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开始了本经正宗分的学习。正宗分分五个部分来讲:一、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二、明成就极乐胜果现今安住之状况;三、释尊诲喻人天励力修善永离恶苦;四、佛光加被令刹土互现之情形;五、殷勤教诫生彼胜土之方便。
第一个部分是“明法藏因地成就净土之愿行”,又分六个内容:一、往昔生世情形;二、礼赞世自在王佛申明本愿祈请开示;三、彼佛为说殊胜法要;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五、其后专志庄严妙土以行满愿;六、愿满成佛现今安住西方。
正在学六个内容的第四“持受彼法后结成四十八胜愿。”说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的加持下,看到二百一十亿佛刹之后,激发大愿,准备在世自在王如来面前结成四十八胜愿。
此部分又分成七个内容:一、结成大愿于一刹中尽摄百亿佛刹胜妙庄严;二、彼佛随喜劝令宣说;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四、彼愿不满誓不成佛之愿;五、誓欲如实成办其义之愿;六、说谛实语观察大愿是否成就;七、由此略说具足修满如是大愿。
已经学到第三:具说四十八胜愿之相。大愿的总纲为:我发誓要证到跟佛一样的无上正觉,我所住的佛刹要具足无量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这个总纲要贯彻到后面每一个大愿之中。
上堂课学完了四十八大愿中关于神通的内容,说净土的众生都具备非常巨大的神通,神通比二乘阿罗汉强大很多,其神通能力的来源为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
这堂课内容:继续学习四十八愿中关于神通的愿力。
第五、生者皆得宿命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
此愿意为: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不能了知宿命,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中发生的事,我就不取正觉。
这是法藏菩萨发大愿,加持佛国圣众都成就极其广大的宿命通。所谓宿命通,指能了知自己过去一世、十世、百世,乃至百千万世所做的种种善恶之事。而且能了知六道中各个众生百千万世所做的善恶之事。二乘阿罗汉顶多知道八万劫以内的事,由于断除了烦恼障和少分所知障,心识的能见度便拓展为能知八万劫内每一生的事。相对人天来说,确实极为宽广。但是八万劫跟百千亿那由他劫相比,又是微不足道。现在弥陀悲愿加持佛国圣众最低要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中每一生造善恶业的情况。所以,比八万劫是高出千千万万倍了。
这还只是最低水平。说到高等的层次,那是了知过去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中每一生发生的事。
成就此愿的利益
如果证得了宿命通,能见到漫长的轮回是如何一路流转下来,心里的感受就绝对不一样。
比如:没有宿命通,不知道现世享乐是由前世行善得来,就不会在行善上再接再厉;不知道如今受苦是由宿世造恶感致,也不会励力地忏悔、改过。像这样,之所以行善不勇、造恶放纵,就是因为不了解宿命。如果如阿罗汉那样得了宿命通,能见到自己前世堕入地狱如何惨遭恶报,会吓得直流血汗,以后再也不敢造恶。
而且,得了宿命通,见到轮回中不断幻生幻灭的业报,就会清楚地认识到一切只是有漏业制造的戏剧,毫无实义,由此会放下对世间法的耽著,一心修持解脱道。比如见到前世曾为母亲,今世却结为夫妻;前世为冤家对头,今世则投胎做了膝下儿女。对诸如此类的轮回戏剧,由于见到了前后业果的联系,就不再耽著暂时一段的显现,而能一心安住正法,使心不放逸。但如果不了解前后的因果关系,就难免迷在暂时的一段情节中,对于亲怨都执为实有,这样只会增长贪嗔业力。所以有宿命通就有这个好处,会知道世间法都是业力的幻变,对暂时的显现不会耽著。
另外,以宿命通见到众生多生累世造业和感果的情形,在教导众生时可以做到因势利导。能够看到他前世造业的情况,就会知道造成他今生命运的业力因缘在哪里,也就能教导他如何改变命运等,这样在利益众生上有很大的方便。
而且,以了知宿命,能消除骄慢心理。因为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无量劫中一直蒙佛摄持、救度,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因此不会有骄慢心,而是会深深感激佛的恩德。
特别结合净土法门来说,如果自己生到净土获得了宿命通,见到阿弥陀佛在无量生世一直以大慈悲心对自己摄受、加被及回向。原来,自己是因为佛愿海常时摄受、加持,才得以往生净土,顿时成为具足无量功德之人。这样深深地了知阿弥陀佛的救护大恩,就会至诚一心地皈投佛,心态会完全不一样。
而且证得宿命通,也是速成普贤行愿的要因。《行愿品》中说:“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如何实现此大愿呢?借助往生就能实现。一经往生,得佛愿力加被,将自然成就极其广大的宿命通。之后出净土门而生入一切趣中,都将不忘失宿命。完全记得自己的菩提本愿,因而“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如此恒常修菩提行,而速得成满普贤行愿。
第六、皆得天眼彻视愿: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这是成就佛国圣众广大天眼通的发愿。天眼通也叫“生死智通”,是以天道之眼而取名。天人的眼睛能见到自地及下地无量的粗细色法,能见知广大范围内众生生死去来的情形。肉眼的功能非常有限,只能见障内之物、不能见障外之法。而天眼则能见障外之法。比如人在屋子中,以天眼能见到一座城市中每一幢楼、每一间房里的人在做什么;或者每一座山、每一条河里的动物们是怎样生活的:野兽怎么在洞穴中居住,水族怎么在大海内游行……诸如此类,都能清楚明见。
天眼通的行境有种种广、狭差别。龙树菩萨说:二乘当中,小声闻不作意能见一千个世界,若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大声闻不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三千个世界;小缘觉不作意能见两千个世界,作意能见三千个世界;大缘觉不论作不作意,都能见到三千大千世界;诸佛菩萨能见到无量世界。
法藏菩萨当时观察到了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状况。他看到有些净土,圣众虽然具有天眼,但不够广阔,只能看到三千个世界等,不能见到无量世界。或者有的净土虽然具足天眼,能见到十方世界中无量粗细色法,但还不具足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因此,法藏菩萨兴起悲愿要使佛国圣众不论作不作意,最低都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数佛国中,无量众生造业感果、生死去来的情形,并要净土圣众圆具五眼(本经后面的愿成就文中说到,“肉眼清澈靡不分了,天眼通达无量无限”等)。
我们稍稍做些观察来体会这里天眼通的开阔程度:首先要知道一个佛国有多大,一个佛国是十亿个世界的区域。也就是须弥山半腰有日月,山下有四大部洲围绕,这样成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才是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三个千连乘,包含十亿个小世界。这就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不是三千个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大千世界,由于是三个“千”连乘,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现在佛国圣众天眼通的开阔程度如何呢?最低达到能见到百千亿那由他[ 那由他:翻成“亿”,“亿”在古代是泛指词,可以指十万、百万、千万、万万,但无论如何,与百千亿相乘,都是极大的量。]佛国中的粗细色法,程度高的能见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的三千大千世界。
成就天眼通的利益
此愿可以说,只要生到极乐净土,开发了广大天眼通,就能极大拓展见识,发生心理上的变化。
比如:见到十方世界有无数众生的悲惨受报都是由造恶所致,就会畏惧造恶;见到十方世界无数众生的安享福乐都是行善而来,也会欣求行善;见到恶趣无数众生正在遭受极大的苦难,也会油然生起悲愍;见到前世无量的父母等恩人全都陷溺在轮回苦海中等待自己救援,也会发起迫切的报恩心。
可见,以天眼极广大地见苦、知苦,就能迅速激发菩提悲愿。这不是看看书稍微想一下,而是亲眼目睹了无量无边的众生正深陷在轮回苦海中无止境地漂流。如果堕入恶趣深渊,那更是昼夜分分秒秒都在剧苦中煎熬。这样的苦实在太深、太久,由不得你不发起普度众生的悲心。而且已经见到无量众生都是自己的父母等,也不可能不发悲心救度。因此说:厌苦报恩的要道、上求下化的关键就是成就广大的天眼。
比如人们口头上也会说:要怜悯病人的苦!但这只是在房间里高谈阔论,实际上对病人怎么苦从没见过,没体会过,因此只是嘴上谈谈而已。但若是做医生的人,天天见病人受苦,自然生起怜悯心,那就不一样。同样,只有见到了十方众生的状况,才了解他们具体是怎么受苦的。像《瑜伽师地论》开示了一百一十种苦,就是要具体、详细地了解苦。对众生的苦了解越多,悲心就越多。而这里弥陀悲愿是先将圣众广大的天眼通开发出来,这样,亲眼目睹无量众生受苦的惨状,能不深发悲心吗?所以说,佛国为“二乘种不生”。以国土的教化力、佛的加被力,不会让任何众生堕在二乘种性中。
而且,要令往生者达到不退转,这也是一个方便。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十方众生感受深重苦难的情形,自己内在的菩提心也许会很疲软,或者在发的时候程度微弱。但如果亲眼目及无量众生遭受无尽苦难,那当下就会有强烈的触动。就好比钢铁,在烈火持续灼烧下,能很快炼成。净土菩萨会猛利地发心,迅速强化度众生的悲愿。
因此,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确实能速疾发起无上菩提心,能迅速圆成普贤行愿,然后以极其广大的行愿力遍入于十方无数世界中普度众生,这一切与弥陀愿海加被圣众成就广大神通息息相关。
法藏菩萨心里想的是,普通凡夫的力量确实很小,烦恼业障深重,心里又有各种狭隘的偏执习气,怎么来让凡夫的心得到迅速转化呢?这不能在很小的范围里操作,不能像蚂蚁以微小的步伐登高山那样,如果众生只凭自己的力量,不知要经过多长的时劫,才能使他的心量、悲心、菩提心等逐渐成熟起来。然后从一个下劣、庸俗的凡夫,转变成以救度法界无量众生为己任的大菩萨。之后再开出广大的神通,入在十方无数世界里普度众生。照这样的情形衡量,确实要经过极其漫长的时间。
所以,法藏菩萨很了解凡夫的难处,知道凡夫仅凭自力修行的艰难、曲折和缓慢,中间会有很多退堕。种种因素加起来,使凡夫沿着一般的道修行成佛,时间太过漫长!所以他要完备地建立功德极为殊胜的净土,以使众生一往生就速成菩提,这是弥陀一乘悲愿的着眼点。
这不是只给众生一些很好的享受,或者只成就阿罗汉的果位,而是要摄持众生生到功德极其殊胜的净土,得到佛力强大的加持,无论其见识、心量、悲心、愿力、智慧等,都能迅速拓展到极广大的程度。
总之,净土行者应把无数大愿都归结在“往生”这条根本愿上,因为一往生,一切都会实现。不必愁,我修不上去、我发不起菩提心、我开悟不了、我无法修持普贤行愿等等,首先要尽可能地在因上相应弥陀愿海,朝着往生的条件努力。一旦往生,得到佛力加持,一切都能实现。所以,现在就要发大心为普度众生而求生净土,坚信一生到净土,就决定成佛。
- 《佛说无量寿经》第44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4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