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的修法,把往生四因进行结合的一个修法。
座上具体修法:
1、设置佛台,悬挂摆放阿弥陀佛唐卡或者佛像,
你可以摆个佛台,佛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布置,上面摆放或悬挂阿弥陀佛的唐卡或者佛像。
略高于眼平视。
佛台面前最好放一个坐垫,坐上去之后,眼睛看唐卡或者佛像要略高于眼睛平视。不能太高,太高仰望也不行的。也不能太低,低头看佛像或唐卡也不行的。
尽力供养水、花、香、食子等供品。此属供养支。
大家每天要做供养,这是七支供里面的内容,属于供养支。有些人供的水果三个月都不换,这是不行的。水一定要每天都换,如果一个客人来了,你端来的水三天都不换,谁喝你的啊?还有佛堂也要经常打扫,我看到一些人的佛堂,里面的灰堆积起来,都可以用来包鸭蛋和皮蛋,这真是不行的。
2、于佛台前顶礼至少三拜以上,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顶礼次数。(此属顶礼支)。
修行之前,首先要在佛前顶礼三拜以上,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顶礼的次数,可以三拜,也可以十拜、十八拜,一百零八拜都可以,这是属于七支供的顶礼支。
先在佛像前供养,供水、供花,每天都供。但修之前是否一定要去供呢?不一定,平常早上起来就供了,并且磕头也可以。但修之前一定要先磕三个头,供品可以先不供,最少磕三个头。
3、于佛台前坐垫上以毗卢七法盘腿坐下,散盘、单盘、双盘均可。而后轻声或者以金刚念之方式虔诚念诵以下偈语:
毗卢七法盘腿坐下,说的基本上是双盘,但是念佛的时候散盘、单盘都可以。
而后轻声或者以金刚念之方式虔诚念诵以下偈语:
当然,你要大声念也没问题,实际上是把皈依和发心的偈子念三遍。
皈依、发心:(念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这个偈子已经发了大心,后面还要念四无量心,因为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所以我们还是要念三遍。
四无量心:(念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悦愉,(此属随喜支)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前面的皈依、发心,已经有大乘菩提心的内容,念这些偈语的时候,心态要跟随上去,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去培养。“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这就是菩提心。
4、发愿:(念三遍)
祈望阿弥陀佛尊,垂怜摄受诸众生,
声声洪名皆至诚,念念明观求往生,
籍此坚固信愿力,莲台成就紫金身,
迅疾不退成佛道,无量无边利群生。
这个也要念三遍。他把念佛、明观、信愿、往生、成佛都说了,就是你的愿力(要做什么)都集中在里面了,然后开始坐下来念佛。
5、而后端坐以明观唐卡或者佛像,并用金刚念方式念诵佛号,时间至少半个小时以上,之后延展至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随个人能力决定。
其实就是把这些做完了,然后坐下来看着佛像或者唐卡开始念佛。那么,中间要怎么处理呢?
6、明观与念诵可一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
可以同时来,一边看着一边念,也可以分开进行,只看不念,或者只念不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看的时候,可以集中局部观,也可以放松整体观,这在前面的明观福田已经讲过了,这就是明观福田的修行。
时间与注意力分配根据自身情况与座间情形决定。
你观多久、念多久,集中观多久、整体观多久,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比如你太累了,可以放下来,什么都不念;或者只念佛,什么都不观;或者不念了,只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来分配决定。
明观亦可开眼观像与闭眼观想或二者并行。
头脑不想,用眼睛看着佛像在念,或者只看不念,都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看累了以后,把眼睛闭住,头脑要去想你看到的佛像,让它浮现出来,一边念,或者只想不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或者不念了,一边看,一边在头脑里面想。其实分开都做得到的,但是很困难——看着佛像,头脑还构画佛像,这很困难的,我们就不要去做了。
有些很厉害的人也可以做到,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加上单空修行以后,会让头脑中观想的内容、眼识显起的内容,以及身体的感受,同时呈现出单空的状态。这个就算了,如果你能做得到,随喜随喜!一般来讲,看的时候能想,想的时候就不看了。刚刚开始是这样子,如果能同时进行也可以。
时间和注意力分配,亦随个人情况与座间情形决定。此内容包含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个人根据自身喜好以及修行的具体情况,决定心力之分配,但到最后,应将心力集中于一种方式。
什么是到最后呢?修行到后期,而不是这一座,这一座里你可以同时来。但修行到后期,你的观想一定要集中,要么就持名,要么就观想,要么就观像。
一般来讲,观想要到持名那里去,因为持名最容易做。你会发现所有的精力全都持名去了,眼睛不再看了,头脑也不想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佛号上面去了,就变成纯粹的持名念佛。
你说:“我不喜欢这个,我就喜欢想。”那也行,但对大部分人来讲,持名要简单很多。当然,如果你不想观像,就喜欢在头脑观想,其实也是一样的。观像和观想都是生起次第的内容,但是持名容易操作很多。到两三年以后,慢慢熟了,你一定会有一个最喜欢的方式,那么你要集中到一个(方法)。
念修的过程中,如感疲惫难继,应当停止念诵与观修,静坐养气,待精力恢复方可继续。
念修的过程中,念久了以后会疲惫,这时候不要强来。而是停下来静坐养气,这时候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轻轻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呼吸就行了,养气恢复精力。
千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头上,放在头上是扛不住的,休息的时候,注意力一定要放在下丹田(肚脐下面),注意力轻轻地放在那里。当你念累的时候,很容易放,自然呼吸就行了。
当然,还有很多密法的东西,但你要找自己的上师来教,现在讲的内容都是属于显教的。整个念修的情况,具体时间你们自己决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都可以,但最短也要半个小时。
7、有单空修行觉受的学人,可在持名、观像、观想时,提起单空觉受,以能修之心,所修之境,全无实质之体受,
其实就是如梦幻泡影。
觉知自心本性与佛号,同为光明空性双运之见地而修持。
这个你怎么做得到啊?你用觉知就行了,不用想,“明空双运”是个想法,你告诉自己这种觉知是明空双运就行了,是假的。其实应该是觉知你的心跟佛号都是明空双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思不想,或者觉得它是单空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觉得自心本性跟佛号都是明空双运,那就是大圆满了,但你做不到的。不过你可以先用单空,全部没有实质就可以了,但同时又在念,这就是单空跟念佛结合在一起的修法。你的身体、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念的佛号和你的心,全都没有实质。没有实质就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念,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对往生会不会有影响呢?不会的。下座的时候,你会回向,这个力量会越来越大,中阴的时候一出现这种状况就往生了。这样下去的话,你的单空也会越修越深,修到非常厉害的时候,再找个好的老师去教你怎么证悟——证悟还是要找老师的。那能不能自己念到一心不乱呢?也有可能,但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还是要找上师。
OK,这是我们教的一种修行,这里把明观福田、发菩提心、积资净障、发清净愿,全都说完了。清净愿的体现在哪里呢?后面的回向。非常简单,也是我们经常用的回向。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这是我们经常念的一个回向文,还有一个很有加持力的回向文,是至尊麦彭仁波切的《极乐愿文》,文字虽短,但极具加持力。
或以至尊麦彭仁波切之《极乐愿文》做回向。此回向文内涵丰富,极具加持力。
导师无量光垂念
如您所发菩提心
我发无上胜觉心
所造一切诸善根
西方极乐刹土中
生于胜王汝之前
一切广大佛子行
为欲圆满而回向
此生命终于净土
刹那化生极乐界
导师弥陀授记已
圆熟净德愿究竟
祈祷如来无量光
我发无上菩提心
一切善根皆回向
成就往生祈加持
两个回向你都可以念,念一个也行,随便哪个都可以,但是要真诚地回向。念这个仪轨,是提醒你要真诚地把这些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要像平常人说话这种思维,在头脑里面想一下。
不能把念咒念成一种形式,念到累了,都不知道自己念了什么。随便地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念完都不知道念的是什么。
所以要用浅白的话去理解,念完的同时,是真的想把所有功德都回向给自他往生极乐世界。用这种大白话在心里面重复一两次或者两三次,这叫提起菩提心。
本来偈语就是为了提起菩提心,但我们会把它念成仪轨,如果只有念的声音,里面的意义完全没有,这是没办法增强信愿的。
这是回向,然后起座。有人问:“起座磕不磕头呢?”可以不磕,也可以磕,请随便。
刚才讲座上的修行,接下来是座下的具体修行。净土宗的学人,平常要修什么呢?
座下具体修行:坚持闻思,思维串习出离心和菩提心,具体修行方式以七支供为内容,并将之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
平常要坚持修七支供,其实就是积资净障的内容。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往生四因及其修法》。在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情况,要去找你的老师,或者同修之间好好讨论。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就是要坚持。
当然,学密法的师兄们可能上师还教过一些往生的密法修行,都可以结合起来修。其实,这个修法跟以前很著名的密法师列绕朗巴(法王的前一世)取的伏藏修法差不多,只是明观福田里省掉了观的种子字,其他都是一样的。
你说:“我想观种子字。”这个需要灌顶,还要找你的上师给你讲,还牵涉到气脉的东西,但这里不讲气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破瓦法,有条件的话可以修破瓦法,但这都是帮忙的。
大家要很重视这个修法,这个修法和密法有差别吗?对你们来说没差别,说不定还好一些。观种子字跟观阿弥陀佛的像真的有差别吗?没有差别,当你观进去了,真是一样的。
大家要认真重视这些修法。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