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里直接依据上面的仪轨来讲。
如何修皈依
首先修皈依,你最好拿一副唐卡放到自己的面前。
为什么这么做呢?如前所说,修金刚萨埵有几种修法,最好的就是在大圆满的境界里修。如果你没证悟大圆满,而单空的境界也不是真正的证悟,但是在单空状态里面修也是可以的。
我们现在做不到大圆满的修行,还有我们也做不到很圆满的生圆次第“玛哈瑜伽”“阿努瑜伽”的修行。但是我们修很简单的生圆次第是可以的,开始修生圆次第的时候就是要拿一张唐卡来看,而金刚萨埵如意宝珠的修法也需要这样子的,你得先找一个唐卡放到面前来看。
如果找不到唐卡怎么办呢?那你就要靠想象了,或者拿一张小的金刚萨埵照片放到书上来看,这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但是如果你平常都已经观想得很清楚,那就好办了,你把他放在你面前也好,把他反过来放在你头顶上也可以。
首先开始念诵:
南无!
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
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
我觉得这里最重要是理解“南无”,后面就很容易理解了。“南无”就是皈依的意思。广东话念“南无”,就是(nanmo),因为被普通话化了,就变成了(nanwu)。因为当时翻译佛经的时候,都是以唐音(广东话和福建话)来翻译的。所以好多唐代的诗歌用广东话来读就非常的顺溜,用普通话来读老是疙疙瘩瘩的,这就是原因所在。
什么叫做“皈依”呢?皈依就是把所有的一切全部供养给您、全部依靠您、全部投靠您,没有任何保留。绝对不是把存折留下,其他都给您;绝对不是我给你磕两个头,然后你就要符合我的要求,为什么呢?因为你是我的上师,你要是不符合我的要求,我就开始......
基本上我们拜上师的都是这样的,在心里就开始对他进行交易。我们供养、磕头、表示虔诚,接着就开始要求上师(眼睛要这样看我,不能看那边)、(加持一下我的家庭没有问题、愿儿子考上大学、老婆又如何如何......)其实我们就在寻找投靠,像拜黑社会头子一样的,拜了好寻求保护啊!
还有一些人对上师有要求,因为我们都在成就上师嘛——他一定要这样子、他怎么会这样呢?这是崩溃性的打击哦......人类真的是很精彩的!
“南无”的意思就是我们什么都不要了,因为他(佛菩萨)才是根本,这一切显现全都是因为我们的执著而成的。莲师大师的上师瑜伽里面有一个颂词“自身受用识心胸,毫无迟疑供养您”,意思是所有显现出来好的东西,我全部供养您。
我们坚决不能“坏的都给您,好的自己留下。”这就不用学佛了,所有的世人都这样的。有人说:“把好的都供养出去了,那我不是会好惨吗?”恰恰相反,有时候佛法的句意不是想表明那样子的意思。比如有人发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按誓愿的意思推断,也是他根本没办法成佛的。为什么呢?因为分别念是无尽的,众生也是无尽的。(众生就是分别念,那怎么可能尽呢?)
但是结果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发了这个愿,他就把所有的分别念全干掉了,并因此而成佛了。纯粹的狡猾啊!修行的含义就是这样子的,它要摧毁自我、摧毁这些分别念、摧毁自私。
阿赖耶识缘起与真如缘起
实际从根本上讲,真正的三宝就是我们的自心本性,你把好东西供养给他,就是把所有好的东西供养给自己的自心本性。而自心本性是一切的基础,本身自心本性上是不存在好与坏的,但是它一分别出来后就具有好和坏了。
前面在相续里面起现行的叫做“阿赖耶识缘起”——一切的现基是阿赖耶识。后面讲的叫做“真如缘起”——一切现起的根本是法性、是真如。那么,我们在法性、真如上加上很多好的分别,依据它的力量现出来,全都是好的。所以,供佛陀一杯水就能做转轮王,原理是这样的,真的没有骗你。
比如我供一个泥菩萨,虽然我一锤子就能把它弄翻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嘛。但其实他代表的是你的自心本性,他是你自心本性的投射,所以我们恭敬佛像才会有用。如果你说佛像是真正的佛,那就是谤法,《金刚经》里面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所以,“我们把所有的一切全部依靠和投靠您——您是我的一切,您是我的三宝,您是我的佛、我的全部。”我们要深深理解这句话,这是很重要的。因为整个佛法的修行,就归结两个字“皈依”——“南无”。上面是讲第一个:修皈依。
上师瑜伽也是皈依
其实,修上师瑜伽也就是皈依,“瑜伽”就是心与心结合的意思,回归到自己的自心本性,这就是最根本的皈依。所以皈依是非常重要的,修金刚萨埵也是如此。如果从佛法修证的角度讲,“南无”两个字就能把全部讲完。
所以,阿底峡尊者到西藏只讲了“皈依”,大家都叫他“皈依堪布”。曾经有人请他讲一下皈依之外的法,他回答说“佛法还有除了皈依之外的其他东西吗?”确实没有。整个三藏十二部都是围绕“皈依”来展开。
当然,由于我们无法回去找到自心本性,所以才搞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但是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去跟你的自心本性瑜伽。明了念佛是谁,并且安住于它,遣除所有的无明和黑暗(其实无明就是黑暗)。总之,大家要对三宝抱有这种心态,否则你修行根本不会起作用的。
今天有师兄提出来:“我看到大家都在哭,我怎么就不哭呢?”其实就是“南无”的心态不够,当心态强烈的时候是会哭的,因为人在动情的时候会哭的嘛,所谓的“有情”就有这样的特点。人在动情的时候就开始有内分泌,一看见好吃的就流口水;看到劫后重逢的亲人就流眼泪;谈恋爱分手的时候会哭;还有一种内分泌男同胞最清楚了,在此我就不多说了。(众笑!)
当一个人有了出离心,非常恳切地想依靠三宝的时候,泪水自然就会流下来。这种心态也是修出来的,修法有五加行里面的第一个——皈依。没有皈依心,就会什么都修不进去;修不进去,就生不起觉受;生不起觉受,相续就不会改变;相续不改变,佛法的妙味就难以体会,全部都只能成为概念或者是一些想象。
然后,你的生活中发生一些跟你想象冲突的事,你就开始怀疑和诽谤。其实,这不是佛在教你,而是你在教佛,因为你规定了——佛要怎么去做。这是很麻烦的!
真正修行的开始
所以,真正的修行是相续开始转变,首先有出离的感受,对解脱和修行有极强的希求心,还有逐渐放弃对世间的贪著。你们不要认为我们能轻而易举地放弃贪著,偶尔的禅定产生的平静不叫放弃贪著,那叫休息或者叫做继续贪。
我们很多人被世间法搞累了,想休息一下,然而佛教团体里面是最好的休息地方了。他们搞完后就回去继续贪,而且变本加厉。这是不是求解脱的,而是把佛法用于继续轮回,这真的是非常悲催啊!
所以,别认为自己能轻易地放弃贪著,这是很难的。如果这么容易放弃贪著的话,我们就很容易证得阿罗汉了,只需概念就可以了,但是概念和心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念头和心的区别
有人问:“意识(念头)跟心怎么区别呢?”只能通过禅修才可以的。我们平常都是通过意识去想(看书其实属于想),然后你开始不想了,又没有睡着,心还是在起作用,外境有现起,而且很明了,但是没念头了。
这时候你就会明白心跟念头的区别了,你会发现念头实际上是由“心”造出来的,而且你会发现证悟不能用念头去,无论你怎样在念头里面寻找。分别、法性、菩提心这些,都只是它的作用而已,不是它本身。
然后你会发现要在心上面去实现这些才行,这需要具备一些很深细的见解,比如中观、如来藏、大手印……把这些见解和你的状态进行结合——止和观双运,你就会很容易明白了。
那么,我们修金刚萨埵对止和观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大圆满上去修,那叫真正的止观双运、最究竟的止观双运。也可以止在形象上,也是一种止和观的结合,因为我在观着金刚萨埵的形象上嘛。所以,大家对皈依的理解一定要非常的深刻和透彻,这样修行起来效果会非常好!
上师三宝的总集
“从今乃至菩提果”,就是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成佛。“如海诸部坛城主”,这个过程中有很多坛城、很多本尊(百部本尊)。如果我们去灌时轮金刚的顶,就有五百个本尊,但是只有一个主——金刚萨埵。
“上师金刚萨埵前”,上师是三宝的总集,金刚萨埵这时候就是我们的上师。这时候我们观想金刚萨埵的样子,但是可以观想他的本体就是自己的上师。比如法王如意宝、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益西彭措堪布这些都可以。这样做的好处是:习惯之后,你会觉得自己的上师就是金刚萨埵。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比如索达吉堪布、慈诚罗珠堪布,其实在我们的概念中就是眼识中出现的形象,和耳识中听到的声音而已,清净一点还会闻到的气味。这些就会构成我们对一位上师的判断,其实他只是我们六根的感受和判断来的,也是我们相续里一些清净的种子,和不清净的种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什么是清净的种子呢?清净的种子来自于法性,所以我们好有福报能够接触到这些大德。什么是不清净的种子呢?我们居然把三十二相的佛陀看成一个人的样子,所以说“是我们在成就上师”嘛!
我们的心老是习惯判断,而我们又没有这种能力去判断,虽然我们在判断的时候显得雄赳赳气昂昂的,似乎站在道德和见解的最高点去判断这些东西,实际上这是扯淡的!
其实,我们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这些东西,而是摧毁这些东西,然后回到心的本来去,它绝不判断而且绝对明了。那么,我们对上师要有很正确的认识,这牵涉到怎样去“视师如佛”。对我们汉人来说,“视师如佛”的观点和见解如果不深入骨髓,然而你想去证悟大圆满是很困难的!
证悟大圆满只有两条路:一个靠信心——最重要的就是信心;另一个是靠信解。慈诚罗珠堪布讲:“百分之九十九都要靠信心。”我们汉人听到后,心会拔凉拔凉的!(众笑!)
如果你死执六根的见解,上师他怎么可能是佛呢?佛有三米多高,而且什么都知道。所以,我们要从见解上改变,我已经讲过很多,我们从见解上完全可以视上师为佛。建立这样的见解认知以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进入大圆满的境界里面去,否则绝对是不行的!
为什么呢?连上师都不是佛,那怎么能视一切外境是佛呢?那怎么能叫做大圆满啊?大圆满就是什么都好,什么都是佛(“大”就是什么都好,“圆满”就是一切都是佛。)当身心内外感受都是那种状态的时候,那就是大圆满,一切也都是法性,法性就是真正的佛嘛!
结果搞到我们的一切境相都是佛,但是教自己的上师不是佛,所以这个观点和我们实修的是直接冲突的,因此你没办法成就。所以不管我们的上师长什么样子,可能他没头发,不像佛陀那样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但他都是佛,这就是大圆满的殊妙之处。
为什么殊妙呢?它从能上去改变,而不从所上改变——能上改变了,所自然就改变了。如果你硬要从所上改变,一定要见到三十二相好的佛,那你就慢慢来吧!这日子要挨很长的,一个个修等到有机缘才能见到真正的佛。然而,见到真正的佛后,还不见他教给你大圆满。(那修什么呢?修呼吸,成阿罗汉。)我没说假话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么干过的。(众笑!)
即使三十二相的佛陀教你大乘佛法,也可能会告诉你“你要慢慢来,要有信心,菩萨是轮回的勇士,慢慢搞,只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那你就慢慢来嘛!而大圆满从能上改变,只需一世那么简单。但是你想一世成佛,你就得承受这些苦难。
但是我们总想在修行的过程中,好的全要,坏的都不要。而大圆满是坏的好的全都要,因为一切都是法性,你敢抛弃法性?因为一切显现具皆法性,一个个分析下去它都是空性,同时它又有显现——现空双运。所以它就是法性,道理好简单,但是你不把它落实到实际的修行中去,还修什么大圆满啊?
听众提问:请师兄讲一讲,刚才说的那个本体是上师,样子是金刚萨埵的原理?
师兄答:样子是金刚萨埵,实际上他是上师,他们都来自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念佛是谁”。刚开始修的时候,想一想金刚萨埵的本体是上师,但是修的时候就要去看着金刚萨埵的样子,而修的时候要分段分层次去修。等下我会详细去讲的。
“吾以深解信皈依”,“信皈依”我们都可以做得到,但是由于没有“深解”,我们的心皈依得非常的浅。现在我要与大家交流一下“什么是深解”。我认为我有一点点浅解,但是和大家交流相互促进之后,浅解也有可能变成深解。
大家要尽量深入去了解金刚萨埵的修法,以及它的本体、作用和体相,这样我们修行的法味就会更深重,觉受就会出来得快一些。当然大家也不要希望今天听完回去一修,或者修七天就有感觉了,这不一定哦!要做到是很难的,但是贵在坚持!
好了,回过头来说金刚萨埵的修法,这个皈依偈要念三遍,带着对金刚萨埵深切地依赖和恭敬的心态去念。然后在恳切的心态下对他祈请,恳请他摄受你。过程中你要检查自己的心态,念不念倒无所谓,其实后来默念都可以的。
我们现在往往都是在没有这些心态下念“从今乃至菩提果;如海诸部坛城主;上师金刚萨埵前;吾以深解信皈依。”虽然念得非常流利,但是只有外在的形式而没有内在的心态是没用的。如果你能理解内在的含义,偈颂在头脑中滑过去就行了。
“金刚萨埵,我就是这么信赖和皈依您,所有的一切都依靠上师您,我所有的罪业都依靠您来清净!”——要把这种强烈的心态调动起来。如果你现在没有这种心态,那你就慢慢培养吧。我们现在交流这些,就是为了让大家培养出这种心态——要坚信金刚萨埵确实可以替我们清除业障。
金刚萨埵的愿力
为什么呢?因为金刚萨埵和阿弥陀佛是一样,都属于五方佛之一。阿弥陀佛怜悯众生太苦了,因此他要为众生建立净土。所以他发愿:“众生临终或中阴只要念我名号十声,就可往生到我净土,此愿不成誓不成佛!”
结果阿弥陀佛成佛了,极乐净土也成功建立了。这就是我们现在非常伟大的大乘法门之一——净土法。净土法门“三根普被”,现在很多人对此研究是很深的。
大家依据阿弥陀佛的愿力,就开始念“阿弥陀佛”,为的就是在临终或者中阴的时候,能够有大势力使自己念他的名号。其实临终的时候,根本就不用念十声,只要念一声就够了。这个力量一出来,马上就会跟阿弥陀佛的愿力相应。阿弥陀佛的愿力无比巨大,“轰”的一下可以让亡者马上出现净土,原理就这么简单。这就叫做“去者实不去,生者实则生”。
“去者实不去”的意思是没有一个外在的净土,净土其实就是我们的心。“生者实则生”,这个世界因为我的死亡会消失,但是净土可以随即生出来。
金刚萨埵也是一样的,他感觉众生罪业太过深重了,连阿弥陀佛的净土都没办法去。所以他就发愿为大家清净罪业:“只要众生恳请与我相应,我就与TA瑜伽。”其实说白了,修金刚萨埵就是以金刚萨埵为上师的上师瑜伽,而修阿弥陀佛就是以阿弥陀佛为上师的上师瑜伽,如果要加上密法的话,还有破瓦法。
金刚萨埵发愿“如果我能帮众生彻底清净罪业,我就成佛;如果不能清净,我就不成佛!”结果金刚萨埵成佛了,所以就有了金刚萨埵法门。但是,你一定要信他,因为他是我们色蕴清净后的状态。既然已经有先贤践行并因此清净了罪业,而且金刚萨埵又有这样的愿力,那么对于我们这样执著的众生就有福啦!
所以,如果你信心不足,而去修金刚萨埵与他老人家相应,只是停留在朦朦胧胧的相信,或者念诵时欠缺如理如法的行持、思维或者相应的见地,修行的效果就会极差。
即使我参加了十年的金刚萨埵法门了,但是前面那几年纯粹就是在混日子的,但至少我每次都念完四十万金刚萨埵心咒的了。(“四十万,终于完成任务了,法会居然还剩下三小时呢,我好精进哦!”)其实我前面说的一些念诵状况,是说我以前的,我自己还发明了一些念法。(众笑!)
至于我念的方法你们就不要学了,虽然四十万念完了还是有作用的,但是既然在做了,何不把作用发挥到最大呢?我们要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内,领会到金刚萨埵修行的妙味。如果七天法会下来,连最基本的身体轻安都感觉不到,那真是浪费啦!
刚才那四句偈颂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吾以深解信皈依”这一句。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01.本法有何殊胜之处?我应该作何准备?
- 03.如何修好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