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殊胜菩提心
有了缘起皈依以后,究竟皈依就能做得到吗?不一定。既然我们要向上师三宝靠近,那么我们的心要跟他们一样才行。上师三宝的心的特点有哪些?智慧和慈悲!如果我们的智慧跟佛菩萨一致了,那就是回去了,实现究竟皈依了。
如果在智慧上做不到跟佛菩萨一样,起码我们的慈悲要跟他们一样,才能叫做皈依。皈依或者瑜伽,就是要跟他们一样。要做到慈悲心(菩提心)跟他们一样,这就引出了五加行的第二个修法——菩提心。
菩提心的含义和要点
在座的都是学大乘甚至是学金刚乘的,金刚乘是百分百的大乘,菩提心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我们要皈依上师三宝,跟他们一致,首先的基础就是要有大乘菩提心。大乘菩提心,我想每个人都清楚,它的含义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我们的心要缘所有的众生,意思就是对待所有的众生都是一致的,如果只用菩提心对待某一部分众生,其他的不管,那就不是菩提心了。缘所有众生和缘佛果,这是菩提心的两个要点!
为什么要缘所有的众生呢?因为本性是无缺无漏的,它漫及一切——大悲周遍。一个人证悟以后,他不可能只知道某一部分众生的本性是空性的,是空性光明的显现,而其他的就不是,这绝对不可能。在证悟的状态里面,所有的显现、所有的有情生命都是佛陀(本性)。所以说,如果你想证悟,那就不能让你的心只缘一部分,不缘另外一部分,所以一定要缘所有众生。
为什么要缘佛果呢?因为无论你的心触及到任何地方(这个说法是有毛病的,“触及到一个地方”已经是二元对立了,但我只能这样表达),无论在任何时候,你的心的显现必须是明空双运的。不可能说某个显现是明空双运的,其它的就不是。比如说只有这些花是明空双运,厕所不是,这是不行的。因为在证悟的状态中,所有的现象都是明空双运的,都是法性的游舞。由于我们产生了好坏、是非的分别,所以我们会处在苦难中间。去掉这些分别,我们就回去了。
“分别心”也是比较深刻的一个词,它不仅仅指意识,显现也是一种分别。比如这个,不用我的意识去想,它就显现出是一瓶加多宝(翻过来,看到其实是王老吉)。这瓶王老吉显现出来就是跟花不一样,王老吉可以喝,花不能喝。所以说这也是一种分别。所以我的心想要喝的时候就取“王老吉”,想要看的时候会取花。所以非意识也是有分别的。
“分别心”有两个层面:意识层面和非意识层面。不过,因明里面把意识称为“分别识”,把前五根识(眼耳鼻舌身)称为“无分别识”。但其实心的特点就是会产生识,识就是分别。
所以菩提心一定要缘佛果,一定要遍及一切。刚才我在说菩提心与证悟的关系,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修菩提心的原因。既然是这样,现在我们暂时在智慧(缘佛果)这方面不能彻底与上师三宝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慢慢趋向于这个目的。为了趋向于这个目的,我们在慈悲心这方面就要尽量跟上师三宝一致。所以说我们要发菩提心!
修四无量心以及知母念恩的原理和思维
刚才说了菩提心的概念——为利众生愿成佛,它有两个特点:缘所有众生、缘佛果。那么我们怎么去修行菩提心呢?修菩提心的前面有最重要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我个人认为修菩提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修悲心。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只是经验交流,不是开示,也不是教言。
当然,不同的教法里面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慈诚罗珠上师老人家说先要修舍心。舍心就是平等心,要对每个生命都一样,仇人、亲人全部一致。我这种人可能比较坏一点,心肠比较狠,以前打架经常把人家打得头破血流的,我觉得修悲心比较重要。悲心是什么呢?悲为拔苦,悲心的意思就是不忍看见任何一个生命有痛苦。一旦看见他们有痛苦,就希望把他们从痛苦里面拖出来。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不是如此,我们基本上都是只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拔出来,别人痛苦就无所谓了。甚至有时候为了把自己从痛苦中拔出来,让别人痛苦一下也可以。如果有这样的心,你说你想证悟,那绝对不可能。如果有这种心都能证悟,也就是说佛菩萨可能是坏人——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定要建立一个基本的心态:看见任何生命有痛苦,都希望把他们从中拔出来。
那么要怎么救拔众生呢?要带有智慧去救拔,要让他们获得佛果,而不仅仅是世间的利益。比如我看见你肚皮饿,给你一点吃的,这也是一种“拔”——把你从饥饿中拔出来。但这是有限度的,因为你很快会又饿了。比较彻底一点的,可以给你找份工作,把你肚子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这还不够,只有工作问题解决了,还有其它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只有一个彻底的解决——让你成佛,那就啥都解决了。所以拔苦的最高层面就是缘佛果。
那么要怎么去训练呢?训练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修“知母念恩”等等。我觉得修“知母念恩”最麻烦的是:我们不相信所有的众生真的做过我们的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会怀疑:是不是哟?有没有可能啊?虽然我们号称是佛教徒,但是我们对佛陀说过的很多话都不信的。“所有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而且不仅一世做过”,这是佛说的,但是我们有时候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说法。
如果不相信,怎么办呢?那就要学中观、唯识。虽然说中观、唯识是很高的理论,但同时也是基础理论。因为首先要这些理论成立,才能推出因果的成立,才能推出“世界的本质是心”成立。如果世界的本质是心,那么绝对任何众生都一定很多世做过我的父母——这个逻辑过程,有时间我们再慢慢去推。
其实学唯识有一个逻辑过程的,我稍稍说一下:唯识首先要承认一切的现象都是心,因为众生的心的根本就是一个,在阿赖耶识的层面分了很多很多个,但在本性层面就是一个。我们始终是处在本性层面上的,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本性,也就是说我们始终是在一个心里面的。在因明里面,这叫做“成住同质”,即是一个“巨大东西”的不同层面。所以我们一定是有关系的,无论如何都有关系,不可能没关系。如果没有关系,我们就成了别别他体,成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你的心和我的心就不是一个了。这是理上的推论,明不明白呀?学过唯识和因明的人,可能会听得懂。
也就是说,我们根本的心就是法性,只有一个,我们在法性里面是相通的。我们从法性里面起了各种各样的分别,但这些分别一定是有联系性的,所以每一个众生一定跟我们发生过关系。比如你现在看我一眼,就因为这一眼,我们将来可能会成为朋友、亲人等等。然后我们就开始纠缠,我这一世可能成了你的妈,下一世就可能成了你的儿子……会纠缠很多世。而且在跟你纠缠的过程中,同时也在跟其他人纠缠,反反复复地纠缠。
由于这个时间太长了,佛经里面说“无始”——长到没有开始。这牵涉到一个根本问题:世界的第一因到底是什么,世界的开始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明白了“无始”,你就知道轮回中的时间太长了!所以我看一眼你们,我们就建立了关系,如果不解脱,我们将生生世世这么纠缠。我要是骗了你们,你们就会生生世世骗我。
大家还记不记得苏东坡的妹妹的故事, 苏东坡的妹妹有一天可能穿得很妖娆,在五百个修行人面前走了一圈,当时就有人“威胁”她:“五百个出家人都在看你,结果是你将来会给每个人做五百世老婆。”她问:“怎么办呢,怎样才能解脱这个业呢?”那个人说:“你去自杀,然后尸体会腐烂,让他们看你尸体腐烂的样子,这样他们下世就不会娶你做老婆了。”也就是破坏他们建立的好感。这是在说如果我对你产生一眼的好感,有可能下一世就会发生这种(夫妻)关系,因果的规律就是这样的。如果这样一直纠缠下去,那怎么得了呀!如果不解脱的话,此起彼伏,“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语出《阿房宫赋》),搞不清楚,非常可怕!
通过这些理的推论,就会知道所有生命,哪怕是蚊子、老鼠,真的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当然,他们也做过我们的仇人,但是我们训练的是菩提心,就不要观想他们是我的仇人,而要瞄准他曾经做过我的母亲,对我的恩德这部分进行观想,反反复复想他们是我母亲!
有些人说:“这一世我跟母亲关系非常不好,那怎么办呢?”但是你总有关系好的吧?生活中难道没有人对你微笑过、给你一点点的温暖?如果有儿女的话,那最好办了,你可以不观想她是你的母亲,你可以观想她曾经像你爱你的儿女一样爱过你!我们都爱过儿女的,我们爱儿女的心比爱父母强多了。我们都号称是学佛的,但我们只喜欢爱儿女,不喜欢感恩,我们的心态很糟糕。所以我们要培养菩提心的心态,要反复去想。
这样想就会有作用吗?长期地想,真的会有作用。但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行的,刚开始的时候,修菩提心修得泪水直流,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状态,感觉很好,修的时候就开始飚泪,觉得自己已经有了菩提心。但是如果突然有人骂他一句,他马上就翻脸了。但是没关系,刚刚开始就是这样的。
菩提心前面的阶段,首先是心很柔软,没有恨意,没有对周围防备、恐惧的心理状态,这个人会变得很可爱。菩提心修到很盛的时候,别人靠近他身边都会觉得很温暖、很舒服。特别是通过呼吸法修菩提心的,吸进来都是坏的,呼出去都是好的,把坏的都给我,好的全部给出去,这样修成量以后,别人往他旁边一坐都会感觉很舒服的。
禅定成量了以后,真的是非常厉害的。我以前经常举的梅兰芳唱京剧的例子,他唱一个“啊”字都会训练很多次,每个动作(比如转头)都要训练很多次。训练久了以后,他到美国去演京剧,美国人根本听不懂他唱什么,但也受到了他的感染,这就是“加持”。如果一个人阴风惨惨地进来,你看到他就不舒服,你也被加持了。
如果你在菩提心方面长期熏习、长期观修,真的是很有加持。你会发现你跟周围的关系在慢慢变好,大家都觉得你很可爱,人人都觉得你没有害意,甚至到后来连动物看到你都觉得很亲近。就像很多大修行人、成就者,动物见到他们很亲近的,而见到吃肉的人马上就跑了。
修菩提心的功德
长期这么观修菩提心,首先你的心会柔软,然后很多很多菩提心的功德就出来了。菩提心的功德,最厉害的就是积资净障。它的积资净障的作用,我想不用我讲大家都明白。佛陀在佛经里面讲:我们把每一个尘土变成一座七宝塔去供养佛陀的功德,也比不上一个有菩提心的人拿一杯水供养一条狗。
供养的时候一定会具备三个因素:供养的对境(所境)、供养的东西(事项)、供养的发心(能境)。这三个因素越大越好,所境最好是佛陀,三宝;事项是供养你认为最好的东西。如果你是狗,你供养大便也没关系(因为狗认为大便好),骨头也可以。六道的众生是不同的,每个众生都拿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去供养,其实供养的东西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觉得最好就是最好的。
还有一点就是你供养的基础发心——你为了什么而供养(能境),这非常重要。如果是为了菩提心,为了天下的众生成佛而供养,这就会把供养的功德变得无穷大。供养的结果等于三个因素乘起来的积数,不是“加”,而是“乘”。如果供养的发心是菩提心,这个心是无穷大,那么它的结果就是无穷大。
当然,其中的所境和事项不能为零,为零就麻烦了。供养一定会有对境,没有对境是不成立的,所以它不会是零;而且我们也不会做虚假的供养,什么东西都不供,所以事项为零也不可能。所以在这三个因素中,能境是起主导作用的,而且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你发心的大小决定了你供养的成就,也就是说菩提心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以上说的是积资,在清净业障方面,“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这是《入行论》里面讲的。为什么它能摧毁罪业呢?因为我们所有的罪业全都是依据“我”而产生的,因为爱“我”、贪“我”而造下各种各样的罪业。而菩提心恰好是把“我”对付了,它是“利他”的,跟“利我”是冲突的。所以当“利他”这种心极其强烈的时候,因为“利我”而造的罪就会被对治掉。这两种东西就像阳光和黑暗一样,互不相容、不共戴天。
你会说:“为什么我们现在又有自私又有菩提心呢?”实际上我们的自私是非常坚固的,而菩提心很微弱。当菩提心很胜的时候,你的罪业就肯定清净光了。说白了,实际上整个五加行就是为了彰显和稳固菩提心。如果你的菩提心绝对具足,你可以不修五加行。(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慈诚罗珠堪布老人家讲的。)一般来说,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具备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们得去修五加行,以此来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菩提心可以积资净障。
为什么要积资净障呢?因为积资净障对我们跟上师的心去合拍——去皈依他,有绝对的作用。因为我们相续中有非常大、非常多的障碍,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跟上师的心合在一起,也就是没有办法皈依,也没有办法瑜伽。我们的心跟上师不一致也不行,所以如果有了菩提心,那么至少我们与上师、本尊、空行三根本至少在菩提心(悲)这方面接近了、相似了,甚至是合一了。
现在再回来说“四无量心”。四无量心中的悲心非常重要,如果长期熏习悲心,比如长期思维“所有的生命都曾经利益过我,而且很多世都像我爱我儿女那样爱我,并且这样的关系产生过很多次”,那么我们就应该对他们现在的状态产生责任感,要把他们从苦难中救拔出来。很多人会说:“我不行的,我只能顾我自己,其他人顾不上。”这样是不行的,这样的心态就决定了你的修行没办法成就,起码是不可能以大乘的方式成就。所以要尽量培养自己利他的心态。你可以暂时没有利他的行为,但是利他的心态一定要有。
你可以尝试着从轻微的利他开始做起,比如我们给乞丐一两块钱的时候,不要考虑他是不是在骗人。经常有人说:哎呀,他是在骗人,这样是助长他骗人。你不要管这样做是不是助长他骗人,你要考虑的是——现在是要培养自己利他。他是不是骗人,和你没有关系。以前宝髻菩萨修行布施的时候,他把自己最珍贵的宝髻砍断了供养给敌人,他怎么没考虑这样不是更滋长了他到处去欺负别人,会更坏?所以我们要尽量学会去利益他人。
还有就是,在生活中,在我们的佛教圈子里,在家庭、单位、社交圈子里,要尽量去善意待人。每次发生冲突的时候,想想他过去世曾经很多次地爱过我,他是我以前的恋人。当然,首先要相信轮回,不相信轮回其他都是扯淡的。
你要当真这么去想,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肯定是有点搞笑,但是长期做下去,你会发现你开始变得温柔,变得身心柔软,你的修行也进步了。积资净障产生了,我们的心就开始慢慢接近上师三宝了。上师三宝的心是非常快乐的,如果一个人开始尝到上师三宝的心的一点点滋味,那也会快乐得不得了,他会非常快乐,并且一定是坦然的、喜悦的、宽容的……好处很多,你要自己去体会。
长期这么修行,人的性格都会改变。大家经常强调“气质”,而修菩提心会把一个人的气质绝对变好。我们有时候会讨厌一个人,说他很狭隘、很纠结,一脸的苦相,或者一看他就有很多这样那样的不妥,原因是什么呢?当然,原因首先是我们自己的分别心;第二个原因就是对方不具备佛菩萨的心的特质。而你一具备菩提心,你的纠结和痛苦就变少了。
菩提心修到极胜的时候,痛苦是很羞耻的事情,因为痛苦都是为“自己”的。如果你整天说“为利众生愿成佛,愿意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三宝和众生”,但是转过头来又为自己的股票纠结,这不是骗人吗?
一个人长期熏习这种利他的心,当利他心极胜的时候,他的痛苦就会真的消失了,他不会再为自己痛苦了。穷,没关系;苦,也没关系。他的贫乏感也会没有了。现代人有很多贫乏感,这个贫乏感太可怕了,我们会觉得钱很少,修行的时候没有快乐、很孤独……各种各样的贫乏感。但是菩提心发起来的人,不会这样,他的心境非常好,修行也非常顺利。菩提心的好处太多了,说不完。
在《金刚经》里面佛陀说:“须菩提,东方虚空可思量不……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我没有说那些很高的词句,我说的是很具体的。如果我们真的去修菩提心,这些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不是吹牛皮,它在我们自己身上会慢慢体现。我们脸上会充满自信、坦然的笑容,任何灾难来了,转身就走,留给它一个坚强的背影。真的会如此,所以我们要长期训练菩提心,这非常重要。
开始修菩提心就是要拔苦。首先是:看到任何苦难的生命,我们至少尽一份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他;还有,对我们周围的亲人、朋友,特别是我们的同修,给一点关怀、爱意,给一点笑容,不要动辄就威胁人家:“你犯了因果……”。我们经常用因果吓人,喜欢拿因果对付别人,而不是用来对付自己。
尽量对周围的人充满爱意,慢慢地你会发现你的生活会变,你的心态会变。心态变了以后,才谈得上真正的修行,否则如果基本的心态没有改变,大圆满窍诀绝对是没有用的。
座上座下修菩提心
现在已经把菩提心的功用讲了,那么具体怎么修呢?很简单,也是唐卡挂起来,然后盘腿打坐,毗卢七法,全身很柔软、很舒服地坐着。开始要先思维一段时间,思维所有的众生(都做过我的母亲),最好要思维到眼泪直流。刚刚开始会有点难,眼泪流不出来,特别是一些坚强的男性。但实际上不管你多坚强,长期这么训练的话,你会忍不住的。然后就开始以这种一定要把所有的生命从苦难中救出来,而且一定要让他们成佛的强烈的心态来念偈子。
在《普贤上师言教》里面,发心的偈子有两种,哪一种都可以。记住,我们念这个偈子是为了培养心态,跟刚才讲的修皈依的道理是一样的,这种心态促使我们去念偈子,并且以正确的心态去念偈子才有用,不然你把十万遍念完了,念完就念完了,之后是什么?不知道!身心相续一点改变都没有,那这个修行就失败了。
修皈依可能还有一点强迫的性质,但是修到菩提心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真的把五加行修得比较到位,他就应该很快乐了。他的快乐甚至会以悲壮的形式表现出来:我这一生就献出来了!他有这种心态:我啥都不要了,只要解脱、只要修行、只要为利众生愿成佛!
到这个时候,他的心就会坦然、放开、快乐,很多功德开始呈现出来。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在那里拼命念,总是想着快点念完,这完全是一个形式,用处不大。所以我们内心里面一定要生起对其他生命负责,而且负责到他成佛的强烈心态,这样才行。
念偈子的时候是不是要加上观想呢?也可以加上观想,放一个皈依境在前面,可以从观一个局部开始。只观一个局部,有时候会很紧张。记住,无论修皈依或者修菩提心,有一个要点:一定不能紧张,一定要很舒适、很放松,同时又很专注地坐在那里。舒适、放松不等于散乱,不要放松到躺下去。坐在那里,要身心很柔软、很舒适,同时在观修和念诵上很专注。
前期的思维也要专注,比如念发愿文的时候,就要开始思维了。为什么有些人发愿文念得像唱歌一样,实际上是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开始思维了。身心要放松、要专注,绝对不能紧张。如果紧张的话,法喜很难产生出来。而且坐久了,腰一直这么绷直的话,很容易上火,这是虚云老和尚说的。还有如果崩得太紧,那些愉悦和快乐很难产生出来,所以要放松,一定要想象自己在干一件让自己的身心非常快乐和愉悦的事情。
以前阿琼喇嘛很小的时候,人家让他唱歌,他扯开嗓子就唱:“啊!在那白色的山崖前,是我快乐的宁玛宗……”看到这里,我马上就想起:白色的山崖,他在山洞里闭关,外面流水淙淙,他的禅定又是如何如何……所以修行实际上是很愉悦、很快乐的事情。
但是由于我们不去体会它,把它当作完成任务,所以搞得修行很痛苦。老是想着:什么时候完成啊,十万遍好多啊……如果是这样,即使你完成了,那也只是把数字凑完了。当然,凑完数字后有个好处——可以听大圆满。但是你听不懂,你又何必去听呢?如果想要听懂它,那你得好好修,让自己的相续产生改变。
若要听受领悟大圆满,你的相续、智慧和福德都要到某种层面,否则那就只是一段话或者很长一段话,听了没有用的。有很多师兄真的听过大圆满,但是你问他,他还是傻的,这种情况很多。所以身心相续不改变是不行的。我们修五加行实际上是要让身心相续改变,慢慢趋近于三宝,去皈依它。
我觉得修菩提心的要点是:座上要去思维,而且平时要长期这样思维,要让自己的内心开始变得柔软,变得真的对其他生命的快乐和痛苦有责任感,不能麻木。作为佛教徒,要去害人、去整人可能不太多,但是麻木的会很多;还有,在别人触及到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什么心都忘得干干净净,只会有嗔恨心。所以如果有人触及到我们的利益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菩提心,思考“众生都是我的父母”这些内容,把自己心里面的不满冲洗掉。怎样才算是别人触犯了我们的利益呢?当你对任何一个人感到不高兴,你的内心感到不快乐的时候,那就已经是了!
我们的修行还可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阶段——旧的快乐因为修行被拿掉了,而新的修行的快乐还没有产生。这个过程是很难受的,禅宗说这像“冷水泡石头”,什么劲儿都提不起来。你让他再像过去一样吃喝玩乐,他很纠结;而让他修行,他又修不下去。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菩提心和出离心不够,特别是菩提心不够。
因为关怀别人,去利他这种想法,刚刚开始会有点难受,好像是牺牲自己。但是如果长期熏习,到一定的时候,你会发现关怀别人是一种快乐。平常人都是要拿才会快乐,比如钱要拿回来,好的东西都要拿回来,而坏的东西就拿出去。饿鬼都是这样的心态,饿鬼甚至连坏的都要拿回来。而修布施就是与这种习气对着干,要拿出去。如果能从“拿出去”中体会到快乐,饿鬼心态就会一步一步被摧毁。
修菩提心也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我们心相续的力量会集中在自己身上,非常关注自己。我们眼睛一睁开,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就像你饿了,你马上知道;你冷了,你也马上知道。身体上有任何一个反应,你都会马上知道,因为你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这里。如果你自己身上产生了病痛的时候,别人怎么样,你根本不会管他。我们心的力量用得最多的就是我们自己这个身体。除了身体以外还有诸如情绪等其他方面。当被别人侮辱、误解或者诽谤的时候,我们心里会很愤怒,当心专注在愤怒上,其他事情根本就不管。
而菩提心刚好与之相反,他会非常关注别人的快乐,而且愿意为别人的快乐而付出。如果在这方面开始产生快乐——当你看到别人的快乐而由衷地高兴,就像看到你的子女快乐而高兴那样。比如我们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子女考了好成绩,心里会很开心。如果你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人修行很好,你也感到很快乐的时候,那你的菩提心就有点影子了,否则的话,它就还是一个概念。如果只有菩提心的想法,而没有真正的菩提心的觉受,那就不起作用。
当看到别人好的时候,你也能够由衷地为他感到开心;当别人痛苦的时候,你也会揪心,那说明你的菩提心真的开始了。这是因为这个时候慈悲喜舍已经修得差不多了。慈悲喜舍就是这样的:“悲”为拔苦,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就想为他拔除痛苦;“慈”看到别人获得好的东西对他很慈爱;“喜”就是看到别人趋向修行,趋向快乐的时候,由衷地欢喜。如果这些都修得非常好,你的菩提心就开始了。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样呢?其实我觉得平常的思维跟座上的修行几乎是同等重要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平常座下的为人处世可能比座上的修行还重要。因为我们很多人经常会在座上修得眼泪直流,好像很有菩提心的样子,但是下座后一遇到具体的事,特别是遇到伤及自己利益的事,马上就不行了,立即变得比魔鬼还可怕。所以我们在座上修的那些东西一定要拿到平常的生活中用,用多了以后,就好办了。
用多了,利他成为了一种习惯。如果“给予”的欢乐在相续中成为了一种固态,这个人证悟是很容易的,可以说是“易如反掌”。这是慈诚罗珠堪布讲的,他说,如果一个人的菩提心很坚固的时候,证悟易如反掌。我以前不理解堪布这句话,但现在能理解了。因为证悟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心关注自我。到后面,只要我们的心认为有一个明觉,并且认为它是主体,那就是“我执”的最真实的体现。观察末那识就是要这么去观察的。
如果我们的心不再关注自我,散开出去,关怀每一个生命,其实那时候的心的状态是很容易证悟的。而且心不关注自我的时候,那些因为自我而产生的痛苦、纠结就消失了。由于它关注所有生命的快乐,心量会变得极其广阔,那时候的证悟是最真实、最踏实的。
如果那时候去领受大圆满的窍诀,也许这个人根本不懂中观、也不懂唯识;不要去区分什么四边,搞自续派、应成派搞得“天翻地覆”的,就是具备这种(菩提心的)心态,上师给他直指心性,他可能一下就明白了,而且明白得非常踏实。明白了心的空性就是“胜义菩提心”,依据它来修行就很容易了,后面的修行就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找不到方向,修得很苦。
关于菩提心我说了很多,我们修行的时候,一方面要在座上修,一方面要在座下修。我们要经常思维:所有的生命,哪怕是敌人,哪怕是经常伤害我们的人,对于我们修行人来说,他也不是违缘。从某种程度上说,让我们不愉快的对境是我们修行最好的对境。
这句话很容易说,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遇到所有的违缘的时候,如果我们都抱以欢喜之心,那么还会有那么多纠结和冲突吗?根本就没有了!大家会相处得非常愉快,娑婆世界马上就变成净土!为什么现在的娑婆世界会这么糟糕?就是因为人人都自私。
如果连最基本的自私心态都不减弱,你说你想证悟,这是错误的。我们对证悟有一个很大的误会,我们认为证悟是以我们这样很糟糕的相续去获取一种功能。这是错的,证悟实际上不是获取一种功能,而是把我们这个糟糕的相续转好,然后认清楚这个相续的本质——其上根本就无善无恶、不破不立、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证悟实际上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所以要去改变我们的相续,而不是要获取一种神奇的功能:东边冒光、西边放电,或者手掌一拍,死麻雀变成活鸟……不是这样的,就算有这样的功能,它也不是真正的解脱。所以改变我们的相续,真实地去发菩提心,是我们获取证悟绝对需要的一个过程。
以前我们经常讲禅宗、大圆满的一些“诱惑性”,实际上我觉得真正实在的修行就是这些东西,这些人人都修得来,但是很多人不愿意去修,修到这些就会觉得苦。那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个环境,大家互相来浸泡,每个人就用这种心思、这种想法、这种观点来互相磨砺、浸泡,慢慢地每个人就改变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修行团体里面,如果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事,慢慢地每个人就都可以了。
因为不可能一下就修成就的。我以前经常讲一个故事:我有一次在家里修菩提心,修得泪水直流,觉得自己真的是菩萨了。然后就开着车出去,车屁股被别人撞了一下。我下车来看,对方喝了酒,他还骂我,我那个时候哪里还是什么菩萨不菩萨,我一把把他拖出来暴打!打完了以后才想起:哎呀,他也是我老母啊!这是个真实的事,我想到这个事就觉得自己很无耻。
菩提心就是这样的,很难培养,但是要屡败屡战!不要修了一段时间就说:“我不行了,我发不起菩提心。”这句话等于说“我不想解脱”。不想解脱就是因为不相信轮回,这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了。
所以“不相信轮回”几乎是我们不愿意修行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我们的相信往往只是流于概念,而不是骨子里面深信。如果骨子里面深信,那么菩提心再难发我们都会去发。就像赚钱,再难赚我们也要赚。为了赚点钱都这么不顾一切,何况解脱生死呢?但是我们现在认为赚钱比解脱生死重要多了,这导致我们在修行上的努力绝对没办法厉害过挣钱。
好了,菩提心的修行就是这样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02.皈依
- 04.念修金刚萨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