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堂课总结:
上堂课继续诠释经名。讲了“悦”的理由,因说而悦,因悦而说,是释尊因大慧大慈大悲而演说极乐净土的本怀。娑婆修行不易,净土解脱不难,且极乐净土又是阿弥陀佛前世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二十一亿净土的精华,五劫求索,结四十八大愿,再经无量劫积功累德而成。故而比其他净土更加殊胜。如相较于弥勒净土,有寿量长、无异性等等的优势,如下注明。再者,释尊开示说《无量寿经》在众经灭尽之后,佛陀加持此经还要住世百年广度群生,而后贤劫九百九十五尊佛出世时期,也一定会弘扬这部法。故而释尊畅怀而说,说时而悦,悦时即说。
再诠释了“无量寿”的内涵,为西方极乐世界因阿弥陀佛之无量智慧功德而成,有无量无边殊胜之处,但概括起来,可以用“无量寿”及“无量光”来表达,“无量寿”即本体,即空性;“无量光”即作用,即光明。但光明和空性本来一体,故而用“无量寿”即可说明一切。
二土比较:《释净土群疑论》唐怀感撰。
问曰:西方净土与兜率天宫,二处校量有何优劣?
释曰:此处之优劣,其事显然,有识咸知,讵劳更问?然前德已有净土之论,具言优劣,无劳此释。然前德所制犹有未喻,今更略辨显其优劣。以十二义彰其优劣:一主,二处,三眷属,四寿命,五内外,六身色,七相好,八五通,九不善,十灭罪,十一受乐,十二受生。
言主者,兜率天主迹现凡夫,虽名补处,未成妙觉,纵当成道只现化身;阿弥陀佛已成正觉,居处净土,多现受用身。据实而论,故无优劣。降迹化物,师弟道殊,当成现成。化佛报佛,觉满未满,现粗现妙,优劣不同,其义一也。
言处者,兜率是娑婆秽土,欲界劣天;极乐是净土胜方,超众妙刹。论其胜劣,无可比方,美丑显然,其义二也。
言眷属者,兜率天宫多间男女;极乐净刹少说女人。以此相形, 自分好恶,胜负悬隔,其义三也。
言寿命者,兜率天寿用人间四百年,为彼一日一夜。即以彼之日夜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寿命四千岁。然有中天,不尽天寿;讵比西方寿命无量阿僧祗劫?以斯相并,无以相俦,长短不同,其义四也。
言内外者,兜率天宫有内外院。内即亲近补处,永无退转,外即耽兹五欲,不免轮回。觉师子道亚世亲,犹生外院。婆薮般豆德邻无着,诞质内院。故知内院难生,多居外院,还造十恶,退没三涂;未若得生西方,纵令下品,莲花启发得遇观音,闻说甚深诸法实相,除灭罪法,永免循环。以此相形,岂为比较?其义五也。
言身色者,兜率天身色虽是天形,清净微妙实为殊特,然其终时,五衰相现,或两腋汗出,或光明隐蔽;讵类西方纯真金色,光明照曜百千由旬?故《无量寿经》以其贫穷乞士类粟散诸王。将至六欲诸天,方于净土生者颜容相貌威光自在同。夫聚墨况以金山,美丑不同,其义六也。
言相好者,诸天身相虽复端严,岂有四八殊姿,无诸美丑?西方净土乘佛本愿,悉有三十二丈夫相,无有美丑。胜负若斯,其义七也。
言五通者,如四十八弘誓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众生所得五通,或见或闻,下至百千万亿诸佛国土; 兜率诸天纵有报通,飞腾往来,岂能越界?纵生内院,未阶圣果,无经说彼历事十方。以此校量,其义八也。
言不善者,弥勒天宫往生者,既是凡夫,生居欲界,纵逢补处,亲闻大乘,具惑凡夫更无愿摄,还起诸惑不善之心;净土众生无斯恶境,故乘本愿不善永亡。其义九也。
言灭罪者, 《弥勒上生经》言: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十劫生死之罪。若有敬礼弥勒者,除却百劫生死之罪;岂比一声称阿弥陀佛,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得生西方?其义十也。
言受乐者,兜率五受间生;极乐无有忧苦。其义十一也。
言受生者,兜率受生或在男女膝上怀中;净土受生唯居花里或宝殿中。其义十二也。
略以十二种义,显其得失广无边,不可具说。虽二处胜劣其义如斯,然此二处往生,并是佛经劝赞,随人所愿依教修行,并得往生,咸蒙利益。如愿志求兜率者,勿毁西方行人:愿生西方者,莫谤兜率之业。各随性欲任情修学,莫相是非,即为佛法;递相非拨,便行魔业也,何但不生胜处,亦乃轮转三涂,诸修学士当思勉励也!
往生极乐具体利益:(1)不会再堕落三恶道;(2)形貌跟佛一样,没有美丑差别;(3)寿命跟佛一样,无量无边;(4)有宿命通;(5)有天眼通;(6)有天耳通;(7)有他心通;(8)有神足通;(9)遍供诸佛;(10)远离分别,诸根寂静;(11)定成正觉,证大涅盘;(12)女身转男;(13)莲花化生;(14)住正定聚;(15)远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16)不贪计身;(17)得金刚那罗延身;(18)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19)善说诸法秘要;(20)一生补处;(21)教化随意;(22)衣食自至;(23)应念受供;(24)证离生法;(25)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26)圆证三不退;(27)圆净四土。
这堂课内容:
诠释“经”之内涵。
四、经分二:(一)以契理契机解释;(二)以贯摄常法解释。
(一)以契理契机解释
“经”:梵语修多罗,译为契经。契是指契理、契机。佛所说的法既契合真理,又契合众生的根机。佛经即是以适合众生根机、时机的方式演说真理的教法。实相如是,佛也如是说。有时是直接说;有时是间接说,即首先设立引导众生趣入真实义的方便,在经过逐步引导之后,最终开示实相。所以这跟世间的法截然不同,世间的言论里充满了不正的知见,都是从迷惑心中说出,根本不能跟佛的圣言相比。只有佛的圣言才堪称是“经”。
(二)以贯摄常法解释分二:1、通释;2、别释。
1、通释
“经”又有“贯、摄、常、法”四个涵义。总的来说,佛经是以教法文字贯穿种种义理,比如缘起、空性、如来藏、净土等,这叫做“贯”;所说的法能摄持人心,把人心安置于正道中,这叫做“摄”;而且法义历经过去、现在、未来无数的时间,不会有任何改变,这叫做“常”;一切众生都要遵循这样的道路到达佛地,这叫做“法”。
而世间科学,过去的理论在不断地被后人推翻,所以都没有说到真理本身。佛的经教是不可能被推翻的,不然怎么成为永远皈依的法宝、尽未来际奉行的法宝呢?如果有错误,就不值得我们皈依。实际上,我们的本性或者法界有它真实的体相,本性的妙体在起用时也有它必然的规律,丝毫不差,这上面的法则是永久不会改变、丝毫不会改变的。佛就是现见了这些法则的人,而且如实地宣说了这些法则,因此佛传授的法称为“经”。
能认识到这一点,才知道为什么要皈依佛的圣教、遵循佛的圣教。这跟世间的发明创造不同,世间是以革新、创新为贵,谁有创新精神、谁能推翻老观念,大家就认为他有时代精神、有现代意识。其实这些只是妄想分别范畴里的事!
为什么世间如此混乱?为什么会不断地出现新思想、新观念?它的根源就是未与真理相应时,凡夫的第六意识,它可以产生无量无边的妄想与分别!如果它返迷为悟,就成为妙观察智。如果它落在无明中,与无明和合,就会出生无量无边的妄想——怎么想都行,怎么编造言论都行,也因此世间会变得越来越混乱。越是到了末法时期,就越表现为多元化的状况。这种多元化,其实更多体现的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因为已经没有了统一的标准,也就谁都有发言权,谁都有自创一套的权力。
但我们是信奉佛教的人,不能这样。要知道佛在经上常说“古佛如是说,今佛如是说,来佛如是说……”真理是永无改变的。正因为如此,如果能见到真理,就可以和佛菩萨见面。这个见面不是指四眼相对的见面,而是指圣人的心意我们也能体会,他是那样见、那样认识,我也那样见、那样认识。所以佛经里总是说“如是”、“如是”,“如是”充满了佛教的典籍。
真理是永恒的、普遍的。佛陀是彻见真理的觉悟者。而我们是未见真理的迷惑众生,因此要依止现见真理的无上导师佛陀,按照他的指示来见到自己的智慧本性,由此我们也就能见到真理,也能成佛。佛教就是这样以先觉觉后觉。这里只有继承,没有推翻。
“尽十界以咸遵”,这是“法”的意思。它是法则、是道路。一切有情都要遵循佛陀的圣教来修行,没有一个人能够逾越。所以佛教并不提倡自由主义,那是心念、行为放肆的狂乱作为。要知道,毕竟是有真理之道、安乐之道的。所谓的皈依法,就是发誓尽形寿奉行佛指示的正道。以这个缘故,佛说的经教就是法、就是道。
- 《佛说无量寿经》第02课
- 《佛说无量寿经》第0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