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讲了为何极乐世界在西方,别序中一个内容是正依二报,依报为世界,其方向和距离是因为人我法我两种执着而分。讲了“净和秽 ”的差别是用“浊轻和浊重”来区分的。极乐净土分四土,讲了两土。两土分别也有“净和秽”的差别。娑婆和净土的分别是用五浊和五清来区分,两土的净秽分别是:圣凡同居土因横具三土之德,故净秽与其余三土比较,净浊相对而言。方便有余土则“析空拙度证入者秽。体空巧度证入者净。”以证入者的方式判别净秽。净秽并非绝对,随修行而变化。
这堂课内容:
《解》实报无障碍土。次第三观证入者秽。一心三观证入者净。
(讲)此段。辨实报无障碍土净秽之相。实报者。真实果报土。种种庄严。无障无碍。又名实报庄严土。乃别教十地。等觉。妙觉。圆教初住至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居。次第三观证入者秽。此指别教所修三观。次第而入。先空。次假。后中。谓十信修析空观。伏见思惑。十住修体空观。断见思惑。十行修假观。破尘沙惑。十回向修中观。伏无明惑。初地修中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始入实报土。以智不圆融故。所见土相则秽。一心三观者。乃圆教菩萨所修。观一念之心即空。即假。即中。是谓圆修三观(假观、空观、中观)。此观若成。则能圆断三惑(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圆证三德。故初发心住。即破一品无明。即证一分三德(解脱德、般若德、涅槃德)。而入实报土。以观智圆故。所见土相则净也。极乐实报土皆净。以国中一切菩萨。所修所证悉圆顿故。
《解》常寂光土。分证者秽。究竟满证者净。
(讲)此段。辨常寂光土净秽之相。此土乃如来所居。若约别教妙觉。于本教虽称究竟。但断十二品无明。与圆教二行齐。无明未尽。是为分证者秽。究竟满证。乃圆教妙觉。破四十二品无明尽。复本心源。究竟清净。圆满无上菩提。是为满证者净。极乐是寂光净。以受用同佛故。
《解》今云极乐世界。正指同居净土。亦即横具上三净土也。
(讲)今极乐世界。称净土者。正指凡圣同居土一土。横具上三净土。以同居境净故。真俗圆融。不可限量。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佛在同居。即寂光净土。菩萨在同居。即实报净土。声闻在同居。即方便净土。
《解》此论修德。不论性德。性德。则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信愿行三。弥陀名号。不可思议故。能令凡夫所感。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则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方是极乐净土宗旨。下明义处皆然。
(讲)此乃成时大师所批。修德是修成。性德是本具。性德即真心之别名。若论性德。法法唯心。随举一法。体即法界。故一切微尘。法尔具足四种净秽佛土。今约能修之信愿行三资粮。所修之一句弥陀名号。不可思议之真因。以感不可思议之妙果。同居极乐最极清净也。此种同居净土。十方佛土所无。极乐同居独擅。唯一无二。方是极乐净土宗旨。虽属修德所成。亦是性德本具。不出性外。是谓唯心净土也。上佛倡极乐世界之名。为下文依报发起之序。再倡阿弥陀佛名号。为下正报发起之序。
- 《佛说阿弥陀经》第15课
- 《佛说阿弥陀经》第1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