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讲了“阿弥陀”之无量光的含义,就本体来说,心性“寂而常照”,其体即空性,其用为光明,常乐我净,可称“阿弥陀”。就三身来讲,其光本体为法身光明,作用为空间以及空间的一切,虽无量,但众生不得见,就报身来讲,佛佛道同,菩萨可见,但普通众生难见,就化身来讲,有福报者之众生可见三十二相,少福报众生依其福报相应而见,无福报众生得见也同不见。故佛陀化身所化之范围,即光照的范围,也据因缘而定,即依靠自身愿力和相应众生的福报而定,故而所照范围大小不定,而阿弥陀佛因法藏比丘时愿力得现,故其光无量,故名“阿弥陀”。
这堂课内容:
讲解“阿弥陀”之无量寿的含义。
经文: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要解:心性照而常寂。故为寿命。今彻证心性无量之体。故寿命无量也。
讲解:此释佛寿无量。先约证释。首句指诸佛心性之体。悉皆照而常寂。随缘常不变。故为寿命。法身常住。今弥陀因行已满。果觉已圆。彻证心性无量之体。始本合一。故寿命无量也。
要解: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报身寿命。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皆可名无量寿。应身随愿随机。延促不等。法藏愿王。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别名无量寿也。
讲解:此约愿释。法身清净。犹若虚空。既无形相。安有始终。报身修成。智德圆满。断德究竟。故有始无终。此亦佛佛道同。本无差别。应身寿命。则随佛本愿。及与机缘。而为长短。如释迦生于人寿百岁时。愿减寿二十年。以补末劫众生。故八十岁入涅槃。此为随愿。机薪既尽。应火须亡。此为随机。故或延或促不等。
法藏愿王者。法藏。即弥陀因中为比丘之名。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之弘愿。故称愿王。第十三愿云。设我得佛。寿命有能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又第十五愿云。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故曰有佛及人。寿命皆无量之愿。今果成如愿。故别名无量寿也。
要解:阿僧祇。无边。无量。皆算数名。实有量之无量。然三身不一不异。应身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讲解:此约三身简。阿僧祇。此云无数。乃印度十大数之首。第二由阿僧祇阿僧祇。为无量。第三由无量无量。为无边。以下皆倍倍积累。第四为无等。第五不可数。第六不可称。第七不可思。第八不可量。第九不可说。第十不可说不可说。今佛生寿命。以阿僧祇劫计算。有无量无边之阿僧祇劫。此实有量之无量也。
弥陀应身亦有涅槃。非同法报二身。无量之无量也。正法住世。亦复无量。正法于上半夜灭时。观世音菩萨。即补佛位。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众宝普集庄严。其佛寿命。正法。亦复无量。正法灭后。是夜大势至菩萨。即补佛位。号善住功德宝王如来。然三身不一不异下。是破情计。应身本来即法即报。故曰亦可即是无量之无量矣。
要解:及者。并也。人民指等觉以还。谓佛寿命。并其人民寿命。皆无(有)量[等]也。
讲解:此释生寿无量。佛为法王。惟妙觉堪称。等觉以还。皆人民也。彼佛寿命无量。并其人民。皆得无量之寿。
要解:当知光寿名号。皆本众生建立。以生佛平等。能令持名者。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讲解:此重释光寿二义。先总明。当知无量光寿之佛名。皆本于众生。现前一念。竖穷横遍之心性建立。以生心佛心。本同一体。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故曰平等。能令持名者。即佛号而悟心性。光明寿命。同佛无异也。
要解:复次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
讲解:此别明光义。承接上文。由众生心性。有大智慧光明。横遍十方。无量光之义。故生极乐。即生十方。见弥陀。即见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自度谓断自性之烦恼。度自性之众生。十方一切众生。与我本来同体。故能自度。即是普利一切也。
要解: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讲解:此别明寿义。由众生心性。有常住不变。竖穷三际。无量寿之义。故极乐人民生者。即是一生补处。以是最后身。圆证三不退。任运进趣佛果。故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也。
要解: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讲解:此结归心性。劝人深思。导师证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性。故名阿弥陀。故曰离心无名号。离名号何由彻证无量光寿之心。是以叮嘱。应当起智观察而知。即心即佛。愿深思之。未可草草过去。初征释名号竟。
十念法门: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
- 《佛说阿弥陀经》第40课
- 《佛说阿弥陀经》第4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