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禅七的第六天,明天还有半天就结束了。与往常的禅七一样,最后一天都是下午三点开始上课,结束之后,大家一起朗诵《普贤行愿品》来进行回向。我先告知大家,好有精神准备,也提前随喜大家明天顺利结束。
这七天的《永嘉证道歌》讲得比较顺利,今天是倒数第二堂课,所讲的内容会牵涉到具体修行。有相应修行经验的师兄们要好好听一听,其他的师兄,当知见听一听也好。
到了最高层面,见、修、行、果是一体的,等一下我会讲为什么。虽然修行的证量有高有低,但在大圆满修行的层面上,见、修、行、果就是一样的,禅宗也是一样的,其中的原因等一下会讲。今天要讲的内容是: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狮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今天的内容有点重要,首先,永嘉禅师说了一下证悟本体的情况: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什么叫做“观自在”?它属于昨天的内容,为什么放在今天讲呢?因为此内容和我们后面要讲的怎么用修行来净除业障有关,所以把它放到这里讲也可以。还有,所讲的段落确实要依据时间来,一天之内讲得太少或太多都不适宜。
七天之内要把剩下一半的《永嘉证道歌》讲完,是很粗糙的,如果把它敞开来讲,会讲很长的时间。实际上,我们闻思用不着这样,可以反反复复去弄透一部经论,也可以主攻一部经论的同时,去参照很多的经论,即古人说的“治一部经”(治是研究的意思)。
比如你觉得《金刚经》是一部了义的经,就专门去弄透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说法,在此同时,拿其他经书来作参考。每一个宗派也是一样,都有其最主要的经典,比如净土宗以《阿弥陀佛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作为专治的三部经典;天台宗以《法华经》作为专治的经典,其他的经典都是为了辅助研究;华严宗以《华严经》作为专治的经典……
那禅宗呢?从达摩祖师传到二祖是《楞伽经》,他们认为楞伽四卷可以印心;从五祖传到六祖那里就不是了,因为六祖不识字,没有用《楞伽经》来印心,而变成了用《金刚经》。所以,六祖讲法的时候,大量在用《金刚经》。
《楞伽经》是三转法轮的经典,主要讲唯识,同时也讲如来藏;《金刚经》是二转法轮的经典,主要讲般若。这两部经都牵涉到一个究竟的东西,也就是说,禅宗在追逐本性的时候,既可以用二转的“毕竟空”观点去,也可以用三转的“胜义有”观点去。
如前所说,每个派别有其主攻的经典,我们学习也一样。比如我们要去研究一本经典,把它弄透就完了,其他的作为辅助。如果我要学习天台宗,那就以《法华经》为主,同时涉猎其他相关的经典。这是对一些比较有时间学习的师兄说的,如果真的把天台宗弄通,那可不得了。
或者你专攻汉传的唯识宗(法相宗),那起码要去看玄奘法师的《成唯识论》,也要去看其他一些主要的代表性经典,比如《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还有《百法明门论》,总之,都要围绕着一个主要的经典去学。唯识宗是挺厉害的,有《六经十一论》——六经:《华严经》、《深密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阿毗达磨经》、《楞伽经》、《厚严经》;十一论︰《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摄大乘论》、《十地经论》、《观所缘缘论》、《阿毗达磨集论》、《二十唯识论》、《辨中边论》、《分别瑜伽论》。
我们主要是以中观的观点去学习《永嘉证道歌》,为什么呢?作为修学大圆满的藏传佛教弟子,基本知见就是中观,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学中观。但是,由于我们是汉人,有汉系的传承,所以学习《永嘉证道歌》的时候,主要是以中观的观点,同时也会夹杂着很多唯识的观点。以前我们交流了《八识规矩颂》、《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下一个禅七还会讲《百法明门论》,甚至会讲《楞伽经》(《楞伽经》就牵涉到唯识了)。
或许你会疑惑:“《永嘉证道歌》明明是禅宗的经典,是如来藏、大圆满的观点,你怎么以中观和唯识去讲呢?”其实不然,禅宗和大圆满实际上是离不开这些的,在讲世俗谛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唯识;在讲到本性(空性)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中观。大圆满和禅宗只是去实现这两派学说观点的一些方法,同时也有自己的一些见解。
讲法可以非常的快捷、非常的禅宗,就如我以前经常举的一个例子,上来“砰”一拍——会么?——好,不讲了,就完了。
宋徽宗的时候,有些派别(包括道家)与禅宗产生了争论,对临济祖师的语录“一喝不作一喝用”进行了斥责。其实这个故事挺好玩的,结果被一个华严宗的人斥责起来:“禅宗经常说见性成佛、直指人心,好像可以绕过很多的修行,这个观点怎么来表达呢?”
然后禅宗里的一个老和尚指示弟子对华严宗的人说:“华严宗不是有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大乘顿教、大乘圆教吗?而禅宗的‘喝’就可以把华严宗的五教全部包含了。”佛门有德山棒、临济喝一说,喝是喊的意思,如果问他什么是佛,他就给你大喝一声。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其实有很深的原理,大圆满里的《椎击三要诀》也在利用这些原理,突然发出什么声音,比如“哗”地一下板子打下来……
华严宗就不理解了:“你凭什么?你说来让我听听看?”禅宗的门人就跑出来,突然对着他大喝了一声(不一定是“喝”,有可能是哇、哈),然后问大家:“听到了没有?”大家肯定说听到了——听到了说明有,小乘教就有了。接着问大家:“听完了以后,现在还有没有?”大家肯定会说没有了——空,大乘始教就有了。然后又说:“刚才没有了,但它确实有过,所以,‘有’和‘空’实际上是你们自己的一个想法,没有刚才的‘有’,就不存在后面的‘没有’”——大乘终教就有了,其实就是即有即空。随后又说:“你看,我说了以后,你们都知道这些道理”——顿时明白,大乘顿教就有了。最后说:“我从有教到顿教一下说完了”——大乘圆教也有了。所以,一声“喝”就把华严宗的五教全都说完了。
其实,讲得这么快也可以,但是大家能不能信受、领悟就不一定了。当然,也可以把它开展起来讲,这就不得了,最著名的代表作有智者大师的《妙法莲华经》,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大家会疑惑,一个“妙”字怎么能讲三个月呢?这是因为他每天只讲一点,不会从早讲到晚的。
古代的法师上课,不会像我现在的语速这么快,他们讲法是很正规的,首先要吹法螺,做很多洒花、净坛城等仪轨,待法师坐到法座上才会开始讲。现在还有些法师模仿古代的讲法的模式,至于模仿得怎样就不好说了,令我想起一个不太好听的词汇,叫“沐猴而冠”。
慢条斯理的讲法方式,时间会拖得很长,但是有个好处,他是带着境界在讲的,下面的人会慢慢被他带进去。这是针对古代人的语境而言,如果现在再这样的话,你们会疯的!(众笑)
因为古文的语境完全被破坏了,我现在要把意思说出来,大家听懂就行了。而且我的语速这么快,你的思维根本跟不上,我讲了前面的还没让你回味过来,内容已经滑到下面去了。但是,现在与过去比较有一个好处,过去讲完就讲完了,录不下来的,而现在是可以录下“罪证”的,我说的每一句话将会成为呈堂证供。(众笑)所以,你可以反复听,这样一来,我就不在乎说得快了。
还有,现在只是讲理,不在乎能不能把你带到境界里面去,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把理说清楚,叫依义不依句。在古代的时候,不敢错一个字,因为错了没得改的。而我根本都不用提前备课的,遇到不懂的,可以马上用百度搜出来。这样一来,确实便利多了,至于好不好是另外的话题。它有好也有不好,我们要利用好的地方去把佛法的究竟意义传出去,对于不好的地方,就要想办法克服。
言回正题,“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是什么意思呢?走到最究竟的层面时,怎么都找不到一个实有的东西——没有这个实有的东西,其实就是真相。那么,从中观的法理上怎么去讲呢?如应成派说的,达到真正证悟时,在法性定里什么都没有的,所有外境全部消失,言语和思维完全没有办法描述。(不能说是一个“状态”,状态还是心捏造的,而它完全没有心的捏造)。由于没办法说,就用了一些形容词来描述,禅宗里面叫“大地平沉,虚空粉碎”,中观里面叫“法性定”。
什么叫做“大地平沉”?我们所感受到的物理世界全部消殒了。这个物理世界是由我们的心捏造的,它是一种幻相,当幻相消失了,真相就露出来了。露出来时,我们会想象它是一片大空,其实也不是,这时连空的执着都没有了。这个状态用语言没办法形容,禅宗里面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也有叫“歇即菩提,歇即如来”等等之类。“歇”的意思是心所有的活动都停下来了,回到了最原本的地方,在中观里面称为“法性定”,是“言语和思维不能触及的地方”,其实,只不过是把“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大白话化了。
“不见一法即如来”,如果是这样,一个人开悟了,是不是什么都不见到呢?都要进入法性定呢?也不是的,“不见一法即如来”是指初地菩萨的法性定,而开悟的时候,是没有达到初地菩萨的证量的,但是,他在对内心的确认和领悟的智慧(根本的见地),实际上同初地菩萨乃至于和佛陀都是一样的。
而且,他采用的修行方法甚至是见超八地的,因为八地菩萨有时候还会去考虑对境,而他完全和佛陀一样,根本不考虑对境,这就是大圆满和禅宗经常说“见超八地”的原因。为什么呢?主要是说开悟以后的见地完全和佛陀一致(没有佛陀的境界,但是有佛陀的见地),以佛陀的见地来摄持自己现在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等等的境界。郁郁黄花、青青翠竹,实际是人的境界,而他拿着佛陀的见地来说,那郁郁黄花也是般若,青青翠竹也是菩提。
换句话说,“不见一法即如来”的意思是什么呢?在找最根本的法时,真的是毕竟空。但是,他确定了毕竟空以后,即所谓的开悟,而且要悟得很踏实,不是触碰一下而已。现在有很多师兄好像触碰了一下,就整天说自己开悟了,这些基本上都是“疯鸡”,是值得鼓励的“疯鸡”,要把毛全净了,赤裸裸的、一丝不挂的,那就变成了“煮鸡”(可以煮来吃的鸡,形容开悟了)。
开悟得很踏实了,由于确认了心性,他可以安住在明悟了的心性里面,这时候,对外面的现起就无所谓了。有人说:“那是不是现起的时候看它落下去?”并非看到它落下去就是开悟,这个连禅定都能做到。禅定也可以看着念头生起来、落下去,生起来、落下去,而且没有什么第一念、第二念。真的明悟了以后,不管是几念,凡是去说第一念、第二念的人,这都是“黄的”(假悟)。
他只是心里面很清楚了,如此而已,这时候,他就明白最根本的“见”;保持这个见,就叫做“修”;当持这个见的时候,所有的现起全皆法性,没有什么第一、第二、第三的区别,说什么都是法性,这个时候叫法性游舞,就是所谓的“行”;在这个见地的摄持之下,他真的知道一切都是佛,自己也是佛,别人也是佛,没有什么不是佛,而且佛也就这个明,也可以说这就是“无佛无众生”,所以这就是“果”。见、修、行、果是一体的。
产生了见以后,自然就是修。在修的时候,打起坐来体受这些东西,身心就处在这种明悟里面,这个时候就保持了“见”。在修的中间,会有念头的起伏,也会感觉到很多的东西——六根自然的运行,在运行的同时都是解脱的,生起是解脱,不生起还是解脱,这就是“行”。这时候他也知道自己是佛,即是“果”。这是把见、修、行、果这四个层次,分别再按照见、修、行、果展开来说。以上说的是“修”里面的见、修、行、果。
然后是说“行”,即平常去做事、吃饭、睡觉,甚至去工作,如果你有这样的见解,那在做的时候,其实就是法性。这本来就是一种修,这个时候,你也知道一切都是佛。以上说的是“行”里面的见、修、行、果。
在大圆满里面,只要真正悟彻了,见、修、行、果实际上是一体的。
“果”也一样,就是一种真正的领悟。领悟里面并不排斥这种见,也不排斥打坐,也不排斥任何一种行为。这种领悟本身就是佛,一切俱皆真如,以上是“果”里面的见、修、行、果。
真的明悟了以后,他就会确信、确知“自己是佛、众生也是佛”,但这是不是我们所说的果地那个佛呢?不是的,因为他的量不够。虽然他的所证、见地和佛陀一样,但相续中还有很大的执着的势力,这些势力翻出来,会把他从见、修、行、果的”见“里面扯开,心马上形成二元,不能没有站到领悟的立场上,一下又回到个人的立场上。一回到个人的立场上,各种痛苦、轮回、分别等东西就出来了。
什么叫做个人立场?比如我处在那个立场上,而且真的有很深的境界,被人一刀砍过来,就会刀劈虚空,根本不管用——“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不会有伤害和被伤害的现象发生。在法性中生起这么一个现象,不管怎么样都是法性,甚至厉害的,比如大圆满的成就者,有人给他拴腰带,一拴就拴空了。
乐行国王的儿子具力太子,拿着刀去杀龙树菩萨,结果怎么都劈不到,因为龙树菩萨没有这样的业,所以只能劈到虚空上。达到这种证量,真的是什么都不怕。还有一种,虽然达到不怕的证量,但是人却死了——他的业还没有透过身体,但是他可以安然往生,安然去成佛了。从古至今,有很多大德就是死于过去的业力。
还有一种,他会一下回到人体上来了,“哎呀,你要打我,我拔腿就跑”,这时候,他已经开悟了,但是力量并没有达到那么深。所以,从证悟的量上会有差别,但他所持的见地就是佛陀的见地。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的意思是什么呢?“见”可以分成很多层面,但根本的见地就是一个。“见”如果说作量的话,那实现这个见的量可以有很多层面,无论修得多高、修得多深,见地只有一个——明白最根本的本性是什么。
开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很多假相的东西。有人在QQ上问我:“这个是不是第一念、第二念?”我一听,就知道他是“黄的”(不明白的),真的明悟了,没有什么一啊二啊,永远都是当下。“一”和“二”是人的头脑分别出来的,第一念也是,第二念也是,没有哪一念不是,最关键在于你是否明白这个东西,如果明白了,就是“方得名为观自在”。
从见上来说,你是“观自在”了,但是要行深般若波罗蜜,那就不见得了。“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能不能够“行深”啊?能不能够达到那么很深的量?能不能够彻底“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可能是思想性的,比如前期的思维,也可能有感觉性的,也有禅定性的,也有证悟性的,有很长的阶段。但是,首先要思想性的,你要想得通——“哦,这五蕴真的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个幻相”,当你去做的时候就是“观”。
“观”有思维的观、觉知的观、禅定的观、证悟的观,越分越细。以前只讲思维和观照两个观,后来发现讲得太粗不行,还要分得更细。为什么会越分越细呢?在修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些,首先是思维在想——想“观自在”。
为什么要讲中观的这样因那样因呢?可以让你的头脑首先相信这个身体就是假相。我们的心是不相信概念的,说老实话,我们的心只相信直觉。说身体是假的,你会怀疑:“我的身体这么重,你怎么说是假的,有没有搞错啊?”然后用概念去分析,它又确实没有实质,到底相信谁呢?心绝对不相信头脑想的东西,如果你说相信了,那对不起,借你的耳朵搞个小炒,你肯定不行的。
这里说的是身体的假,那么情绪呢?我们的行蕴、受蕴呢?说起更恼火了。为什么行蕴、受蕴比身体(色蕴)还恼火?是的,有时候身体没事,情绪也要生起。你看,现在有很多人的身体没问题,心灵却比生病还痛苦——那是因为他的身体还没有痛苦(师兄带点调侃的语气)。
也就是说,对于自然生起的现象,你不相信是假的、空性的,这就是所谓的执着。从道理上,你可以一下就明白“空性”——它没有实质,它是个假相”,这叫“理以顿悟”,马上就可以明白。逻辑畅顺了,讲得很通了,这些都需要过程的,通过很长时间的闻思,逻辑上才真的想得通身体和一切确实是因缘聚合的东西,不是实有的东西,浑身上下没有一个东西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的,都是一种假相,是心的一种幻相。达到这个层面,才叫想得通,但再往下走,那就不行了。
思维只能到一定的层面,再往下走,面对各种各样的感受,心就不相信是假的了。如果不再往下走,对于而言,那纯粹只是概念,你最多变成一个虔诚的学者,可以拿着这些概念去与这样家那样家争论,把他对方辩得无话可说、一塌糊涂,但是别人拿刀来借你的耳朵,你就不行了。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首先是思维,然后要想办法,让心越过这些概念。概念只是第一个观,叫“思维观”(思维修)。“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要怎么去“观”呢?放到《金刚经》里,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为什么要说“如露亦如电”呢?为什么不说一切有为法是离一、多,离开有无二边?为什么不以中观的法论来描述呢?因为逻辑分析过后,接下来要直接去感受。如露、如电、如梦、如幻,都是很直接的东西,提供了很多观想的方法。
比如“如梦”,我们对梦是有感受的,知道醒了以后梦里的东西都不复存在。那么,我们就要去感受这个东西真的像梦,完全没有实质,一旦消失了,就应该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一种很轻微的思维,但思维到一定的时候,包括自己的身体在内,都会变成一种直接的虚幻感受,这比直接逻辑性的思维要强了一层。
中观的离一多因、有无生因、大缘起因,无非是要让我们的头脑相信这一切都是假的。但是头脑相信了,心还不信,怎么办呢?用观去让它更相信,否则我们的心是不会去相信逻辑的。如身体被捏会疼的,你说“它是假的、假的”,但“疼”是真的。仔细去分析,会发现疼也是假的,无非是触受嘛,但仍然不起作用,如果仅此而已,佛法有什么用呢?没用的,最多变成了一种语言思维游戏,那就不行了。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比如用激光去射自己的身体等等,让这种见解变成一种直接的感受。菩提心和视师如佛这些环节修得比较好的师兄,很容易生起这种虚幻无实的感受。对于普通人,说老实话,在第一关就死了。为什么?中观的离一多因、有无生因等理论,就可以学死你。学离一多因、有无生因,绝对没有《铁达尼号》好看。《铁达尼号》会让人感动到泪水直流,但要学习中观,特别在初学阶段,真的会烦得要死。如果要像古代人那样去讲课,那就更惨了,语速极慢、绵言细语,结果他没睡着,你却睡着了,这就更麻烦了。(众笑)
古代的讲法方式是有好处的,如果你真的虔心向佛、心性很纯净,很容易被他带到境界里面去的。古代人当然纯净了,就像现在的西藏人,除了牦牛就是牦牛粪,除了蓝天就是白云,别无其他了,哪像我们汉人,内裤都有很多种。(众笑)头脑里面的分别太多了,慢条斯理的讲法方式显然不太合适,如果真有那么纯净的心,能够把你带进去就最好了,要是带不进去,就只能暂且把道理想通。
即使你去想,也不一定想得通的,因为有很多的信息纷涌而至到你的相续里,莫名其妙就把你带走了,而且,大部分信息和你的心是很相应的。这些东西怎么和我很相应呢?非常简单,我是学广告的,太明白很多东西和人的心是很相应的。
比如要卖什么东西,就一定要去观察人们的欲望。比如卖衣服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穿得很好看的模特来,妇女们一看,以为模特就是她,却不知道相差甚远。但是,她还是会去买的,说明了心里对这些暗藏的渴望很相应。
电影《小时代》里的演员都不是一般人,动辄穿名牌,在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事啊?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去看呢?因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起码想遇到那样的人,这就是一种渴望,特别是不懂事的小屁孩是最喜欢的。为什么会懂事呢?你本来希望过这样的生活,结果现实告诉你,这样的生活你过不了——这样一来,就懂事了,是不是这样的?
小屁孩则没在生活中受过磋磨,觉得自己出来社会以后会像上面的演员那样生活——天呐,这种不现实的想法就注定他会抑郁、孤独。为什么?要想找社会上为什么那么多人抑郁、孤独的原因,这个就是,媒体弄了很多东西,让你产生求不得苦。
当你花了很多的精力,追求到了以后,逐渐会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比如要在那个环境里面穿上那样的衣服、做那样的事情,好浪漫哦——等你真的去了那样的环境(比如教堂),穿上了那样的衣服,奏上了那样的音乐……最后发现,浪漫吗?最初举行婚礼的时候很浪费,时间长了以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才发现自己上当了,然后就如前说的——“你就成熟了!”
这是小屁孩层面的事,佛法的层面也一样,不要认为学佛很容易,不是的,因为我们的内心里面大量被那些东西所占领。要把正确的观念理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理顺了,要去践行也挺恼火的,没事就坐在那里观想一束激光来射自己,那是不是有点变态啊?
我们打开电脑,总想看看自己想看的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外在的力量来扼制你、没有足够的出离心,你根本就做不下去。就算做下去了,由于心力不够、没有极强的虔诚心,很难产生虚幻的觉受感。虚幻的觉受感产生了,人是很愉快的,并不是“哇,虚幻了以后好害怕啊!”那是你想的虚幻,因为你惯于实在了。
通过大量的修行方法,虚幻感产生了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心轻松了很多、聪明了很多,很多事情再也没办法控制你了。虽然没有解脱,但是你已经知道“解脱了以后,应该很自在”,这个时候,你会自动去延续这种感觉。
当然,前期有可能会折腾,产生虚幻感以后马上就没有了,而且等几个月都不出来,甚至会怀疑那个时候是不是神经病,一不小心“疯”了一下,想再“疯”一下,但就是疯不了。原因是前期的五加行没修好,人不够虔诚、没有资粮、业障太深。如果一个人的出离心很强烈,菩提心很足,对上师的信心很强烈,很容易生起这样的感受。
生起了这种感受,身心是非常地轻松和愉悦,很清晰。这个时候再去看佛经,对同样的一段话,产生的信心和感受完全都完全不一样。有了这种感受,你就会自动去延续它,延续的时候,自然会延续到定里面去。
什么叫做定?将某一种心的状态保持下去,就叫做定。意守丹田或者眼睛看着虚空,这些方法只是让你培养一下安静的感受。原本你的心一秒钟也安静不下来,没有过安静的经历,比如七天的禅修,只是让你知道一下:“哦,原来我还可以让心安静下来,心安静下来是这样的”,无非产生这种感受而已,纯粹没有观点的禅定就是这样的。
如果你产生了虚幻感,可以在这种虚幻感里一直延续下去,虚幻感有很多种,虽然“虚幻感”只有三个字,但是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就像说杯子,有好多种杯子。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虚幻感,都有一个特点,你会觉得所感受的东西不是真实,而且感受的状态各种各样,如此保持下去,就叫做定的观。
定到后来,越来越深的时候,显现真的会消失。眼睛看的、耳朵听的,前五识不再活动了,意识早就停了,完全真的开始消失。甚至显现还没完全消失的时候,你的心已经非常确认这些显现(内内外外的所有显现,你的身体、外境、意识、感受、痛苦、欢乐等东西)全皆虚相。
说它是虚相的时候,你的心已经不太受它左右了,明明亮亮的心,起起落落随便它。你也不会像开始一样,拼命去造作“它是假的、它是假的,去射它、去射它。去感受它是假的,放松地去体受它是假的……”,只是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这个时候并没有证悟,但是已经进入了单空里的一个状态,叫做“能所俱不夺”(人境俱不夺)。这个时候再来和你说心是什么,你很容易就明白了,明白了以后——“方得名为观自在”,心就彻底地清晰了,知道自己的本质是什么了。
这个“自在”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不受牵引;另一个是非常地清晰地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彻底自认。如果你都不清楚自己是什么,这个不一定是清晰。清晰了以后还有很多迷惑,定中出来也会问:“这是啥啊?这个是吗?对吗?”说明你还有疑惑,会受牵引,还不是一种真实的自认。所以,一定要达到这个样子,才是“方得名为观自在”。
我讲了各种层面的“不见一法即如来”,一个是法性定层面的,一个是大圆满层面的,怎么达到大圆满层面的?我们要一步步去修,最后通过上师的窍诀也好、禅宗的指引也好,最终要去明白本质。
明白了本质以后,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清晰的自认,知道自己是什么;第二个,心真是自在的,不太受牵引。你清晰地知道自己是什么,同时知道这个东西是绝对不会被破坏的,如前说的一样——“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一切数句”就是所有的现象、语言、感受,即你发现到自己的本体以后,完全可以不受它的影响和控制,所以“观自在”。
一听到“观自在”,我们总把它想成是一个人,确实有时候是指观世音菩萨,不过有时候是指我们明白了本性。如果一定要去发现本质,这个时候一定是“不见一法”的,而且能够确定自认的。确定自认,这是一件最根本的事情,你要去问自己:“我真的知道吗?”如果那时候是靠想出来的——“是的,我知道了”;“它是什么?”“叫如来藏。”——这就疯了,你是从概念里面知道的。确定自认是要去直体,那个时候甚至懒得回答,反正他你知道是什么。
然后,你也知道这个东西真的不受一切所影响,因此,你才敢肯定一世可以成佛,不管世界爆炸还是世界末日,得个癌症也可以,没事整个艾滋病来玩玩也不错,这样才能够真正叫做“方得名为观自在”。到了那个时候,你才会知道所有的一切真的就是一场假相,罪业、殊荣、富贵,包括所需求的一切完全的梦幻泡影。
这不是一句话,概念里面我们会说“钱:纸嘛”——那把你存折给我?“身体嘛,有什么嘛,大丈夫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那很简单,把你的肉借过来小炒一把!所以,这都是些说法,说的和真实的情况不一样。但是,如果我们通过正确的修行,当心真的能够安住在那里的时候,就真的不怕这些了。
其中也有量的区别,如前所说,刚刚开悟的人,要用火去烧他的手,他也会痛得哇哇大叫的。当然,他也可以说:“痛也是空性的,哎哟、哎哟……”说明对身体的这种执还在的,他的心还没办法摆脱手痛的执着。有时候,他离开了那种证悟的时候,还会生起贪嗔痴慢疑的,如果修行很深的话,他可以一下就拉回来,在这种领悟里面淡然一笑——“哎呀,我刚才好险,差点又出去了。”
禅宗的斗机锋,如果悟境不深会很容易被逼出来,对方故意弄个圈套来套你。由于你的身心没有深深地陷在里面,不会产生相应的智慧。本性里面陷得越深,明度会越大,各种各样的智慧会更深。如果弄一个你不明白的,你去思考,结果一思考就出去了——好了,草贼大败,意思是你已经有分别了——“仁者自生分别”。禅宗里面称之为“横身给虎咬”,故意给个漏洞你,即横身给你去咬,咬的时候就问:“啊,你在咬什么东西?咬到了没有?”说白了,就是拿个圈套给你钻。
为什么会拿圈套给你钻?利用你的悟境不深,或者根本就没悟。没悟的话,那就更扯淡了。如果两个人都悟了,互相的斗机锋,那就是一种见地的磨砺。而其中有量的区别,不停地修上去、不停地修上去,达到最深的程度时,那就成佛了,禅宗和大圆满真的可以一生成佛。
大圆满里面有一种方法叫“托噶”,而禅宗还没有说到。禅宗主要是在本性上去下功夫,即修“彻却”,让本性的无执逐渐地弥漫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但是,它对现境(明相)的改变不怎么涉及。什么叫做明相呢?在没证悟之前,叫二元对立的庸俗相;证悟了以后,即“郁郁黄花,皆是般若”,这时候呈现出来的就是明相。
禅宗并不让这些明相产生改变的,吃饭与喝水,运水及搬柴,这些都是佛法,它会从这个角度去看。大圆满则不同,它要让外相也产生改变——“是的,我承认外面显现的不管是黄金还是大便,虚空和手掌都没有分别,黄金和大便都没有差别,没关系,这是能上的感觉。但是,显现的相我也要去改变。”这就是大圆满的“托噶”。
彻却修完了,然后去山里面,借助一些修法,比如利用太阳、月亮以及这些光,打开我们身上的脉,再具体的就不能说了。脉打开的时候,他就真的开始发生变化,然后安住在法性里面,各种显现就开始产生变化,看到各种各样的光,比如很像孔雀尾巴的金刚链等殊胜现象,最后还会看到佛像出来。
这时候的佛像并不是观想出来的,不像生起次第,是看唐卡,通过意识观想出来的。而托噶是真的显现出来,首先是单身像,然后是双身像,接着到处都是坛城,看自己的身体完全变成了坛城和各种各样的佛像,任何一个小地方里面都有很多坛城,大小、时空等执着开始消失。
什么叫做大小、时空消失?举例来说明,现在看到的这个杯子就是一个杯子,假如这里面有坛城,他可以进去,进去以后感觉到里面好大好大、无量无边的那么大,那到底是杯子那么大还是无量无边那么大呢?所以,密勒日巴会说在牛角里面可以坐好多人。五台山有一个那罗延洞,文殊菩萨经常和十万个菩萨在里面开法会,结果我去一看,发现小到一抬头都能碰到鼻子,竟然能装得下十万个菩萨?!(众笑)
我们的执着是基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大小是被固定的,时空也是被固定的。至于时空的固定,科学都已经把它推翻得差不多了,爱因斯坦的时空理论就已经说明时空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了,但在凡人的感觉中间,还是有一个无量无边的空间始终放在那里。这是一种误解,连科学都不承认,但是,我们的心还是没有这样的认知,因为我们习惯了生活的常态、觉知的常态,修行就是要把这些常态摧毁。
到了托噶的层面,真的可以一生成佛,活着可以看到净土,这是大圆满一个修法。疑惑就来了,禅宗为什么走不到这一点呢?禅宗走的是哪一头呢?走的是中阴,中阴的时候,人死了以后会经历两个有用的阶段,一个叫“法性中阴”,一个叫“光明中阴”(报身中阴)。
法性中阴,我们死亡了,闷绝以后,有一段时间处于绝对的法性期,这个时候,相续完全收到法性里面去了。那么,平常修大圆满也好、修禅宗也好,总之已经开悟了,证悟了本性的时候,这种证悟就叫“子光明”,真正的相续里面最根本的法性叫“母光明”,这时候如果一融进去,刹那就成佛,一刹那之间经过了一地到十地的过程,所以,禅宗是利用法性中阴来成佛的。
还有一个过程叫光明中阴,即报身中阴,那个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百部本尊的像,有四十二个寂静相、五十八个忿怒相。所以,你们看到菩萨要小心哦,不要以为菩萨都是慈眉善目、轻言细语,其实有很多都是很凶悍的。到了那个时候,如果平常你对本尊有磕头、有结缘,也有过类似的观修,这些像看起来就会很稳定,而且有亲切感,因为平常观修惯了、磕头惯了,一下融进去也成佛了。
如果平常没有观修,那时候会一晃就过去了。法性中阴也好,光明中阴也好,根本就不可能有什么感受,花花绿绿一晃就过去了。晃过去以后,马上就进入投生前的受生中阴,对于普通人,平常做的是什么业那时就是什么业。如果平常杀人如麻,那时候会看到很多索命的现象;如果平常贪业过重,那时候就可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贪境,一旦走到贪境里去,马上会成为饿鬼。
那时候是不受控的,不是你想什么就是什么,因为死亡的时候大脑已经坏了。活着时候的思维还要靠大脑(意根),“根”有浮尘根和胜义根之分,比如我们的眼睛叫浮尘根,一定要依靠晶体、视网膜等东西才能看到,有本事你把它挖了看看?
思维也一样,虽然靠心在思维,但是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有大脑配合,大脑是一个工具。如果我把你的大脑捏烂了,你还能思维吗?那时候一定是在中阴里面思维了。
中阴的时候,大脑就不像平常了,大脑是有功利性的,它会专门想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中阴时的思维是依据习气而来,平常的哪种习气重就怎么去显现、怎么去想。如果念佛的习气重,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种习气现前的话,好,爽了,同阿弥陀佛的愿力一结合,你就往生净土去成佛了。
念佛和念美女实际是差不多的,如果你对某个美女的贪著习气很重——“亲爱的,我好想你哦!”——好了,中阴时她就来了,你一跟着去,是哪里就不知道了。大部分是饿鬼道,甚至会变成某个美女身上的寄生虫,即细菌之类的,细菌其实就是一种饿鬼。
更可怕的还有地狱,而我们现在种的嗔业、贪业太厉害了!现在的广告、电视屏幕播放的东西,全都是支持我们去饿鬼和地狱的东西。这有点像以前的西藏,到处都是佛菩萨的像、经幡、玛尼石等东西,除了吃饭、睡觉,看到都是把你推向净土和解脱的外缘。而现在是左边一看宋仲基,右边一看Angelababy,相续里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样一搞就挺麻烦的。
现在的生活中,充满的因缘都容易让我们产生贪嗔痴慢疑,从而引领我们投生到一些不好的地方。为什么以前的藏人容易往生呢?他们的生活相续里全都是与佛法有关的东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们可以观察,某个人在某个团体呆久了,一定会带着大量这个团体的特征。
我们去机场去观察,虽然香港人、台湾人、大陆人都是华人,但是,由于他们的有些情况不一样,让人很明显就可以辨认出来他是哪里的人。一看到假斯文的,台湾的;一看到一身铜臭气的,香港的;再看到,一坨移动着的丑陋黄金,那肯定是大陆的。(众笑)
人的身上都有一些相应的东西,这还只是一个粗大的外观,更何况内在的东西呢?我们应该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闻思和修行。“观自在”的过程说得很笼统,但它确实是我们修行里的一个过程。闻思也好,观修也好,然后通过观修产生觉受,通过觉受产生禅定,通过禅定产生真正对心的明悟,产生明悟了还要去修行,说起来过程好像很长,但是一生足够了。
“一生足够了”,这也是一个词来的,什么叫一生足够了?一生的时间里,百分之九十九都拿去泡妞了,百分之一用来学佛法,显然是不够的。想想我们的一生,一般每天睡八个小时,睡觉都占了三分之一;加上吃饭、做事、上班又占了八个小时,不够的话再加四个小时,这样就已经二十个小时了;最后还剩四个小时,四个小时里再看看宋仲基之类的,又去了一个小时;为了争取点自由,还要和亲人吵点架等等,又去了一个小时(这是开玩笑的);如果再做些其他事,又去了一个小时;再忧郁一下,又去了一个小时。这样的话,二十四小时就没了,如果还要搞点什么,这样算下来一天需要二十五、六个小时。
所以,能够花时间让自己的内相续堆满这些有利于修行解脱的东西,是相当困难的。为什么出家人修行殊胜呢?因为他们专业是修行,没有世俗的东西来影响相续。但居士总不能说什么都不要了,那怎么办呢?只能尽量,一有空余时间就去闻思、去修行。还有,得抓主要的,就像打架一样,左边膀子打一拳,屁股上再一拳,右边膀子再打一拳,没反应,你何必呢?瞄准他的鼻子连打三拳,一下就把他打趴了。
修行也一样,怎样才能把握好准确度?如果要证悟,就如昨天说的——修中观,很深地思维它,然后去感受它,随后产生禅定、产生真正的安住,最后通过安住去明白本性。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做不下去,就要进行五加行的、菩提心的、上师瑜伽等等之类的修行。倘若想把自己自私的、经常容易产生情绪的心打开,就得修菩提心。当把这一切都做了以后,你最后一定能够很坦然地安住在那里,等待明白自己的心的本性。这要成为一种很深的境界,不是偶尔的一种状态,偶尔的一种状态,很快会被破坏掉,而不起作用。
修行要实实在在的起作用才行,走到一定的时候,真的会实实在在的起作用。所以,修行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事情。一个人倘若真想修行,一定要发长远心,下定决心把这一生投入去完成这件事情。因为这件事比任何事都大,这件事完成了,任何事都完成了,其他事即使做得再好再多也等于零。如果轮回成立的话,那我们确实国王也做过、富豪也做过、四天王天的天王也做过、三十三天的帝释天也做过、色界无色界天也做过,基本上是纵横三界,当然,我们主要的时间还是呆在地狱里面——我们的行宫主要在地狱。(众笑)
事实上,我们确实纵横三界、翻滚六道,但仍然还是这个样子,庆幸的是,我们现在基本上走到三界的门口了,如果这一生的精力还花在一些很无聊的事情上,这种浪费真是难以言喻啊!正因为这样,佛菩萨看到你们才会哭,他们有什么难受的?常啼菩萨不是为自己哭的,而是看到这些众生很惨——明明要经受大量的剧烈痛苦,反而不自知,所以我们要用心去观修它。
你说:“这一世我真的是很笨,观修也不行,不能做到观自在,那怎么办?”有个法门叫净土法门,它不用你去分析这个世界为什么是假的,只要你相信就行了。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你天天念它,信愿一定要去那里。天天念它,其实就是刚才说的往相续里面天天灌“我要去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一定要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长期这么信愿念佛,有空就念,吃饭拉屎天天念……你说:“进厕所不干净,能念吗?”念!阿弥陀佛哪会怕这些啊?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众笑)
念到身心上下全堆满了这样的声音,到一定的时候,你会发现到处声音都是阿弥陀佛,而且这个人的身上会有香气、会有光,叫“香光庄严”。念到这种程度,临终的时候一般不会经过法性中阴、光明中阴和投生中阴,直接会见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叫临终中阴。他会很坦然地说:“我看到佛了,我很开心”,然后就往生了!这个需要什么呢?什么都不需要,什么离一多因、觉受、行深般若波罗蜜等等,都不需要。
你说:“这个行吗?”——好了,你又在怀疑了,那怀疑要怎么办呢?读离一多因去!(众笑)现代人就是如此,习惯性的怀疑,那很简单,我也很喜欢你怀疑,最怕的是你不怀疑——如果你不怀疑,我就没用了!(众笑)你不怀疑,那就念佛去,好吗?我最多提供地方给你念佛,等你去了净土,看我当时供养过你的份上,记得回来拉兄弟一把嘛!(众笑)
不怀疑,最多就这样对你行点贿。要怀疑,那最好,咱们是王八对甲鱼,对上了眼,你就来提问啊?有本事你来问,你把我弄翻了,我跟你学!目前为止,我的失败的战绩为零。当然,蛮不讲理就不能算了,其实蛮不讲理我也不怕,我会关门放狗的。(众笑)你要怀疑,就来问;你要相信,就照这样去做。
净土为什么叫做普被三根呢?确实有些人没办法思维,没办法去领受那么复杂的东西,所以要去修净土。但是,并不代表念佛就简单,往往会念不下去的。人总是要怀疑,不愿意去分析、不愿意去了解的那些人往往也念不下去,才念了两天,就迫不及待地问:“怎么还没有香呢?怎么还没有光呢?除了我的钱包光光,其他的还没有光呢?”为了念佛没去工作,所以钱包光光。(众笑)急功近利是不行的,现在你要想往生,就什么都不怕,哪里会去想这些啊?
所以,“全身靠倒,一心念佛”真的很困难!第一,很难做到;第二,遇到危难和冲击时,根本做不到不退缩。那么,产生了危险、波折要怎么办?你会去想的,一想,好了,我们就开始讲理了。
一讲理,我们就要讲到最根本的理,所以要学中观;当根本的理都搞不清楚,就要先讲世俗现象,所以要学唯识;唯识是讲关于心的层面的东西,心分为能显和所显,而能显和所显也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所以要学因明;在学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自己做出很不好的事,引起很大的报应,所以要学戒律……中观、唯识、因明、戒律,四部大论都学完了。
然后,你真的依照我教的方法去观修的话,自然会明白什么叫做《现观庄严论》,这样一来,整个五部大论学完了,实际上次第就是这样的。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说起来就十四个字,但要当真去做到,真的很麻烦。如果当真去做,也真的能够做到。所以,有时候理是很容易通的,当然,有些人说理能通都很难——刚刚开始当然难了,如果学上三年、五年,聪明的人基本上都能通。当然,通的层面有限,但通的层面也是很大的,有可能学了几十年还认为自己没有通,因为要求的标准不一样,他一定要像证得《现观庄严论》里的境界性才叫通。有的说“离一多因”懂了、通了——什么东西拿来一分,没了,这也叫通。所以,“通”有很多种层面,如果一个人用心去学习,真是有希望通的。
如果担心自己念佛念不下去,又害怕一生不能真的做到观自在,那怎么办呢?参禅到了一定层面的时候,你把功德回向给往生净土,都是一样的。即使修单空,没有真正处在法性里面(法性游舞),当单空修到很深的时候,都对往生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人单空习惯了,他在能上会有一种执着——他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假的,这是一种很强烈的执着。本来不存在什么真的假的,在深深的明悟里面安住,这才叫做法性游舞——大圆满和禅宗的修行。而他总认为这些显现是假的,有这样一个很纤微的执着,甚至连这种执着都没有了,只是明明白白地看着周围,他不会去想它是假的,这个假已经表现再也不受外境现起的牵引了。但他还是没有明白心是什么,这种也叫单空。这种人很厉害的,有时候外道也能做到这一点,这时候用刀去戳他也不管用,崂山道士都可以穿墙入室。而且,他对自我的认知已经很深了,但他就是不明白心的本性,不能安住在那个完全无执的本性里面。
像这种情况,在中阴的时候虽然不可以通过法性定去瞬间成佛,但是,当外境一现起,他本能地觉得这是假的,而且也会察知到自己已经死了——既然已经死了,都是假的,那去哪里嘛?算了,先去西方极乐世界玩一玩,“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砰”就去了。《阿弥陀佛经》里面讲:临终前念十声阿弥陀佛就可以去净土。实际上,那时候一个念头就去了,也即是一撩起那种的善业,产生那种信愿马上就去了,这也是信愿往生。
在中阴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够朝自己想的地方去呢?因为其他的习气会带着你往六道轮回去,如今单空成了你最厉害的习气,能够把所有障碍全部阻挡在外面,你就有自主权了。所以禅宗说,参禅到一定的时候,叫“十方世界,任意往来。”但是,很多禅宗行人不愿就此罢休,不去净土还要回去重新来过,这种人很厉害,一般投生再来都会一闻千悟,肯定马上出家修行,很小就对世间的东西不感兴趣。
相续是有连续性的,临终时最大的习气在作主,所以,那些临终很惨的人,一般都会继续惨下去。为什么相续有连续性?很简单,比如一直很愁的人,如果没有激烈的事情去影响,比如突然中六合彩或者失恋的人重新找他复合等等,他是不可能从忧郁悲伤中突然快乐起来的。常说“时间是疗伤的圣药”,也就是说,痛苦要靠时间慢慢地消灭。
所以,相续是有连续性的,死亡了以后,这种苦难也有连续性的。轮回的连续性很可怕,如果没有人身这个善业,真的相当可怕。现在要往我们的相续里面加很多的善业,最好的方式就是修空性(真的明白本质)。修空性也就是修大圆满、修禅宗,明白了本质以后,你会发现罪业也是空性的,完全是不成立的,这本身就是消除罪业的一种方法。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什么叫做“了即业障本来空”呢?罪障,即杀盗淫妄酒等恶业,实际上是在我们的相续里面以种子的方式存下来。什么叫做以种子的方式存下来?这些罪业在我们的内心里面,类似一种倾向性、一种能量,并不像一个青稞种子、玉米种子、稻谷种子等粮食种子放在那里,如果是这样,怎么放得下啊?到哪里去找那么大的仓库啊?不是的,它只是一种可能性。
什么叫做可能性呢?举例来说明,比如你给了我一耳光,我心里就埋下了报仇的可能性,下次一见到你,这种可能性就依据我当时的缘来揍你。你给了我一耳光,让我产生了仇恨,下次见到你,如果我手上拿的是铁锤,我一铁锤就来了——依缘嘛。如果下次不是铁锤,而是一把手枪,我一枪就来了。如果拿的是雪糕,一雪糕就砸向你。
所以,一切都是依缘的。也就是说,这种仇恨以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报,但是,这种仇恨的倾向已经定为要把痛苦加重地还给你,这种倾向性就叫种子。如果我们做了很多伤害性的种子在各个相续里面,比如我们吃了一条狗的狗肉,待下次再见到它,你觉得它会舔你吗?它会用牙齿来“舔”你!所以,种下了伤害的种子,一定会遭到这样的回报。
这是有原理的,那就要去学唯识,在此就不细讲了,否则今晚会讲过去的。现在在讲因果关系是怎么回事,如果又要讲唯识,会拖很长的时间,所以暂且不讲。不管怎么样,这些东西都是缘起的现象,本质都是空性的。当我们明白它的本质的瞬间,如前所说,见、修、行、果实际上是一体的,如果能够安住于本质,任何的显现其实不存在什么罪障、业报,全都是空性的。
由于个体感消失了,也不存在伤害。比如我把色执消失了,你用刀随便砍吧。我没有个体感了,也没有自尊、人格了,你想骂我是王八,我反而会挑逗你:“王八不够,我做王九行不行?”这样一来,忍辱这些都不成立了。
所有的痛苦,害怕业障的回报,都是因为两个执着——人我执和法我执。安住于法性里面是没有这两个执着的,安住法性的特点,你要清晰地知道这是没有人我和法我的,而不是依据人我制造一个状态,或者是看着念头起落——念头起落谁不会看啊?有人发短信来问我:“看到念头是不是空性的?这个是第二念还是第一念?”我说:“你疯了,那是一个疯念。”(众笑)
所以,安住于法性的时候,一切完全是虚相、假相,没有承受体,也没有所受的罪业,叫“了即业障本来空”,属于果地的一种看业障的方法。
真的做到了以后,我们的业障是不是就马上空了?不是的,还得修行,一定要修到很高的境界才行。开悟了以后,并非就可以了即业障全部都空了,你会照样生病,有人拿刀来借你的盲肠做肥肠的时候一样会疼,这是因为你修行的力量并没有透过色法的执着。但是一直修下去,很容易就会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有个修行的过程,当所有的罪业完全的不成立,就叫“了即业障本来空”。
未了呢?那就对不起,因果业报,万劫不虚。如前所说,乐行国王和龙树两人是同根生(两人种下了一个同寿命的因缘),龙树菩萨因为修行,寿命很自在,一直不死,结果儿孙的继承人都相继死去了,具力太子对继位之事百感交集,母后连忙安慰道:“龙树菩萨在没圆寂之前,你的父王是不会死的,但他是一位安住于广大菩萨行境界的菩萨,如果你向他索要头颅,他必定会慨然施与的。这样一来,你的父王也会因此而命终,你就可以稳坐王位了。”
听完母后的“高见”,具力太子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结果都像砍虚空一样,为什么呢?因为龙树菩萨已经消灭了对于显现的色法执着,所以,用刀砍即法性砍法性,根本不管用,不会有任何的伤害。具力太子失望万分:“你个老不死,我怎么继承王位啊?”菩萨一看,知道这个因缘的出现表示应该圆寂了,于是和蔼地解释道:“往昔我在割茅草时,曾割断过一只小虫的脖颈,因为这个罪过,用吉祥草便可以砍断我的头颅。本来我的所有业都已经消失了,只想留着这个业力来度化众生,现在你来了,我就让你如愿以偿吧!”
即使是龙树菩萨(大乘八宗之祖)也一样,头会被割下来,这个叫做“未了应须还夙债”。这样一说,大家是不是很怕?真的到了龙树菩萨的境界,不要说一个头,有兴趣的话,他一天给你三百六十个头,而他的头又一下冒出来了。到了初地菩萨以后,生死基本上完全自在了,不要说一个头,如果不够,再给一个头你砍都可以。对他们来讲,一刹那之间有一百个化身,他只是要完成跟具力太子的缘,从某种程度上,也是消了这个业。
问题就来了,是不是任何一个业都一定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消呢?那就惨了,并非如此,可以通过修行的方式来消。修行的方式有哪些?去明白本性,那是最厉害的金刚萨埵,但基本上很少人能够做到。如果真的明白了本性,安住在大圆满的状态里面,所有的业障在里面都是不成立的,同时,这个时候可以去撩起所有的业障,让它快点出来兑现。
什么叫撩起业障呢?比如人在贪欲里面会犯戒,那么,过去关于贪欲的相应罪业都会出来,他就故意在贪欲的环境里面去看它出来,出来以后让它融化在法性里面。也可以在嗔业的环境里面去,看嗔业融化在法性里面,比如在坟场修断法。也可以消痴业,比如梦修。总之,修法有很多种。
我们要怎么修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修金刚萨埵,那修中观和修金刚萨埵能不能结合起来?可以!如前所说,法性是最究竟的金刚萨埵,还有三十五佛的忏悔修法,这牵涉到后面的经文了。
当我们做不到真正的空性修法怎么办?修单空,单空结合金刚萨埵的修法。金刚萨埵修法要具足四对治力:观想金刚萨埵的相,叫依止对治力;生起忏悔心,叫破恶对治力;念金刚萨埵心咒或百字明,叫现行对治力;坚决不再做,叫返回对治力。总的来说,要依止金刚萨埵,生起忏悔心,要有对治,忏悔了以后不能再做。
如今在依止力里面加一个空性(真正的空性认知就是金刚萨埵),如果没有怎么办呢?观想你的罪业,包括金刚萨埵本身、甘露等东西全都是假的,在观想甘露流下来的时候,都要觉得完全是一种无实质的相。包括你的罪业,都要觉得它是无实质的,其实就是一种单空的修行。
但是,单空里面又有金刚萨埵的相应观想,一方面把罪业忏悔了,一方面单空的见解也深了。因为你融入了见解的力量,对金刚萨埵的修行、清净罪业的力量就会加大加深,这是依止力的一个深入方法。
为什么我昨天说到修行呢?目的是为了这方面的修行,如果要说大圆满的修行,我也不会,你们也听不懂,但是这个应该会的。我们做了很多的观想,观想金刚萨埵光明灿烂的,但他真是没有实质的;观想金刚萨埵坐在我们头顶上或在我们面前,甘露从头顶流下来,甘露能够起到冲刷我们罪业的作用,同时也是没有实质的;观想我们的身体里面有脓血、蝌蚪、含生等东西流出来,它代表我们各种各样的罪业,同时还是没有实质的。
观想的时候,去觉知这些相没有实质,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忏悔更加充满力量。这也是一种“未了应须还夙债”的一种方式,只是通过修行来还,不一定要表现为我们的六根遇到很恶的环境来还,今天得个癌症,明天得个艾滋,死了再下地狱,这样是不行的。所以,通过观修的方式也可以还,而且这些方式真是可以做到的,否则,就是“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饥逢王膳不能餐”的意思是什么?本来是讽刺小乘的,小乘人遇到大乘法也不相信,就像饿得很厉害的人遇到了食物,但是没有听到国王下达命令就不敢吃。这是指什么呢?一些二乘见解不好的人,遇到很高深的佛法也不信。其实,我们谈不上信不信的问题,我们是信,但是坚决不照着做,这比不信还惨,这也叫做“饥逢王膳不能餐”。
为什么“饥逢王膳不能餐”呢?我们肚皮里面吃满了世俗这些没用的东西,小乘吃了四谛法等等之类的,虽然碰到高级的不能吃,毕竟肚子还是饱的,而你呢?吃的全是三聚氰胺之类的东西,地沟油、毒奶粉装得太多了!(众笑)
“病遇医王争得瘥”,病得很深的人,即使遇到医王也救不了。形容执着太深的人,遇到的医王因不信而错过。这个颂词本来是讽刺二乘人的,写《永嘉证道歌》的时候,有很多其他宗派的人(包括天台宗的人)都攻击永嘉禅师,说他是魔王,居然背叛天台宗写了一首《永嘉证道歌》,还想把《永嘉证道歌》烧了。结果没烧成,不然现在就没法讲了。接下来说到禅宗和大圆满的修行。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笼统的解释是怎样的?在欲行禅要靠知见力,在欲火中生出来的莲花是真正不坏的。详细的解释是怎样的?欲分为十类:依据五根所产生的东西叫做五欲——色、声、香、味、触;五根扩张出来形成了外境,叫做财、色、名、食、睡。色就是眼睛所看到的漂亮的东西;声就是好听的声音;香就是鼻子闻到的香气;味就是舌头尝到的美味;触就是抚摸、捏的,感受到冷、热的东西。为了满足这五根,需要好的环境,就会产生财(钱)、色(好看的东西、比如男女色,经常说别人是色鬼等等。但是,这个色不仅仅指男女色,你喜欢的字画都算是色)、名(名气)、食(好吃的)、睡(包括睡懒觉、贪睡等等),这些都属于欲。
“在欲行禅知见力”是什么意思呢?二乘人,特别是小乘人,一定要排开这些去修行。而在世间修行的一些大菩萨,往往在欲望没有彻底断除,在欲望还有的时候就可以修行,并不需要完全地拒绝欲望,甚至可以利用欲望和转化欲望,这就叫做“在欲行禅”。
怎样才做得到呢?要凭“知见力”。“知见力”是什么?我们要知道欲望的本质也是空性的。你说:“我现在有了一切欲望的本质都是空性的观念,我要去夜总会!”——你去嘛,烧死你!“知见力”并不是一个观念,必须要形成力量才行。
我们不能把此当成借口,一开始就要去“大乘在欲行禅”,不行的,必须得有那个力量才行。这个知见力要形成,你在做这个的时候,肯定不受它的诱惑。甚至你已经确知摆脱了生死,可以做一些超越生死的行为——这就相当厉害了!
我们不能这样做,并不代表大德也不能这样,有些大德的行为在我们看来真的很怪异。还有,即使我们不是大德,对欲望也要采取客观的一种看法。特别是我们居士,不能一回去就把老婆休了、不吃饭了,什么都不要了。并非如此,你可以暂时拥有这些,但是要去熏习和了解这个知见,然后慢慢让它形成力量。
首先是压制它,然后是克服它,最后是转化它、利用它。走到后来,就会去利用这些欲望——“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很多菩萨都是这么干的,但我们现在不行。有些人说:“哎呀,我喜欢点一炷香,沏一杯茶,然后坐在那里好舒服哦!”在我们看来,这叫扯淡!
但是也可以的,你就点一炷香、沏一杯茶,坐在那里舒服就舒服,有什么嘛?舒服、舒服、舒服,观察一下能舒服的是谁?这个舒服到底是什么?香气和鼻子接触的时候,是香气舒服还是鼻子舒服?鼻子舒服还是心在舒服?……弄啊弄啊弄,人就浸润进去了。我只是举例,不一定真要这样,这样的话,起码要一匹布那么长……
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利用这些,但这只是初步的利用,倘若利用得更深,就有藏传佛教的双修方法。大乘显教很多会去攻击双修,其实双修是真正的佛法,只是普通人做不了。
双修的标准,以前也曾讲过。首先,要开悟——真的明白了本性;其次,一泡尿拉到沙里面,“咝”收回来,还要看沙是否根本没痕迹。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行了,他可以双修了。凡是有人对你说:“我来和你双修”——“好啊,拉泡尿试试!”很简单的,不用做其他的,拉泡尿就能检验了。
有些大德不像我说得这么野蛮,他们说得比较委婉一点:苹果挂在树上,用禅定把它看下来,再把它接上去,而且接上去还不能有痕迹——倘若真的做到,好了,你可以双修了。这东西我们做不到但不代表没有,我们不能去攻击它,否则就是攻击佛法,是一种见地不行的表现。
所以,“在欲行禅”有很多层面,我们做不到的话,就老老实实地守戒。守戒的时候,也不要在知见上排斥这些东西。知见上去排斥,稍微看到有人做了一点欲望之事,就把人家骂得一塌糊涂,然后夫妻俩散了、朋友也没了,这样会显得很狭隘。所以,宽大一点是没问题的,但是不代表你自己可以这么去做。
有些人往往很纠结,总想自己原谅自己——“受了戒之后不准做这样、不准做那样,但我还是忍不住做了,我会不会因此而下地狱啊?”我嘲讽他:“你已经在地狱里了,还用下吗?”你总是这样是不行的,明知道不好,心里面又控制不住,何必嘛?学个佛把自己弄得疯疯癫癫的,对佛教的影响多不好,还不如当真去修行。(众笑)
有时候心胸可以开旷一点,佛教徒看见男女异性走到一起,马上就产生排斥:“哎呦,会怎么样哦?”说白了,真的是狗屎眼里看到的都是狗屎。中国人的联想能力特别丰富,以前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立刻想到杂交,立刻想到私生子。中国人的想象惟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可见中国人的内心之邪恶,这个邪恶说明了我们的文化存在着问题。
我们的文化有问题也没关系,现在学佛了,就要改变这些东西,要知道那是人类的一些欲望,欲望过度了会造成轮回的饿鬼业。我们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同时要想办法慢慢摆脱它对我们的影响才对,而不仅仅是站在道德制高点就开始骂,既不原谅自己,也不原谅别人,更谈不上修行。
“在欲行禅”也不是给我们一个可以随随便便乱来的借口,如前所说,你想双修也可以——撒泡尿,检验一下!就这么简单!
“火中生莲终不坏”是什么意思?恰好是在这种欲望中慢慢打出来的这种修行是最可靠的。小乘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污浊的,我们要离开它去涅槃。大乘则不这么认为,虽然世界是污浊的,但是可以利用它来修行,从而生出莲花,所以,大乘里面经常用“莲花”来做比喻。密乘则更厉害了,哪里有什么污泥啊?全都是莲花,还说生莲花?有生就有果,中观就把它破了,无因又无果,所以全都是莲花。
“火中生莲”的意思是什么?“火”指欲火点燃的轮回,整个轮回就是一团火,会烧毁生命的。一旦我们明白了它的本质,那是真正的莲花,那是不坏的莲花。那要怎么办呢?要明白它的本质才行,而且知见要形成力量,就要去修行,彻底踏实地修行。
彻底踏实地修行,其中的要点我们已经讲过很多次——要闻思、要修行、要坚持下去、要有环境、要有引导。这么多要点,我们应该咋办呢?自己去努力争取!但是,真在各种欲望中冲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火中生莲”。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种知见,对禅宗和大圆满来说,就要建立这种知见而且让它形成力量,这种知见往往是不拒绝各种各样的现起。
如果拒绝现起,靠躲避的方式也不是不行,但是时间会很慢,会变成一些显宗的修行。显宗不一定指的是汉传佛教,禅宗也和大圆满差不多。有些显宗要去回避这样不能、那样不能,这样也不是不可以,但不一定真的有用,有时候还会形成新的执着。
以前有一位修行非常好的出家人,眼睛绝对不会看女性的,死的时候也烧出了很多舍利子。但是,男性供他的舍利子时就光芒四射,女性拿去供就马上化成灰,这说明那个修行者有偏。
人类的一切显现,从本质来讲都是不好的,都是依据人我和法我的执着而产生的。我们不能认为真的有好的现象和坏的现象,实际上好的现象和坏的现象的本质都是空的。
我们为什么要回避一些很坏的现象呢?因为这些现象造成的伤害可能很快到来,如果不戒淫,那怎么得了啊?说得不好听,男的会肾亏,那还怎么修啊?如果不戒杀,那会更严重,可能得癌症或者被别人杀回来,造成你根本没有修行的机会,而且杀生也违背大乘最基本的原则——不伤害众生。
虽然“戒”是逐渐的、缓慢的,甚至可以利用的,但是杀就不行,因为太直接地伤害了众生。在大乘里面,贪有时候也可以利用,所以叫“火中生莲”。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勇施是一位菩萨,是一位出家人,在很早以前,他长得非常英俊。有一次,他在城里面遇到一个已婚妇女,看到他长得太漂亮了,就喜欢上他了,然后想方设法请勇施来讲法。讲法本是出家人的责任,勇施一听到有人请法,毫不犹豫就去了。去了以后,这个妇女就开始勾引他,刚刚开始,勇施根本不受勾引,时间长了以后,终于有一次被勾引了。
勾成了以后,忍不住就一泻千里,时间长了以后,被女的丈夫发现了,但是,丈夫觉得这事让人知道了会很丢人,于是生起杀心想把勇施杀了,勇施知道了,就拿了毒药给那个女的:“你要把你的丈夫干掉!”结果女的就当真下毒把丈夫杀死了。这么一来,勇施就成了很多劫以前的“西门庆”。但是,勇施毕竟不是西门庆,而是出家比丘,毒死了别人丈夫以后,突然良心发现,折磨得自己接近半疯狂的状态,走到哪里都到处询问:“我犯了杀罪、犯了根本罪,谁能救我?谁能救我啊?”
后来遇到一位叫鼻揉多罗的菩萨,说:“我能救你!”勇施一听,觉得很愕然:“你怎么救我?我作为一位比丘,淫戒和杀戒同时都犯了,我会下地狱的,还能救吗?”鼻揉多罗菩萨言之凿凿:“我绝对可以救你!”勇施还是不相信,于是鼻揉菩萨把勇施带到一座山里面,开始显示神变,显现出很多化身佛,说了很多法。这个故事出自《佛说净诸业障经》,其实,鼻揉菩萨说的全都是中观的道理,显现就是假相,罪业没有本质等等。
看了神通又听了佛法,勇施开始产生了信心,然后开始去思维这些偈语,其实就是离一多因等内容。思维到后来,最后真的证悟了,而且很快就成了佛,叫宝月如来,是《三十五佛忏悔文》里面的一尊佛。为什么要用他来作《三十五佛忏悔文》的其中一佛呢?因为他犯过这样的戒,而且他已经成了佛,那个地方叫“常光世界”。
“勇施犯重悟无生”,他犯了两重根本罪,一个淫罪、一个杀罪,最后还悟了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今天他已经成佛了,是《三十五佛忏悔文》里面的一尊佛。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欲行禅”是可以的,一方面如果真的领悟空性,可以迅速消解往昔的罪业。
这个偈颂有几重意义在里面,我们去读的时候,要明白其中根本的意思。对我们而言,要明白罪业都是空性的,但是要记住,这不是我们去造罪业的一个借口,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力量,纯粹是扯淡!
不要因为一个概念说了,就自认为悟了无生,这还要很长时间。但是也告诉我们,如果经过深入细致的闻思,是可以通过明悟空性来消灭所有的罪业。真正的金刚萨埵其实就是空性,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这些欲望。
狮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狮子吼,无畏说”,无畏地说出最根本的见解,但是,很多二乘人或者普通人听不进去,也不愿意照着去做,那个时候主要是讽刺二乘人的。我觉得,我们现在真的是听不进去,那就是“懵懂顽皮靼”。什么叫“顽皮靼”?小孩子总想玩,说老实话,听不到正见的大部分人,在知见上就像小孩子,他们听到的所有教育只围绕一个核心——让自己怎么快乐。
怎么快乐,无非就是如前说的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你还能玩出其他什么?我不信!不管拍多好的电影,我不信那个电影能把你带到无生法忍里面去,最多多出现几个宋仲基、Angelababy等东西,各种各样的剧集促使你晚上又做梦,然后梦醒……无非就是这些扯淡的东西。我们现在这种“顽皮靼”太多,而且还认为这就是生活的真实。
其实,有很多现象我们的眼睛也能得看到,我们会老的、我们会死的,死了以后,这些东西根本不管用。如果正如佛陀说的生命要继续,那是很悲惨的一件事情,为什么不做点对下一世有意义的事情呢?那怎么能肯定有下一世呢?你好好闻思、好好修行,只要用心,很当真去闻思,唯物主义根本不堪一击,想不通是因为你傻,你“顽皮靼”。(众笑)
“懵懂”是什么意思?他愿意去了解,但是用心不够,也不信善知识,也就是前世的屁股坟也没埋歪,埋的全是正坟(形容没有相应的因缘和福报)。这种人找不到好的指导,又没有加入好的团体,学了半天,还懵懵懂懂的,叫“深嗟懵懂顽皮靼”。“靼”是粗陋、粗鄙的意思。那个时代的人瞧不起蛮夷,所以直接把蛮夷叫成“鞑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这是说小乘人的,只知道犯了各种各样的罪业会障碍证悟菩提,但是不知道如来开了很深的秘诀,可以消融这些东西。如来开什么样的秘诀?最深的秘诀就是空性法,也就是禅宗里面所说的自心本性。我们要去认知自心本性,一旦认知了自心本性,什么都好办,这是一个非常快速的方法、最容易证悟的方法,也就是现在的大圆满。
但并不是说,非常快速容易,就真的对每个人都容易了,其实也有条件的,禅宗要死参,大圆满要依靠上师。所以,禅宗也需要依靠上师,现在的禅宗为什么比较衰微呢?证悟者太少了,而且太呆板了,总是这么参参参。曹洞宗到了后来,几十年在觉照里面一直觉照,觉照一切都是假的,从觉照中间一直透不过去,一搞几十年。原因是什么?没有成就者去打破那个光明境。
大圆满更不用说了,直接把法理提上来,必须要依靠上师。什么叫依靠上师?依靠过来人、成就者。在修行的过程中指导、护持,在根本的时候帮你临门一脚踢进去,踢进去了以后,帮你按住捆死在上面。修行有四钉,把他钉死在那个悟境里面,最后直至成佛(当然是比喻,不是真的把人钉死)。
所以,大圆满也是有条件的,但这些条件现在是成熟的,最不成熟的是我们根本不会对解脱有强烈的需求心(我承认有时候有点好奇心),进去以后,各种各样的因缘会很快让你退出来,这样的因缘太多了,简直数不清。能够走下去的,真的不多,经中说:“末法的时候,修行者如过江之鲫,成道者如凤毛麟角。”那是因为末法的诱惑太多,心志不坚定,这真的没有办法。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什么叫做“有二比丘犯淫杀”呢?《维摩诘经》里面有一品,佛陀让文殊菩萨带领三十五位菩萨去看望生病的维摩诘,开始的时候,他让菩萨们一个一个去问病,其间轮到了十大阿罗汉中持戒第一的优波离尊者。优波离以前是一个为人剃头发的理发匠,在印度四种种姓里面是属于奴隶的种姓(最差的首陀罗),其他人都不同意他出家,但佛陀还是让他出家了,最后他成了持戒第一尊者,即小乘的戒律坚守得最好的。
佛陀让优波离去问病,优波离说不敢去,因为刚被维摩诘骂过。为什么被维摩诘骂呢?这就引申了我们即将要讲的一个故事:有两个比丘在山中结庵修行,一日一比丘外出,一比丘在树下打坐,打坐的时候睡着了,睡着以后,有个樵女(砍柴的女人)看到这个比丘长得很英俊,就生起了淫欲。当时跟随佛陀出家的好多都是皇室子弟,皮肤特别的好(小鲜肉)。接下来这个樵女怎么办呢?当时是春天,如果禅定特别好的话,男性有时会阳扎(男根会竖起来),这时他正在睡觉,樵女就想趁机坐上去行男女之事,这期间比丘还是没醒过来,以为在做梦,结果射精了。
在比丘里面,这是犯了极大的戒律,是绝对要堕地狱的淫戒。但是,樵女趁他没醒之前就跑了,两个比丘气坏了:“害我犯戒啊!要命啊!”然后去找她算账,最后还是把樵女找到了,樵女一看有人追她,拼命地跑。另外一个没被侵犯的比丘跑得飞快,一直把樵女追到一个悬崖边上,结果樵女失足掉下悬崖摔死了——哦豁,又犯了杀业。
一个犯杀业,一个犯淫业,虽然都是无心的,但是,按照比丘戒都算是很重的罪,两人吓坏了,于是找到持戒第一的优波离。按照当时的戒律,必须要当天发露忏悔,第二天就属于隐覆藏罪,罪业会更重。优波离听到以后,就据律:“这个是大罪,必须开除出比丘群,要下无间地狱。”两个比丘就急坏了,一个说:“我们都不是有心的,我是被强奸加诱奸的。”另一个说:“我也是见义勇为的。”(众笑)
“波离萤光增罪结”,后来两比丘找到了维摩诘大士,维摩诘告诉他们:“你们没罪,无心无罪。”这是一个;第二,虽然因缘上有罪,但是可以修空性来解开。于是,维摩诘给他们开示了空性的法门,还对他们说:“罪在心里,是在外界?还是在外界的中间?”这些都是你们平常思维的离一多因——触,有没有真正的接触等等的东西。
思维多了以后,发现触以及死亡,这些全都是心的假相。这个方法先是落到对外境的分析,然后达到对罪业的分析(罪业是心的一种作用),接着对心本身的分析,然后会去觉知、感受,随后安住,最后会明白——所有的罪业也好、荣光也好、功德也好,全皆假相。这个罪业在他那里一下就空了、不成立了,真的摆脱这些了,这就叫“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今天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说我们可以用空性法门去消灭罪障。其中有两个要点:第一,在用单空的时候就可以去消灭我们的罪障。在用单空的时候,我们要明白罪障的本质也是空性的;第二,我们用空性的法门去消灭罪障,一定要通过修行去,而不能够把这种见解当成一种借口去造罪。
你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思维,也没有这样的修行,更没有这样的觉受,就轻浮地认为罪业是本空的——是啊,罪业是本空的,你过来嘛!我一顿暴打!你不要说我打你,你说罪业是空的嘛,打你也是空的。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真正地去闻思,但在根本上就是这样的。运用到具体的修行上,就是如前说的,我们去修《三十五佛忏悔文》也好、去修金刚萨埵也好,要用单空的见解去修。
当然,如果已经明白了本性,那很好的,在本性里面,你可以去回忆所有的罪业。本性并不一定死死地守在一个东西上,心是无住的,无住可以做任何的东西。其实,这就是学院里面讲的无垢忏悔,有一种密法叫《无垢忏悔续》,其实就是安住在本性里面,你可以回忆起所有的罪业,但是明白它毫无实质——当时的你以及你所造的罪,完全是虚空中间的一场梦幻。
这一切有赖于你真正去明白心的本质是什么,没有真正明白之前,这些都是假的。在没有明白本质以前,我们有单空的修行。刚才我略略地说了一下运行的步骤,这个步骤普通人都可以去做。虽然它需要花时间、花精力,但是真的可以去做。
单空还是一种对境性的修行,由里及外、由小到大、由浅到深,逐步地来。走到一定的时候,依据三宝所做的一些修法,你就发现完全可以把所有的罪业都彻底销毁掉。比如观想金刚萨埵,实际就是观想上师,因为上师就是真正的本性,也就是金刚萨埵样子的本性(其实,我说“销毁”这个词都是多余的,好像先成立再销毁似的,它从来都是假的,不存在什么销毁掉,你要明白它是假的)。
你的心逐渐地彻底地明白这个过程,就叫做“销毁”,明白一点就销毁一点,全明白就全销毁。没有真正的罪业给你来销毁,实际上,所有的修行就是让我们的内心真正地达到自由和解脱,因为这一切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心。明白了这一点,就叫做“方得名为观自在”。所以,《心经》里面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所有的罪业全部依据五蕴而成立,你真的照见它,直接认知、直接安住于皆空的话,就“度一切苦厄”——好了,整个佛法就没了。
一说到“空”,大家马上就想到什么都没有了——请记住,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所有的现象其实没有实质,没有人我和法我。你说:“我好难理解啊!”刚刚开始是有点难理解,你要去学中观、学唯识,慢慢地,逐步都能够了解。而且,你会发现那个道理根本没办法破坏,人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慈悲,越来越自由,越来越解放,连世俗事都可以帮到你。连解脱都能做到,何况世俗?大家得有信心!
好了,今天交流到这里,明天下午三点继续上课,讲证悟以后相应的一些作用和功德,同时会简单谈一些修法。主要讲的是证悟后的功德。明天是最后一天,希望大家用心修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永嘉证道歌》第12课
- 《永嘉证道歌》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