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菩提心的修行是一切大乘修行的基础,五加行有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养成初步的菩提心。菩提心本身能够积资清障,以菩提心为基础心态,则能够修好后面的所有加行。
菩提心有修行过程,利他和自利开始是矛盾,大量闻思修以后逐渐会转变立场,立场一变,则自他俱利,法喜的最初是心态的变化,能够从锱铢必较、睚眦必报变化成宽容、大度,乃至慈悲,而后利他会成为基础思维,自我牺牲会从敢于牺牲,到勇于牺牲,致善于牺牲。
菩提心也会带来世俗利益,但这里不做赘述。
由于菩提心,禅修利益也会变得非常明显,禅定因为世间欲望的减弱而加强,见地因为人我执的减弱而变得准确和清晰,各自法喜及其境界会相继出现,乃至彻底证悟。
这堂课内容:
念修金刚萨埵百字明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梵文Vajrasattva 或Vajrasattva mahāsattva,音译哇指拉萨特哇摩哈萨特哇,译名执金刚,持金刚,金刚手,金刚手秘密主,金刚萨埵,金刚手菩萨摩诃萨,金刚手萨埵摩诃萨埵等。萨埵者有情之义,勇猛之义,总言勇猛之大士。
‘金刚萨埵’一语,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此名称于密教中,所指有四:(一)指密教传法之第二祖。(二)为金刚界曼荼罗中,金刚部院三十七尊之一。(三)为金刚界曼荼罗理趣会中,十七尊中之主尊。(四)为胎藏界曼荼罗金刚部院‘大智金刚部’之主尊。
密法中,金刚萨埵承继了为金刚持尊者的五方佛,为第六金刚持尊者。实际上是五方佛的本性,是心灵纯净的表征,亦为净化业障的本尊,法王如意宝的伏藏《金刚萨埵如意宝珠》中说“如海诸部坛城主”,意谓金刚萨埵是坛城中所有本尊的究竟本性。在藏传佛教的四大传承(宁玛、噶举、格鲁、萨迦)皆修习金刚萨埵法门,为修习本尊法之前的四加行之一。此法门可净除业障,修补毁坏的三昧耶戒等戒律与誓言;此外也能弥补修法中的缺失,以空性以臻圆满功德。
缘起层面上,金刚萨埵能够成为忏悔对境的原因,是金刚萨埵成佛以前曾经发誓,如果成佛,则一定能够帮助念诵其咒语的众生清楚罪业。
忏悔的原理和必要性:
忏悔的含义:忏者,忏其前愆。从前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悉皆尽忏,永不复起,是名为忏。悔者,悔其后过。从今以后,所有恶业、愚迷、骄诳、嫉妒等罪,今已觉悟,悉皆永断,更不复作,是名为悔。
忏悔的原理:每个人的相续中都有很多潜藏的业障种子,忏悔是借助殊胜对境和殊胜发心的力量,将种子进行捆绑,使其力量削弱或者压制其现发,让修行与生活的得以顺畅。最究竟的忏悔是证悟空性,但普通人做不到,故而缘起层面的忏悔是学人必修的法门,缘起层面的忏悔必须借助殊胜对境和殊胜发心,忏悔的方法很多,常见如如《三十五佛忏悔文》、《梁皇忏》等等,金刚萨埵忏悔是最殊胜的方法之一,一是因为对境殊胜,二是因为传承殊胜,三是因为观修殊胜。
具体一点,种子发作需要四缘,所缘缘和增上缘如果不配合,则种子的发作会受到影响,如净土就无法爆发恶业。如果相续中有空性的智慧,则因缘会消失,次第缘会被切断,甚至有和空性有关系的对境,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
忏悔的作用:1、易身心清明;2、易遮蔽违缘;3、易现前福报;4、易领略法义;5、易生出法喜;6、易辨识误区;7、易得证本性。每天修行二十一遍百字明非常必要。
忏悔的要点:1、依止力(内、外);2、破恶力(厌患力);3、恢复力(不再做);4、现行力(对治力)。
- 五加行第13课(2021)
- 五加行第15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