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链接复制成功
往生四因及其修行

往生四因及其修行

在藏传佛教净土修法中,特别强调往生四因。这和汉传净土宗强调的“信愿行”是一致的。本课详细介绍了往生四因及具体的修行方法,帮助你快速地了解藏传佛教净土修法的精要,踏入实修之路。

目录 简介 思维导图

闻思有益:

☛ 了解藏传佛法净土修法的精要

☛ 了解往生四因的含义及其各自的修法

☛ 了解往生的两种障碍

☛ 了解往生四因结合的具体修行

经典摘录:

★ 你是大乘佛子,如果没有基础的菩提心,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乘佛子,只能说皈依了,向往学大乘。进入大乘的基础就是有菩提心的基础心态,虽然菩提心的基础心态有强有弱,但你起码在感情上、理念上、见解上认同这个东西。

★ 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不建立这种坚固的信愿,随便你怎么修,纵然你经过像尘沙劫那样的时间,你还是在轮回。反过来念佛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菩提心,效果会极差。你会念不下去,法喜出不来,如果法喜出不来,就更难坚持。

★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这里提出了十六字纲宗,汉传净土宗的学人也经常说这个。“真为生死”,你要解决生死,就要发菩提心,然后以深信愿去持佛名号。这里面的发菩提心,就把往生四因的“发菩提心”说了。“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持佛名号算是明观福田。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纲宗,最重要的宗旨。

★ 信愿力与业障的的强弱对比,在于平时的积资清障,而积资清障是否能有成效,在于学人是否具备世俗菩提心基础,具有菩提心基础心态,对于修行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涓滴成海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放大和巩固积资清障的效果。

★ 信愿往生,是净土修行的宗旨,因此愿力的强盛与否,决定往生是否成功。故而应该将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加大信愿的力量。平时修行应数数串习将忆念佛号、明观福田、发菩提心以及各种积资清障的功德回向,座上应当以三殊胜的方式摄受功德而回向,如此即能让往生愿力越来越强大与坚固,逐渐成为相续的主导力量,以便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

★ 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归纳得非常准确,与我们说的“信愿行”其实是一样的。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就是“信愿”;明观福田、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都属于“行”。座上行就是明观福田,座下行就是七支供(积资净障)。不管做什么,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最后把这些力量集中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清净愿。所以,他用四个因含括了我们修行的全部内容。


文字整理:胡娇

文字审核:林河溪

音频剪辑:旺希

闻思有益:

☛ 了解藏传佛法净土修法的精要

☛ 了解往生四因的含义及其各自的修法

☛ 了解往生的两种障碍

☛ 了解往生四因结合的具体修行

经典摘录:

★ 你是大乘佛子,如果没有基础的菩提心,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乘佛子,只能说皈依了,向往学大乘。进入大乘的基础就是有菩提心的基础心态,虽然菩提心的基础心态有强有弱,但你起码在感情上、理念上、见解上认同这个东西。

★ 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不建立这种坚固的信愿,随便你怎么修,纵然你经过像尘沙劫那样的时间,你还是在轮回。反过来念佛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菩提心,效果会极差。你会念不下去,法喜出不来,如果法喜出不来,就更难坚持。

★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这里提出了十六字纲宗,汉传净土宗的学人也经常说这个。“真为生死”,你要解决生死,就要发菩提心,然后以深信愿去持佛名号。这里面的发菩提心,就把往生四因的“发菩提心”说了。“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持佛名号算是明观福田。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纲宗,最重要的宗旨。

★ 信愿力与业障的的强弱对比,在于平时的积资清障,而积资清障是否能有成效,在于学人是否具备世俗菩提心基础,具有菩提心基础心态,对于修行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涓滴成海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放大和巩固积资清障的效果。

★ 信愿往生,是净土修行的宗旨,因此愿力的强盛与否,决定往生是否成功。故而应该将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加大信愿的力量。平时修行应数数串习将忆念佛号、明观福田、发菩提心以及各种积资清障的功德回向,座上应当以三殊胜的方式摄受功德而回向,如此即能让往生愿力越来越强大与坚固,逐渐成为相续的主导力量,以便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

★ 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归纳得非常准确,与我们说的“信愿行”其实是一样的。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就是“信愿”;明观福田、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都属于“行”。座上行就是明观福田,座下行就是七支供(积资净障)。不管做什么,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最后把这些力量集中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清净愿。所以,他用四个因含括了我们修行的全部内容。


文字整理:胡娇

文字审核:林河溪

音频剪辑:旺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