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经文三分: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其中序分又分“证信序”和“发起序”,简称通序和别序。通序即所有的经中都有,别序即这个经文的具体缘起。通序中会包含所谓的“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藏传谓之为殊胜的宣讲的缘起,即五种圆满:时间圆满、地点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所讲圆满。
这堂课内容:
经文:长老舍利弗。 摩诃目犍连。 摩诃迦叶。 摩诃迦旃延。 摩诃俱絺罗。 离婆多。 周利槃陀伽。 难陀。 阿难陀。 罗睺罗。憍梵波提。 宾头卢颇罗堕。 迦留陀夷。 摩诃劫宾那。 薄拘罗。 阿[少+免]楼驮。 如是等诸大弟子。 并诸菩萨摩诃萨。 文殊师利法王子。 阿逸多菩萨。 乾陀诃提菩萨,常精进菩萨。 与如是等诸大菩萨。 及释提桓因等,无量诸天大众俱。
解释:还是通序的内容,其实通序也分两种内容:一说清楚法会的时与处,二说清楚法会还哪些同闻之众,同闻之众说了三众:声闻众、菩萨众、天人众。
为何将声闻说在最前面呢?1、表出世相故;2、应众声闻是常随从故;3、佛法依赖僧众传故。
为何会将菩萨众说在中间呢?1、菩萨在家出家、此方他方等外相不定故;2、菩萨不常随故;3、以此表中道义故。
为何将天人众说在后面呢?1、表世间有漏相故;2、表凡圣品杂,苦乐相间故;3、明天人从佛学法,并外护佛法侍,故列最后。
说声闻众又有三种含义:
1、说明类别和数量,都是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2、表位叹德,众所知识是叹德。(阿罗汉有三义:a、应供义即乞士果;b、杀贼义即破恶果;c、无生义即怖魔果。)(阿罗汉有三类:慧解脱、俱解脱、无疑解脱三种。)今全是无疑解脱,故名大阿罗汉。实际上都是法身大士。示作声闻证此净土不思议法故名大也。从佛转轮广利人天故为众所知识,(俱舍论中阿罗汉为六种:a、退法;b、思法;c、护法;d、安住法;e、堪达法;f、不动法;)
3、排列众上首名。
各位上首阿罗汉:
长老舍利弗:
称“智慧第一”。“长老”是尊称,因为德腊俱尊,故称为长老。“舍利弗”是尊者的名字,印度有一种飞禽叫舍利,因为尊者母亲的眼睛长得像舍利的眼睛,所以取名为舍利,尊者也因此取名为舍利子。在梵文里,“弗”就是“儿子”的意思。因为听闻佛陀五弟子之一的阿舍婆誓(马胜比丘)说佛陀教言:“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故而和目犍连一起寻佛出家。半月证阿罗汉。
阻止提婆达多分裂僧团、赞美被蛇咬而涅槃的比丘尼优波先那、入金刚定受大力鬼拳击、先于佛陀涅槃,为佛陀授记,将来证得佛果,号为“华光如来”。
摩诃目犍连:
在梵文中,“摩诃”是大的意思,摩诃目犍连就是大目犍连。为佛陀十大弟子中“神通第一”的。这和他宿世的发愿有关:往昔有一个以捕螺为生的渔夫,有一次他供养了一位独觉,独觉应供后在空中显示各种神变。当时渔夫生起极大的信心,他发愿道:愿我将来也拥有这样的神通。以此因缘,后来他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成了神通第一。和舍利弗是最好的朋友,出家后七天证得阿罗汉。
桥渡佛陀、移山度梵志、盂兰盆节、佛音远近、神通不敌业力、为法献身。《法华经授记品》中,佛为目犍连授记,未来喜满劫成佛,号曰多摩罗跋栴檀香如来,国名意乐。佛寿二十四小劫,正法住世四十小劫,像法亦住四十小劫
- 《佛说阿弥陀经》第07课
- 《佛说阿弥陀经》第09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