。因此,只要出生在那里的人,一定会有相应的展现。那里都是在莲花中化生,没有胎生。不像我们这里,出生要靠母亲,那里没有母亲,所以也不会有家族的比较,样子也是一样的。当然,作为人你有可能会想:“那样好没趣啊,我的爸爸、他的妈妈都没有。”这是猪圈思维,你一定要认为现在好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因此,你在莲花中化生,阿弥陀佛的愿力在你的相续里面展现出来,你一定会直接入定,非常厉害。总之,在那里修行也不会很苦,去了之后自然就入定。然后肯定会直接走到灭度,即成佛。在那里不苦,修行起来非常容易,所以说很厉害。
我们现在是入定难。如果你真的很容易入定,有很强烈的喜悦感,哪怕见地不对,你都能坐得下去。因为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快乐。我们现在为什么不愿意修行呢?因为你修行不快乐,修行难,一坐屁股疼,心烦,念头纷纭,永不止息。但是,在净土就不是了。因此,这个愿力导致净土殊胜,而且非常殊胜。
这是第一愿,定成正觉愿。我先简单讲了一下,以后讲《无量寿经》中四十八大愿时,我会再详细讲。
第二,光明无量愿: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不一定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一、第二愿,这些愿具体是第几,我已经记不得了,你们自己去看。这是善导大师从四十八愿里面选出来,他写五真实愿时排列的数字。
这一段什么意思呢?即假如他要成佛,如果他的光明有限量,即认知能力、神通有限量,不能照遍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就不取正觉。“百千亿那由他”是一个巨庞大的数字,也就是他要了知极其庞大数量的诸佛国。
不要一说到“佛国”,大家就认为是净土,很多也是秽土,比如娑婆世间就是释迦牟尼的佛国。千万不要认为,娑婆世间属于哪个国,就像亚历山大大帝、秦始皇等等,那些是可怜众生,不属于他们的。就像你养了一窝耗子,你是耗子王,它都不知道你养着它(师兄开玩笑)。
我们这里是释迦牟尼佛的佛国,有很多众生,而阿弥陀佛的认知能力(神通)要照遍我们。这和我们往生到净土有什么联系呢?也就是阿弥陀佛能照见我们,如果我们发他的愿,他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心念。他照着我们,了知我们的一切,佛陀悉知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而且他非常悲悯我们。如果我们在临终时有这样的愿力,再结合他的愿力,就会成为引业,这样我们才容易去到他那里。
也就是说,阿弥陀佛已经发愿:我一定要照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那就一定会照到我们这里。阿弥陀佛已经知道我,如果我有信愿——念佛,那么我就可以和他的愿力结合在一起,导致我往生比较容易。
到了极乐净土,有如意树,这也是阿弥陀佛愿力的另外一种呈现方式。不要一提到如意树,大家就联想到槐树、松树、菠萝树。那里的如意树可不得了,一棵就有几百公里那么大。而且里面有房子等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还有游泳池,还是不带电的,花哨得不得了。它依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可以呈现出各种形状,你可以进到树洞里面。
说到树洞,大家不要想成我们现在的那种树洞,里面很多蚂蚁、虫子。如意树的树洞进去之后非常清净、殊妙、舒爽。而且在里面入定,你可以借助树的因缘和力量看见很多世界,照见很多世界的一些情况。那时候你再去观察你的父母,他们已经轮回了很多劫了,而你才在那里坐了一个上午。甚至你会看到你无数世的父母,会开始明白一些因缘。
光明无量愿可以体现为:其一,容易摄受我们;其二,由于净土的殊胜,我们去了那里可以了知很多世界众生的情况,利于我们培养悲心。这是光明无量愿。
第三,寿命无量愿: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什么意思呢?阿弥陀佛说,如果他成佛,寿命有限量的话,哪怕是百千亿那由他那么多劫,那么长时间都不行,不取正觉。也就是不能有限量,所以叫无量光、无量愿、无量寿。阿弥陀佛有很多称呼,比如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由于净土宗流传广泛,例如道家的教主应该是老子,结果他们见面互相打招呼也叫“无量佛”。
“无量光”,即光明无量,这个“光”要怎么理解呢?指认知力。说到光,大家不要马上就想到灯光、月光、太阳光。“光”是一种认知力。比如,禅宗里面讲的“光不透脱”,是指你的认知力不透脱,大家记住!所以,光明无量就是认知力无限。如果认知力有限,哪怕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就不取正觉。现在他已经成了佛,取了正觉,就说明他做到了认知无量,或者说光明无量。
第三个寿命无量,即如果他得了佛,寿命有限量,那么也不取正觉。而他现在成佛了,那么他的寿命就是无量的,叫“无量寿”。“无量寿”也就是他可以很长时间在那里救度我们。不像释迦佛在娑婆世间,因为众生缘起的力量,活到八十三岁就涅槃了。三界导师就这样隐没了,众生就栽了。如果释迦佛在的话,现在还会有那么多关于佛经的争论吗?还会有很多教派的争论吗?是不是就只有一个派,叫释迦牟尼佛派?而且那些乱七八糟的邪见根本不起来。
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的业力大到让老人家八十三岁就圆寂了。但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会一直这么活下去。当然,你会说:“前面不是说他还是要圆寂吗?”他是无量岁,也就是很长时间以后才会圆寂。时间长到你都成佛很多劫了,他还在。也就是说,你不会缺导师。娑婆世界现在释迦牟尼佛不见了,我们要找上师,所以很麻烦。而在净土根本没有这样的问题。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导致了净土的一种殊胜。
而且,由于阿弥陀佛发无量寿愿,导致去净土的众生,寿命也是无量岁,这是另外一种体现。就像刚才我们说的,无量光导致在净土的众生有很多神通。无量寿也一样,导致去的众生寿命无限长。不像时轮金刚刹土,两百多岁就要考虑去另外的地方,或者起码要发愿再回时轮净土。而极乐净土会一直活下去。你会说:“那会不会老呢?”那里也不会老,在那里只有相续逐渐成熟,没有老这回事。
而娑婆世界的众生,会由年轻到大。小时候软弱无力,虽然很可爱,但软弱无力,就像我家养的狗,最开始萌得不得了,软弱得不得了,好像一脚就能踩死,现在大了,不可爱了。人也是一样的,刚生下来时,好乖呀!但慢慢地就不可爱了,有脾气、有个性、有自己的爱好了,往往还会跟父母产生冲突,就不爽了。到了青年还可以,但慢慢地就会变老。
对自身来说,青年是最好的时期,女性一过三十岁就开始衰老了,男性上了四十岁也不行了,就开始衰老了,脸上鹤发鸡皮,身体佝偻。藏传佛教说,这样走路叫捉鸡式,像老太婆要去抓鸡一样,腰弯着、手垂着,走不直了,老苦开始现前。而西方极乐世界不会有这些,就是因为这个愿力。
佛陀是八十三岁圆寂的,也有人说八十一岁,上座部还认为是八十六岁,反正只有八十多岁,谁都不敢说佛陀没活到八十岁,也不敢说他活到了九十岁,大概就是这个区间。
寿命无量愿:一是导致不缺导师,没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二是我们的寿命长,寿命长的好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学一半,说不定就死了,来世没办法保证。他那里不会的,你不成佛就不会死,成了佛也就没有什么生死了。所以这个非常重要,寿命无量愿。
第四,诸佛称叹愿: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即假设他得佛的话,十方无量诸佛都会非常赞叹——阿弥陀佛很殊胜啊。如果做不到这点,就不取正觉。
这个愿和我们往生有什么联系呢?怎么理解呢?如果被诸佛称叹,说明那个地方很好,甚至好过其他地方。诸佛称叹包含了很多东西在里面。比如,一个单位和另外一个单位比较,如果大家都说那个单位好,那很多人就会去那个单位。又比如,现在移民用脚投票,那还不是一定要背后有人称叹嘛。如果背后有人说那个地方坏得不得了,你就不会去了。但是诸佛不会说谎话,诸佛无虚言。如果无量诸佛都在称赞,说明那个地方非常好。“诸佛称赞”包括了无量无边的殊胜,用我们的语言很难形容,只有去了才知道。当然,这是针对佛教徒而言。非佛教徒连佛都不信,那诸佛称叹有什么啊?
因此,用“诸佛称叹愿”来概括说明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绝对殊胜。如果诸佛不称叹,就不取正觉。那么,要诸佛称叹,就一定要把净土建得非常好。所以法藏比丘(阿弥陀佛)花了长劫时间建成这个净土,获得了诸佛称叹,所以好得不得了。
第五,十念必生愿:设我得佛,假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十念必生愿是汉传净土宗成立的根本原因,这个愿很关键。他说,如果他得佛,不管哪里的众生(十方众生),只要被他照到(佛什么都照得到),真的很诚心地相信他(至心信乐),而且想去(欲生我国),有这个信愿,乃至有十个这样的想法(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里的“乃至十念”的“念”是什么意思呢?说到“念”,我们就会想到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叫一念,它的含义跟真正佛教的十念不一样。佛教十念的“念”其实是思忆(思念)、想念、专注、串习的意思。其中就包括了口念、拨念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念”这个词汇意思很多,我们经常说“我想念(思念)你”,这个“想念你”,并没有口念嘛。它是思维集中在一个目标上的意思。
十念的说法有很多,有些说临终十念、中阴十念,还有些说只要活着时十念都可以。那么十念到底是什么?说法很多,后面我们会专门来讨论。如果把它无限量地扩大,就要出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只要你想了十念,甚至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你就绝对往生,剩下的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杀人、放火什么都去做。这样是不行的,你往不了生,这叫“诽谤大乘”,你曲解阿弥陀佛的意思。曲解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诽谤大乘、诽谤正法。那么十念到底是什么意思?后面我们会详细地讲。
第十八愿太重要了,前面的四个真实愿,我已经记不清楚在四十八愿里的排号是多少。但“十念必生愿”我记得是第十八愿,因为第十八愿是汉传净土宗成立的根本因,即十念必定往生。所以,我们在临终时,哪怕只想起十念,也能往生。甚至很多导师说不用十念,其实你想起了一念,后面的九念自然就来了。这种“十念”的说法,还导致了后面的十念法,即一口气念十声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到时候我会跟大家讲。
我跟大家讲净土,不会只说一种,也不会特别说哪一种好。我会把它的原理,以及其他大德们诠释的原理和方法,跟大家讲出来。我不会强调说,你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我只会说你一定要修行,一定要念佛。至于怎么去念,采取哪种方式?这要根据你的情况来。
而且你一定要具有信愿,因为所有净土的修行就是要培养信愿。就像修宁玛派或者禅宗的人,就一定要开悟,什么都是往开悟跑,叫往道上会。净土也是一样的,什么都要朝往生极乐跑,朝那里去。你得有个目的,你不能把目的分得很散。但是,达成这个目的,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如果你取一样而排斥其他的,那叫做“诽谤正法”,是去不了净土的。
这里阿弥陀佛说,“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即如果在临终时念了十念,没有去净土的话,那他就不成佛。事实上他成了佛,所以在临终时念十声,就一定能成佛!当然,也可以说,佛陀讲法有别时意趣。什么叫别时意趣?也就是你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即使这一生可能不能往生,但你迟早会因为念了这十声佛号,在很短的时间内去净土。当然,这个“很短的时间”就要讲劫数了。这就叫做“别时意趣”,也可以这么去解释。
佛陀讲法有四种意趣,即平等意趣,别义意趣,别时意趣,补特伽罗意趣。教理大家一定要串起来,才会在佛教庞大的系统里不会出错,否则就会偏颇、矛盾、冲突。“别时意趣”就是只要你念一声南无佛,就一定会解脱。但并不是说你说了以后马上就解脱,而是说以后另外的时间可以解脱。所以说,“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它也可以是别时意趣,即在其他时间解脱。
当然,也有人说,这一生临终、中阴时,就可以解脱,还有些人说一声就可以解脱,主要是你有没有信愿。有很多种说法,后面讲的时候,我会把它们逐个跟大家说清楚,谁是怎么说的,谁是怎么说的,以及我自己是怎么认为的等等。你们可以不认为我说的是对的,但我会把这些大德们所讲的东西告诉给你们。
阿弥陀佛也说,虽然十念可以往生,但是“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种人不能往生。“五逆”就是犯五无间罪,即杀父、杀母、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杀阿罗汉。
杀父杀母,我觉得不太容易,不知道颠到什么样的程度才会去杀父杀母,这个我们犯不了。
杀阿罗汉,你有这个福报吗?你要碰到阿罗汉才能杀嘛,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能碰到阿罗汉是相当有福报的人。这个时代可以碰到很多菩萨,但就是碰不到阿罗汉,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这样的。
你会说:“难道菩萨还不如阿罗汉吗?”菩萨是比阿罗汉福德大、功德大。但阿罗汉由于禅定的力量,他的很多功德会及时显现。菩萨是笼罩大,但不一定马上显现。比如我们遇到的法王如意宝、慈诚罗珠堪布,就是菩萨。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佛,以上师的角度他们是佛。但你也可以说他们就是大菩萨。所以,阿罗汉很难遇到,阿罗汉根性的人不会到末世来,他会回避末世。
末世真的太恼火了,你们看现在世间的状况嘛!又是瘟疫,又是战争,你骂我,我说你,无聊得不得了。如果不让人去搞乱七八糟的阶级斗争,他怎么活啊?他们就是要这些,才觉得有意义,斗来斗去很爽。不斗的话,他们会觉得生命无意义,这是他们的看法。
而佛教徒就不一样了,佛教徒是从无聊、孤独中,开始去修行。无聊和孤独是佛教徒的巨大福报。一般人享受得了无聊和孤独吗?享受不了,我们一定要有意思,一定要跟很多人在一起,要制造各种各样的party,要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才行。佛教徒搞这些东西就很麻烦,但世人就喜欢搞这些。
出佛身血,这个也做不到,很大程度上,“佛”指的是释迦牟尼佛,佛都圆寂了。还有一种出佛身血,就是密宗弟子对上师。特别是带有恶意地把上师弄出血,那真的要完蛋,连往生都往生不了。
破和合僧,这个我们可能会犯,但是我们也没有能力犯。有一点点可能性,就是你把好好的僧团搞分裂了。你一个在家人,怎么会把僧团搞分裂?但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有很多钱和权利,撩起僧团斗争。比如一些当官的人,非常有权利,也有钱,掌握两家出家人的生存情况、道场的情况,然后他撩起斗争,这就叫“破和合僧”。其实我们大部分人是不会这样的。但我们可能会诽谤僧团,说这个僧团不好,那个僧团不好。这个要小心!这是相似的破和合僧,这是我们比较可能犯的一种。
出佛身血在密宗里是有可能的,但相对来说也很少。如果看到上师不好,你走了就是了,连诽谤都不要去诽谤。如果觉得上师不对,你动手或者是用器械出了上师的血,那你就完蛋了,非常吓人。但我们一般也不太会。所以说,五无间罪我们基本上都不太可能犯。当然,也会有很极端的特殊情况出现,比如在冲动之下杀父杀母,也有可能犯这些错,但是极少。
而诽谤正法,那就太多了,也很容易,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正法。根据我们的爱好、道德观念,或者是听旁人煽动,张嘴就乱说,这是很恐怖的。诽谤大德相当于诽谤正法,因为大德讲法时,讲的是正法。他讲的法可能不太合乎你的意思,或者与你的上师的说法有冲突,你就开始诽谤,说那些大德是魔鬼啊等等。你把他诽谤了,那他说的法也被你诽谤了,这就相当于诽谤正法。如果他说的法是正法,你这一诽谤,后果会非常严重,连往生都往生不了。
当然,我的这种说法有点毛病,什么叫做连往生都往生不了?好像往生很差一样。其实往生非常厉害。所以,诽谤正法,你肯定往生不了。这反而是我们经常容易犯的,有些知识分子自以为是,瞎评价,说那些大德不好,好像自己了解一切一样,我看到的这种现象真的太多了。
比如欧阳竟无这些人,还有吕澂,他说《楞严经》是伪经,写了《楞严百伪》,他的说法就很多了。现在一知半解、胡说八道的人太多了。虽然我们不会通过写书或建立宗派来诽谤,但是会人云亦云、跟着跑。还有一种人,他很虚妄,知道一点点就瞎说,以为说了没事。
由于现代教育提倡搞批评,能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我们就觉得很厉害。搞科技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就算不被采纳也没什么。但佛法真的不行,因为对境是三宝,非常严厉!当然,严厉并不是说三宝很凶,而是三宝的本质就是你心的底层。如果你去诽谤它,就等于把整个相续都污染了。
有很多像吕澂这类的学者们,比如学者王恩洋,他说:“《大乘起信论》是梁陈小儿伪作。”即《大乘起信论》是一些无知小儿写的,“梁陈”是隋朝后面的一个时代。而禅宗很多教义是依据这本论来的,这些学者们把什么都否定完了。
其实,我们现在连像学者那样都做不到,学者还天天去读,我们现在是东读一本、西看一本,听到这个厉害、那个厉害,拿来就乱说,还觉得说了以后没什么。但是,最后你连往生都往生不了,就很悲惨了。而且乱诽谤大乘的人一定会堕地狱。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乱诽谤大乘的人特别多。以前出本书都不容易,现在动辄在电脑上“啪、啪、啪”打完就发出去了,在论坛、微信群、QQ群上瞎说,这样的人真的很多。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诽谤正法”我们很容易犯。那对于真诚想学习佛法的人应该怎么做呢?不懂就不要乱说,现在流行一个词汇叫“闷声大发财”。学佛也要闷声大发财,你修你自己的,不要天天去说这样不对、那样不对。你自己都学得二不跨五,连二百五都不是,是二点五或者零点二五,硬要去冒充一百。一百除以一的话,还是一百;一百除以零点二五的话,那个数字更大了,罪业也就更大了。你不是零点二五,而是零点零零零二五(师兄开玩笑)。
所以,大家要特别小心,我们可以闷声大发财。如果过早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是会被遏制的。你就好好修行自己的,你可以吸收啊。你不要轻易认上师或贸然加入团体。其实加入团体没什么,如果发现不对劲的话,不诽谤,屁股一拍,拜拜!这样是没有错的。
只要做人稳重一点,不要人云亦云,听到一些二不跨五,或者带有其他意思的说法,就开始进行诽谤。比如,有些人为了让团体变大,就拼命拉人进来。当他觉得你拉了他的人,他就开始攻击,说别人是魔鬼。万一不是呢?这样绝对没办法往生。但他意识不到严重性,还觉得自己是在弘扬佛法。有你这样弘扬佛法的吗?随便乱攻击。所以,不要乱攻击,不要在不了解的情况下胡说八道,也不要人云亦云。
大部分人犯这样的错误,主要原因是人云亦云。比如,你身边有个师兄厉害一点,多读了几本书,正好读到了我们刚才说的那些所谓学者的书,然后把他的观点说出来了,你听了就当真了,然后“哗哗哗”就开始乱说。
而且那些人学术化,现代社会的教育、科技就喜欢学术。学术化的特点,即要站在很客观的立场上去研究。不信宗派,也不会加入某某团体,就是站在很客观的学术态度去研究。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宗派,叫“自我宗派”,即以自我的观点、看法为准,然后就去评论这样、评论那样。而佛法恰好要摧毁自我。
比如,有一位很出名的法师,他说:“佛法就是要以靠考证的方式去。”他考证来考证去,大乘的经全部成了伪经,他考证出来只有小乘的《阿含经》才是真的,其他经全是伪经。既然这样,你还考证?其实这本身就已经唯物主义化了,还说个什么啊?整个佛法就是反唯物主义的。当然,它不止反唯物主义,它也反唯心主义。
所以,这个时代真的很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因为信息发达,而且犯起来很容易。哪怕发个微信给对方,只要对一个人说了,就算犯了。如果对一群人说了,那百分之百犯了。所以,大家要非常小心。
当然,如果以前年少轻狂,轻浮处事,已经犯了这条法,那怎么办呢?忏悔。不管你犯了五逆罪,还是诽谤正法,只要真诚忏悔都是可以的。佛教里面从来都没有一个死东西。心是空性的,所以它所有的运动都是活的。正因为心没有一个实有的体,所以它是活的。“活的”就是所有的现象都不会独立、唯一、不变,这是中观要达到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忏悔干净所有的罪恶。当然,如果你犯的罪恶很厉害,那会形成定业。但定业也不是说完全、绝对不变,完全消灭不了,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就跟中观的见解冲突了。定业也是可以摧毁的,但用的力要非常大。而恰好犯定业的人相续都很混乱,他愿不愿意忏悔都很难说。只要你愿意用心去忏悔,没有什么罪业是忏悔不干净的。
这是十念必生愿,是善导大师独尊的五个真实愿。十念必生愿跟我们为什么去净土有什么联系呢?这样我们比较容易去,只要有信愿,念十声都可以去。门槛没有那么高,并不需要达到二禅、三禅,也没有说见解要达到哪个层次。只要你有信愿,念佛就行了,设置的门槛很低。
既殊胜,门槛又低,为什么不去呢?你说:“我不去,我就是要知难而上。”那就随便你了,你发出“知难而上”的声音,就说明你脑袋有问题,意识不到娑婆世界有多苦难。在娑婆世界修行有多困难,你还说“知难而上”?这说明你很轻浮。现代很多人有时候很轻浮,就喜欢听信一些说法,以为修行就是点点香、打个坐,在那里跑一跑,就可以成就。哇,打起坐来觉受这里、觉受那里,一切都是不二的绽放,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然后就成就了。
如果这样一搞就成就了,那虚云老和尚、密勒日巴岂不是惭愧死了?好像你的根器比他们好很多一样。如果你说你的上师殊胜,玛尔巴的上师不殊胜啊?你说:“密勒日巴杀了三十几个人。”你还杀了很多蚂蚁呢,你比密勒日巴坏得多。然后你想点个香就成就了,这真的很轻浮,搞得好像比密勒日巴、虚云老和尚还厉害。
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五十六才开悟,中间经历了多少辛酸啊!结果我们一点都不付出,就成就了?这里参加个Party,那里弄点饼干往烟上一撒(烟供),你就成就了?who are you?you are pig?(师兄开玩笑),有时候真的很轻浮,都不知道这世间有多难,读两本书就说自己开悟了,oh ,my buddha!你观察一下自己的相续嘛,听到我说脏话都受不了,还说你成就了?你说我很喜乐。不是的,我装的,轻浮,随便就说我喜乐,哈哈哈。
所以,在娑婆世间修行真的很难,而通过念佛很容易去净土,因为它三根普被。“三根普被”,即不管你的根器好或不好,只要你信愿足,都可以去。当然,根器有分类。比如,有些人认为根器好就是思维发达、理解能力强。如果思维不发达,让他去读中观、唯识,就会一头雾水,完全读不懂,这叫“根器不好”。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不一定了。如果人家有信心、信愿好,就是根器好。根器好主要是指聪明、福报好一点的人。但不管怎么样,“三根普被”就是所有人只要有信愿,都可以往生。它比较容易去,叫“十念往生愿”。
这五个真实愿对我们为什么要去极乐净土提供了依据。当然,你还可以继续学《阿弥陀经》或者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以及藏传佛教的《弥勒疏钞》,这些我们一定会学习。我会把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适合娑婆世界众生的因缘情况,以及净土的修法和中间需要注意的要点都介绍给大家,让大家进行取舍。
而且我们不能把净土法和我们所修的大圆满、禅宗进行对立。也就是说,如果你修净土,你又去攻击修大圆满和禅宗的,这样你是去不了净土的;如果你修大圆满、禅宗,你又去攻击净土,那你的大圆满也修不好。
为什么呢?因为净土那里对你就不圆满。禅宗就更不用说了,一上去搞的就是常寂光净土。你都去了常寂光净土,又怎么能否定圣凡同居土呢?所以,禅宗真的修到底时,绝对不会反对这些,会非常支持。诸佛说法,万万千千,终归一味。所以,大家不能乱评价我们不了解的东西。因此,这五个真实愿决定了我们为什么要去极乐净土。
佛教十念
佛教十念:念佛(思想、佛号、佛身)、念法、念僧(上师、初地菩萨以上)、念戒、念施(布施,四夺和菩提心)、念天(本尊、护法)、念休息(修定)、念安般(也有人称念安那,指出入息。也是密宗、道家的炼气法)、念身(夺己)、念死(念无常;死后有轮回,必须会死,死时不定)。念:思忆、想念、专注、串习,也有口念和心念的意思。
我们刚才说的“念”是什么呢?即思忆、想念、专注、串习的意思。你专住在一个事物上,比如思念亲人,这也是一种念。“想念”和“思念”有什么差别呢?“想念”形象化多一点,“思念”更深一点,往往沉浸在情绪里面——“月亮代表我的心,你在哪里?你怎么还不是呢?”。你会有很多情绪,但一定要专注在一个对境上。“思念”会一直念念相继,形成一种串习,这是“念”。
佛教有“十念”,即整个佛教的修行可以用十种专注、十种思维、十种串习来归纳。也就是这“十念”可以归纳八万四千法门。这里的“十念”并不是净土念佛法门的十念,而是十大类专注、十大类思忆、十大类想念、十大类串习。
1、念佛,即专注在佛身上,专注地想念佛,并且去串习。“念”包括对佛的思想、佛号以及佛身(佛的身体)的专注。比如,修生起次第观本尊就是观想佛身,专注在佛身上;汉传佛教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就是专注在佛号上,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修中观就是专注在佛的思想上;安住在法性上,就是专注在佛的心上,我们心的本质就是佛的心。
2、念法,这里的“法”指的就是佛法,不是唯识宗说的“法谓轨持,能生物解”的“法”。也就是说,这里的“法”不是指现象,而是指佛法——万法中佛说的法。比如观心无常、观身不净或者菩提心,这就叫念法,即心不断地去关注、串习、想念、思忆。
3、念僧,大乘的“僧”指初地菩萨以上。我们念上师、观想上师也算念僧。为什么呢?因为上师是佛法僧三宝的总集。念观音菩萨也是念僧。我们修的文殊静修大圆满,是文殊传下来的法,那我们观想文殊也是念僧。可能有人会说:“文殊菩萨都算僧啊?”在大乘里面,佛以下,初地菩萨以上都算是僧。在小乘里面,四个具戒的出家人聚在一起就叫“僧”。
4、念戒,守戒就叫念戒,而且有专门念戒的宗派——律宗。你说:“修律宗有什么作用呢?”其实修律宗有很大作用,但现代人修不了。活跃浪漫的现代人怎么能修律宗呢?那是不可能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云门寺很多女出家人就修律宗。他们的行走住卧等很多行为都在戒律的框框(限制)之下,所以很难乱来。当身和口的行为被限制以后,其实意识也受限制了。一般来说,我们是通过心念控制外在的行为。但律宗不是这样的,它是先不准你这样说、那样动。然后你的思想就会慢慢地宁静下来产生定。著名的弘一法师就是修律宗的。
5、念施,即菩萨六度里面的第一度“布施”。这个“施”你可以理解得宽广一点。比如,四夺就是把身体布施出去;修菩提心的呼吸法也是布施。所以,施的范围很广。当然,你也可以直接说成是普通的布施。
6、念天,其实有两种念天,殊胜的念天是修天尊,其实就是修本尊。低一点的念天,就是念世间护法(修护法)。比如,祈求四天王天帮忙,也叫“念天”。
7、念休息,大圆满有三大休息,“念休息”就是我们的身心要停下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叫做修定。
8、念安般,指修出入息。“安般”是呼吸的意思,或者叫“安那般那”。密宗、道家里面都有。炼气也叫“念安般”。
9、念身,观身不净属于念身。某种程度上四夺中的夺已也叫念身,即观想光射在自已的身体上,然后产生虚幻感,这也叫念身。
10、念死,实际上就是念无常。我们要经常想到人生最终的结局。人类有个毛病就是不想死。虽然死一定会来,但是我们不去思考它。我们首先得出结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然后就会有这样的潜在观念:这一生要及时行乐、利益最大化,乃至于为所欲为,死了以后可以不负任何责任,一死百了。但是,关键是一死不能百了,你连“一”都了不了,什么都了不了。
念死并不是要你想“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不能这样念死。而是要这样念,第一、人一定会死;第二、死时无常、不定;第三:死了以后,一定会有轮回。很多人说自己能活到五十岁、八十岁、一百五十岁……你说了算吗?说不定明天一出门,就被毒蚂蚁咬死了。
念死,即你必定会死,而且死时不定,以及如果不解脱,死后必定会轮回。只有这三个内容都具备了,念死才有作用。我们上课经常说:“你是要老的,你是要死的。”这是必然的结局。不要认为自己能活八十五岁、八十九岁、一百岁……这些都是想象。而且死后一定会轮回,所以一定要去修行。这就是念无常的内容。
当然,念无常有很多种念法,比如细无常、粗无常、大无常、小无常……但念死是念无常中最有效、最初的修行方法。怎么去修行呢?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念”,你要思忆、想念、专注、串习。经常要想:人一定会死,而且死时不定。既然这样,有些闲气就不要争了,有些无聊的事也不要去做了。不管你发财,还是不发财,都要死。即使你再幸福或再痛苦,死的时候有什么差别啊?都会成为过眼云烟,你的身体就是一堆灰,埋了就是一堆黄土,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是,念死后面的一句就很可怕了,死后一定会轮回。现在活着的人不愿意谈轮回,那就想象自己被关到一所监狱里面,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肯定会挨打、受气,你肯定不愿意去。而轮回比监狱可怕多了,但你不怕,这样的不怕不是勇敢,而是傻。所以说,念死的内容非常重要。
为什么我要讲这十念呢?就是想大概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念”字。十念必生愿的“念”,其实也有思忆、想念、专注和串习的意思。当然,它也有口念和心念的意思,比如念十声佛号。对佛教的一些词汇,我们不能狭隘地去理解,它往往有很多意思。特别是对于历代大德们、论师们写的书和诠释,他们可能会诠释出不同的意思,我们要很广阔、综合性地去理解。
你说:“我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那你就听我讲。虽然我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但是我会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我最大的能力。如果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你至少要想到这个词汇的诠释也许有其他意思。起码从意识上提醒自己要开阔一点,别死在文字里面。死于文句是很蠢的,读书读成呆子,修行修得僵化,都是很悲剧的。
这就是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理由——五个真实愿。另外,去净土有三种不退的殊胜。我先讲一下大乘三不退。
大乘三不退: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而不退失。也就是入菩萨位,不退于二乘位。认识到真理之后,我们就不会跟着邪法去走,见到光明之后,就不会再进入黑暗,入十住之位,不退生死之位。
二、行不退:对于所修之行法,而不退失。修六度法,不退于四谛法。四谛法是基础,是佛所说的方便法,而六度法是大乘法,是究竟法,修到六度法就不会退到于四谛法,入初地之成就,利他之行不退。
比如修六度法,不退于小乘的四谛法,即苦集道灭。当然,四谛法也可以解释成大乘的四谛法,那就不同了。“行不退”一定是以菩萨的修行、见地、行为去进行修行,不会退到像小乘阿罗汉那样,整天在那打坐、进入灭尽定。
大乘菩萨度人时,会挖肉饲鹰、舍身饲虎,没听说小乘阿罗汉会做这些。小乘阿罗汉最多在接受布施时不择,即不选择贤劣(好坏)。比如,大迦叶阿罗汉接受麻风女的布施,麻风病人的身体会坏、会掉,麻风女供养一碗粥给大迦叶时,她的手指头掉到了粥里。一般人肯定会觉得非常恶心,怎么能吃这个呢?大迦叶抓过来看都不看,一口就吞下去了,麻风女因供养阿罗汉,而得到了很大的回报。
小乘阿罗汉最多这样,他不会像释迦牟尼佛那样舍身饲虎、挖肉饲鹰,无量劫在六道中为救度众生而舍身。他们说娑婆世间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释迦牟尼佛布施身体流下的鲜血。
这是大乘的行不退,讲起来容易,要做到很难。不信的话,你去做试试看,不要说挖肉饲鹰、舍身饲虎,把你的头发剪给我,拿去卖两个钱,你都不干。为什么呢?我秀发长长要及腰,你给我一剪,剪成了光头。所以,人要布施是很难的。从见解上,大乘菩萨也不会像阿罗汉一样进入灭尽定,他会进入正觉。
三、念不退:对于正念,而不退失。八地已去,得无功用智,念念入真如性海。达到八地菩萨这样的境界就是念不退,念念与三昧定相应,八地菩萨才能做到,念念入真如性海。真如性海就是真如三昧,三昧定。
什么叫“正念不退失”呢?心安住于法性,任何念头出来,当即成为法性。这要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到呢?大圆满一上来就可以做到,但还不能叫念不退。因为有时候你还会离开大圆满的修行,就退了。初地菩萨到七地菩萨也可以做到,他比刚开悟的人更容易做到,但还是有丢失的时候。到八地菩萨就没有出入定了,念头一出来,马上就是法性,这叫“念不退”。
此三不退配以菩萨之行位,诸宗说法不一。
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就是大乘三不退。此三不退配以菩萨之行位,诸宗的说法还不一样,有很多种说法。但大乘三不退非常难,都是要地上的菩萨、八地菩萨才能做到。比如挖肉饲鹰、舍身饲虎、菩萨六度这些行不退厉害得不得了,对于我们凡夫来讲很夸张。
但是,只要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马上就是三不退。这就是我现在所讲的总范畴——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以及往生极乐世界的好处,它也有三不退。
极乐三不退:
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其中就有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这是说一个普通的凡夫,不是地上菩萨,所以它很殊胜。
一、位不退:虽然自己是一个业力凡夫,但往生到了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同时又是阿鞞跋致菩萨;说是阿鞞跋致菩萨,但见思惑还没有完全断,只是再也不会退到凡夫位。所以得到位不退,就能够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什么意思呢?即极乐世界太殊胜了,凡夫去了那里生不起恶念,所以绝对不会再退回来做凡夫,这就叫“位不退”。往生了极乐世界,哪怕在莲花苞的边地疑城,也不会再退回娑婆世界,不会这一生死后,下一生去哪都不确定。
虽然边地疑城在莲花苞里见不到佛,但是极乐世界的莲花不像娑婆世间的莲花(睡莲)那样,直径一米左右,极乐世界的莲花动辄四十由旬,甚至比地球还大,里面什么都有,根本不会产生任何恶念的可能性,所以一定会位不退。
二、行不退:就是大乘菩萨行不会退转到二乘位。
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大乘法门,肯定不退。但是,这个行不退,用不着你去挖肉饲鹰、舍身饲虎。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没有恶业,连恶的名字都听不到,到处都是善业。当然,他可以看到其他世界众生的一些可怕的情况,但他的世界是没有这些的,所以行没办法退。虽然他不像大乘的行不退那样要挖肉饲鹰、舍身饲虎,但也叫行不退。
三、念不退:就是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样就能够在念不退当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快速地成就大乘佛果。
因为极乐世界处处都是修行的善缘,连鸟的声音、水流荡的声音都在讲佛法。当然,你们可能会说:“哎哟,好烦哦,能不能来点其他的?”那又是猪圈思维。他们讲佛法不会像你们听我讲佛法那么烦,那个佛法优美得不得了,你一边嗨一边听佛法,它合乎我们现代人的很多要求。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一定会念不退。
念念都跟一切种智相应,然后在这种念不退中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位。什么叫“四十一个阶位”呢?显教把菩萨分为四十一个阶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你会一直这么下去,不会退的。为什么呢?因为周围全都是让你生起佛法的善缘。
如果你不理解的话,可以想象自己到赌场,你在赌博时会不会生起“我要输给他”的想法?除非你想去贿赂他,不然每次都想自摸。在那种环境下,你就是想要赢,这就是“念不退”。而极乐世界到处都是佛法,其实西藏就是这么干的,只是娑婆世界不像极乐世界那么完美。在西藏吃饭要念经、走路要念经、上厕所要念经、出门就是经幡、到处都是塔、见到僧人要行礼……到处都是佛法。
只不过极乐世界更殊胜,因为他们的认知能力很强大、很宽广,可以搞出很多很细致的东西。比如,一入定就会生起各种各样的觉受,看见迦陵鸟唱歌,看到八功德水起舞,以及各种曼陀罗花香起来嗨得不得了,那里到处浸透了佛法。其实跟你打麻将时想自摸是一样的。
打麻将时想自摸是不是“念不退”嘛?有没有不想自摸只想点炮的人呢?除非你想去贿赂别人,但也叫“念不退”。跟领导打麻将时,总想放炮给他,还放不准,拍马屁都拍不准。但你一直想拍马屁嘛,任何一张牌你都希望放中,而且还不能显得太故意,被人家看出不好。想让领导既赢了你的钱,还要有满足感,这也叫“念不退”,但这叫不退地狱。倒过来你就能理解了,极乐世界的环境太过殊胜了,因此念不退。
所以从大乘菩萨道修因证果的位次来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是很难用通途教理去界定的,这叫一切俱是,一切俱非——圆超。
所以,大乘菩萨三不退很难,但到极乐世界就很容易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的理由。它是一种殊胜,总结起来就是有深缘、门槛低、多殊胜、定成佛。有深缘我们才可能会去;门槛低我们去起来容易;那个地方很殊胜,去了以后,修行很好,很舒服、不难受;而且肯定会成佛。极乐世界各方面的条件都超越了其他净土。
当然,你不能说:“净土里面还有好和坏啊?”从究竟来说,没有什么好和坏,不好不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那叫常寂光净土,哪里都一样,你现在就是这样的。但你能领会得了吗?如果你领会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头头是道、处处皆佛、一花一佛陀。但你根本就做不到,“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证悟的人就是这样的觉受。而且这种觉受会越来越浓、越来越强大。最后在这种状态里面成为初地菩萨,那也是不退的。
大圆满修到一定程度,就像把人丢到很急的水流中,不用力,顺水就冲走了。当我们的见地透脱以后,就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行为都导致修行,甚至贪嗔痴慢疑这些行为更导致修行,而且一定会成为修行。
虽然你对本质不疑,但对很多事相还是疑的,你凝神去觉知疑的问题,一旦通透,又一块障垢被消除了。“障垢磨尽,真如自现,自现圆满”,这就是大圆满的修行,这也是念不退。但你必须要做得到才行。如果现在做不到,就要往生净土。在净土,仅仅是外观的条件,都可以让我们做到。所以净土非常殊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往生极乐净土的原因。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下一节课我们讲汉传净土宗,它跟我们息息相关。我会讲它的来源、特点、各个祖师的情况(关于祖师不会讲太多)、流派,以及修行要素、信愿行的抉择、修行方法的选择、需要哪些东西,比如三心、四修、五念、净业三福、十念法、念佛的阶位等等,讲这些可能要花几个晚上的时间,但都是简介。
这个框架讲完以后,大家会对净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同时,学习净土并不会影响我们修行大圆满、中观,以及禅宗。你会发现各个宗派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当然,选择哪种方法是自己的事,你可以选择大圆满,也可以选择禅宗或者净土。如果你选择净土的话,还可以选择念佛的方法,比如印光大师的十念法,或者其他大师的十念法都没问题。只要你懂得原理,修起来就会有味道,容易修进去。
即使你不修汉传净土宗,也可以来听。听了绝对会对修大圆满、禅宗有帮助,很多东西你都能理解了。我跟大家交流佛法,不会背书、不会讲一些你听不懂的名词,或者用名词来解释名词。如果你听不懂,就不明觉厉、泪流满面、满地打滚,然后大家一场败阙、贻笑大方。我们不能这样,而是要搞懂,搞懂才是学佛最重要的东西。虽然这些话有点自吹的味道,但大家要谅解,我是凡夫,可以自吹;你们是菩萨,你们不行(师兄开玩笑)。
好,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净土宗简介第2课
- 净土宗简介第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