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识到中观:先闻思,再修行
所以,我们的修行一定要依据相应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如果没有建立这种认识论,我们的修行是没有意义的,根本就达不成。如果你怀着强烈的唯物主义观念来修,想着“变、变、变”,这样“修”是没用的,最后就是一团糟。
我们很多师兄修行非常勤奋,特别是居士林,他们的功课把我吓得咂舌——有这样修行的吗?从早忙到晚,一分钟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乱七八糟一大堆,甚至很多修行是冲突的……这样修十年,只有一年的效果。为什么呢?见地不对,见解没有打磨得很纯正,不知道怎么去用力。这变得很悲催。
很多师兄都已经修了很多年,五六年、七八年,但是真正修行的佛教徒的那些味道,在他身上一点儿都没体现,看到的都是忧郁、无望、杀气腾腾、阴风惨惨。这很悲催!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的心识,只是照着程序去做。书上说怎么弄,他就照着这么去弄,结果弄一大通以后,根本不起作用。这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观念还没有变,相续不变,这样搞起来很累,超级累,而且还没有效果。原因就是基础的世界观没有建立,所以说我们要闻思中观、唯识,对世界产生准确的认识,然后我们才可能去改变它。
首先是唯识这个层面。唯识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由我们的心识分别而成的,如果我们改变一些分别,就可以有希望,可以变得很好——变得有多好呢?净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这一切可以被我们感受成这样,被我们的心识造作成这样,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通过一个方法直接把这杯茶水变成甘露,把杯子变成宝石?就如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宝石为栏,八功德水,迦陵鸟……汽车的声音能不能变成迦陵鸟那种美妙的天乐?如果一切唯心所变,那就可以!
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建立这些世界观,然后我们才能瞄准修行用力的方向,不会瞎用力。如果怀着唯物主义的观点,你怎么用力都是没办法证悟的。所以我逼着他们学中观,这样才快、准确,不会走弯路。
说老实话,我自己讲中观都讲烦了,但我还是要这么来讲,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的核心就是这样的,佛陀说了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法无我”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它让“诸行无常”走到了极点,变成了“诸法无我”。如果只说“诸行无常”,你可能会认为有一个东西在无常,比如唯物主义说是物质在无常,唯心主义说是心识在无常,但这两种说法都不彻底。而“诸法无我”就走到了极点,它说连“无常”也是空性的,诸法都是空性的。
“诸法无我”讲的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后面几天要讲的中观。通过对中观的领略,我们才会领略到世界最根本的本质是涅槃寂静,进入永恒的喜乐、欢悦。你们不要把“永恒的喜乐与欢悦”当成是依靠外境产生的欢乐,我确实没有办法用词语来形容,只能用个世间的词叫“欢乐”,实际上世间欢乐完全没有可比性。
世间的欢乐都是短暂的、变化的,(欢乐本身)是依靠变化而来的。比如听音乐,音乐的旋律一定要有变化——“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它有个韵律。如果那个声音是“甜——”这样一直不变的话,那会变成噪音。味道也是一样的,吃进去的东西要变才行。连拥抱你也得动,如果一抱住就不动了,那是木头。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变化,而变化就造成了它绝对不会永恒,一定会坏失,这就是“无常”的含义。
无常带给我们苦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内感的无常、外境的无常都会带来苦。如果我们把这种分别去掉,回到心识的本质里面,那就不同了,那是来自于不变的快乐!而且这种不变的快乐,奇妙之处在于包含了变化的快乐,你说这个好不好?比中六合彩厉害多了!也就是说,你证悟本性的快乐永远不会变,还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变化的快乐。所有变化的快乐,并不会因为它的无常变化而带给你苦,它带给你的还是快乐——不快乐的是快乐,快乐的也是快乐——证悟,一定是这种效果,我绝对没有吹牛皮或者乱说。
这就基于我们的世界观的建立,所以首先要学习唯识,它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然后还要学习更深的东西,就是把识也空掉,进入永恒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空性”。世界的本质就是空性,或者叫它“光明”、“如来藏”也好,它的本质就是这样:虽然找不到,却永恒、光明、喜乐的一种“状态”——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状态,但现在要描述它,只能说它是一种状态。这就是我们学习中观的意义。
唯识是逐渐性的,它可以让我们在现起上变得快乐,但它是不究竟的,所以称为世俗谛。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现起彻底搞定,可以包容所有的现起,而不受其影响,然后回到心的本质里,这就叫做中观,也叫做胜义谛。我们以这种见解去努力、用力的话,就会达到真正的解脱。
解脱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没有所有的痛苦,只有快乐。你若问:“那个时候没有痛苦了,还有快乐吗?”这里你所说的快乐,是跟痛苦相对的东西,而我刚才说的永恒的快乐不是相对的,它是可以把二者(世俗的痛苦和快乐)都彻底融化的东西。若问它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因为它不是个东西,你得去修证才行。到了那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都没法形容;但是,可以通过上师、成就者的指引,引导我们去体会到。在引导之前,你就得学会中观、修好五加行等等,然后他一指引,你的心真的会体会到那样。
从逻辑到体会:串习成量
心是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最后判断者,连科学都是这样的。我们通过仪器看到冥王星的时候,实际的判断者并不是那个仪器,而是我们的心:“诶,真的有冥王星!”假如我说:“那边来了一个长绿毛的乌龟。”我这样说的时候,大家不一定相信。意识,作为心的一种作用,可以进行想象:“带绿毛的乌龟是什么东西?”你想也想不通,因为没见过,然后你在头脑里想象,把绿毛和没有毛的乌龟合在一起。但是,心的思维结果不算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一种比量的推断,它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经常有推断错误的情况。但如果哪天你有了现量,出去一看:“你看,那就是一只带绿毛的乌龟!”大家全部一看,心经历了:“哇,真的有带绿毛的乌龟!”——确定了它的存在。所以存在的最终确定者,一定是我们的心。
我们的证悟也是这样的。不能靠某人描述说有一只带绿毛的乌龟,你就确定它的存在,你只能说:“他们都说他是大德,大德说有只带绿毛的龟,所以可能是存在的。”依据这种方式的相信,它是不牢固的。我们也可以依据各种各样的逻辑,去推断那只带绿毛的乌龟的成立,但还是不准确,因为这不过是说的方法更详尽一点而已。真正要确定它存在,就是你一下就看到了——“带绿毛的龟就是这样的”——不用证明,它就在。这叫现量确定它存在。
我们说的本性也是一样的。到了后来你会发现,所有的逻辑根本不管用。若要现量确定它存在,只有你的心直接地经历才行,直接地觉知到——“哦,原来心的本性就是这样的,确实是空性!”而且虽然它是空性,但也确实能够产生一切——“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你可以说一大堆。但是,你就是可以体会到那个“东西”。
然后,佛法在你那里完全就不再只是话或经论上的描述了,它变成了你切实的体会。依据它,你的智慧和悲心开始无限量地扩展,因为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它不是物质,就没有大小,也没有时间性,所以我们(轮回)没有开头,只能叫做“无始”。
有“开始”是什么样的?平常我们在头脑里,根据心的作用,建立了一个线性的观点:一定要有开始。而心是没有开始的,就像一个圆是没有头的,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结尾。一个球,你要说它的起点在哪里,这玩意儿有点麻烦。
若我们认识到中观以后,活着的时候,就可以摆脱唯物主义给我们的痛苦结果,也可以摆脱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等带来的没法解脱、任由摆布的状态。我们可以自主,可以掌握命运——在活着的时候就能这样。
当然,得要有很深刻的出离心、菩提心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之中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佛教徒,一点都不愿意舍弃,也不愿意付出——“我已经念了三十遍‘嗡嘛尼呗美吽’了,怎么还是没有作用呢?”“我已经修了三个月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所以它是假的!”——这非常轻浮、轻率。一定要有大量的、集中的付出,这样才会有结果出来。
由于一定要有大量的付出,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有出离心。心识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心识非常坚固。比如这个杯子,明明就是法性,而我强行把它执著成了物质。虽然在概念里,通过闻思,我已经知道它完全没有实质,有时候还会观想它如梦如幻,但是,它真的如梦如幻吗?你要说它真的如梦如幻,那你过来,我拿它对准你搞一下,我轻一点,“咚”一下砸到你头上,你就知道什么叫“如梦如幻”了。当然,如果是斗机锋,“咚”地砸了一个包,你也可以说:“这个也是如梦如幻的。”——痛苦有时候不是这样的。虽然它的确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它就是痛苦,你会受不了。
正因为如梦如幻,我们才可以感到幸福和痛苦。如果我们连如梦如幻都消失的时候,连痛苦和欢乐都消失了,只能进入一种(结果),那叫极乐——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含义。
往生净土的唯识原理
说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总认为远在十万亿佛土外的无限空间那边,有一个阿弥陀佛建立的佛土,那里非常美妙……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不用学佛,我们可以去搞科学。现在科学界有个“空间对折”的假说,本来(两点之间)是很长的距离,空间一旦对折,形成“虫洞”,距离就很近了。如果外面真的有这么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以后搞点什么科学,来个空间对折,一下子就通过虫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那还叫肉身“直飞”刹土!
绝对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极其不真实的世界观。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极乐世界其实就在这里,没有在“哪里”,只是(极乐世界)这些被我们的执著扭曲成了(娑婆世界)这样。如果你修生圆次第,修到很深的程度,你会现量地发现周围都在变,那个时候不是吓死你,是美死你!
我们也可以“修行”很多的贪欲、仇恨,我们的现量也会变。比如一个极度贪的人,不停地往里面拿,拿了也不满。自我的需要就像个漏斗,永远不满足,而且拿进去了以后,永远不拿出来。拿进去的时候欢喜得不得了,但是要他布施一点东西,就如钝刀割肉,疼得不得了。久了以后,他也会感到周围在变的,特别是年纪越大,变得越来越丑恶、越来越难看,所有的快乐都开始消失。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么变成现在这样的。年少的时候,年轻活泼、青春饱满、充满朝气,如果心态不好,到了五六十岁以后,就变成什么样子了?一张脸苦得可以揪出苦水来,很执著,头脑极其不灵光。这就是那些很可怕的心识造成的。
佛法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绝对有希望,而且死了以后也不是像唯物主义说的“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心识有延续性,我们可以制造现在这么一个身体出来,那么也可以制造另外一个世界出来。这时就牵涉到投生,中阴的时候以什么样的力量,出生到我们要去的世界。比如引发我们平常念佛的力量,以信愿的力量,再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净土当下就出现了!
所以净土法门说“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意思是并不是真的有个地方要你去,但是净土确实会在你境界里呈现出来。所以净土并不在“哪里”,往生净土是信愿往生。当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相应的力量、种子,弄得很坚固以后,一旦我们的身体,这个执著“人”的业力消失了,如果那时忆念阿弥陀佛的力量最大,“哐”的一下,阿弥陀佛的世界就出来了,这就是净土。
为了建立中阴时往生极乐世界的力量最大,我们每天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天天这么念,就是为了让那个力量成为“大势至”。什么叫做“大势至”呢?心相续里面最大的那股力量,就叫做大势至。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心相续里面的大势至是什么呢?就是贪欲。一看到钱,我们两眼就冒光。如果在中阴的时候看到钱,我们(会习惯性地)伸手就去拿,一下子就去了饿鬼道;喜欢女色的,看到女的就上去,一抱,马上就是地狱;如果你那个时候的大势至是念阿弥陀佛,一下子就是净土。
所以说,成立极乐教法必须要有西方三圣。首先,阿弥陀佛是本体,我们的想蕴清净以后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然后因为它是大乘法门,寻声救苦,可以通过发声这种方式来练习,所以要建立观世音菩萨;最后在临终的时候,依据极强的信愿力(往生),要让它成为我们相续中最大的力量,所以要有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就是这么来的,并不是释迦牟尼佛随便派了阿弥陀佛坐阵,再派观世音菩萨去当副手,不是像我们世间这样靠领导委派的,而是我们心识清净后的一种自然的结果。
唯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世界变成很多样子。如果一个人反复熏习仇恨、杀戮,那对不起,到死亡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会出现,那就会变成地狱。这就是唯识的原理,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心识的,不会因为物质的消失而没有了世界。因为物质的消失而没有了自我的世界,这个观点称为断灭,但实际上不会这样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03.唯识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 05.学习胜义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