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序分中的:众成就,阐述菩萨功德。在阐述菩萨功德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讲述:一、明示现成佛;二、明权实二德。
上堂课讲了菩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化终,而现灭度。”,说菩萨为救度众生,不会任由阿罗汉那样沉溺涅槃,会随缘应机用三乘教法化度群生。并在缘尽之时,示现涅槃而彰显无常与佛法珍贵。但其实则“亦无所作,亦无所有。不起不灭,得平等法。”,于真实性中,殊无生死。
这堂课内容:
继续讲解菩萨功德。
具足成就无量总持百千三昧。诸根智慧,广普寂定。
此即明示与会菩萨具有无量功德成就,举其中代表性的几点来讲:
一、具足无量总持。梵语“陀罗尼”,译为“总持”,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的意思。《大智度论》云:“陀罗尼者,秦言(华语)能持或能遮。能持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心生,能遮不令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这是就陀罗尼的功能而解释。即能持种种善法,令其不散不失。如在完好的容器中盛水,水不会散失。其实,陀罗尼的成就高于三昧,一旦得了陀罗尼,即使起贪嗔也不会失坏。一般的情形,三昧会失去,比如今生得了定,经过投胎就有可能失去,但证得陀罗尼就不会丧失。“能遮”,即能遮止恶行生起,如果想造恶,有陀罗尼的力量就能摄持着心不去造恶,这称为“陀罗尼”。
陀罗尼有四种:(一)法陀罗尼,也叫“闻陀罗尼”,指听闻教法后,能忆持在心而不忘失;(二)义陀罗尼,指于诸法之义能总持而不失坏,包括世俗和胜义中的万法,各是什么义理,心中的认识不会失坏;(三)咒陀罗尼,指于密咒总持不忘,“咒”是佛菩萨定中化出的密语;(四)忍陀罗尼,指安住于诸法实相。“成就无量总持”,即无量陀罗尼门无不具足。
二、具足百千三昧。《大智度论》云:“从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际无所著解脱三昧,又如见一切佛三昧,乃至一切如来解脱修观狮子频呻等,无量阿僧祇菩萨三昧等,如是等诸三昧无不具足,故云‘具足成就百千三昧’。”
三、诸根:信、进、念、定、慧,名为“五根”。以此五者能生长涅槃清净之法,故称为“根”。广义解释,一切善法都叫做“根”。平常说的“善根”,就是指发起善心行了善法,善习气植于心中,终能生长功德果报,故称为“根”。
四、成就智慧,即对诸法的事、理、因、果等能无误地拣择、了知。
五、“广普寂定”,指在一切法中不起妄想。“广”指一切境界,有高、低、染、净、善、恶、男、女等无量差别,都是虚妄之相。在一切境界中不起妄想,叫做“广普寂定”。
深入菩萨法藏,得佛华严三昧,宣扬演说一切经典。
“深入法藏”,指所证甚深,于真法藏能深契入。此法藏即是心之密藏,内在含藏无量性德之法。与会菩萨已开发此秘藏,故谓“深入”。
“得佛华严三昧”,表明诸大菩萨证德极其殊胜。此一三昧总摄法界一切佛法。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一真法界”为华严深妙之法,“一”即不二,不落于任何相对的二边,是为绝待;“真”是无妄,并非分别心变造的虚妄境界;“法界”指融摄万法,即任何事、任何物都是从此一真法界流出,以一真法界为本源。对于这无尽的缘起能够了达,以正见摄持而起万行、庄严佛果,称为“华严”。一心修持,称为“三昧”。
由于诸大菩萨证得“佛华严三昧”,故能自在无碍地为大众宣扬、演说一切经典,即获得说法自在的境界。
以上的“佛华严三昧”,就果而言,称为“海印三昧”。 “印”,即如同盖印,印上文字一时顿现,无有前后差别;且全体彰显,没有隐晦处。“海”,则如大海一时影现无数影像,形象虽千差万别,水体无有差别;万象繁兴,水却湛然不动。表示实证海印三昧时,十方三世一时俱现。由此成满普贤行海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如:“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恒转理趣妙法轮,我深智力普能入”等等。
就时间而言,有生灭心才有刹那;有众多刹那次第相续,才有三世种种时间。生灭灭已,寂灭现前,则无过、现、未三世迁流。此时,三世一切法于一念间顿然齐现,故谓之“延促同时”,而且十方世界一切现相顿现于一心中,是即“广狭自在、十方世界不离于当处”。《华严经》云:“一切自在难思议,华严三昧势力故。”与会诸大菩萨都已证得此境界。
- 《佛说无量寿经》第22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2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