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还在讲证信序中的众成就,上堂课讲了普贤、文殊、弥勒作为上首的三大菩萨为首的众菩萨。三位大士与净土的因缘极为甚深。普贤菩萨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是普贤菩萨以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来圆成广大行愿。文殊菩萨也在经上发愿,只是把七字减成五字说:“我欲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在《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中,弥勒菩萨向佛请问怎样发十种心而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本经中,弥勒菩萨承佛付嘱,弘扬这部《无量寿经》,所以弥勒菩萨未来在龙华会上必定宣说《无量寿经》。
补讲:
《大日经疏》解释: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之意。即指由菩提心所发起的大愿大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足无量功德,所以称为“普贤”。“普”是遍一切时处,“贤”是指,凡是从身口意发出的妙行都是贤善的,都有种种妙德,所谓的礼敬、供养、忏悔、随喜等,都是从自己内心发出的妙德。
其次,妙德菩萨,就是文殊菩萨。嘉祥大师[嘉祥大师:法名吉藏,与天台智者大师同时,年辈稍后。三论宗祖师。]解释:以了了见佛性故,德无不圆、果无不尽,称为“妙德”。所谓的文殊智慧,就是指明了现见本性的根本智,也即亲见并安住本自具有的如来智慧。其实,如来的智慧德相在凡夫心中本自具足,凡夫只是未见到自己的本性,才对自己起下劣想,不自尊重。佛成道时三叹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妄想执著障碍而不能证得;远离妄想执著,一切智(遍所有智)、自然智(如所有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是自然智,并非因缘所作,而是本自元成的智慧;又是无师智,不是由老师教出的智慧,而是本自明知的智慧;又是一切智,指一切法无不了知的智慧。这就是如来智慧德相,也叫做如来藏。
“了了见佛性”,就是得到了根本智。由于亲见佛性的缘故,断证的功德无不圆满,果位无不彻证,称为“妙德”。
文殊菩萨在菩萨众里,表示智慧第一。这也是古佛的示现,原来是龙种尊王如来;现在在北方常喜国成佛,号“宝积如来”;未来成佛,号“普见如来”。实际是过、现、未三世成佛。现在示现在释迦佛的法会里,以大智慧最为尊贵,表示净土法门唯有大智慧才能信入,因为净土是佛的妙心所现,境界不可思议,没有大智慧就很难信受。
“慈氏”,就是弥勒菩萨,具足译为“慈无能胜”。慈氏菩萨现今位居补处,在兜率内院说法,兜率天四千年(兜率天四千年:人类57亿6百万年。)后,下生到这个世界成佛,福德极其殊胜。届时将在龙华三次法会上演说正法,度脱无量众生。
这一部经,菩萨众里标出了普贤、文殊、弥勒作为上首,这是因为三位大士和极乐净土的因缘极深,可以影响到大众同归极乐净土。大家看到普贤、文殊、弥勒三大菩萨都来听受净土法门,就知道净土法门特别殊胜、特别深广,对于无量众生特别重要。
三位大士与净土的因缘极为甚深。普贤菩萨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这是普贤菩萨以发愿求生西方净土来圆成广大行愿。文殊菩萨也在经上发愿,只是把七字减成五字说:“我欲命终时,尽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在《大宝积经·发胜志乐会》中,弥勒菩萨向佛请问怎样发十种心而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在本经中,弥勒菩萨承佛付嘱,弘扬这部《无量寿经》,所以弥勒菩萨未来在龙华会上必定宣说《无量寿经》。
接着是贤劫中的一切菩萨。当前的劫叫做贤劫,其间有一千尊佛出世,从拘留孙如来开始,到释迦佛出世是第四尊佛,往后弥勒佛是第五尊佛,之后还有九百九十五尊佛。在千佛教法期间所出现的一切菩萨,都来听闻释迦佛演说净土法门,这表示在千佛的教法期间,都要宣说弥陀愿海法门,引导无量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娑婆世界的众生刚强难化,有很重的烦恼业力,单凭自力来获得不退转非常困难,因此无量众生都要依靠仗佛愿力往生的净土法门来得到解脱。
也就是说,在贤劫每尊佛的教法期,都会有很多众生没办法在浊世成道,因此就要通过往生西方净土来顿超生死得到不退转,即都要坐上阿弥陀佛的大愿慈航来得到解脱。佛的本愿就是建立总摄无数佛刹精妙的净土,众生一生到这个国土,就以佛力住持他的心,使他只进不退,从此迅速圆满功德而现证无上菩提。
可见,在千佛出世期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都要依靠净土法门来得到度脱。所以贤劫期间的无量菩萨都要对无量有缘众生宣说弥陀愿海法门,以此缘故,这一次都来参与释迦佛宣讲《无量寿经》的法会。
- 《佛说无量寿经》第06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0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