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俗人追求的快乐
昨天我们说了世界观,因为不同的世界观会采取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求取快乐的方式不一样。在此,我们首先说世俗人一生求取快乐的方式是怎么样的,不管他学佛与否。其实世俗人和初期的修行人,特别是初期的修行人,从根本上来说,求取快乐的方式都是二取的方式。
初学的佛教徒,哪怕是学了几十年的佛教徒,也不可能随时都是能所双亡、全心都是法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圆满就是圆满,哇,这就厉害了。如果能这样,说明已经完全开悟了,也就是禅宗说的不舍无上,大圆满(密宗)说的六根自解脱。这样的话,烦恼就是菩提,五蕴就是五方佛,五毒就是五甘露,这些都是没有二取的方式。但你还在修行,实际上还是有轻微的二取。完全没有二取的,只有佛陀。
也就是说,世俗人和修行人,虽然求取快乐的方式都是二取的,即有“能”和“所”,但因为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世俗人的能取、所取的快乐是什么?以“人我”开展的快乐。我就是一个人嘛,不要说世俗人,哪怕是一头猪,那也是世俗猪嘛,总不能说是胜义猪,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它有它的对境,然后它会依靠心跟对境的一些变化来获取快乐。其实,世俗人和修行人都是一样的,只是世界观不一样,获取快乐的取向也不一样。
首先,我们来说世俗人求取快乐的方式,毋庸置疑,肯定是二元对立的,即有人我和人我的对境,即我和我面对的事物。而对境还要分外境和内境,什么叫做外境呢?物质的层面称之为外境,比如汽车、洋房、山河大地,这些都是物质的外境。什么叫做内境呢?我的情绪、我的感觉、我的心情、我的思想,这些算是能境或者内境。当然,它不是根本的能境,根本的能境是法性,到了根本的能境时就没有外境了,即能所双亡了。
我们不要过细地去讨论能境的分类,讨论开来,就是所谓的往内观修的层次,越来越逼近本性。我们大概地分一下,能境也叫内境,指精神层面;所境也叫外境,指物理层面。普通人获取快乐的方式,是希望他的外境与他的贪欲达成一致,或者与他的安全达成一致,与他的所求、欲求达成一致。
为了达成一致,他就不断地去改变外境,把它越变越复杂,越变越符合他的心意。绝对是这样的,我们把它称之为奋斗,战天斗地。还要和周围的人处理关系,要控制外境,这称之为权力。要购买外境,其实也是一种控制,称之为金钱。从外境中尽量拿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者改变外境,你去扫地都是为了改变外境,为了家里更加地干净、舒服。
马斯洛的五种需求理论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他童年受尽苦楚,从未得到过父母的关爱,长大后却成了一位心胸非常开阔的人。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暂且不说。
现在心理学中提出了一些概念,比如原生家庭。如果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面受了什么苦,长大以后就会变态等等,所以很多罪恶都源于父母。这些说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你把它放大,那是不行的。好像孩子在家里面受了一点点委屈,就是在原生家庭里面受了苦,回来就要对抗父母、对抗社会、心里委屈、变态,其实并非如此。
马斯洛提出了人类的五种需要,后来发展成了六种。这五种需要,其实就是我们向外界索求,企图从外界去寻找快乐的五种具体的方式。接下来我会分析这五种方式,告诉大家为何在追求这些需求时,反而会导致痛苦?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本来只有五种,后来又发展出了超自我实现需求,共六种需求。这个理论分析起来很容易让人明白。
第一个是生理需求,你得吃啊、你得住啊。每个人都说生活很艰难,“揾食艰难”。而谋生艰难中,绝大部分是生理需求。所以你一定要去工作、去挣钱,让钱越来越多,有时候钱已经很多了,但你仍然不满足。
第二个是安全需求,这个大家也能理解。你挣再多的钱,如果钱财来路不正,比如贩毒,虽然挣了好多钱,但你没有安全感,为此惶惶不安,担心哪天被抓住。哪怕是以合法的方式挣了钱,你也会惶惶不安,担心钱财会贬值,担心银行的存款被别人用电子的方式偷走。这是钱的安全。还有其他安全,比如生命安全,有些人整天担心自己的安全,前段时间反腐,官员们过的日子如坐针毡,都是因为没有安全造成的。
普通人也有安全需求,现在的孩子一上学,为什么父母就要跟着呢?担心孩子被抱走。所以,安全也是我们要去努力奋斗的东西。安全需求的层面有很多,有物质层面的,比如某个地方即将发生大型的火灾或者水灾,你肯定不会待在那里,这是物理、自然方面的安全。还有人文方面的安全,比如马上把你送到利比亚,你就不敢去了。
当一个人满足了生理方面的安全以后,马上就要交往,从而有了第三种需求——社交需求。人是群居动物,没办法一个人孤独地生存。要想把一个人逼疯很简单,把他的手机没收了,然后关到屋子里,只给他饭吃。屋里放一盏不变的灯,只有一点点灯光,墙上再画一些波浪形的图案,把他一个人关在这里,两个礼拜出来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进精神病院了。
因为人一定要交往,他在头脑不停地思考,情绪不停地起伏时,需要一个与他对应的对境,他要把它拿出去。所以,把一个人关久了以后,他会不停地说话,否则会被憋疯的,所以他有社交的需求。如果这种社交的需求被遏制,就会产生一种病症,叫自闭症。自闭症的人很苦的,他陷在自己的一个环境里面。
你说:“不是啊,现在有好多宅男宅女。”他们宅在家里面干嘛?打游戏,这也是在跟人交往,他只是不愿意面对面交往。其实交往是什么呢?一个人的心理活动需要跟外界发生交流,产生对应,从而纠正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让自己的想法被人接受。
比如,有些人编辑了一大串的内容,就为了别人在他的朋友圈上点赞。当然,有些人带有商业目的,让你点赞的目的是引发关注,产生眼球经济。但很多人没什么商业目的,他就是为了有人在朋友圈上点个赞,为此他回去高兴半天。这是挺荒唐的,但它也是一种需要,即社交需求。
在社交中间,自我价值要求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肯定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东西,并不只是尊重需求。这种尊重不见得只是说点好听的话,得到别人的肯定,不止如此,还包含了安全需要。他会觉得你尊重我,对我说好话,那么你就不会害我,当我有困难时,你还会帮助我。其实,尊重需求里面蕴含了安全需求,我们为什么需要周围的人肯定自己嘛?那是一种安全感,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感。价值感就是你们需要我、社会需要我、单位需要我、老板需要我,所以他不会炒我的鱿鱼,有安全的成分在里面。
安全发展上去,价值得到肯定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尊重需求。比如,一个人在某个行业做出了成就以后,他就会在那个圈子里面威风八面。我经常看到这样的人,但换在另一个场合,他就像只鹌鹑。比如,一群生意人坐在一起谈生意,最有钱的那个人,他因价值认同得到了尊重,在那里纵横捭阖,谈笑风生,粪土当年万户侯。但是,把他弄到政治圈里,面对各种官员时,他一下就变成鹌鹑了:“局长,书记……”哇,一张脸笑得稀烂,我也见过这种人。
所以,尊重需求里面包含了很多内容,那是价值感的一种体现。当价值感达到很高的时候,他会发现被别人认同还不如被自己认同。被自己认同是什么呢?自己提出一个目标,然后实现了它,即所谓的理想得以实现,就叫做自我实现的需求。
作为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受到各种蛊惑:“你长大了要怎么样、长大了要怎么样。”穷的家庭就跟孩子说:“孩子,你要争口气!隔壁王老大瞧不起我们,你读书挣钱,将来把他们买啦!”这是穷的例子,富的就说:“你要更富!”有的商人被当官的欺负了,就告诉孩子:“民不与官斗,你将来考上好学校,然后去当官,把他的财产没收了!”当然,你不会像我说得那么直白、那么戏剧化,但是,各方面的引导一定会是这样的。
人的需求很奇怪,以前我们说的美国四代移民,即移民到美国的四代人的发展经历,也就是他们需求的不断进化。
第一代人穷,于是去淘金,这是生理需求,所以出了很多关于淘金、西部冒险的电影,很多西部影片就是这么来的。
源于第一代人的奋斗和冒险,于是发了财,结果第二代就不缺钱了,而缺权力,所以很多都去参选,争取当官做议员等等。
父母当了官,作为第三代的子女不以为然:“老爸整天出去勾心斗角,多苦啊!不行,我们要搞其他的!”于是开始搞艺术,唱歌剧,或者模仿一下维纳斯的断臂,时髦一点的去好莱坞演戏等等,感觉这些更浪漫,比当官好多了。
搞艺术的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群,各种层次、各种性格、各种环境的人,去了解人性是怎么回事,因为深挖人性才能做出好的作品。于是,第四代人就慢慢发现,这个社会可能不像他们说的那样,然后开始追逐宗教,去找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需求,需求会不停地往上延展、往上推,这么一层层地上去。
自我的各方面满足以后,人一定会有理想——我要去完成什么。而且,这个理想在不停地变化,比如,没有钱的时候追求钱,钱追求到了就去求其他的。在中国或许很难追到一官半职,他就可能去追求名,所以马云天天出去演讲,最后还要自己去演功夫!他一天天地把自己往上推,推到现在,好了,看他楼起了、看他楼塌了……这是必然的。就算外境不整他,业力也会把他推下去,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如果去追求这些,最后一定会痛苦,这就是自我实现。也就是对自己的设定一天天地加高,不断地去实现它,我们称之为“理想的实现”,即所谓的自我实现。人把自己定了位:我要做总统,我要做科学家,我要做什么什么,这是理想的实现。
超自我实现的需求
达到了极致,即超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后人加上去的。对于超自我是什么,其实说不清楚,马斯洛也说不清楚。超自我的实现,只有佛法才说得清楚,即没有自我,哇,这就厉害了!
而他说的超自我是什么,至今仍然说不清楚,他是用一些感受性的东西来表达,比如巅峰体验。有些人去做自己最喜欢的事,做到忘我的程度,就会产生一种很自在、很喜悦的体验,称为“巅峰体验”。他们认为这就是超自我,其实,这是他们在搞自我欺骗。这种超自我很容易做到的,我现在马上教大家做到,不信啊?你去长跑,跑到缺氧的阶段,当缺氧达到很厉害的时候,就有点所谓的颠峰体验。但是,我不信你可以一直缺氧下去,你试试看!那样的话,你就彻底巅峰体验了,你会死的。
为什么王石喜欢去登山呢?因为山里缺氧,缺氧后头脑不思索了,情绪也起不来了,身心会处在安泰中间。当然,不能有大烦恼,不然山都登不上去。这些人的财富满足了,各种理想也实现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就会去追求这种巅峰体验。有很多西方的富人就喜欢干这种事,搞得很刺激,玩飞机等等。还有一些人天生对世俗的钱财名利不感兴趣,喜欢搞一些攀岩等刺激的活动,这是要彻底忘我的。
纪录片《徒手攀岩》中,提到一位美国的年轻小伙叫亚历克斯,大家都不知道他为何这么喜欢攀岩,这个东西会有瘾的。因为攀岩时要绝对地全神贯注,稍稍有想法就可能会掉下去,生死的力量把他逼到完全不去思考,心无旁骛地攀登上去。那真的需要专注,不专注的话,分分钟会掉下去。很多人看到后吓尿了,那真的是吓到你蛋疼!
实际上他就是通过这种环境逼到让自己没有念头,在这种状态中去做他有快感,他们把这种体验称为“巅峰体验”。而在佛教里面简单得很,这并不算什么,而且攀岩过后快感也无法延续。
至于这个“超自我实现”到底是什么,其实马斯洛也没说清楚,但在佛教里面是非常简单的,就是无我的训练。而心理学家所说的“超自我实现”,谈不上无我的训练,最多就是一点禅修、禅定的感受,念头、思维暂时被压制住了,他们把这称之为“巅峰体验”。
还有一种就是事业完全成就了,比如话剧演员,演完戏以后万众欢呼,观众们拍手称好,他在上面好满足:“观众的掌声是对我最大的鼓励!”他把这个称为巅峰体验,扯淡!这是自我得到极度满足的一种自我表现。真正的修行人看到下面有人拍掌,他会觉得这些如梦幻泡影,他认为拍和不拍都差不多。虽然普通人说不清楚这种巅峰体验,但他们还是会去搞这些。
不管怎么样,这是马斯洛总结出来的普通人的六种需求。前五种很好理解,后一种忽略不计就行了。这五种需求有个统一的特点,是什么呢?生理需求要朝外去拿;安全需求要去建立;社交需求就不用说了,你要跟外面打交道;尊重需求更需要外境。世俗的自我实现不可能像佛教那样,佛教的自我实现是闭关,不和人打交道,认为自己是不成立的、外境是不成立的,坐断大雄峰,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时候自我没了,就实现了。
而世俗的自我实现,即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是指在某个行业、某个职业或者某个技艺里面得到认同。当然,他们会以某种方式去拔高这种认同,特别是中国古代文化。比如,以武入道叫武道,以棋入道叫棋道,还有花道、茶道等等。但是,古代人说的以什么入道,其实他已经有了正确的世界观,他是借助某种事物去完成这个世界观。而现代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是道的这种世界观,所以,他们去以某种行业、某种技艺来入道是不太可能的。
他们所说的自我实现,其实就是某一种技能、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一种世俗的成就达到顶峰,万众欢呼的时候,称之为自我实现。这种自我实现,不实现还好,实现以后就完了。他一定要改变它,否则就会失去动力,甚至连活下去的动力都没有,他一定要追求更高的东西。比如,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算是自我实现了。然后怎么办?追求长生,汉武帝也一样。否则,他会觉得活着的意义不存在,而世俗我们所羡慕的东西,他们早就有了,但仍然一直处在追求里面。
这五种或六种需要,其实牵涉到一个最根本的东西,需要去改变外境,需要在外境里面去索取,这样会把外境搞得更复杂、更合乎自己的心意需求。一旦外境合乎了自己的心意需求,他就要去寻找新的外境,是不是这样的?一定是这样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需求,说得多么复杂,总结起来就是这样的。
二、人生八苦
然而,这种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八苦中间的四苦。生、老、病、死这四苦我们先不说,肯定会有的。其实,生苦和死苦我们普通人都忘记了,死亡我们经历了无数世,只是这一世还没经历,所以不知道。但老苦和病苦一定会有的,你活着的时候就能体会到。生苦你会忘记;死苦没来,你可能还不知道,过去世的都忘记了;对于老苦,年轻人可能感觉少一些,女性上了30岁、男性上了40岁,就要开始了;病苦,小孩都能感受到。在此,这四苦不做过多的解释。
如前所说,企图去改变外界、去奋斗的这种追求快乐的方式,都是有所求。比如,为了获得生理需求的安全,你就要吃饭、睡觉,而生理还有很多其他的需求,其中有个最大的需求就是谈恋爱。那是你一定要去奋斗的,去奋斗的时候,就一定会有求不得苦,这是没办法的。
没办法,你一定会有求不得苦,不能说你想去追求什么,马上就能得到满足,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求不得苦都不算很苦,它有两种,一种是确定追求不到,产生抑郁症,这不算真正的求不得苦,而是因求不得苦而引发的爱别离苦,抑郁症就是这样的。比如,他希望获取优异的成绩,从而得到快乐,但他确定自己无论怎么学,成绩都不会好,然后就不舒服了:“我还有什么意思啊?我这都做不好,还不如死了!”这是因为求不得苦而引发的爱别离苦。
还有一种求不得苦,就是苦还没有展现,还在奋斗的过程中,虽然熬夜啊、受苦啊、被老板欺负啊,但毕竟会收到工资,这是可以忍受的、还有希望的求不得苦。比如,你们每天在单位里面上班,你真的喜欢那个工作啊?有些人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但大部分是不喜欢的。但为什么还要坚持干下去呢?有工资啊!工资是最迫切需要的东西,其他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领了工资以后,每天在用的时候叫爱别离苦,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些。所以,你去追求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会有求不得苦,而求不得苦分为两种。
爱别离苦也分为两种,有能和所两方面的爱别离。如前所说,你追求到钱以后,它也会逐渐减少,所以你要不停地去追,又会有求不得苦。现在很多人会把积蓄存进银行,觉得钱会随着利息越来越多。但是,你绝对会发现银行的利息永远赶不上通货膨胀。为了保持钱不减少,你还得去继续挣钱。
我年轻的时候很天真,初来广州,当时100元定期一年可以得到7.2元的利息,我算了一下,20000元定期一年可以得到多少多少,反正够我一年的生活花销。我当时的理想、当时自我实现的价值,就是一年有20000元的存款,然后靠利息过日子。等挣到20000元的时候发现,第一,利息减少了,第二,利息吃两碗沙河粉都不够了(沙河粉是广东的名小吃)。总之,你会发现赶不上这些变化,所以一定要去奋斗。
也就是说,所境上你所争取的东西,它一定会变化。你买的房子会旧,买的汽车也会旧,所有物质的东西都会旧,最麻烦的是你娶的老婆都会旧。你说:“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那是哄人的,什么都是新的好,哈哈哈!那种重视自己内心感情的人,才会新衣不如旧人,而现代人绝对不会这样的。现代人的思维跳跃、心灵混乱,很难对一个人、对一个境,培养出非常浓郁深厚的情感,非常难。
你一上媒体,看到杨幂、Agelababy(杨颖)等美女,回过头再看看你、再看看她,再看看你、再看看她,这相同于修白骨观。你们不相信啊?真的会这样的,除非他的内心里面情感深化,觉得长得漂亮也不咋地,还是老婆好。也不是没有这种人,但很少,大部分人都会对着你修白骨观的。开玩笑哈,不是真的修白骨观,请不要当真!所以,爱别离会表现在你争取的对境产生变化,慢慢地,你就不喜欢了或者不满足了。
这是外境,内境也一样。我们以前曾讲过能感疲劳,任何一个东西,在没有满足之前,那是最漂亮的。常言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因为偷到了以后能境会变化。你看,你所回忆的初恋情人一定是追不到的那个,追到了就不叫初恋情人了,就会变成黄脸婆。初恋情人一定是失恋了的最美,如果结了婚,那就完了,因为能境会疲劳。
吃辣椒也是一样的,开始吃一点你会觉得很辣,后来吃好多都不觉得辣了。吸毒也这样,打吊瓶也这样,比如青霉素,开始打最差的青霉素,然后青霉素越打越高级。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你的生活一定是这样的,开始以为这样一定会很美好,事实上绝对不会美好的,爱别离苦一定会有的。
然后,你会不停地去追逐这些东西、去改变环境,一定会与其他人产生争斗。娑婆世界就是堪忍嘛,因为狗多骨头少,那咋办呢?互相撕咬啊!你看现在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是不是这样的?美国佬凭什么来跟我们打贸易战?我们先不要去管正确还是错误,从哲学层面上来看其实很简单,就是怨憎会。你要去争取这些东西就会发生冲突,你以为像大乘菩提心一样啊?好的你拿走、坏的留给我,不会这样的,而是好的我要、坏的给你。所以一定会出现怨憎会苦。
其实原因就是我们以五蕴的聚合成为个体,然后以个体跟周围发生关系的方式来产生快乐。但是,你在求快乐的同时必然带来痛苦,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五阴炽盛。个体与外界发生关系时,无非就产生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但是,偶尔你把自己关在家里不与外界发生关系,由于快乐是依据这个个体来产生的,你就会有孤独感,你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人在外面产生情绪时还好一点,可以去与人交流等等,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只能蒙在被子里面哭,那就是五阴炽盛。很多有钱人平常威风八面,到了深夜就会看着月亮发呆。看着月亮发呆还有点诗意,说明他的内心还有点能量,有些人连看月亮都不看了。我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其实他生命的能量在开始耗尽。在傍晚阴气比较盛的时候,抑郁症就开始出现了,一直发展下去,眼前就会开始朦胧,再发展下去,就会突然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再发展下去,就会看到有东西飘出来了,慢慢地内心会越来越阴暗,这就是五阴炽盛。
所以,依靠个体获取快乐肯定是错的,没办法获得快乐,最后一定会产生这四苦。无论你做什么工作,说得多伟大、多了不起,只要这么去做,肯定是这样的。但社会不会跟你讲这些,只会跟你讲这样伟大,那样舒妙,天天都是诱惑,比如广告——“SK-II,你值得拥有”,你有了SK2,就想有SK3、SK4,越来越厉害,到了最后是“SK10,你值得拥有”,你会不停地想去追求。
所以,通过二取去增加或改变外境获取快乐,只会让你的心越来越沉重,你要去不停地变化,不停地追、抓,在《金刚经》里面叫做“住于色身香味触法”。不停地去抓,就是求不得苦;想住在上面却住不住,就是爱别离苦;去抓、去住的时候,外境妨碍着你,就会产生怨憎会苦;暂时离开抓、住、追的东西,因为业力,心会产生五阴炽盛苦。
这是没办法的事,你用这样的方式去,肯定会苦,而且抓得越多,爱别离就越多。比如,一个人有八个兄弟,其中一个兄弟死了就算了,只有一次爱别离,如果八个兄弟挨着死呢?拥有钱财也是一样的,比如,我当年还是穷人的时候只有50元,掉了就掉了吧,但哪天成了亿万富翁拥有五个亿,哪天被抓进去,五个亿全部没收了,就会一夜白头。所以说,你抓得越多,爱别离就会越痛。
而且,你在抓的过程中会不停地求不得,你求的东西越厉害就会越痛苦。而求的东西不会因为你求到就停止这种求的习气,它会让你去抓更多的东西。因为抓到了以后,你会发现不怎么快乐,满足不了,那怎么办呢?去抓其他的,有福报的、聪明的就开始抓佛法;没福报的、聪明的就开始找其他爱好,越找越多,可能有些东西能够舒缓一下,比如有些人去写毛笔字、钓鱼等等,但真正能解决问题吗?不行的。
这种方式决定了你没办法离开佛陀说的八苦,即使八苦中的四苦也不行。也就是说,根本就没办法通过世间所谓的奋斗、努力去获取快乐,这个过程中充满了痛苦。
然而,这个社会是很狡猾的,它会把一些偶尔成功的例子拿出来进行宣传,只把他的辉煌拿出来宣传,而不会去描述他的内心感受。同时,被宣传的人也希望自己被认同,因为那也是一种自我实现。
比如,我们宣传了很多奥运会冠军,得了一块金牌有多荣光啊!同时又有奖金,所有需求都满足了,刚才说的生理需求、自我实现、安全需求都满足了。谁敢去欺负奥运会冠军啊?安全需求就有了。一看到奥运会冠军,大家都会尊重,哇,认为这个多好啊!尊重需求也有了。奥运冠军就是为了拿金牌,自我实现需求也有了。这五种需求都满足了,但大部分奥运冠军老年都会病痛缠身。运动员退休以后,要么当教练,要么就无事可做,哇,心里的那种失落和空虚,媒体不会描述的。
名演员也是一样的,你经常看到他们上台领奖,万众瞩目,穿身衣服都成了带货王。刚开始我不了解,经过询问才知道“带货王”是什么意思。她穿哪个衣服,哪个衣服就会热销,所以成了带货王。看起来让人羡慕不已,什么需求都满足了,但这些人往往会得抑郁症,内心里面空虚到极点。他会发现,开始被万众瞩目时,会兴奋不已,如果连续几年被万众瞩目,而且被狗仔队天天跟踪,那就会成为很极端的痛苦。
曾经有一位很出名的天王,粉丝为了听他的演唱会而卖血去买门票,有人跟这位所谓的天王说起这个事,他却很恼火地回答:“让他去死吧!”当时我的怒火在心里一下升腾起来了,因为他是天王,安全需求已经满足了,所以我没办法揍他。现在细想起来终于明白为何,因为这些所谓的崇拜,他已经不在乎了,这种快乐已经没有了。
我们认为他得到崇拜会快乐,其实不一定,因为他已经尝透了这种感受,他欲求其他的东西来引发进一步的快乐,但又没有得到,所以心里面是荒芜的。我们常说“心的荒芜”,意思就是没有东西再让你快乐了,荒芜到一定的时候,你就会抑郁。
为什么没有东西让你快乐呢?你不停地抓,抓多了以后,这些东西不能再激起你的快乐,就叫做“爱别离”。抓不到,就是“求不得”;抓到了,还是不能让你快乐,就是“爱别离”;实实在在地开始感受到人生没有意思,就是“五阴炽盛”;不能离开这些痛苦,就是“怨憎会”。这种说法是往内更深一层的说法,而在世俗人的追求方式里面,这些绝对会发生。
没有一个人能逃得过这些苦,所以佛陀说,无论你干什么,都是“苦谛”——苦才是真理。这种方式决定了你最终一定会苦,后面的生老病死则更加不用提。你觉得现在去赚很多钱、娶十八九个老婆,会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吗?只会让你死得更快一点!这个大家都认同吧?人都还没老,结果肾不行了,是不是这样的?
很多父母为儿女操心了一辈子,就可以解决生死问题吗?根本解决不了!所以,生老病死更不用提,这种世俗的追求方式,八苦中的一个都解决不了,而且注定会遇到,所以佛陀才说了“苦谛”——苦才是真理。这不只是看到现象以后的一个总结,而是从基本哲学上、原理上来看,你注定要完蛋,所以说出了“苦才是真理”,“谛”是真理的意思。
世人宣传的很伟大、很了不起的事,修行人会对此嗤之以鼻,虽然嘴上不说,但内心里面会蔑视。这样的话,你才会慢慢地变成真正的修行人,彻底放弃追逐世俗的方式。追逐世俗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想维持什么、得到什么。年轻人要追求什么?我要考好大学、我要找好工作。年纪稍大的人追求什么啊?我要保住家庭、我要保住健康,其实你连健康都保不住,是不是这样的?
有些人活得好一点,家庭也保住了,什么都保住了,但你能保住自己的健康吗?不行!你能保住自己的心情吗?也不行的,好心情都不一定保得住。我经常说“你会老、你会死”,这是一种无法辩驳的生理现象。其实不用走到老和死那一步,平常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充满了各种烦恼,没有办法,只能无可奈何地继续烦恼。你去问他对生活的看法,他还会说:“这就是人生,有苦有甜!”这不是人生,而是愚蠢的人生。
我们是有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这就是之后要讲的“修行人追求快乐的方式”。
- 03.唯物主义的快乐方式与佛教的快乐方式
- 05.佛教修行人追求快乐的方式以及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