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两个法师的五重玄义,一个说的比较详细,一个比较简略。但内涵是一致的。就五重玄义的意义说,首先以一代教中,经经各有名称,故以释名为第一。其名称下必有所诠之法,以为经体,故辨体为第二。一经之所说,必有所主的修行,所主即是宗,故明宗为第三。有如此的修行,必有功力,功力即用,故论用为第四。而后区别何时所说、何教所收、摄属偏圆大小何者,故判教为第五。如此顺次联关,以释显一经的深义。
以下是正式释经:
经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
讲解:
经文三分:
经文的开始,一般都有一个很好的缘起,汉传佛教会将经文分成三分,即所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此为东晋道安法师发明,被称为“弥天高判”,当时有人批评他,说他是‘割裂佛经,罪过无边’。到了唐朝玄奘法师翻译出来的‘亲光菩萨佛地经论’之后,方知印度早有佛经应分三分之说,大家就认为道安法师有先见之明。因此反毁谤而转为赞叹!称之为“弥天高判”。有“弥天高判,千古同遵”的说法。
习凿齿的故事:
习凿齿,东晋名士,做过荥(xing)阳太守,精通玄学、佛学、史学。主要著作有《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逸人高士传》《习凿齿集》等,其中《汉晋春秋》是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
时温有大志,追蜀人知天文者至,夜执手问国家祚运修短。答曰:“至五十年外不论耳。”温不悦?异日,送绢一匹、钱五千文以与之。星人乃驰诣凿齿曰:“赐绢一匹,令仆自裁,惠钱五千,以买棺耳。”凿齿曰:“君几误死!此以绢戏君,以钱供道中资,是听君去耳。”星人大喜,明便诣温别。温问去意,以凿齿言答。温笑曰:“凿齿忧君误死,君定是误活。然徒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
及襄阳陷于苻坚,坚素闻其名,与道安俱舆而致焉。既见,与语,大悦之,赐遗甚厚。又以其蹇疾,与诸镇书:“昔晋氏平吴,利在二陆;今破汉南,获士裁一人有半耳。”
时有桑门释道安,俊辩有高才,自北至荆州,与凿齿初相见。凿齿曰:“四海习凿齿。”道安曰:“弥天释道安。”时人以为佳对。
盖凡结集一经,必具六缘,乃克成就。云何六缘,一者,如是,信成就也。二者,我闻,闻成就也。三者,一时,时成就也。四者,佛,主成就也。五者,在某处,处成就也。六者,与比丘众若干人俱,众成就也。
藏传佛教在翻译佛经时,开始有顶礼句,最后有回向句。除了顶礼句,还有五圆满:时间圆满、地点圆满、导师圆满、眷属圆满、所讲圆满。
其中序分又分“证信序”和“发起序”,简称通序和别序。通序即所有的经中都有,别序即这个经文的具体缘起。通序中会包含所谓的“六成就”:信成就、闻成就、时成就、主成就、处成就、众成就。
我们即按六成就,也按五圆满来讲解这部经的缘起部分。先讲“通序”部分。
藕益大师要解中云:如是标信顺(信成就)。我闻标师承(闻成就)。一时标机感(时成就)。佛标教主(主成就)。舍卫等。标说经处也(处成就)。
与大比丘僧……众所知识。是众成就。但“众成就”中涉及三类听众,阿罗汉、菩萨、天人,后文中有详细介绍。
藏传佛教认为:一般佛经有三种:佛陀亲自说的,佛陀加持说的,开许而结集的,“如是我闻”就属于第三种。“一时”是时间圆满、“祗树给孤独园”是地点圆满、“佛”是导师圆满、“与众比丘若干人等”是眷属圆满、后面的内容是“所讲圆满”。
“如是我闻”:信闻二成就。四遗嘱之一:“如是我闻”为经首、以戒为师、依四念处而住、对待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
世尊成道之日,阿难降生。至出家时,佛已说法二十年,因请佛将廿年前说,均为补说。阿难复得法性觉自在三昧,能于定中,彻了一切法。故结集法藏,必推阿难。亦是佛所亲许。如法华经曰:‘我与阿难,于空王佛所同时发心,我好精进,遂致作佛;阿难常乐多闻,故持我法藏。’是也。结集时,阿难登座,身光如佛。众疑世尊重起说法,或疑他方佛来,或疑阿难成佛。阿难启口便曰:如是我闻云云。三疑顿断。世尊盖悬知必有此疑,故令一切经首,皆置如是等句耳。
结集说法:
小乘:结集之事,经律论中,有种种说。或曰小乘三藏,皆阿难集。或曰:优波离集律,阿难但集经论。或曰:论是大迦叶自集。又谓论为富楼那诵出。
大乘结集:一谓佛灭七日,大迦叶告五百罗汉,鸣椎遍集十方世界诸阿罗汉,得八万八千众。于娑罗双树间,而使阿难升座。另谓文殊、弥勒诸大菩萨,将阿难于铁围山,结集大乘三藏,见大智度论。
密乘结集:一谓尽阿难集。或谓金刚手菩萨为正,阿难为伴。
“如是我闻”之缘起表法:如,真理;是,呈现;我,阿南;闻,听闻。不异为如,无非曰是。我,阿难自称,负责之词。闻谓亲闻,而非传述和私闻。
“如是我闻”之究竟法:如者,如如不动,谓当人本具之性体。是者,当下即是。我者,一真法界。闻者:返闻闻自性。
一时:时成就和时间圆满。佛经不计时间,因佛陀跨越三界。佛无法计时,经无法计时。究竟谓当下即是。藏传谓“十方四时”。
佛:主成就和导师圆满。
十号者:(一)如来。诸法一如为如,不来而来为来,此约性体表德;(二)应供。应人天之供养,此约大悲大愿表德;(三)正遍知。知一切法,即假即空,莫非中道。一空一切空,一假一切假,一中一切中,无偏无倚,寂照同时,为正。三谛理智,圆融无碍,智周沙界,鉴澈微尘,为遍。此约寂照同时表德;(四)明行足。有二说:大涅槃经说:明者,得无量善果。(指阿耨菩提。)行足者,能行之足。(指戒慧,此中即摄定。)谓得无上菩提,由乘戒慧之足。此约修因克果表德。大论说,明,即宿命、天眼、漏尽三明。行,指身口意三业。唯佛三明之行具足。约此义言。是约神通表德;(五)善逝。犹言好去。谓入无余涅槃。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也,此约断证表德;(六)世间解。一切有情非有情事相,无不解了,此约后得智表德;(七)无上士。在一切众生中,佛为无上,此盖即位表德;(八)调御丈夫。或以柔软语,或以苦切语,善能调御丈夫,使入善道。(无问男女僧俗,如欲远尘离垢,非具有大丈夫气概果决坚定之心志不可。如是之人,唯佛能调伏而驾御之。)此约教主表德;(九)天人师。为人天之表率。譬如日光遍照,无不蒙益,此约普利表德;(十)佛。自觉、觉他、觉满,名佛陀耶,此约究竟觉果表德。
劫初诸说上,皆有万名,众生渐钝,则减为千名(如帝释之千名),众生弥昧,则减为百名,众生更愚,则减为今之十名。释迦牟尼佛或诸佛通号即十大名号。
“佛”之究竟说法:自心本性、真如、空性、如来藏······
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处成就和地点圆满。
舍卫国:印度中部大国,翻成中国话叫闻物,亦名丰德。闻是名闻,物是物产,丰是丰多,德是道德。佛陀于此讲法二十年。
祇树给孤独园:祇,祇陀太子;树,太子供养之树;给孤独,名“须达多”,布施之意,印度大富大贵长者。专门布施孤苦之人,所以叫“给孤独”。
故事。
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众成就和眷属圆满。
比丘:“比丘”是梵语,翻到中国话有三种意思,一、是怖魔,二、是乞士,三、是破恶。
大谓“回小向大”之意。
众:僧团。六合众: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
千二百五十人俱:应该加上五比丘,为千二百五十五人俱。迦叶为“大龟”之意,僧团有大迦叶、十力迦叶、三迦叶。
优楼频螺迦叶(不是大迦叶,供养第一)带五百比丘,他还有两个弟弟,就是伽耶迦叶(了观诸法,皆无所著,善能教化,最为第一)和那提迦叶(心意寂然,降伏诸结,精进第一)共带是五百,舍利弗(智慧第一)跟目犍连(神通第一)各带一百比丘,耶舍长者子(宝伞,第六比丘,第七阿罗汉),带五十比丘。
佛陀度化五比丘后,紧接着度化了耶舍,之后度化了耶舍的父母家人。在佛教的历史上,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优婆塞和优婆夷。
谓“常随众”。实际上,应该是: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三万二千,文殊师利法王子而为上首。
所讲圆满:将要讲的经义。也是六成就中的“信闻”二成就的具体内容。
藕益大师要解讲五种成就:
(讲)此总标五种成就。标者表显也。如是标信顺者。阿难结集经时。大众请云。如尊者所闻。当如是说。阿难答云。如是当说。如我所闻。故为信顺。乃表其信实。以顺众心也。佛法大海。信为能入。故居其首。○我闻标师承者。师资一堂。面命耳提。亲承金口施教。非辗转传闻也。○一时标机感者。时至机熟感应道交。良时嘉会。大法当宣也。○佛标教主者。佛自觉已圆。然后觉他。以为应机施教之主。○舍卫等标说法处者。舍卫是波斯匿王都城之名。此翻丰德。有谓国觉四德。多闻。解脱。财宝。五欲。四皆丰足。余以财宝五欲。未可称德。将丰德二字。要分开说。当云国多财宝五欲之丰。人有解脱多闻之德。祇树。是只陀太子之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长者。金砖布地。所买之园。供养佛僧。为佛说法之处。
经文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只是概括性地说了“众成就”,经文后面对十大阿罗汉、以及最后一句“众所知识”,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列三类听众表明净土普摄一切,从阿罗汉到菩萨再到天人,且让菩萨居中,寓意暗扬中道。
- 《佛说阿弥陀经》第06课
- 《佛说阿弥陀经》第0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