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往生四因及两种障碍概述
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下藏传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往生四因及其修行》。藏传佛教特别讲究往生四因,修行有座上修、座下修,也比较讲究仪轨,但这不属于藏传佛教的密法,所以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
藏传佛教有些法是不能在网上进行交流的,比如大圆满的直指心性之类的密法。第一个,我不会;第二个,即使我会,也不会在网上跟大家说。但是,往生四因以及藏传净土修行的方法是可以交流的。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往生四因”。藏传佛法不像汉传佛教里,净土是专门的一个宗派。汉传有八宗,八宗里面有个专门学净土的宗派,而且净土宗特别提倡持名念佛。
上堂课我们也讲了四种念佛,特别提倡持名念佛。早期净土宗的第一位祖师是慧远禅师,他是庐山念佛的第一位祖师,他就把观想和持名结合在一起。但从善导大师开始,后面的净土祖师们大量地推崇持名念佛。
藏传佛法是不是这样的?藏传佛法也讲究持名,念的是阿弥陀佛的圣号,比我们念的六字洪名长很多。虽然藏传讲究持名,但也讲究观想、观像,还讲了最重要的往生四因。藏传佛法还有密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法,比如破瓦法。
但破瓦法是帮忙的,真正往生的因还是要训练信愿,训练的方法是用密法的方式。比如法王的前一世(列绕朗巴)取的一个伏藏,通过观修气脉和种子字这样的修行方法来训练信愿力,这是藏传佛法的方法,比较丰富一些。
但是,不管有多丰富、有多复杂,跟汉传佛法讲的基本宗旨是一样的。往生的根本是什么?还是信愿。藏传把达成信愿的方法扩展了一些,成为了往生的四个因。其实往生四因跟我们所说的信愿行是一样的,但它分成了四个,而我们叫做信愿行三法——往生净土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往生的愿望,这就是汉传所讲的真信切愿。为了真信切愿要怎么办?就要去行——持名念佛。这是汉传佛法往生修行的宗旨,而藏传分成了往生的四个因,其实跟信愿行是一样的。
在藏传佛教中,强调往生必须具备四种因和断除两种障碍。
汉传也要断除两种障碍,跟藏传一模一样。但藏传的要求会复杂一些。两种障碍就是不能犯五无间罪、不能诽谤大乘。
藏传佛教强调往生必须具备四种因,哪四种因呢?
藏传佛法往生四因
四种因是,一、明观福田;二、发菩提心;三、积资净障;四、发清净愿。
但次序也有不同,有的次序是: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不管次序怎么排列,都无所谓,反正就是四种因。
四因可归纳为两因,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讲到:忆念阿弥陀佛与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最为重要,其助缘为积累善根与发无上大乘菩提心二者。故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最为重要。
第一个明观福田和第四个发清净愿成了主因,另外第二个发菩提心和第三个积资净障成了助缘。所以,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最为重要。
此和汉传净土宗强调的“信、愿”往生宗旨一致。
为什么明观福田和信一样呢?如果你不信,你干嘛要去明观呢?你怎么会认为是福田呢?所以,明观首先要相信他。如果你都不信他,还要去明观他,你有毛病啊?明观福田的前提就是你信他,发愿就叫做发清净愿。
为了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运行得非常正常,使其力量加强的话,就要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往生四因就是往生净土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往生有两种障碍是一定要去除的,如果不去除,往生就会出现麻烦。
藏传佛法往生两种障碍
两种障碍是,1、犯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
作为居士来讲,五无间罪很难做得到,但相似的可以做得到。那相似的会不会影响往生呢?也会的。
2、犯谤法罪。
对汉传来讲,就是谤大乘,实际上谤小乘也不行。谤法罪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犯的,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犯了。
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不能往生。
这个要特别提出来讲,为什么呢?我们恰好是密乘弟子,很多人都不重视密乘戒律的清净,觉得无所谓。等到出现麻烦,或者修不上去的时候再来后悔,真的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修行也不相信眼泪!
所以,一定要保持戒律的清净,这是很困难的事。大部分都不是的,因为各种欲望、各种怀疑,因为心里阴暗,或者其他种种我们没办法想象的因缘,导致我们去犯戒。犯了戒,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有的根本不去忏悔,有的忏悔忏不清净,这样都会导致我们修定修不下去,往生也肯定不行。
今天讲完往生四因和两种障碍以后,我们也要介绍一个修法,能够把往生四因和两种障碍都含括在一起的修法,而且是显教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