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什么?
每个人都能对“信仰”高谈阔论,比如需不需要信仰,选择什么信仰,但其实不一定每个人都清楚信仰的概念。如果查一下百度,可以看到这样的定义:“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者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信仰包含对某种东西的“主张”,比如我主张吃这个好、吃那个好;我主张谈恋爱要从一而终,而你主张多谈几次恋爱也没关系。与“主张”的范围相比,“主义”的范围就要大一些。对于“宗教”,大家也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比较主流的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等。
信仰还包含对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这些是大家能够看到的。比如佛教徒对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非常的崇敬。他生活在古代的印度,当时以一个人的形象出现,创立了佛教,所以佛教徒都信奉和尊敬他。对事物的崇敬也很普遍,比如佛教徒崇敬佛塔、寺庙,伊斯兰教徒崇敬麦加的“黑石”。
最后,信仰还意味着把崇拜对象的精神及行为准则作为自己的标准。不管信奉什么主张、主义,或信奉哪个人、哪个事物,这种信仰一定会给信仰者带来相应的思想。这种思想性的浸润又会逐渐形成信仰者的各种思考及行为准则。
比如对于麦加的黑石,伊斯兰教徒就附加了很多思想性的东西,认为黑石是“真主在大地的誓约”,将之奉为“圣石”,抚摸和亲吻黑石成为朝觐的内容之一。佛教徒信奉“众生平等”,所以不杀生。基督教信奉“兄弟之爱”,四海之内皆兄弟,所以提倡人和人之间的友爱。总之,不同的信仰者都有各自的思考和行为准则,正是由不同的信仰带来的结果。一般来讲,信仰带有一些主观情感色彩,特别体现在一些宗教信仰上。如果太极端了,信仰某个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甚至可能会丧失理智,不顾一切。
有人问:“普通人追明星,成了粉丝,算不算信仰呢?”在一定程度上,追星算是一种信仰,只不过上升不到一定的高度。比如某个明星上街,穿了一条有破洞的裤子,马上成为流行风向标,大家都模仿明星穿上破洞裤,不在乎会不会得风湿。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粉丝崇拜这个人,从而崇拜他的穿着,想要模仿。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信仰会影响行为准则,并不是要说这事本身的对错,毕竟有时候我们也可能会穿破洞的衣服。
但是,我们说信仰都会带有一些主观情感色彩,所以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效仿明星穿破洞裤。但当一个人不加思考、不加抉择地信仰什么时,走到这种程度,甚至会丧失理智。这就是现今世界上有很多邪教得以横行的原因,现在一些传销也是利用这一点传播的。
人一旦沉浸在“信仰”里,那可不得了,加上一些个人的体验,或者信仰者之间的互相鼓励和支持,有时会太极端,偏激到达一定程度,就容易丧失理智,造成麻烦。这不仅仅针对邪教,也适用于一些正儿八经的宗教,乃至于佛教的一些团体里,也会遇到这样的麻烦,甚至把非常伟大正确的教义弄成很可怕的事情。
哲学家沃尔特·考夫曼对信仰做了一个很精彩的定义:“信仰是一种强烈的信念,通常表现为对缺乏足够证据的、不能说服每一个理性人的事物的固执信任。”即信仰是个体或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的一种强烈信念。
这里指出信仰不是科学,因为科学依赖证据,信仰不依赖证据,考夫曼定义的信仰与现代科学立刻就产生了对峙。科学无关主观意愿、相信与否,只依赖于证据。如果无法推翻证据,就必须要认可,不信也得信。比如大家都能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如果有谁声称不信飞机可以飞起来,那他就是疯子了。
但考夫曼认为信仰不依赖证据。比如我说有佛,凭什么?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考夫曼对信仰的定义,但这挺危言耸听的,因为听起来信仰与科学是冲突的。
其实在普遍流行的观念中,信仰与科学也是不一样的东西,甚至是对立的。所以在整个主流社会里,如果我们宣称自己是宗教徒,或是信仰某种东西、某种主义,可能会因此而遭受非议。虽然在正式场合上,由于信仰自由,大家不一定会否定我们,但是在私下,很多人会排斥甚至攻击我们,因为他们认为信仰是反科学的。但事实上,这些攻击别人信仰的人士,往往没有很严谨、准确地思考过信仰与科学是否矛盾的问题。
有的人虽然会把“人活着还是需要信仰”挂在嘴边,但这些人所说的信仰是指一种精神依赖或寄托,并不一定认为信仰就是真理。在他们的认知中,信仰是一种信念而已,本身是不依赖证据而产生的,与科学是冲突的,而科学才是可信的。所以现在很多人拿着科学的“大棒”盲目打击信仰者,致使很多宗教徒受到严重的攻击、排斥、怀疑、不理解,现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科学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已经发展得非常昌盛,占据了强势的主流地位。科学成就否定了很多古代关于宇宙的神话传说。比如人类可以飞到月球上去勘探,粉碎了月球上住着嫦娥的传说和人们对此的信仰;人类发射的卫星所拍的月球的照片,也可以否定天宫的存在。
但奇怪的是,现在有宗教信仰的人的总数,反而超过无信仰者的总数。即使科学发展到这样的程度,现代社会还是有那么多人不愿放弃“不科学”,不愿放弃他们的信仰,这是为什么呢?仅仅是因为这些人愚痴才迷信吗?
有些人会说:“虽然科学发展的路还长,但最后一定能驱除迷信。”他们认为这么多人信仰宗教,是科学还没有完全普及,或科学在不断发展的原因。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在我看来,无论科学怎么在广度上普及、在深度上发展,都没办法让人类完全舍弃信仰。
信仰反科学吗?
首先,我们来探讨“信仰”和“科学”这两种事物。
在一般人的认知中,这二者是对立的。科学是我们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认知方式,信仰也是,但为什么大家认为科学的认知是正确的,而对于信仰这种认知却是见仁见智呢?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其实,这里面牵涉到人类最基本的两个认知方式:第一个,逻辑;第二个,实证。
第一个是逻辑,逻辑最具体的体现在于数学,稍稍有点科学素养的人都知道——“数学是科学之母”,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数理逻辑”。第二个是实证,实证是什么呢?依靠人类的基本感官,让科学理论变成看得到、摸得到、听得到的实验。比如造了飞机,就可以飞;造了青霉素,就可以杀菌。这些都是可以实证的例子。
科学实证,又必须满足两个结果,第一个要重复,比如你做完了这个实验,以后还可以重新进行这样的实验。第二个要共证,意思是大家看到的实证结果要一致。这就是实证的意义,否则我们怎么能相信科学的正确性呢?
因此,作出一个科学的结论,首先要有数学模型,也就是在逻辑上要能通过。然后还要经过实验验证,满足两种结果。第一要重复,你总不能自己实验成功了,但是拿给大家看,实验就不成功。例如你能坐着飞机回家,但是我们坐的飞机就坠机,这是不行的。第二要共证,也就是你我都要能看到实验结果。你不能在只有自己看到了、但别人看不到的情况下,就判定实验结果正确,这会变成个人体验、个人信仰,所以也是不行的。
比如有些人半夜见到了鬼,第二天爬起来吓得浑身哆嗦地告诉其他人:“我昨晚见到了鬼,他在窗台上唱歌啊!”然后其他人跑去窗台一看,发现什么都没有,然后怀疑他是不是病了?但是他会说:“我明明看到了,我就是看到了!”拿测谎机一测,也真的发现他没有说谎,可是我们也确实看到窗台上什么都没有,也没有鬼。那么,这种“实证”就成为了他个人的体验,是不能共证的一个东西,所以不能叫做科学的。因为科学一定是你能看到的,我也能看到。
科学采取的第一种认知方式是逻辑,而逻辑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数理逻辑,另一种是事理逻辑。事理逻辑是事物的属性所导致,和数理逻辑有差别,例如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氢氧原子结合就能成为水,或者把手伸进火里面就会烧伤——如果你怀疑,那你可以去试试。这些都叫做事理逻辑,不一定要用数理逻辑去推断,但可以尽管去试验!数理逻辑就是建立数字和公式,进行很多的推断和演算。当然,两种逻辑并不矛盾,可以相互利用。
总之,科学就凭着两样东西去确立它的正确性——一个是逻辑,一个是实证。科学不停去发展逻辑和实证,慢慢导致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掌握走到很高的程度。现在我们对客观事物的掌握,的确已经走到很高的程度了,我们可以制造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比我们更好的AI智能机器人,这就是我们对数理逻辑和事理逻辑掌握得非常厉害的体现。
所以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认为信仰是不对的,是没有逻辑也没有实证的。信仰只是个体主观产生的信念,不讲究科学的认知方式。那信仰是怎么来的呢?它依据传承来的。这里有一部分是佛教徒,一部分是非佛教徒,但不管你是不是佛教徒,这些内容人人都可以听,它不需要有宗教信仰或对宗教有深刻的理解。
我们认为信仰的认知方式是以个体的体验来认证,讲究传承和传说的。佛教圈里面的传说非常多,比如隔壁的耗子飞到天上去了,又或者某位大德一念咒,病人的癌症就痊愈了......还有一些个人的体验,比如有些人打坐时身体消失了,快乐的不得了……至于传承,佛教徒应该都很清楚,但是非佛教徒就听不懂了。其实大家都应该能从字面理解“传承”这个词,我们经常会说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这也算是传承。勉强要定义,“传承”是以语言、文字或者图画来传递一些精神内涵的方式。
宗教的认知方式,在普通人的观念里面,好像只是依靠个体的体验、语言文字的传承甚至传说来进行推广的。它不像科学的两种认知方式——逻辑和实证,你是没办法对此进行反驳的。所以对于科学的真理,不管哪个国家还是民族,得出来的结论都是一样的。比如牛顿三大定律,从国外到了国内,就不对了吗?爱因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相对论到了中华民族就不对了吗?不是的,无论到哪里,在地球上人类范围内,科学定理都是公认的。
但是宗教体验就不同了,文化不一样、语言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一样,即使有同样的内容说出来都是不一样的。你身上发生的,不见得在我身上发生,你说你打坐进入了“二禅”(一种很高妙的禅定境界),快乐的不得了,但是我在旁边并无法看到、体验到,我可以怀疑你是在装模作样。
所以这种认知缺乏逻辑和共证,导致有时候大家有可能信仰了错误的东西。其实科学和宗教的根本矛盾在于认知方式的差别和个体体验的不同。
大家注意,以上只是对普通宗教信仰认知方式的论断,而佛教的认知方式,并不是这样的,佛教的认知方式,既有逻辑,又有实证,但是它没有共证。为什么没有“共证”呢?后面我会讲到这些。但是一般的宗教信仰,其认知方式确实就是这样的,因此,由于认知方式的差别,大家就认为信仰和科学是矛盾的。
由于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很多人就拿着科学的“大棒”打击宗教。其实打击宗教也没关系,大家不信就没事了嘛。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这个世界上有时候是需要宗教的,不然我们的生活可能会变的很痛苦。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会和大家分享原因到底是什么,大家听了以后觉得有道理,思考吸收就行了,就算不认同,也只是浪费一些时间而已。
——摘录并整理自《信仰与生活》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实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破实有?
- 为什么拥有那么多,我还是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