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交流的课题是“佛教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这个题目很大,我本人可能还驾驭不了,只能草草地跟大家交流一下。
三转法轮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理论是从释迦牟尼开始宣说的,他一共转了三次法轮。第一转法轮讲了小乘法四圣谛——苦集道灭;第二转法轮讲了般若空性,就是我们现在所学的中观等讲空性这一大部分内容。佛陀一共说法四十八年,讲般若空性就讲了二十四年,差不多花了一半的时间。第三转法轮讲了一部分的唯识和关于如来藏的学说,而且都描述到了万法的本质。
当然,二转法轮的“般若”其实也是万法的本质(即所有现象的本质),只不过二转法轮说的是空性,三转法轮说的是空性的另一面——光明。二转法轮说到空性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空性就是什么都没有,其实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空性的另外一种性质叫光明。这里说的“光明”肯定不是指现在的电灯泡、太阳光、月亮光,我们很难用人类的语言去形容光明,或者说仅仅只能是形容而已,无法准确地说出光明。“光明”还有另外的说法,比如觉知、本觉、心的本来面目等一些通俗的说法。
佛陀三转法轮所说的理论,流传下来就形成了佛教最基础和原始的理论。但这些真理,并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它们本来如此,释迦牟尼佛发现并宣讲了它们,于是形成了佛教最初的理论。
后来,很多跟随释迦牟尼佛学习的菩萨和高僧大德们也写了很多经论。比如弥勒菩萨的《弥勒五论》(相传是无著菩萨去到弥勒菩萨的住处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记录而成),玄奘法师写的《成唯识论》,这些称为“论”;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称为“经”;释迦牟尼佛为修行人制定的戒律,称为“律”。经、律、论,统称为三藏,是佛教的理论。
教法与证法
佛教的理论包括我们昨天所说的教法和证法,教法是指逻辑性的内容,证法是指实现逻辑的方法,比如打坐等各种各样的修法。这些教法和证法形成了理论,后人主要使用了三种文字将它们记载了下来:南传佛教的巴利文、汉传佛教的汉文、藏传佛教的藏文。
今天我们主要交流汉传和藏传佛教的内容,因为我们是大乘佛教徒。当然,美国的一些朋友可能不一定是佛教徒,你们可以当做是简单的知识性的了解。今天的内容中后面的部分可能会复杂一些,我会说得比较深,而且会牵涉到具体的空性修行。
美国的朋友可能会问:“我们都还没有接触过佛教,为什么一下就讲得这么深呢?”原因是网上有很多师兄,他们已经学佛、闻思很多年了。今天既然说到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那么我想与大家分享文字性的内容和具体修行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文字性的内容转化成具体的修行,还有修行的过程中有哪些误区。
三藏十二部
大乘主要在汉地和藏地。汉地流传下来的理论,主要是大藏经,就是所谓的三藏十二部。如前所说,三藏有经、律、论,经和律是释迦牟尼佛所说,论是菩萨或者高僧大德们留下来的。十二部是指十二种经典的体裁,因对佛陀说法采用的不同表述方式分门别类而成。
中国一共有八个大乘的派别,它们从三藏十二部中选择了相应的经论形成各自的理论基础。但是中国文化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就是灭佛特别严重,例如“三武一宗灭佛”,三武一宗是指三个名号中带“武”字的皇帝和一个带“宗”字的皇帝,即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这是历史上四次比较大的灭佛活动,他们把经书烧了,逼着僧人还俗,甚至把他们杀掉......是很恐怖的灭佛活动。这些灭佛活动导致佛法文化、经论以及修法的流传受到非常糟糕的影响。
汉传佛教宗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不管怎么样,八个大乘宗派还是得以传承至今,目前流传比较广泛的两个是禅宗和净土宗。禅宗的理论书籍是最多的,虽然禅宗说自己不立文字,但实际它留下来的文字,跟三藏十二部加起来几乎一样多,好多的灯录、偈子、文章、公案、故事。
禅宗说“不立文字”,不能理解为不要文字,而是说参禅者要去追逐的最根本的本质(二转法轮所说的空性或三转法轮所说的如来藏),根本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描述。但后来的很多人把“不立文字”理解为不要文字,这是错误的。
那禅宗的主要经典有哪些呢?《楞严经》、《圆觉经》、《维摩诘经》,最著名的是《坛经》。很多禅宗修行人最喜欢提到《坛经》,为什么呢?因为《坛经》是我们汉人的六祖惠能大师留下来的。一般来讲,高僧大德或者后来的菩萨所说的东西不能叫做“经”,只能叫做“论”,但是中国人却把《坛经》直接称为“经”,好像是佛陀说的一样。《坛经》也成为了禅宗学人们必须要去学习的理论经典。
净土宗有五经一论,分别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菩萨行愿品》、《往生论》。
唯识宗是唐代玄奘法师(《西游记》里的唐僧)从印度带回来的。他当年为什么要去印度呢?并不是像电影里演的那么神奇。当时中国的佛教界对一个理论产生怀疑——“一切众生是否都有佛性?”大家对此争论不休:有人说一切众生都是佛是不对的,有人说一切众生就是佛。玄奘法师为了搞清楚这个理论,就去了印度。他经历了很多的波折和痛苦,万里跋涉到了印度那烂陀寺。当时,那烂陀寺最厉害的法师是戒贤法师,后来成为了玄奘法师的师傅。戒贤法师传给玄奘法师唯识,玄奘法师就把唯识带回了中国。
所以汉传唯识是从玄奘法师开始的,现在流传下来最主要有六经十一论。后期还有很多人写过好多的论,特别是民国的时候,有一个大居士叫欧阳竟无,他的岳父叫杨仁山,他们把流落到日本的一些唯识经典带回了中国。为什么唯识的经典会从日本请回来呢?因为灭佛的时候,唯识的经典基本上被烧光了,但当时日本有遣唐使,他们把这些唯识的经典带到日本去了。对于日本人,其他的不说了,他们保存古代的东西是保存得最好的。所以像《瑜伽师地论》等一些大论都是从那边请回来的。
虽然唯识宗的经论被流传下来了,但是实现这些经论的修行方法流传得并不多。有部著名的经典叫《五重唯识观》,是唐朝时的大论师窥基法师写的,他就是传说中的三车和尚——出家的时候要带一车书、一车酒、一车美女。《五重唯识观》是讲唯识修行的小论典,我们曾经也交流过,大家可以去菩提文化网看看!
天台宗有自己的理论和经典,比如《法华经》、《摩诃止观》《释禅波罗蜜》。天台宗还有一些相应的修行方法,叫天台止观,这很出名。天台宗算是我们汉传大乘佛教中闻思修行非常系统的、次第性很强的宗派,但是在灭佛的时候被灭得非常干净,虽然现在留下了好多书,传人好像都还有,但是具体的修行方法看到的不多了。
华严宗,以《华严经》作为主要的经典。
三论宗,是典型的说二转法轮(中观)的经典,有《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其中《百论》,就是我们藏传佛教所学的《中观四百论》。
律宗,有四律五论。
密宗,汉传的密宗跟藏传的密宗既有一样的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汉传密宗流传下来的基本上只有事部和行部,而瑜伽部基本上是藏传密宗的。事部和行部,流传到现在,叫唐密和东密。东密主要在日本,唐密以前有一个冯达庵老居士,但现在他已经圆寂了,他们主要依据的经典是《大日如来经》。大家知道《大日如来经》吗?周星驰有个电影叫《西游降魔篇》,里面说到《大日如来经》。
这些名词大家过一遍就行了,我为什么还要说呢?毕竟我在介绍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嘛。我知道大家可能都听得昏昏的,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其实我知道你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的,但是我还是得说,这不是想炫耀自己知识丰富,而是我们现在毕竟在讨论佛教的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所以形式上我也得过一遍。本来我想一上来就直奔主题的,但是这样好像显得对这个题目的不尊重。
我们汉传的每一个宗派都有自己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方法。比如禅宗要参禅,净土宗有四种持名念佛的方法,有持名念佛、观相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根据理论就会有实践理论的具体修行方法。还有天台止观,要修《释禅波罗蜜》等,有很多的内容,观法也都有好多种,所以要复兴天台宗真的是不容易啊!唯识宗、华严宗、三论宗、律宗、密宗,都各有它们的方法。
现代汉传大乘佛教中真正比较流行的、徒众比较多的宗派,只有禅宗和净土宗。禅宗大量流于打禅七、参话头、参公案,净土宗主要是持名念佛、观相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观想念佛就是思维净土和佛陀的一些功德。观相念佛就是在头脑里观想净土的日观、水观......等净土十六观。实相念佛是朝着本质去修空性的。现在有没有人去修这些念佛的方法呢?我不是很清楚,我知道现在大量流行的主要是持名念佛。
不管怎样,汉地八个宗派都有它相应的理论和修行方法,具体是怎样,我们就不要去做过多的涉猎了,因为说起来,可能会有很多师兄们听不懂。
藏文理论
接下来,藏地藏文留下来的理论是最丰富的,实在是太多了!总的名称叫做《甘珠尔》和《丹珠尔》,《甘珠尔》主要是佛陀说的内容,《丹珠尔》是指菩萨和大德们留下来的内容。为了利于流传和学习,这些庞大的理论最后被浓缩成了著名的五部大论。
五部大论
《甘珠尔》和《丹珠尔》的内容浓缩成五大类学问(五部),分别是:《俱舍论》——佛陀说的小乘的世界观;《因明》——一种逻辑性的认知方法;《中观》——佛教的基本哲学;《现观庄严论》——佛教修行所达到的路径跟境界;还有就是《戒律》。
如果要再浓缩,要把三藏十二部的核心关键点掌握住的话,那就是《中观》。中观就是介绍般若的一门学问,或者是一门哲学。“般若”可以翻译成智慧,意为佛教的智慧。我们经常说佛教的智慧博大精深,那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实际上就是《中观》所说的空性智慧,也就是整个佛教理论凝结下来的一个核心点。
如果再把中观浓缩,那就有我们经常背诵的《心经》和《金刚经》。《金刚经》稍微长一点,但是《心经》只有两百多个字。这两百多个字,基本上就把佛教的所有理论的关键点,二转法轮的核心要点(般若智慧、空性)都说出来了,而且解释起来会非常的精彩!
藏传佛教宗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藏地的佛教一共有五大门派:四个大的门派和一个比较小的门派。其中宁玛派传承自莲花生大士,是最古老的派别,还有格鲁派、萨迦派、噶举派,再加上一个比较小的觉囊派。他们对中观都有自己的见解,比如格鲁派是应成中观;我们宁玛派,莲花生大士传下来的,属于比较古老的一派,我们把中观解释成大中观;觉囊派是他空中观。不管怎样,五派都脱不开中观的般若智慧,它们各自有自己修行的方法。
刚才略说了一下汉传各宗派的理论,以及它们的修行方法。其实藏传也是一样的,它们的基础理论基本上都是中观,但对基础理论的解释,却有应成中观、自续中观、他空中观、大中观。大家听一听这些名词就行了,如果真的去学习那内容很多。他们也有实现这些基础理论的修行方法。
中观的实践基本上属于显教部分,此外它们还有一部分属于密教,如刚才说的藏传密教,有事部、行部和最厉害的瑜伽部。瑜伽部就是现在流传的藏密,现在在美国、加拿大等很多国家都流传很广了。
藏密应用的基础理论除了中观以外,还有三转法轮的如来藏、唯识。唯识又分为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两种,藏密采用的是随教唯识。这些理论的实践修法,叫做生圆次第。比如生起次第可以观想本尊。很多人一进藏地就去问上师:“我的本尊是什么?”如果告诉他的本尊是白度母或者绿度母,就开心得要死,好像本尊就是保护神一样,其实这都是些误会。
然后到圆满次第就是讲气脉明点的修法,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藏地高僧大德们的神奇故事,感觉不可思议啊!比如密勒日巴在空中飞,一位大德把黑白两条狗砍成两截,然后交错接起来又活过来了等等之类的神奇故事有很多。为什么呢?因为气脉明点修到很高层次的时候,叫做风脉自在,对外在的四大(地水火风)以及自身的掌握与控制跟常人完全不同。当然,大德们不是为了产生这些神通而修行的,而是为了追逐本性,达到般若智慧,在这过程中会附加一些神通功能。
气脉明点修好之后,再往上走就是噶举派的大手印,或者是宁玛派的大圆满。宁玛派的大圆满被称为九乘之巅,意思将所有修法分成九个层次,而大圆满处于最顶端,意指大圆满是描述万法本质的最彻底、最圆满的理论。而且在了解和体受本性的时候,它是最快、最直接、最圆满的方法,能让你即生成佛。
大圆满跟我们汉地的禅宗差不多,禅宗经常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它是最快的一种成就方式。但是禅宗主要是指明白了本性这个层面,而大圆满还有其不共的特点,它会在我们明白本性之后,继续引导我们去把本性发挥到极致。
在大圆满里,即使认知了本性也并不等同成佛。我们认知了本性之后,再运用这个对本性的认知,把无始劫来积累的无明都消除干净,才能成佛。这时所有本自具足的功德都被发挥出来了,这个方法叫做“托噶”,是汉传佛教里面没有的,所以说大圆满是巅峰。当然这些都是方法,最终去实现的还是般若智慧,以及三转法轮所讲的如来藏智慧。
那么二转法轮与三转法轮有什么区别呢?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阐述的角度有区别,还有就是三转法轮的讲述更全面一些。比如这个杯子,用二转法轮的方式说它“没有实质”,用三转法轮的方式就要说它“虽然没有实质,但它是光明的一种呈现”。这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个杯子的。我们平常说话也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比如这个杯子,有人说它是圆的,还有人说它是银色的,都没有错,一个东西,两种说法。
我们的本性也是这样的,我们不能说它是一个东西或者不是一个东西,因为它离开了“有、无”二元的判断。但是它有两个特点,我们普通人可以用语言说出来:一是空性——它的本体是找不到的;一是光明——它有清净的作用,就是佛菩萨的那些作用,叫做净见量。而我们凡夫把这些清净的作用污染了,形成我们现在的身体,以及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山河大地等各种各样的事物。这就是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的区别,三转法轮说得更全面一些。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