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往生四因和两种障碍:
在藏传佛教中,强调往生必须具备四种因和断除两种障碍,四种因是,一、明观福田;二、发菩提心;三、积资净障;四、发清净愿。四因可归纳为两因,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讲到:忆念阿弥陀佛与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最为重要,其助缘为积累善根与发无上大乘菩提心二者。故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最为重要。此和汉传净土宗强调的“信、愿”往生宗旨一致。
两种障碍是:
1、犯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
2、犯谤法罪。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不能往生。
一、明观福田:明观,包含思维、观相和观想等等修行行为,为能观法;福田,即净土主尊身像及其功德、主尊眷属身像及其功德、净土殊胜庄严及其功德,为所观境。
明观福田是对于净土及其主尊眷属产生清楚定解、清晰忆念的修行,是对于往生净土之信心、愿力的具体体现。明观福田可分坐上和坐下两种修行,坐上选取相应的所观唐卡或者佛像,可以交替进行局部观和整体观,并可与持名念佛结合而修。坐下观想最好和坐上一致,亦可以和日常生活于工作有机结合。
明观福田可以将汉传佛教四种念佛方式集中于一座完成。也可以是往生四因的集中体现。于念佛修行要求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中,能摄住最重要的眼根和意根。是净土信愿修行中最重要的手段。
明观福田的违品是对于净土理论的疑惑,故而闻思净土见解非常重要。
二、发菩提心:净土本为大乘法门,菩提心是大乘佛子的基础心态。《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藏汉佛教大德,也都异口同声倡导净土学人发起菩提心。
净土宗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有《劝发菩提心文》,开篇即云: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趣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
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祖师在其《彻悟祖师语录》中云: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此箇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就修行结果而言,顺利往生在于临终和中阴时能否提起信愿,而能否提起信愿,在于相续中信愿力是否能够战胜其它业障,信愿力与业障的强弱对比,在于平时的积资清障,而积资清障是否能有成效,在于学人是否具备世俗菩提心基础,具有菩提心基础心态,对于修行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涓滴成海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放大和巩固积资清障的效果。故而《入菩萨行》中有云:“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中观四百论》云:“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就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而言,发菩提心可以单独作为修行的功课,也可以和净土四种念佛方法结合而修。坐上前行虔诚发菩提心,坐间时而提起菩提心心态,下坐前以菩提心真诚回向。平时常常思维与安住菩提心,并着重串习祈愿于一切众生同归极乐,且将之心态与愿望延展于一切积资清障的修行中。
发菩提心的违缘在于贪著世间与自私心态,故而需要基础的出离心和愿意放弃人我自私的基础见解。
菩提心的修行能够加快法喜的产生,并让修行能够克服各自违缘。
三、积资清障:积资清障是所有大乘学人的修行内容。于净土学人而言,所有的积资是积累往生的资粮,所有的清障是清楚障碍往生的业障。而积资清障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临终于中阴时能否提起信愿而往生。
就平时修行来讲,应修学大乘七支供的内容:1、顶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祈请不入涅槃支;7、回向支。并将之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往生极乐净土。
就坐上修行来讲,发菩提心,专注念佛与明观福田,而后真诚回向,是最大的积资清障。
积资清障的违缘在于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后悔、宣扬、嗔恨等行为毁坏功德。
积资清障的修行和菩提心的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具体行为和基础心态的关系,都能够加快法喜的产生,并能够克服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违缘。
四、发清净愿:将所有善根回向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是谓发清净愿。信愿往生,是净土修行的宗旨,因此愿力的强盛与否,决定往生是否成功。故而应该将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加大信愿的力量。平时修行应数数串习将忆念佛号、明观福田、发菩提心以及各种积资清障的功德回向,坐上应当以三殊胜的方式摄受功德而回向,如此即能让往生愿力越来越强大与坚固,逐渐成为相续的主导力量,以便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
发清净愿的违缘在于疑惑和懈怠,需用闻思和积资清障的修行来消除。
二种障碍:往生的两种障碍是:1、犯五无间罪;2、犯谤法罪。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不能往生。
一、五无间罪:而今居士犯五无间罪的可能性非常小,但近似五无间罪也极大可能妨碍往生极乐。现罗列如下:
1、以邪淫侮辱既是母亲又是无学尼者。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一位无学尼,曾经当过自己的母亲,如果以邪淫侮辱她,就会犯近无间罪。
2、杀住定菩萨。小乘说住定菩萨,大乘则是指见道菩萨。
3、杀七种有学圣者补特伽罗任意一种。八圣者里面除阿罗汉以外的其他七种圣者。
4、夺僧和合食。
5、以嗔心等烦恼引发而毁坏佛像、佛经、佛塔这些三宝的所依。以嗔恨心、贪心、痴心毁坏佛像,以及毁坏经堂、寺院等,还有拆出家人的僧舍等,都属于近五无间罪。
二、谤法罪、也叫舍法罪。分舍教法和舍正法两大类。通过身口意三门弃舍正法,由此造作的罪业就是舍法罪。舍法的罪过极为严重,它远远超过五无间罪,《般若八千颂》云:“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佛法。”,若诽谤大乘佛法,不但不能往生净土,连往生善道也非常困难。
1、舍教法:给善知识讲法、信众闻法等造违缘,是舍教法罪。诽谤任何宗派佛教宗派,以及宗派之间互谤,删改佛经,都属于舍教法罪。简略说来有两大类:a、不信大、小二乘之法,遂疑惑诽谤;b、不信大乘经典为佛所说而诽谤之;或见人读诵、书写、受持大乘经典而怀轻贱、憎嫉之心。
2、舍证法:对于他人受戒、修法等制造障碍,是舍证法罪。
为造作这两大类罪业之学人,当小心谨慎,护戒如眼。如已经造作这两大类罪业之人,需认真发菩提心,具四力进行忏悔,不然绝不可能往生极乐。
座上具体修法:
1、设置佛台,悬挂摆放阿弥陀佛唐卡或者佛像,略高于眼平视。尽力供养水、花、香、食子等供品。此属供养支。
2、于佛台前顶礼至少三拜以上,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顶礼次数。(此属顶礼支)。
3、于佛台前坐垫上以毗卢七法盘腿坐下,散盘、单盘、双盘均可。而后轻声或者以金刚念之方式虔诚念诵以下偈语:
皈依、发心:(念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原大觉成。
四无量心:(念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悦愉(此属随喜支),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4、发愿:(念三遍)
祈望阿弥陀佛尊,垂怜摄受诸众生,
声声洪名皆至诚,念念明观求往生,
籍此坚固信愿力,莲台成就紫金身,
迅疾不退成佛道,无量无边利群生。
5、而后端坐以明观唐卡或者佛像,并用金刚念方式念诵佛号,时间至少半个小时以上,之后延展至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随个人能力决定。
6、明观与念诵可一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时间与注意力分配根据自身情况与坐间情形决定。明观亦可开眼观像与闭眼观想或二者并行。时间和注意力分配,亦随个人情况与坐间情形决定。此内容包含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个人根据自身喜好以及修行的具体情况,决定心力之分配,但到最后,应将心力集中于一种方式。念修的过程中,如感疲惫难继,应当停止念诵与观修,静坐养气,待精力恢复方可继续。
7、有单空修行觉受的学人,可在持名、观像、观想时,提起觉受,以能修之心,所修之境,全无实质之体受,觉知自心本性与佛号,同为光明空性双运之见地而修持。此为实相念佛之修行。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或以至尊麦彭仁波切之《极乐愿文》做回向。此回向文内涵丰富,极具加持力。
导师无量光垂念
如您所发菩提心
我发无上胜觉心
所造一切诸善根
西方极乐刹土中
生于胜王汝之前
一切广大佛子行
为欲圆满而回向
此生命终于净土
刹那化生极乐界
导师佛陀授记已
圆熟净德愿究竟
祈祷如来无量光
我发无上菩提心
一切善根皆回向
成就往生祈加持
坐下具体修行:坚持闻思,思维串习出离心和菩提心,具体修行方式以七支供为内容,并将之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
【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打了这么多次禅七,第一个佛七今天就要结束了。你们那边下午还有一堂课,说到这里我又要打个广告,好久没打广告了。
大家看一下通知,北京时间10月6日晚上9:00-9:40,我们团体里面有师兄跟大家交流禅定的修法,详情请留意网站:fxyw.org。在Jitsi Meet上有个新的交流房间,大家可以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很多师兄修了好多年的禅定,在禅定上有些经验以及方法,希望大家进去听一听、交流一下,会很有帮助的。
广告打完了,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在Zoom房间的师兄们如果还没下载Jitsi Meet,就去下载一下。虽然交流的师兄不是我,但是我们的师兄,具体是哪位师兄,我也不清楚。我们这边也许有些师兄教理学得不好,但会禅定的有很多。
以前我们有个禅修中心,有些师兄从晚上八九点钟打坐,到第二天早上八九点钟出定。现在有些师兄成群结队在清迈修行,有很多师兄也喜欢打坐,一打就很长时间,但具体打坐的水平怎么样,就不是很清楚了。
其实单纯的禅定没什么好交流的,无非是要长期去练习,真正要交流的是你要克服很多欲望。说了那么多的方法,我觉得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克服欲望,你要从贪著欲望里拔出来。比如人间烟火气、人间爱恨情仇,从这些东西里拔出来,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做,慢慢去爱上它,而且很容易爱上它的。
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生活的快乐模式,即所谓的人间烟火气,其实就是贪著人世间的各种东西。当你用比较平静的心去打坐,慢慢你会感到快乐,一旦快乐,你就会爱上它,这种人很容易产生禅定。
听我说起来好像很容易,实际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很困难,为什么呢?因为快乐模式不是说改就能改的、说愿意放下就能放下的,不是的。很多人听说打坐很有快乐,马上就去打,其实很麻烦的,你去打坐不见得马上就能得到快乐。
而你过去的快乐模式被放弃以后,心里面积压的欲望找不到宣泄口,最后一定会拖回到过去的快乐模式里面去。这些都是不容易的,是需要熬炼的过程。
他们会教给大家很多方法,关于九次第定的各种各样的说法,这样定、那样定,讲一大堆,实际上你听了以后都等于零,没什么用。你要去做,做一段时间以后,再回过头去听就有用了,你就会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了。
当然,这只是单纯说禅定,如果能在定中产生观,那就有得说了。比如在定的时候,我们的心平静下来以后,怎么去看待心的显现,怎么去看待和处理六根的对境,心还反过头来看心本身,有平静的、有不平静的,怎么去看待它、怎么去处理它,这就是观。这个观就精彩了,用不同的世界观去看它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结果也会不一样。这就是我们要学习中观的道理,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观心的必要性。
以前我告诉大家要怎么学唯识,要把五十一个心所一个个地记下来,贴在床头上,每天看。心所的贪是什么?嗔是什么?信怎么样?什么为依?什么为性?什么为业?这些都是唯识术语,大家听不懂拉倒!
看了以后去观察自己的心,然后不停地反观,慢慢就会知道“哎呀!我正陷在贪心所里面。哎呀!我陷在嗔心所里面。”并且还知道自己陷在贪心所的哪一类,自己内观非常的清楚,然后从心的心所以及心的作用、运动中间,慢慢体会出心本身是什么。
心本身有两个层面,一是阿赖耶识的层面,一是最后的觉性层面。最难的就是阿赖耶识跟觉性的区分,这是最高证悟的时候要去区分的层面。但是,最初一定是从心所以及禅定去实践你的世界观,这些方面就有得说了,我估计他们今天晚上讲的就是这些东西。大家可以去听一下,也挺有好处的。当然,前提是要去下载Jitsi Meet。
闲话少说,今天的时间也不多了,第一个佛七要结束了,恭喜大家!随喜大家!阿弥陀佛!夜梦吉祥!感恩感谢!我在讽刺一些形式化的东西,如果每个人的心长期处于感恩的状态里面,那就好了。这是一种需要我们去培养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积累福报、清除业障,而且有利于禅定。这是很怪的,善能生阳,很多人都不理解。
什么叫做“善能生阳”?用于修行上,“阳”就是开放、广阔、明了;“阴”就是收摄、恐惧、躲避。如果整天战战兢兢的,还修什么定啊?修什么解脱啊?很多善法能够促使你的心广阔、阳光,这是善能生阳的含义。
我的意思是,大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感恩、保持善良,甚至发起菩提心,善能生阳,对我们的修行起到巨大的作用。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只把它当做一门技术。当然,它也可以是一门技术,比如一个很坏的人练武功,也可以练成的,也可以修定的。在强大的复仇欲望的驱使之下,我们看的电影不是有很多这类的吗?父母、亲人被恶霸欺负了,然后回去苦练功夫,这也是可以的。但他一定达不到解脱这种程度,最多只是修成了一种定,诞生了一种能力而已。
修道就肯定不行了,不管是道家的道,还是佛家的道,都是不行的。不可能身怀家国仇恨,在岩洞里面入定,然后遇到白胡子老头,给了一颗九转大还丹,一吞下去以后,任督二脉被打通了,然后出来报仇雪恨、手刃仇人,这种胡说八道的东西很容易害人。
一个人通过复仇的心态是可以练出一些武功,也能达到目的,但是要修解脱,那纯粹是扯淡,这跟菩提心是截然冲突的。他也许能修出定,但定里面的观就会出问题,永远走不到解脱那里去。
恭喜大家完成第一个佛七,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念的。以前关于怎么去念佛的交流并不多,一直都在讲经论,但以后会抽出一些时间来专门讲念佛的内容。
OK,今天就跟大家讲一下藏传佛教净土的修行方法——《往生四因及其修行》。藏传佛教特别讲究往生四因,修行有座上修、座下修,也比较讲究仪轨,但这不属于藏传佛教的密法,所以我们可以在网上进行交流。
藏传佛教有些法是不能在网上进行交流的,比如大圆满的直指心性之类的密法。第一个,我不会;第二个,即使我会,也不会在网上跟大家说。但是,往生四因以及藏传净土修行的方法是可以交流的。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叫做“往生四因”。藏传佛法不像汉传佛教,净土是专门的一个宗派。汉传有八宗,八宗里面有个专门学净土的宗派,而且净土宗特别提倡持名念佛。
上堂课我们也讲了四种念佛,特别提倡持名念佛。早期净土宗的第一位祖师是慧远禅师,他是庐山念佛的第一位祖师,他就把观想和持名结合在一起。但从善导大师开始,后面的净土祖师们大量地推崇持名念佛。
藏传佛法是不是这样的?藏传佛法也讲究持名,念的是阿弥陀佛的圣号,比我们念的六字洪名长很多。虽然藏传讲究持名,但也讲究观想、观像,还讲了最重要的往生四因。藏传佛法还有密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法,比如破瓦法。
但破瓦法是帮忙的,真正往生的因还是要训练信愿,训练的方法是用密法的方式。比如法王的前一世(列绕朗巴)取的一个伏藏,通过观修气脉和种子字这样的修行方法来训练信愿力,这是藏传佛教的方法,比较丰富一些。
但是,不管有多丰富、有多复杂,跟汉传佛法讲的基本宗旨是一样的。往生的根本是什么?还是信愿。藏传把达成信愿的方法扩展了一些,成为了往生的四个因。其实往生四因跟我们所说的信愿行是一样的,但它分成了四个,而我们叫做信愿行三法——往生净土要有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往生的愿望,这就是汉传所讲的真信切愿。为了真信切愿要怎么办?就要去行——持名念佛。这是汉传佛法往生修行的宗旨,而藏传分成了往生的四个因,其实跟信愿行是一样的。
在藏传佛教中,强调往生必须具备四种因和断除两种障碍。
汉传也要断除两种障碍,跟藏传一模一样,但藏传的要求会复杂一些。两种障碍就是不能犯五无间罪、不能诽谤大乘。藏传佛教强调往生必须具备四种因,哪四种因呢?
四种因是,一、明观福田;二、发菩提心;三、积资净障;四、发清净愿。
但次序也有不同,有的次序是:一、明观福田;二、积资净障;三、发菩提心;四、发清净愿。不管次序怎么排列,都无所谓,反正就是四种因。
四因可归纳为两因,全知麦彭仁波切在《净土教言》讲到:忆念阿弥陀佛与欲求往生极乐世界此二者最为重要,其助缘为积累善根与发无上大乘菩提心二者。故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最为重要。
第一个明观福田和第四个发清净愿成了主因,另外第二个发菩提心和第三个积资净障成了助缘。所以,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最为重要。
此和汉传净土宗强调的“信、愿”往生宗旨一致。
为什么明观福田和信一样呢?如果你不信,你干嘛要去明观呢?你怎么会认为是福田呢?所以,明观首先要相信他。如果你都不信他,还要去明观他,你有毛病啊?明观福田的前提就是你信他,发愿就叫做发清净愿。
为了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运行得非常正常,使其力量加强的话,就要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往生四因就是往生净土最重要的四个方面。往生有两种障碍是一定要去除的,如果不去除,往生就会出现麻烦。
两种障碍是,1、犯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和破和合僧;
作为居士来讲,五无间罪很难做得到,但相似的可以做得到。那相似的会不会影响往生呢?也会的。
2、犯谤法罪。
对汉传来讲,就是谤大乘,实际上谤小乘也不行。谤法罪对我们来说很容易犯的,很多时候不知不觉就犯了。
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不能往生。
这个要特别提出来讲,为什么呢?我们恰好是密乘弟子,很多人都不重视密乘戒律的清净,觉得无所谓。等到出现麻烦,或者修不上去的时候再来后悔,真的是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修行也不相信眼泪!
所以,一定要保持戒律的清净,这是很困难的事。但大部分都不是的,因为各种欲望、各种怀疑,因为心里阴暗,或者其他种种我们没办法想象的因缘,导致我们去犯戒。犯了戒,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有的根本不去忏悔,有的忏悔忏不清净,这样都会导致我们修定修不下去,往生也肯定不行。
今天讲完往生四因和两种障碍以后,我们也要介绍一个修法,能够把往生四因和两种障碍都含括在一起的修法,而且是显教的。
我们天天在讲明观福田,什么叫做明观福田?
一、明观福田:明观,包含思维、观相和观想等等修行行为,为能观法;
很多人说明观福田是用眼睛观,如果我们把它放大点,其实念咒都属于明观福田。因为阿弥陀佛也属于福田,你去念它,也就是明观福田,但这里指的明观福田主要还是用眼识。
如果你把明观福田的概念扩大,把这四种念佛(持名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都算在明观福田里的话,念咒也可以算在明观福田里面,但这里还是指眼识看唐卡、看佛像。
明观,包含思维、观相和观想等修行的行为。作为修行人,就是去看着佛像,去思维净土的功德,看着佛像身像的庄严,这些都叫做明观。前面说的念佛也是,这个明观就叫做能观法。什么叫做福田呢?
福田,即净土主尊身像及其功德、主尊眷属身像及其功德、净土殊胜庄严及其功德,为所观境。
明观是能观法,福田是所观境。所观境就是我们要去观、要去专注、要去念、要去看的净土主尊,即阿弥陀佛身像及其功德。比如我们去学净土三经,里面就讲了阿弥陀佛的很多功德——法藏比丘当初是怎么发愿,花了无量劫的时间来修净土,这些都是他的功德。
主尊眷属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以及他们的功德,还有净土各种各样的庄严。比如莲台、如意树、七宝池……这些都是他的功德及其庄严,你去想他,或者用眼识、用意识观看唐卡,乃至于用嘴去念,这些都属于能观法。去念的、想的、看的内容都叫做所观境,合起来就是明观福田。
为什么要这么去做呢?你的愿望是为了往生。你看它是为了什么啊?欣赏画吗?不是的。去明观福田,首先要确定这些是福田,我去明观他,就是往福田里面种福报。种福报干嘛呢?往生,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
明观福田是对于净土及其主尊眷属产生清楚定解、清晰忆念的修行。
我们现在指的明观福田就是净土的修行,藏传佛教净土没有宗派,但有专门的净土法。明观福田就是往生净土的修法,这种修法要求对净土的主尊眷属以及净土的各种功德产生清楚的定解、清晰的忆念。
做这种修行的前提是要闻思,要去看唐卡。首先要有定解,你要清晰忆念的话,就要去看,否则会想不起来,因为平常也不想。或者你在座上先是明观佛像,就叫做观像念佛。有时候眼睛一闭,心在构画佛像,就叫做观想念佛。有时候观累了,去想一下净土的功德,也叫观想。甚至同时停下来,你不想想了、不想观了,就开始去念佛号(圣号),这个也叫做明观福田。
是对于往生净土之信心、愿力的具体体现。
做这些是为了对净土的主尊产生清楚定解、清晰忆念。为什么这么去做呢?因为你想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就要有这样的信心、愿力,具体怎么体现呢?怎么巩固信心跟愿力呢?明观福田。
明观福田可分座上和座下两种修行,座上选取相应的所观唐卡或者佛像。
我介绍得比较粗,没办法细,但大概能说到的也说到了。大家应该都有唐卡吧?特别是修净土的,有没有啊?学院那个唐卡非常好,没有唐卡,有佛像也行。估计大部分都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去请一幅。当然,唐卡和佛像开过光的最好,需要有修证的善知识或者大德们对它念经念咒开光。
可以交替进行局部观和整体观,并可与持名念佛结合而修。
对此我们上堂课讲过,什么叫做交替进行局部观和整体观呢?要根据你的念来,有时候可能念,也可能不念。现在我们不说念,只说观,看的时候如果太散乱,就要对治你的散乱,这时候要集中去看,比如去看阿弥陀佛的脸、眼睛、眉心的白毫……看得越细越好。
为什么唐卡能够画得这么好呢?衣服上的每根线,一根根地画出来,原因就是要你这么去观想。唐卡绝对不会像中国的泼墨画这样去写意,泼墨画具有很严重的写意,还要留白,让你主动地去参与创造,这是中国画的特征,比如水墨画、各种丹青……都是这样子。但唐卡不是的,唐卡能细的尽量细,所以,好的唐卡一般都画得很细。如果很散乱的时候,你可以看得很细,白毫上面芸芸的光都要画出来。
那么,加不加点观想呢?你可以加点观想,看白毫的时候,可以想象上面有芸芸的光。观察得很细,把注意力放在上面的话,念头是会没有的。这时候可以配合念咒,也可以不念,直接观就行了,这叫做局部观。
但局部观一般观不了太长时间,很快就不行了,这时候你要放松一下,可以做整体观,看整个唐卡或者阿弥陀佛的像,松一下再交替进行。但不能全部都放松散掉,只做整体观,有时候唐卡还会画其他的眷属和场景,不能够很散漫地放在面前,心一定会散乱的。当你发现自己散乱的时候,就集中看一个地方,这个地方要选好,不要今天看左边,明天看右边,这是不行的。
比如一直看阿弥陀佛的眼睛,看累了以后就放开。人的注意力一松,如果反观能力比较有经验的人,他会感觉身体也跟着一起松。更厉害的人,不管是专注还是不专注,他的身体都是松的,这是每个人都要自己去体会的。当你一放松,唐卡整体的相就呈现在你的注视之中,这个也叫观,叫整体观。局部观和整体观要交换着来。
当然,这个也可以跟持名念佛结合起来,要怎么结合起来呢?如果你太累了,就只做一个,要么观,要么念。如果你想把念和观结合在一起,也是可以的,一边念一边观。总之一句话:你的眼识跟声音要集中在这个事情上,不能去想其他的。这是座上的明观福田。
座下的观想最好和座上的一致,因为平常你要想他。平常在做事的时候,也要经常想你看的唐卡或者佛像,没事就经常去想,走路想,做事想,当你做不需要动脑筋的工作时,就去想他。当然,你也可以念佛,你可以念也可以想,可以想的时候不念,或者念的时候不想,或者又念又想,根据自己的情况来。
当然,最后一定会趋于一种。如果是汉传佛教,最后就趋于不看只是念佛。因为他上去一坐,根本不需要看,一下就集中开始念佛了。有些人观着观着就观进去了,观进去也是一件很殊胜的事情,晚上做梦的时候,也会看到佛像,这相当于生起次第。当然,生起次第是密法,还需要灌顶,有时候还会讲究一些气脉,但我们现在没有这些。
所以,座下的观想最好和座上一致,因为座上看得多的话,座下就会很清晰,这个可以和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有机结合——我指的是有机结合,不是说你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念,有些工作你怎么念嘛?比如让你算数学题时念,念也念不好,数学也做不好,所以要根据情况来。
明观福田可以将汉传佛教四种念佛方式集中于一座完成。
刚才已经说过了,你可以一边念一边看,一边看是看像,一边头脑还可以想那个像,有时候眼睛一闭,就变成了观想。观想、观像、持名都有了,最后一个实相念佛,我们后面会讲,现在先放在一边。所以,明观福田可以将汉传佛教的四种念佛方式都包含在一座修行里面。
也可以是往生四因的集中体现。
明观福田其实包含了往生四因,为什么呢?我们打坐之前一定要发菩提心,要在菩提心的摄持之下去修正我们的行为,这就是“发菩提心”。不管你去念咒,还是明观唐卡或佛像,本来就是“积资净障”的事情。所以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都在里面。你去看,本身就是“明观福田”。现在就有三个因了。还有一个发清净愿,你上去就会念皈依和发愿,做这个事本身就是为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发清净愿”。
一个明观福田,已经把往生四因都包含了,它是一种集中体现。所以,每修一座明观福田的修法,其实把往生四因都体现在里面了。
于念佛修行要求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中,
这是所有念佛念咒的要求——“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把你的六根全都摄在一个事情上,不要散乱,不要眼睛看着图像,头脑却想到昨天、前天的事情,手又开始去摸其他的东西。我们平常的状态就是这样的散乱,但这里不是,而是全部的注意力都要集中在念佛上,六根都给你摄住了。
能摄住最重要的眼根和意根。
明观福田最重要就是摄住你的眼根和意根。其实眼根的信息量很大,我们上堂课也讲过,人最相信的就是眼睛看到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是现量跟比量的差别。耳听的是比量,我们都认为眼睛看到的就是现量,但实际上眼睛也会看到假的,那是非量。
所以,用眼根去明观福田,就摄住了眼根和意根。如果我们用嘴去念,也算明观福田的话,那就把眼耳鼻舌身全都摄受在里面了。“都摄六根”最重要的可以摄住眼根和意根,而眼根和意根对我们的心念起到最大的作用,特别是意根。你去想佛像,或者专注在佛号上,就把意根摄住了,那么身心的散乱就会遏制下来,所以会练成定,会功夫成片。
大家要记住,这要多长时间才能修出结果呢?这个问题很搞笑的,有些人念三天就开始出结果,有些人三十年都不行。这跟每个人本身的相续、发心的程度、本身福报的大小、业障的多少有关,如果你的发心很大,福报也很大,但你恰好有病,那咋办呢?天天痛得你没法念,那也是不行的。
这是非常复杂的情况,对每个具体的人都不一样,没有统一的答案,你以为像读大学,读四年就给你颁发一个毕业证?有这种问法就拖出去,杖责五十,这是没法回答的。如果一个人长期真诚地去做,一定会有效果的,而且效果很明显,“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心里面会清楚。
很多师兄学佛很多年,从2011年开始,现在是2023年,已经十二年了。我们互相加持,你们加持我,我加持你们,互相搞,搞了十二年了。很多人十二年都坚持下去了,你们发现有作用吗?有作用的嘛!网上的师兄,有作用吗?如果没有作用,你们天天花那么多时间来听我扯淡,舒服吗?所以是有作用的。
而且我们互相交流的方式还是非常松散的,一个礼拜只有两天的课,你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我们团体里比较熟的师兄,甚至可以挂一个名称在网络上面,自己跑去睡觉的都可能,我又没办法检查你。你们玩的那些花样,没有一样是我不知道的。即使是这样,过了十年以后,还是有作用的。长期坚持下去,即使是很松散的方式,对我们的身心都会起到作用,我们开始明白,原来自己活着要做这些事。
你们不要以为这是我教给你们的,不是的,这是他们教给我的,然后我当传声筒传给了你们。虽然有这样的作用,如果你更加集中精力坚持地去念十年,那种改变你自己会知道的。别人也许看得出来,也许看不出来,这个不一定。但你自己会清清楚楚地感觉到作用,感觉到世界观变了,感觉到对待烦恼的方式变了,感觉到生命的意义清晰了。
现在很多人都可以做到这样子,但是念佛的功德,比如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香光庄严,这些他未必感受得到,因为他还没有做。这个真的要坚持,但很难坚持的。大家不要说“普被三根”很好修,简单又快,你去试试看?越简单的、越快的,越不好修。
是净土信愿修行中最重要的手段。
所以,明观福田是净土信愿修行中最重要的手段,但我们一般讲持名。说老实话,很多人持名也持,但持得很散乱的时候,作用不大的——“喊破喉咙也枉然”!这不是我说的,是莲池大师说的,指一个人没有信愿去念佛,念得再多,喊破喉咙也枉然,没有用的。
明观福田的违品是对于净土理论的疑惑,故而闻思净土见解非常重要。
明观福田其实就是建立信,为什么有些人看着佛像会泪水直流呢?因为信了,真的被震动了。特别是一个人一边念一边默默流泪的那种,而且他不是受到什么冲击。有些人受到冲击,看到佛像以后,他会流泪,但这个不是的。说明他内心的情感上、心灵上,对此产生了强大的信心和依赖。
这个起码要相信才行,如果完全不相信,你就是假的,除非是当演员或者装逼,演员可能会做得出来,泪水一挤就出来了,但这是为了演戏。但真的动情就不是了,一定要对对境有信心才行。
那么,这种信心是从哪里来的呢?闻思。但同样的闻思,每个人也不一样。有些人天生就是有善根,听两句就信了,有些人怎么听都不信,还有些人今天信明天不信,根据感觉来,根据需要来,各种不同的类型很多。
但不管怎么样,如果对净土的理论不是深信,明观福田的力度就不够。第一,很难坚持下去;第二,很难出效果。这是没有信心的表现。
没有信心,那怎么办呢?坚持闻思,平常还要去做一些积资净障的事。当一个人的心清明了以后,很奇怪的,通过忏悔、做好事,慢慢他对佛法就信了。
有一种人就是坏,他怎么都不信,开始我真的想不通,后来慢慢才知道这是我执在里面起作用。信佛以后,通过佛法去除我执,如果他能够感受到去除我执的快乐,他就会愿意主动地去放弃我执,在放弃我执的过程中,他会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以及开放。所以,他会信净土、信佛法,他会相信那些神乎其神的东西,虽然有点迷信,但这恰好就是一种善根。
唯物主义的心灵,生命的价值观认为就只有这一生,很多时候已经执著到非概念,执著深到不得了,始终都在保护自己。这种人就是经常说的坏,随时随地都在为自己着想。不要去看他的表面,有些人很会做人,但这是手段来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
他很会做人、很会表演,很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根本的心只是为了自己。像这种人,你说要去利他,要去往生净土,他会本能的反感,甚至会认为你在骗他,因为所有的努力和理论都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好。
甚至很多人文主义也这样。以前我还佩服一位人文主义的博主,他经常讲民主自由有多好多好,但后来他说宗教是这样的:“所有宗教要信的都是死了的人,活着的人是不能信的。信死了的人、非活着的人,那个才是正教。凡是信活着的人,都是邪教。”他的理由是什么呢?人的底层逻辑都是自私的,一个活着的人说无私,那肯定是骗人的,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这是一位平常说人文主义说得很好的博主,实际上就是邪恶。这样一搞,不要说佛教了,连基督教里面的德蕾莎修女都成了骗子,他还举例说柳智宇怎么上当等等之类的。他不知道的是,很多人破坏佛法或者拿着佛法的名义行骗,并不代表佛法的理论就是错的。
我们有能力摧毁自己的自私,也并不代表学佛的人马上就没有自私。学佛人就是有自私,所以要去破坏自私,这是可以做得到的。为什么呢?因为自私是无常的,也是空性的。他不知道这些理论,就认为人性的底层逻辑就是自私。当然,这些人也不一定坏,但有些是很坏的。刚才说的那位博主也不一定坏,只是不了解宗教。所以,人文主义成了他的最高追求,西方的制度等等就成了他最希求的东西。
当然他也反对暴政、专制,这些哪个都反对,但人的自私就是根本吗?不是的,这就是唯物主义带来的结果。当走到觉性那个层面,你会发现自私是带来痛苦的根源,你一定会放弃它,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你都会去放弃它。这是真理的追求,不是道德诉求。
所以,很多坏的人是不会相信这些东西的。当然,不信与人的好和坏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绝对。好和坏是人间的世俗标准,世俗的标准怎么跟学佛的真理形成一定的关系呢?有关系的,好的人我执轻,相对会愿意利他,甚至可能在利他中得到快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相对温和善良的说法。“睚眦必报、阴谋诡计、阴险狡诈、无耻下流”,这些是相对自私、要去害人整人的一种描述。这种人肯定是只顾自己,只顾自己的人肯定会造成很多后果,这些人一定不会有朋友,一定会孤单,基本上都是这样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类相聚,真是这样子。他不会有朋友,在这种环境里面,他会越来越觉得周围都是坏人,自己也感觉不到温暖,其实挺可怜的,叫“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如果一个人狠狠地对自我发动攻击,慢慢成为菩萨,你会发现走到哪里都是香风四溢。所以,学佛不是仅仅对别人好,把自己搞臭,那是一种错误认知。之所以学佛很难信就是这个缘故,因为会对抗我执,造成对我执的一种伤害。
这种伤害,以佛教那种系统理论会非常温和地、有次第地进行,所以出现了勾、诓、K。但这个勾、诓、K,也要勾得进来、诓得住,才能有接下来的K!如果你勾不进来,也没办法诓,你想K他,他反过来K你。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比较好懂啊?所以,明观福田真的要有信心才会起作用。
二、发菩提心:净土本为大乘法门,菩提心是大乘佛子的基础心态。
你是大乘佛子,如果没有基础的菩提心,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大乘佛子,只能说皈依了,向往学大乘。进入大乘的基础就是有菩提心的基础心态,虽然菩提心的基础心态有强有弱,但你起码在感情上、理念上、见解上认同这个东西。
《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如果一个修净土的人没有菩提心,还是有点麻烦。
藏汉佛教大德,也都异口同声倡导净土学人发起菩提心。
这是毋容置疑的,都是这样子。
净土宗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有《劝发菩提心文》,开篇即云:
“不肖愚下凡夫僧实贤,泣血稽颡,哀告现前大众,及当世净信男女等,唯愿慈悲,少加听察。
省庵大师自称自己是凡夫身,很谦虚。“泣血”是泪水流出来像血一样,“稽颡”是额头的意思,一边流泪一边跟大家磕头。他老人家谦虚地说:“我跪在这里请求善男信女们,你们慈悲一下,花点时间来听一听我怎么说。”
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
我听古德说,我们进入大乘佛道最关键的要门就是发心——发心为首。修行最急的就是要立愿——立愿居先。“道”是指净土修法的这个道。
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
愿立了以后,你才有可能去度众生,因为大乘菩萨一定要度众生。发了菩提心,你才有可能成佛。
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
如果你不发菩提心,不建立这种坚固的信愿,随便你怎么修,纵然你经过像尘沙劫那样的时间,你还是在轮回。反过来念佛也是一样,如果你没有菩提心,效果会极差。你会念不下去,法喜出不来,如果法喜出不来,就更难坚持。
只要说念佛在坚持,就说明是有问题,积资净障是不够。念佛用得着坚持吗?念佛这么爽的事情,你居然说在坚持,说明你根本就还没开始。
我们可以观察自己,当念佛到了一定有法喜的时候,叫你去夜总会或者KTV,你会说:“那不行,我要去念佛。”“去KTV,念什么佛啊?”你会说:“KTV有什么意思啊?走走走,跟我去念佛,念佛舒服!”两个人会为此闹起来。他是真心实意的,并不是道德楷模,或者装逼“我有多么神圣庄严”,并非如此,原因是他念佛爽,就这么简单。
师兄们,你们有吗?“我在坚持”,前期需要坚持,需要用各种各样的说法来鼓励自己,但后期肯定不是的。原因是什么?一个人的大乘菩提心发得很足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这些“症状”(状态)。
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
他也说了,如果没有菩提心,修行就徒劳辛苦,效果会很差。
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这就不解释了,这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句话,我经常跟大家提起。
忘失尚尔,况未发乎?
你忘失的后果这么严重,是魔业。反过来发心的话,就会很厉害。
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你要学如来乘早点成佛,就要先发菩提心,这是不能缓的。
然心愿差别,其相乃多,若不指陈,如何趣向?今为大众,略而言之。”
你要发菩提心,但是发心的状态、方法有很多,如果不一一说出来,大家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如何趣向?所以,今天为大众略而言之。
省庵大师是净土宗的第十一代祖师,是非常伟大的一位净土祖师。很多人说:“不用去发菩提心,一句佛号念到底。”——你念不念得下去嘛?既不闻思,也不做积资净障,就这么去念,真搞不下去的。
我见过太多搞不下去的人,还有一些人越念心胸越狭窄,很呆板、很僵化,见人就说:“感恩感谢!夜梦吉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一打电话就说“阿弥陀佛”,看起来很厉害,实际上把它搞成了形式,内心里面没有开放、没有慈悲,所以作用不会很大。
这是第十一代的净土祖师,我们再看第十二代的彻悟祖师,他也是一位很出名的大德。
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祖师在其《彻悟祖师语录》中云: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
这里提出了十六字纲宗,汉传净土宗的学人也经常说这个。“真为生死”,你要解决生死,就要发菩提心,然后以深信愿去持佛名号。这里面的发菩提心,就把往生四因的“发菩提心”说了。“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持佛名号算是明观福田。这十六字是念佛法门的纲宗,最重要的宗旨。
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一切开示皆为戏论。
听清楚了吗?真为生死,其实就是要有出离心。往生四因里的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最困难的是什么?贪著世间!
贪著世间真的很恼火,就是“我要过得好,我的这样那样,我未来怎么办啊……”所有的心思跟精力全都在这一生的过去、未来里面,为了它殚精竭虑。不停地造各种业,又痛苦、又挣扎、又放不下、又想放下,这就是各种各样的贪著世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贪著,有对人的、物的、钱的、权的、情爱的……总是没办法放得下,这就叫做“为生死之心不发”。
因为你贪著它,肯定会生生死死——念头生生死死,身体生生死死,死亡生生死死,你死了以后下一世做什么,谁知道啊?大部分在挣扎痛苦中的人,一般不会有好的去处,大概率都是去三恶道。这是很怪的,心态一转过来,自然就开心了,自然就无惧了,你可以去衡量自己。如果老是沉浸在痛苦里面,就说明还在生死忧虑里面挣扎。所以,“真为生死之心不发”真的很重要啊!
如果生死之心不发,即没有出离心,后面的都是扯淡,随便你说什么,“一切开示皆为戏论”。很多人的内心既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天天去谈中观、唯识这些大的见地,是不起作用的,只会变成头脑中的学问。这些学问有没有用呢?当然有用,八万劫以后一定会有用的,但这一世要马上变成修行的功德——No!
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况轮回未出。难免堕落。猪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钻。驴皮袋。马皮袋。何所不取。
生死就是这样子,如果不了的话,入一个胎,出一个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不堪言。“皮袋”就是皮肤的意思。一会儿做猪、一会儿做狗、一会儿做驴、一会儿做马,不管你是马户还是又鸟,来来去去,非常悲惨!
此箇人身。最为难得。最易打失。一念之差。便入恶趣。
这跟《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说的盲龟遇浮孔是一个意思。这个人身最为难得,彻悟法师那时候跟藏传佛教的地方隔得很远,互相不通音讯,但说的都一样。
“最为难得。最易打失”,最为难得是人身难得;最易打失是人生无常。“一念之差。便入恶趣”,中阴和临终的时候一念之差,肯定入恶趣。平常的一念之差,会制造恶趣之因。
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
三途就是下三道,很容易进去,要出来是很难的。地狱非常长,而且苦非常重。说多了以后,大家成了油子,都不信了。凡是麻木,开始不太重视这些东西的人,一定会变成油子。
这个团体的佛教徒要注意一下,很多人学久以后就开始不重视见地,不重视基础的因果,觉得根本无所谓。当你觉得无所谓时,就变成了油子,就变成了歌里唱的“无所谓”。你觉得无所谓,当我一刀把你给剐了,看你有没有所谓?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
我们经常说的“七佛”,就是从释迦牟尼佛开始的四个佛和前一个劫的三个佛。七佛之间,很多世做蚊子,这么长的时间,到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时期,都还是蚊子,有很多这样的现象。过了八万劫以后,鸽子还是鸽子,因为动物非常难以转为善道。
之所以要大量放生,放生的时候最重要是给它念佛号。当我们去买动物放生时,如果要在放生和念佛之间取其一,那就要取念佛。当然,最好两个都取,既可以放生,也可以念咒,这是平常做的。但如果两个中间只能取其一,那就要取念佛,因为它反正都要死,下一世又会变成同样的身体。但你给它念佛,那就不同了,它可能借助佛号的威德力、咒语的威德力,从而转为善道,否则真的很难出来。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有一个故事(原文):
从前,三同门(博朵瓦、金厄瓦、普穹瓦)与卡隆巴格西的一位高徒前来拜见仲敦巴格西,格西问他:“博朵瓦在做什么?”
他回答:“他在为数百僧众讲经说法。”
仲敦巴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普穹瓦格西在做什么?”
那人回答:“他在广集自他资具,建造三宝所依。”
仲敦巴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衮巴瓦在做什么?”
他回答道:“他唯一静修。”
格西又如前一样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正法)。并接着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那位弟子说:“他总是到一个蚁穴的旁边蒙头痛哭。”
听到这话,仲敦巴格西立即脱帽,合掌当胸,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本来关于这一点,有许多功德要讲,但如果现在赞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的。”
卡隆巴格西之所以蒙头痛哭,是因为想到了轮回中受苦受难的一切众生。
卡隆巴有神通,他知道这些蚂蚁历尽很多万劫,从什么佛到现在仍然还是蚂蚁,想到这里,他痛苦不已。仲敦巴是赞美卡隆巴有菩提心,反过头来说,一旦有人堕落成蚂蚁,就会好多劫都出不来,
我们要注意,如果连这些都不信,就说明你对佛法根本信得不真。如果信得不真,他做坏事就非常正常,什么都是不以为然“哼,那不一定哦!”著名的成熟思维就是这样子,什么都是“不一定哦”!其实有个东西是一定的,一定是为了自已当时的利益,他们称之为“成熟”,这是一种非常可悲的处事哲理。
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
在畜生道已经很长时间了,但地狱道跟饿鬼道就更长。
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如果你去那个地方看一眼回来,再苦的人生你也觉得像天堂。去了那个地方,回来修行一定会非常认真,再也不会油了,但是去了以后就很难出来。
每一言之。衣毛卓竖。时一念及。五内如焚。
一说到这些,汗毛就竖起来了。一想到这些,就五内如焚。大德都这样子,我们是无所谓,真的是不见棺材不流泪。
是故即今。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也。
到了现在,修行真的要有出离心,要痛念生死,如丧考妣,如救头然。
然我有生死。我求出离。而一切众生皆在生死。皆应出离。彼等与我本同一体。皆是多生父母。未来诸佛。若不念普度。唯求自利。则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
这里说到了菩提心,你想出离,难道那些一体同胞、多生父母、未来诸佛就不要出离?——要出离!所以要发菩提心,要去救度他们!
如果只求自利的话,于理有所亏,心有未安。你的心能不能安呢?我们连自己出不出离的心都未安,更何况别人出不出离,心更未安。
况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
如果没有菩提心,你很难得到加持,真的很难!以前我们经常说,有几百个阿罗汉求佛陀做事,佛陀可能会不理他,但有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发起了菩提心,他去求佛陀做事,佛陀会伸着脖子给他拉车。
很多人发愿,做了很多事,老是得不到反应,要去问一下自己的发心——你的发心真的是在为利众生愿成佛吗?不是的!
“这个功德大哦”——很多人蠢得连功德都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功德大就去了,去了想干嘛?拿了功德换钱?换好日子?在佛教圈里面找个漂亮的老婆,然后继续轮回?很多人都不观察自己的心,这样一搞,怎么可能得到加持嘛?
“外不能感通诸佛”,得不到加持,内外因缘都不会好。“内不能契合本性”,怎么叫契合本性呢?没有菩提心就不能开悟。
你觉得自己开悟了,当开悟的人把心一放以后,他对别人的不解脱,会有一种不思考的悲悯。这种悲悯不是以上对下的悲悯,很怪的,有一种悲悯叫平等的悲悯,他会觉得你跟他是一样的。你这么笨,他在教育你的时候方法会有很多,打啊、骂啊、哄啊、求啊……什么都会有,就像省庵大师说的泣血稽颡。但他内在的智慧里面是完全平等的悲悯,这种平等的悲悯就是菩提心,会随着因缘和智慧来给予帮助。
上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
没有菩提心,外不能得到加持,内不能开悟,谈不上圆成佛道,也谈不上广利群生。“无始恩爱何以解脱”,老是纠缠在爱恨情仇里面,没有菩提心。“无始怨愆何以解释”,我们经常说的违缘,就是无始的怨愆(qiān)。无始以来我们有很多的怨敌,你想解脱也不行的,欠债还钱,欠命还命,真是这样子。你没有菩提心,你是解脱不了的,会经常出现乱七八糟的东西。
积劫罪业难以忏除。积劫善根难以成熟。
这已经说得很厉害了,这是彻悟禅师说的。没有菩提心,很多时候你会修不下去。你怎么修得下去嘛?“无始恩爱何以解脱,无始怨愆何以解释”,你没办法抛开这些冤亲债主,也没办法忏除罪业,也没办法成熟善根,所以你得不到法喜。
随所修行。多诸障缘。纵有所成。终堕偏小。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也。”
无论你怎么修,各种各样的障碍特别多。你坚持下去,稍稍有所成,又堕入小乘——终堕偏小。所以,发菩提心非常的重要,哪怕你念佛,也是需要的。我们一修行,只要舒服,就觉得这个东西可以做,稍稍有点伤自己的就不干了。
所以,我们修单空都很厉害的,为什么呢?其实也谈不上厉害,只是很愿意去做,原因是什么?夺空了以后,他有些很舒服的觉受,比如清凉啊、松脱啊、有时候产生定啊……如果要去发心,让自己吃点亏,马上就不干了,这叫修行吗?这是很扯淡的,甚至还误认为自己开悟了,没办法,我的中指就竖起来了(众笑)!
大家要认真去想这些,我没有跟大家搞什么道德标榜,我本来就是一个坏人,什么道德不道德啊?很简单,抢银行起码得准备利器嘛,撬锁的要撬锁,砸门的要砸门,你拿着个铅笔刀就去抢银行,铅笔刀还是塑料做的塑料刀片,你这样去当然会被弄死。
而菩提心就是无穷无尽的银行,肯定有人守门的,那怎么办呢?拼了,去你的!身捆炸药包,手提AR-15,这样才行的,打掉一个牙齿,再长一个出来,这样搏命才行的嘛!
每次都想占便宜,我最讨厌那种成熟思维,跟修行是反的,这是蠢。一定要去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会很痛,很简单,你要牺牲。在有怀疑的情况下去发菩提心,根本不可能,起码要信了,才愿意这样去做。
我们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会说:“哪里有什么菩萨,你看到有菩萨吗?”当时我就说:“没菩萨,老子做第一个,咋啦?做就做!死就死!”有时候就需要这种流氓精神,如果整天在算计,这个东西你玩不了,真的玩不了。整天在算计,一点小亏都不愿意吃,吃了一点亏,各种各样的说法,理由多得很,甚至怀疑。
所以,学佛真的是要大心人——大心凡夫。不然的话,老是谨小慎微、猥猥琐琐、首鼠两端,你想获得修行成就,你是哪个萝卜葱啊?大家真的要好好想一想!我们是学佛的,我不是来跟大家搞什么道德标榜,我不来那一套,我就是坏人,吃喝嫖赌啥都干,怎么可能是来搞道德标榜的呢?不是的,因为我们要达到我们的目的——解脱!
真为生死,必发大心,这是技术手段。抢银行,得有枪,得规划好,得一往无悔。虽然我用了抢银行这个例子,但不是真的抢银行,我量你们也不敢。这里面有敢去抢银行的吗?没有!我说的抢银行,不是真的去抢银行,只是举例而已,其实发菩提心是抢了最大的银行。
就修行结果而言,顺利往生在于临终和中阴时能否提起信愿,而能否提起信愿,在于相续中信愿力是否能够战胜其它业障。
到中阴的时候,是想起信愿还是想起亲爱的他?如果想起“我的孙子,我的好孙孙哦”,那就完了!
信愿力与业障的的强弱对比,在于平时的积资清障,而积资清障是否能有成效,在于学人是否具备世俗菩提心基础,具有菩提心基础心态,对于修行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涓滴成海的作用,能够极大地放大和巩固积资清障的效果。
我们可以做很多积资净障的事情,比如供水、顶礼……这些七支供都是积资净障的内容。有菩提心和没菩提心去做积资净障,是两回事,一个会极大地放大和巩固,另一个是做了就做了,没什么作用。
我要求大家经常供水,大家供水的时候,有认认真真地发心吗?有可能供水是为了发财,发心有没有呢?还是有的,只不过是发财的心。所以,大家真的要去发大心,发了大心,一个人的人品、人格才会改变。人格一变,就变成了大心凡夫。
具有菩提心的基础心态,对修行有举足轻重、画龙点睛的作用。所有七支供的修行内容,不管是磕头、供水、顶礼,还是其他的,这些叫“画龙”;而让这条龙活起来的,就是菩提心,叫“点睛”。
然后是涓滴成海的作用,什么叫做“涓滴成海”?其他的发心很容易被破坏,而一发菩提心是破坏不了的,犹如水滴融入大海,是坏不了的,这是菩提心的作用。所以,能够极大地放大和巩固积资净障的效果。
故而《入菩萨行》中有云:“生死狱系苦有情,若生刹那菩提心,即刻得名诸佛子,世间人天应礼敬。”
生死在地狱里很苦的有情,只要生起一刹那的菩提心,你就是佛子,人天都应给你敬礼。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寂天菩萨说的。
“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
这个偈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这是灭罪,前面是积福。
《中观四百论》云:“若有建宝塔,高与世间等,调伏使发心,说福胜于彼。”
我们经常说建塔供养三宝的功德很大,建的宝塔跟世间最高的山一样高,跟世间微尘数一样多,有这样大的福德。如果你调伏自心,发起菩提心——“调伏使发心”;福比建宝塔的功德大很多——“说福胜于彼”。
这是真的,以菩提心供一杯水,哪怕是发菩提心供给动物,这样的发心,胜过你在没有菩提心的情况下拿恒河沙的珠宝去供佛,即使供恒河沙那么多劫都没有用。
所以,要求自己用世俗的意识去发菩提心,然后心态慢慢产生改变,这个太重要了。这是我们修净土能够修得下去,能够早出法喜,能够减少违缘,而且临终的时候有力量提起信愿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心态,它是往生四因里的一个助缘。
就净土法门的具体修行而言,发菩提心可以单独作为修行的功课,也可以和净土四种念佛方法结合而修。
发菩提心是往生四因的一个,但你可以专门去修菩提心。比如读《入行论》的书,专门修菩提心的修法,方法太多了,我们也讲了很多。
座上前行虔诚发菩提心,座间时而提起菩提心心态,下座前以菩提心真诚回向。
座间的时候,如果念佛念累了,也可以提起菩提心的心态,这些是三殊胜。
平时常常思维与安住菩提心,并着重串习祈愿于一切众生同归极乐。
我们是修净土的,要跟菩提心结合,经常想:我愿意跟众生一起同归极乐!
且将之心态与愿望延展于一切积资清障的修行中。
用菩提心的心态去摄持所有积资净障的修行。
发菩提心的违缘在于贪著世间与自私心态。
看到没有?自私和贪著世间,很难发起菩提心。贪著世间有很多种,比如你爱护字画都是贪著世间。那爱亲人呢?也是!很多人都贪著亲人,无非是满足你一世的贪著而已,临终的时候,谁都帮不了你,只有你的菩提心能帮到你,但你却没有。
所以真的好难说,佛法推广不出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候连亲情都要打坏。不贪著并不是完全不顾亲人,而是没办法贪著,你要死,他也要死,你怎么贪著啊?有人说:“既然要死,那就要更加珍惜现在。”现在很快就变成没有他的现在,这些一定会来的,那咋办呢?
你想真正帮到他,你要成佛才行,不然的话,这些贪著就是一种愚痴。死亡以后,二十天你就不记得他是谁了,都不用二十天,最长二十天就记不得了。因为大脑破坏了,很多东西成为种子,无始劫的习气慢慢地堆积成现量,都不知道他去哪里了。你这些思念不就是笑话吗?等你成了佛,才能够真正帮到他,但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是愚痴。
故而需要基础的出离心和愿意放弃人我自私的基础见解。
即必须要有出离心和菩提心。
菩提心的修行能够加快法喜的产生,并让修行能够克服各自违缘。
这是菩提心的作用,对念佛法门也是一样的,所以,菩提心是往生四因中非常重要的助缘。
三、积资清障:积资清障是所有大乘学人的修行内容。于净土学人而言,所有的积资是积累往生的资粮,所有的清障是清除障碍往生的业障。而积资清障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临终于中阴时能否提起信愿而往生。
第三是积资净障,也是助缘。积资净障是去除我们往生的业障,积累我们往生的资粮。
积资净障的成功与否,就看你的积资净障是否做到了。业障没净,临终的时候就可能突然怨敌现前。怨敌现前有很多种方式,可以是病痛,可以出现你非常喜欢的人,中阴的时候可能就跟着他跑了。资粮不够,信愿你根本就想不起来,一疼痛、一昏蒙,就想不起来了。所以,积资净障成功与否,真的很重要。用菩提心去积资净障,那个力量才大。这两个助缘是这样的关系。
同时要有信愿,临终的时候才能起作用,信愿的具相就要变成明观福田。如果临终的时候能够看到佛像,那就不用说了。甚至临终前的两三个月或者半年就知道了,就表现为净土里的奇迹——预知时至。梦中或者定中,阿弥陀佛会告诉你是哪天往生,就会达到这种程度。
就平时修行来讲,应修学大乘七支供的内容:1、顶礼支;2、供养支;3、忏悔支;4、随喜支;5、请转法轮支;6、祈请不入涅槃支;7、回向支。并将之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往生极乐净土。
七支供我就不用讲了,磕头、供养、忏悔(忏悔一定要具四力)、随喜——好人才会真的随喜别人,很多人把随喜理解为抢别人的功德,比如“你放生了,我随喜你,所以你的功德也是我的”,贪便宜贪到这种程度!有很多这类蹭佛教、蹭佛法的人。随喜是真的替你开心,那你就具有他做这些的功德了。
第五是请转法轮,一定要请善知识讲法。第六是祈请不入涅槃支,当善知识要圆寂的时候,你一定要祈请,否则他真会走的。当年释迦牟尼佛跟阿难说:“我要走了。”三次阿难都不出声,只要阿难出一声,释迦牟尼佛就留下来了。比如阿难祈请佛陀再住世一万年,如果加了一万年,那我们就有福了!但是阿难没有出声,你说我怎么说他嘛,哈哈!
第七是回向,要以大乘菩提心来回向,把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往生极乐世界。
就座上修行来讲,发菩提心,专注念佛与明观福田,而后真诚回向,是最大的积资清障。
什么叫做座上的积资净障?发菩提心、明观福田、念佛,这些都属于积资净障。
积资清障的违缘在于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后悔、宣扬、嗔恨等行为毁坏功德。
积资净障跟菩提心一样,本身有些具体的内容,这些内容很容易被破坏。比如供养了又后悔,或者帮别人做了很多事又后悔,功德很容易被破坏。还有宣扬,到处去说。最好是完全不说,一宣扬,功德是很容易毁坏的。比如我念了多少经、打了多少座、供养了多少、帮了多少人……都不要讲,宣扬也很麻烦。
然后就是嗔恨,“一嗔能灭千劫福”,每天都这么说,每个人都这么讲,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照样嗔恨。大家总是对这样不满、对那样不满、对这个不满、对那个不满,你何必嘛?你的不满对别人起不到任何作用,专门毁坏你的福报、毁坏你的功德,只会起到这个作用。
所以,心态要变得宽大、放松,真诚地希望别人好。发现自己在生气的时候,就让自己不要生气,生气毁坏的是你的福德。如果人在临终的时候一生气,你就下去了。在中阴的时候,专门会出现让你生气的场景、人和事。所以,你现在就要开始训练,遇到这样的人,要温和地对他。
不是说对讨厌的人要怎样怎样,不一定这么极端。而是当你面对讨厌的人的时候,你要开始观察自己内心的讨厌,然后让这种讨厌慢慢消失。训练惯了以后,中阴才管用,才会提得起信愿。
如果信愿提不起来,愤怒就提起来了,那时候就会被放大九倍。比如一米五跟一米比较起来,只差半米,但如果把一米五和一米都放大九倍,会差多少米啊?就差四米五了。如果你恨一个人成了一米五,你的信愿只有一米,看起来好像不大,只差半米,或许还能提得起来,但到临终的时候放大九倍,就差了四米五。
我是拿这个作比喻,我们平常一定要训练自己的心,否则你怎么往生啊?要么你就开悟,所有愤怒全都是觉性,那就不用说了。我们一定要去训练这些,这是一种真理的追逐,不要把它当做一种道德宣扬。
积资清障的修行和菩提心的修行有异曲同工之妙,是具体行为和基础心态的关系。
七支供要具体去做,菩提心是一种基础的心态。
都能够加快法喜的产生,并能够克服修行过程中的种种违缘。
要起这个作用,也能够在临终的时候去除违缘,提起信愿。积资净障和发菩提心,这两个修行非常重要,这是两个因。
四、发清净愿:将所有善根回向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是谓发清净愿。
这就叫做发清净愿,所有善根回向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比如我要去净土,所有的善根都是为了去,而且一定要去,这就叫做发清净愿。
信愿往生,是净土修行的宗旨,因此愿力的强盛与否,决定往生是否成功。故而应该将所有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往生极乐世界,加大信愿的力量。平时修行应数数串习将忆念佛号、明观福田、发菩提心以及各种积资清障的功德回向,座上应当以三殊胜的方式摄受功德而回向,如此即能让往生愿力越来越强大与坚固,逐渐成为相续的主导力量,以便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极乐。
我们要去强化这个信愿,就要靠刚才说的发菩提心、积资净障、明观福田,然后把这些功德全部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做这些干嘛?明观福田干嘛?——往生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干嘛?——往生极乐世界。积资净障干嘛?——往生极乐世界。吃饭干嘛?——往生极乐世界。放屁干嘛?——往生极乐世界。你不要说杀动物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不行的。只要是不伤害众生的全部行为,所有的善法全部回向往生极乐世界。
发清净愿的违缘在于疑惑和懈怠,
“疑惑”就是不相信,还有“懈怠”,以及各种各样的违缘。其实懈怠就是最大的违缘,违缘也会造成懈怠。比如媳妇拉你去旅游、儿女又出现什么问题、父母又如何如何……我们最看重亲情。
我不是想破坏亲情,但亲情很多时候就是冤亲债主。爱他们的方式,不是放弃自己的修行去爱,这样的话,你爱不了的。你真正去修行成就,才是真正的爱他们。
需用闻思和积资清障的修行来消除。
需要用闻思和积资净障的修行来消除疑惑和懈怠,这是发清净愿的违缘。往生四因都讲全了。
藏传佛教的“往生四因”归纳得非常准确,与我们说的“信愿行”其实是一样的。明观福田和发清净愿就是“信愿”;明观福田、发菩提心和积资净障都属于“行”。座上行就是明观福田,座下行就是七支供(积资净障)。不管做什么,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最后把这些力量集中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清净愿。所以,他用四个因含括了我们修行的全部内容。
二种障碍:往生的两种障碍是:1、犯五无间罪;2、犯谤法罪。已经进入密乘的弟子破了密乘根本戒,没有忏悔清净前也不能往生。
大家要记住,这个非常吓人,别解脱戒都没什么,犯密乘戒真的很吓人,因为它会釜底抽薪,把根本都给你抽了。
一、五无间罪:而今居士犯五无间罪的可能性非常小。
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些居士都很难做到,这个就不讲了。
但近似五无间罪也极大可能妨碍往生极乐。
如果犯了,要忏悔。近似五无间罪有哪些?
现罗列如下:
1、以邪淫侮辱既是母亲又是无学尼者。获得阿罗汉果位的一位无学尼,曾经当过自己的母亲,如果以邪淫侮辱她,就会犯近无间罪。
这个算是近似五无间罪。如果获得无学尼,即成了阿罗汉的女性,同时她又曾经当过你的母亲,如果以邪淫侮辱她,就会犯近似五无间罪。其实只要是女性成了阿罗汉的无学尼,如果以邪淫去,你就是犯近似五无间罪,这个会极大地妨碍往生。
2、杀住定菩萨。小乘说住定菩萨,大乘则是指见道菩萨。
小乘不承认大乘说的菩萨,但会承认以菩提心去度人的那种非常强大心态的菩萨,称为住定菩萨。大乘是说初地、二地等菩萨。
这里的意思是杀菩萨,但我们有没有可能去杀菩萨呢?有可能的,真的有可能。初地菩萨我们大部分杀不了,但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是有可能杀的,这也挺可怕的。在杀的时候,他有可能刚好在很强烈的菩提心态里面,那你杀的就是菩萨,这也挺恐怖的。
3、杀七种有学圣者补特伽罗任意一种。八圣者里面除阿罗汉以外的其他七种圣者。
这是从小乘里面的四向、四果(四向、四果分别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等八个阿罗汉的级别来说的,除了最初的初果向以外,其他的七种,你只要杀了,都算是近似五无间罪。
4、夺僧和合食。
把修行人的吃、喝以及住址,以欺骗、偷盗的方式抢夺了,也是近似五无间罪。这是很恐怖的,一定要忏悔。比如把道场的一些财物、东西偷偷拿来吃,这个就叫夺僧和合食,非常恐怖!每个人都觉得有便宜好捡,没便宜好捡的,有时候想起来真的挺可怕,为了一点小便宜,不知天高地厚!所以,夺僧和合食一定要忏悔。这是正儿八经的戒律,不是编的。
5、以嗔心等烦恼引发而毁坏佛像、佛经、佛塔这些三宝的所依。
这个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不会,但生起气来也很难讲。
以嗔恨心、贪心、痴心毁坏佛像,以及毁坏经堂、寺院等,还有拆出家人的僧舍等,都属于近五无间罪。
这些我们基本上不会去做,但是生起气来砸毁佛像,这些也是有可能的。
二、谤法罪,也叫舍法罪。
谤法罪,也叫舍法罪,只是角度不一样,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意思差不多。
分舍教法和舍正法两大类。通过身口意三门弃舍正法,由此造作的罪业就是舍法罪。舍法的罪过极为严重,它远远超过五无间罪。
我们认为五无间罪更重,但真正的是舍法罪更重。
《般若八千颂》云:“何人若造五无间,不及相似谤佛法。”
你造了五无间罪,看起来很严重,但都不及你谤佛法,谤得似是而非的那种严重。相似谤佛法的有很多,比如说假佛法,就是相似谤佛法,这个罪业真的很恐怖。
若诽谤大乘佛法,不但不能往生净土,连往生善道也非常困难。
而且长劫不能出来,谤法罪有哪些呢?
1、舍教法:给善知识讲法、信众闻法等造违缘,是舍教法罪。诽谤任何佛教宗派,以及宗派之间互谤,
你说我不好,我说你不好,禅宗说净土,净土说禅宗,一会儿又说密宗,密宗又说别人,这些都叫宗派之间互谤,都是属于舍教法。
删改佛经,都属于舍教法罪。
把佛经拿来删改,这些都是不行的,都属于舍教法罪。
简略说来有两大类:a、不信大、小二乘之法,遂疑惑诽谤;
有些纯粹不信的,不管你是大乘诽谤小乘,还是小乘诽谤大乘,这些都是不行的。
b、不信大乘经典为佛所说而诽谤之;
有些小乘的人去诽谤大乘,这也属于谤法罪。
或见人读诵、书写、受持大乘经典而怀轻贱、憎嫉之心。
看到有人读诵、书写,或者修行大乘经典所说的内容,就鄙视、憎嫉别人。这种情况在我们这个团体还是少见,但学南传的(包括台湾一些学南传的),把大乘说得乱七八糟,啥都有,这些都属于舍教法。
2、舍证法:对于他人受戒、修法等制造障碍,是舍证法罪。
比如阻止别人出家受戒,制造障碍,阻止别人修法,在旁边捣乱,或者说这个修法不好、那个修法不好……明明这个修法对别人好,然后你在那乱说,完全不懂,这就叫做舍证法罪。
很多人都会这样子,特别是自以为是读了两本书,就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又说不出证据,在那乱扯,其实就是舍证法罪。这种不要说证悟,往生都做不到,而且很大程度要堕落。
未造作这两大类罪业之学人,当小心谨慎,护戒如眼。如已经造作这两大类罪业之人,需认真发菩提心,具四力进行忏悔,不然绝不可能往生极乐。
大家要记住这个。
终于有十几分钟来说具体的修法,我们飞快地把它拉完了。大家听到这些东西,有没有触动啊?师兄们,记住哦,这不是威胁大家,而是正儿八经的戒律。
——网上师兄说:“慌!”
不要慌,好好忏悔就行了。没有的话,就真的要注意,别掉以轻心,觉得自己能往生。大多数人不注意这些,大概率不能往生。不是说我什么都乱干,然后念佛就能往生,不是这样的。心是一个系统,心里面的内容也会形成系统,不然你怎么能达成心理跟生理的平衡呢?
下面介绍一个具体的修法,把往生四因进行结合的一个修法。
座上具体修法:
1、设置佛台,悬挂摆放阿弥陀佛唐卡或者佛像,
你可以摆个佛台,佛台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布置,上面摆放或悬挂阿弥陀佛的唐卡或者佛像。
略高于眼平视。
佛台面前最好放一个坐垫,坐上去之后,眼睛看唐卡或者佛像要略高于眼睛平视。不能太高,太高仰望也不行的。也不能太低,低头看佛像或唐卡也不行的。
尽力供养水、花、香、食子等供品。此属供养支。
大家每天要做供养,这是七支供里面的内容,属于供养支。有些人供的水果三个月都不换,这是不行的。水一定要每天都换,如果一个客人来了,你端来的水三天都不换,谁喝你的啊?还有佛堂也要经常打扫,我看到一些人的佛堂,里面的灰堆积起来,都可以用来包鸭蛋和皮蛋,这真是不行的。
2、于佛台前顶礼至少三拜以上,个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顶礼次数。(此属顶礼支)。
修行之前,首先要在佛前顶礼三拜以上,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决定顶礼的次数,可以三拜,也可以十拜、十八拜,一百零八拜都可以,这是属于七支供的顶礼支。
先在佛像前供养,供水、供花,每天都供。但修之前是否一定要去供呢?不一定,平常早上起来就供了,并且磕头也可以。但修之前一定要先磕三个头,供品可以先不供,最少磕三个头。
3、于佛台前坐垫上以毗卢七法盘腿坐下,散盘、单盘、双盘均可。而后轻声或者以金刚念之方式虔诚念诵以下偈语:
毗卢七法盘腿坐下,说的基本上是双盘,但是念佛的时候散盘、单盘都可以。
而后轻声或者以金刚念之方式虔诚念诵以下偈语:
当然,你要大声念也没问题,实际上是把皈依和发心的偈子念三遍。
皈依、发心:(念三遍)
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这个偈子已经发了大心,后面还要念四无量心,因为菩提心的基础是四无量心,所以我们还是要念三遍。
四无量心:(念三遍)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悦愉,(此属随喜支)
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前面的皈依、发心,已经有大乘菩提心的内容,念这些偈语的时候,心态要跟随上去,如果没有的话,就要去培养。“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这就是菩提心。
4、发愿:(念三遍)
祈望阿弥陀佛尊,垂怜摄受诸众生,
声声洪名皆至诚,念念明观求往生,
籍此坚固信愿力,莲台成就紫金身,
迅疾不退成佛道,无量无边利群生。
这个也要念三遍。他把念佛、明观、信愿、往生、成佛都说了,就是你的愿力(要做什么)都集中在里面了,然后开始坐下来念佛。
5、而后端坐以明观唐卡或者佛像,并用金刚念方式念诵佛号,时间至少半个小时以上,之后延展至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两个小时……随个人能力决定。
其实就是把这些做完了,然后坐下来看着佛像或者唐卡开始念佛。那么,中间要怎么处理呢?
6、明观与念诵可一并进行,也可分开进行,
可以同时来,一边看着一边念,也可以分开进行,只看不念,或者只念不看,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看的时候,可以集中局部观,也可以放松整体观,这在前面的明观福田已经讲过了,这就是明观福田的修行。
时间与注意力分配根据自身情况与座间情形决定。
你观多久、念多久,集中观多久、整体观多久,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比如你太累了,可以放下来,什么都不念;或者只念佛,什么都不观;或者不念了,只观。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来分配决定。
明观亦可开眼观像与闭眼观想或二者并行。
头脑不想,用眼睛看着佛像在念,或者只看不念,都可以,由你自己决定。看累了以后,把眼睛闭住,头脑要去想你看到的佛像,让它浮现出来,一边念,或者只想不念,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或者不念了,一边看,一边在头脑里面想。其实分开都做得到的,但是很困难——看着佛像,头脑还构画佛像,这很困难的,我们就不要去做了。
有些很厉害的人也可以做到,厉害到什么程度呢?加上单空修行以后,会让头脑中观想的内容、眼识显起的内容,以及身体的感受,同时呈现出单空的状态。这个就算了,如果你能做得到,随喜随喜!一般来讲,看的时候能想,想的时候就不看了。刚刚开始是这样子,如果能同时进行也可以。
时间和注意力分配,亦随个人情况与座间情形决定。此内容包含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个人根据自身喜好以及修行的具体情况,决定心力之分配,但到最后,应将心力集中于一种方式。
什么是到最后呢?修行到后期,而不是这一座,这一座里你可以同时来。但修行到后期,你的观想一定要集中,要么就持名,要么就观想,要么就观像。
一般来讲,观想要到持名那里去,因为持名最容易做。你会发现所有的精力全都持名去了,眼睛不再看了,头脑也不想了,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佛号上面去了,就变成纯粹的持名念佛。
你说:“我不喜欢这个,我就喜欢想。”那也行,但对大部分人来讲,持名要简单很多。当然,如果你不想观像,就喜欢在头脑观想,其实也是一样的。观像和观想都是生起次第的内容,但是持名容易操作很多。到两三年以后,慢慢熟了,你一定会有一个最喜欢的方式,而这几种方式,你要集中到一个。
念修的过程中,如感疲惫难继,应当停止念诵与观修,静坐养气,待精力恢复方可继续。
念修的过程中,念久了以后会疲惫,这时候不要强来。而是停下来静坐养气,这时候你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轻轻地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呼吸就行了,养气恢复精力。
千万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头上,放在头上是扛不住的,休息的时候,注意力一定要放在下丹田(肚脐下面),注意力轻轻地放在那里。当你念累的时候,很容易放,自然呼吸就行了。
当然,还有很多密法的东西,但你要找自己的上师来教,现在讲的内容都是属于显教的。整个念修的情况,具体时间你们自己决定,一个小时、两个小时或是半个小时都可以,但最短也要半个小时。
7、有单空修行觉受的学人,可在持名、观像、观想时,提起单空觉受,以能修之心,所修之境,全无实质之体受,
其实就是如梦幻泡影。
觉知自心本性与佛号,同为光明空性双运之见地而修持。
这个你怎么做得到啊?你用觉知就行了,不用想,“明空双运”是个想法,你告诉自己这种觉知是明空双运就行了,是假的。其实应该是觉知你的心跟佛号都是明空双运的,在这个过程中就是不思不想,或者觉得它是单空就可以了。
如果真的觉得自心本性跟佛号都是明空双运,那就是大圆满了,但你做不到的。不过你可以先用单空,全部没有实质就可以了,但同时又在念,这就是单空跟念佛结合在一起的修法。你的身体、看到的东西、听到的东西、念的佛号和你的心,全都没有实质。没有实质就是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念,在这个过程中一直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这个对往生会不会有影响呢?不会的。下座的时候,你会回向,这个力量会越来越大,中阴的时候一出现这种状况就往生了。这样下去的话,你的单空也会越修越深,修到非常厉害的时候,再找个好的老师去教你怎么证悟——证悟还是要找老师的。那能不能自己念到一心不乱呢?也有可能,但这个可能性不是很大,还是要找上师。
OK,这是我们教的一种修行,这里把明观福田、发菩提心、积资净障、发清净愿,全都说完了。清净愿的体现在哪里呢?后面的回向。非常简单,也是我们经常用的回向。
回向: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这是我们经常念的一个回向文,还有一个很有加持力的回向文,是至尊麦彭仁波切的《极乐愿文》,文字虽短,但极具加持力。
或以至尊麦彭仁波切之《极乐愿文》做回向。此回向文内涵丰富,极具加持力。
导师无量光垂念
如您所发菩提心
我发无上胜觉心
所造一切诸善根
西方极乐刹土中
生于胜王汝之前
一切广大佛子行
为欲圆满而回向
此生命终于净土
刹那化生极乐界
导师佛陀授记已
圆熟净德愿究竟
祈祷如来无量光
我发无上菩提心
一切善根皆回向
成就往生祈加持
两个回向你都可以念,念一个也行,随便哪个都可以,但是要真诚地回向。念这个仪轨,是提醒你要真诚地把这些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要像平常人说话这种思维,在头脑里面想一下。
不能把念咒念成一种形式,念到累了,都不知道自己念了什么。随便地念:“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念完都不知道念的是什么。
所以要用浅白的话去理解,念完的同时,是真的想把所有功德都回向给自他往生极乐世界。用这种大白话在心里面重复一两次或者两三次,这叫提起菩提心。
本来偈语就是为了提起菩提心,但我们会把它念成仪轨,如果只有念的声音,里面的意义完全没有,这是没办法增强信愿的。
这是回向,然后起座。有人问:“起座磕不磕头呢?”可以不磕,也可以磕,请随便。
刚才讲座上的修行,接下来是座下的具体修行。净土宗的学人,平常要修什么呢?
座下具体修行:坚持闻思,思维串习出离心和菩提心,具体修行方式以七支供为内容,并将之功德全部回向给自他一切众生往生极乐净土。
平常要坚持修七支供,其实就是积资净障的内容。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往生四因及其修法》。在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情况,要去找你的老师,或者同修之间好好讨论。其实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就是要坚持。
当然,学密法的师兄们可能上师还教过一些往生的密法修行,都可以结合起来修。其实,这个修法跟以前很著名的密法师列绕朗巴(法王的前一世)取的伏藏修法差不多,只是明观福田里省掉了观的种子字,其他都是一样的。
你说:“我想观种子字。”这个需要灌顶,还要找你的上师给你讲,还牵涉到气脉的东西,但这里不讲气脉。当然,藏传佛教还有破瓦法,有条件的话可以修破瓦法,但这都是帮忙的。
大家要很重视这个修法,这个修法和密法有差别吗?对你们来说没差别,说不定还好一些。观种子字跟观阿弥陀佛的像真的有差别吗?没有差别,当你观进去了,真是一样的。
OK,今天的课讲完了,净土的交流也基本上讲完了,本来还想跟大家讲一下“一心不乱的标准”——算了,很多大德们对一心不乱的标准做过非常多的阐述,我这里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本来想跟大家讨论的。但是,跟大家讨论这些也没太大的作用,大家先修行,以后有机会再慢慢讨论。
这个佛七的净土修法交流基本讲完了,下一个春节打云禅七的时候,可能还会说到净土,到时候再跟大家交流净土的其他内容。
今天就学到这里,你们那边还没结束,还有一个下午,希望大家继续念佛。晚上可以去听一下关于禅修内容的交流,但要下载一下Jitsi Meet。
明天是第二个七的开始,明天我们没有课程,后天再跟大家继续学习《维摩诘所说经》。到现在为止,《维摩诘所说经》的正宗分才刚刚开头,我要加快速度,也希望大家来一起学习,到了后来就会越来越精彩,很多都是神奇的故事,大家会特别喜欢听。
今天就讲到这里,希望最后半天大家也能把佛号念下去,随喜大家!佛七圆满快乐!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