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讲佛陀劝愿,说愿力为三资之要,而且当下发愿,当下即生,谓“即念即生”,显现上命终方生,而一心中当下即生。再讲了“诸佛转赞”,先说释迦赞弥陀,是一赞全赞,又说六方诸佛劝信,为分赞。而诸佛赞释迦,则说释迦能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为众生说净土难信之法,更加难能可贵。并说了娑婆和净土的十难十易。且说法难易,说顿渐法难易。
这堂课内容:
继续说净土和娑婆难易之分,并具体说娑婆五浊恶世的不易。从而说明诸佛转赞释迦于娑婆宣说净土法门的珍贵。
要解:为浊世众生说余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
讲解:余顿法。指净土之外。其余说禅宗。是最上一乘。圆顿修证之法。不立语言文字。不起思量分别。一念不生。当体即佛等法。犹觉容易。而说净土横超三界。疾出生死之顿法。而望其信入者尤难。
要解: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qú)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
讲解:此以净土比较。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之法。顿修顿证妙观。即实相念佛。与观想念佛。已自不易。说此无藉劬劳。但修持名一法。执持名号。七日一心不乱。即得往生极乐。径登三不退位。一生补处。圆成佛果。
此等奇特希有。殊胜绝妙之法。超出思议之表。为方便中第一方便。此更为难中之难也。故得诸佛称赞。无一不推我释迦。于佛道难成者能成。于顿法难说法者能说。偏为勇猛。大雄大力者也。
要解:劫浊者。浊法聚会之时。劫浊中。非带业横出之行。必不能度。
讲解:此下明五浊。本师于五浊恶世成佛。为浊世众生说法。深知此界众生。非此持名圆顿之法门。必不容易度出生死海。故无问自说。不特佛道难成能成。即此顿法难说。亦能说。为甚难希有也。故蕅公解此五浊之文。一一按持名念佛法门。而解释之。
劫浊者。劫是时分。本来无有浊。因有四种浊法。聚会此时。是以成浊。楞严经云。譬如清水。清洁本然。如若有人。投以沙土。土失留碍。水亡清洁。容貌汨然。名之为浊。
劫浊无别体。四浊交凑。即其相也。此当减劫。人寿减至二万岁时。众生具下四浊。即名劫浊。若减至人寿百岁。名为五浊恶世。本师于此时出世。成道说法。足见本师愿力之坚强。不畏不惧。极乐世界。是五清净土。无有浊恶之事。
我等自当舍浊就清。求生彼国。以超劫浊。但劫浊之中。若非持名念佛。带业往生。突围而出。横超三界之行。必不能得度。
要解:见浊者。五利使邪见增盛。谓身见。边见。见取。戒取。及诸邪见。昏昧汨没。故名为浊。见浊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一身见者。妄认四大为身。而起我身之见。深生爱著。不悟四大假合。虚幻无常。
○二边见。执断执常。而起二边之见。一味偏执。不悟见解既偏。失乎中道。
○三见取。非果计果。而起涅槃之见。未证谓证。不悟有漏界中。终非究竟。
○四戒取。非因计因。而起持戒之见。修诸苦行。不悟蒸沙作饭。尘劫难成。
○五邪见。拨无因果。而起邪外之见。以盲引盲。疑误众生。堕入深坑。此五种妄见。昏昧汨没。浑浊自性。故名见浊。极乐国中。人皆正见。我等自当念佛。求生彼国。以超见浊。但见浊之中。若非一心持名念佛。不容丝毫意见。不假参究观想。诸余方便之行。必不能得度。
要解:烦恼浊者。五钝使顿(思)惑增盛。谓贪。嗔。痴。慢。疑。烦动恼乱。故名为浊。烦恼浊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讲解:烦恼浊者。五钝使为体。烦恼惑增盛。即其相也。五钝使。谓贪嗔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能生其余枝末烦恼。惑乱众生之心。故以烦惑增盛为其相。根本烦恼有六。前五利使。即不正见根本烦恼。属见惑。此五钝使。属思惑。以此五种之惑。能使众生。造业受报。趣入生死。故名为使。比前五利。稍为重滞。是以曰钝。
○一者贪心。于顺情境上。起诸贪爱。不能看破。不了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幻。
○二者嗔心。于违情境。起诸嗔恨。不能含忍。不了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三者痴心。于中庸境上。起诸痴心。不能觉察。不了诸行是无常。到底总是空。
○四者慢心。于诸众生。心起傲慢。不能谦逊。不了诸众生。佛性本平等。
○五者疑心。于诸人法。心起疑贰。不能决断。不了是善则可亲。是道则可进。此五种妄心。烦动恼乱。浑浊自性。故名烦恼浊。极乐国中。诸善聚会。离诸烦恼。我等自当念佛。求生彼国。超烦恼浊。但烦恼浊中。若非持名念佛。无取无舍。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得度。
- 《佛说阿弥陀经》第68课
- 《佛说阿弥陀经》第7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