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在阐述菩萨功德时,需要从两个方面去讲述:一、明示现成佛;二、明权实二德。所以开始讲解菩萨成佛的十二功德相。上堂课讲了第十一个成道相:从佛陀成道后“释梵祈劝”,示现佛陀“身、口、意三轮殊胜”,再说明佛陀传法的影响和威德,乃至对三界人天的利益和对魔宫的震动,而后宣示佛法对邪见的催灭和对贪欲的对治,灭除见思烦恼,并开示诸多法门以彰显本性“显明清白”,引导众生回归本性。
这堂课内容:
继续讲解十二相成道。
光融佛法,宣流正化。
“光”,即光显、开显,指广转法轮能显扬真理,觉悟世间。
“融”,指大小、权实、偏圆、顿渐等的无量法门都融会在一心上,互无矛盾。如此则能将一切佛法统摄在一条完整的菩提道上,设立次第而作引导,或者能做适合众生根机的教导。
“宣流正化”,即诸大菩萨契理、契机地传授正法,使众生改正以往错误的观念、行为,逐渐地转恶为善、转小为大、转染为净、转迷为悟。“化”是教化、转化之意。转法轮是佛教最根本的事业,其伟大处在于能化导人心,这叫“宣流正化”。
入国分卫,获诸丰膳。贮功德,示福田。欲宣法,现欣笑。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显现道意无量功德,授菩萨记,成等正觉。
梵语“分卫”,翻为乞食。《清净分卫经》中说:如来及一切圣贤等,有证道智慧,常自饱足,并无贪著食物的心想,也不会想到有食物这件事。但是如来以慈悲心愍念众生,仍然徒步行走,去城市、聚落次第乞食。“丰膳”,即施主们所供养的丰盛食物。佛接受众生的饮食供养,目的是为了让众生种大福德。佛心中具有最极圆满的功德,因此成为无上福田。所以说“贮功德,示福田”。
施主供养佛饮食之后,接着就殷重地请法。佛要说法时,显现微笑,此即发起说法的方便。“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是说法的内容与目的。众生有种种病,就有种种法药作治疗,因此说“诸法药”。
“三苦”,指苦苦、坏苦、行苦。果报现前时,心则受到逼恼而不愿接受,此种果报即是苦苦体性;果报现前时,虽有乐受,至乐事坏灭时,势必现起忧愁、失落等苦受,因此这样的乐受是坏苦体性。果报现前时,无力保持,势必迁流而去,这样的果则是行苦体性。
从整体观察,轮回的流程实际是有漏五蕴相续不断地迁流。此五取蕴并非独立自成,而是由惑业的力量产生,因此无法自持。此法本自的体性即是迁流,即是苦性。再向未来的方向展望,会见到这其中每一刹那的迁流都是在迎接后后一切的流转,而没有成为截断流转之因,因此每个刹那都是苦因,都是苦的自性,这称为“行苦”。
现在要对治凡夫身上这三苦相续不断的大病,则要由种种方便来消除苦因——我执。轮回的缘起链,广说是十二缘起,即由无明生行、由行生识,乃至由生生老死等(无明→行→识……生→老死);略说是由我执起烦恼,由烦恼造业,由造业感苦(我执→烦恼→造业→感苦)。可见根源就是对“自我”的执著。因此救疗三苦的过程,首先是开示对治我执的法要,其次使众生依法修行而除灭我执。原因是:对治我执,就不会起烦恼、造有漏业;而不造有漏业,则不会感召后有的蕴。等到此生余业报完,便彻底断掉了五取蕴的相续,也就灭尽了三苦。
这句“以诸法药,救疗三苦”是宣说渐教的利益,即由设立三乘教法而渐次引导众生修行,从而消除惑、业、苦的循环。最后一句是显示宣说顿教的利益。“显现道意无量功德”,即是由显示菩提心的无量功德,来引导众生趣入大乘。“授菩提记,成等正觉”是指当众生已经趣入大乘之后,给他授予成佛记莂。此句显示了转法轮的目的是引导众生成佛。
以上讲述了转法轮普度众生的事业相。接下来显示,在教化因缘穷尽时趣入涅槃的事业相。
- 《佛说无量寿经》第16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1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