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世界观,从根本上来说,最彻底的就是中观。那么中观是什么呢?中观说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而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由一个客观精神创造的。我们要找世界的本质,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任何一种本质,所以是空性的,找不到但又不是断灭。
既然没有本质,为什么有现象呢?“没有本质”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看,我找这个杯子的本质,不停分解下去,最小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完全找不到!明后天我们会通过一些方法去找。虽然找不到,但是它有现象出来,有现象、没本质就叫做“缘起性空”。
这就是物质上的空性,但是这个“空性”还不彻底。既然你说物质是空性的,到处都是空性,那么这一切现象的来源在哪里呢?虽然它是空性的,但它的本质不是“没有”,毕竟显出了东西。那来源到底在哪里?佛教说是我们心的光明,经过扭曲,通过观待、分裂,就出现了这些现象。
但是心的本质也是空性,也就是说,我们若要找这种光明,也会找不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光明——虽然它有作用。这些作用出来,经过我们的执著,就变成了这些现象,可以变成天堂、净土、地狱……都可以,但是它的本质你是找不到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证悟本性的时候比较麻烦:找不到,但是你要证悟!这好像很悖论,但实际上,真正的修行者通过很详细的闻思修,是能够认识到,并且能够证悟的——最根本的本质就是空性,我们把它称为“胜义谛”。
佛教的世界观有两种,中观是抉择胜义谛的。既然有胜义谛,就有世俗谛。佛教的世界观一定要分两谛,分两谛才能够比较饱满。
有人说:“应成派是没有世俗谛的。”其实,应成派主要不是去抉择世俗谛,而是直接去找空性,去找任何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于是就忽略了世俗谛。但佛教确实是有世俗谛的,哪怕是应成派,当他从境界里出来,在我们这种有执著的环境里面说话时,他也说世俗谛。
佛教里面的世俗谛分了很多种派别,其中最究竟的世俗谛就是唯识。它说世界上这些现象,既不是物质组成的,也不是上帝“手一指,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不是由客观精神创造的,而是我们心的光明经过扭曲、分裂,以执著的方式呈现了这么一个世界,世界是唯“识”所现。
这种执著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识”,是心的一种作用、能力。心的作用和能力在最根本的空性层面,就叫做“光明”,一经过分别、扭曲后,就不能叫做“光明”了,而叫做“识”。“识”的意思就是分别,在汉传系统里叫“了别”。
今天我们就先说佛教世俗的世界观,再说中观这种最根本的世界观。最根本的世界观只是抉择证悟、解脱时的状况,而我们还要抉择证悟之前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就叫做“世俗谛”。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