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开始来说《中观总义》,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讲,先讲“所破”和“能破”,再主要讲“怎么破”。“怎么破”会讲到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心的空性,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破法,在几个因上怎么去运用的。至于物质的空性,大家经过离一多因的训练,很多人都会了。也许有些初学的师兄不会,所以我也会再讲一下。我们之后讲这些理论的运用,而现在就主要讲理论,下面我们开始。
中观说的是什么呢?书上讲了各种各样的中观:粗中观、细中观、外中观、内中观……这些概念大家去看书就行了,应该每个人都有这本《中观总义》吧?没有的可以在网上下载,要找到这本书来看,不然我讲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
一、中观的定义
其实,“中观”就是我们佛教徒对世界的看法。这是通俗的说法,当然它也有理论性的说法:一种不堕四边(离戏)的观点。但是我们不用说得那么学术化,其实中观就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本质性的看法,我们认为世界是空性的,而空性就是不堕四边。
离开四边详解
什么叫做不堕四边?凡夫(普通人)对世界的看法有四种: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有”就是世界是有的,在我们心面前呈现出有的状态。“无”就是世界呈现出无的状态。“亦有亦无”是指我们的无分别显现出来是有的,但我们的心认为它是没有的。它又是有又是无,明明看得到,但是心认为它的本质是空的 。
“非有非无”是指通过禅定让显现消失了,呈现出一片大空,从有相的角度说它已经没有了——非有;但它还是心的一个对境,我们的心还是认为有一个空,还是堕在二元性的认知上——非无。后面这两种在中观里面也叫做“二俱、二非”,“二俱”就是亦有亦无,“二非”就是非有非无,实际上这两边都可以归纳为“无边”。
“有边”很简单,我们的无分别识显现出一些对境,比如眼睛能够看得到、耳朵听得到、鼻子闻到气味,这就叫作“有”。“无”就是指这些东西消失了,呈现出一片大空;另外“无”也可以是一个意识的指向。意识认为有一个“无”,但实际上这个“无”是什么他也不知道。
如果很深刻地去看的话,我们的心能够显出一个叫“无”的东西来吗?你能找出一个东西叫“无”吗?绝对找不到,当你发现有个东西,命名它为“无”的时候,它实际上就是“有”了。就像有人问:“我们眼睛能不能看到无分微尘?”当你眼睛能够看到一个微尘在那里,命名它叫“无分微尘”的时候,它一定是有分的。你看到它有形状,有形状就有左右上下,它就可以分。所以实际上,我们的无分别识没有办法呈现出一个叫做“无”的东西,所谓的“无”往往只是我们意识的一种耽著而已,比如我们把完全没有形相的东西称之为“无”。
“无”的执著有好几种,最简单、原始的“无”就是“一个东西放在这里,然后我把它拿开”,相对于前面的“有”,它不存在就叫作“无”。第二种是,通过禅定,面前的东西消失了,我就认为它是“无”。还有一种是,在头脑里面耽著一个“无”,或者我的心直接觉得有一个“无”存在,虽然我找不到它,但我要去找它。
中观认为我们的心有这四边。心离开这四边,回到它原本的状态,就叫作“离开四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离开四边的,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如果说到心性的光明的层面,那就称为“细中观”;如果不说光明,只说心的本质是空性,这就变成了“粗中观”或者“外中观”。这些分类我们现在暂时不说,简单来说,中观就是一种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对生命的本质性的看法。
二、现代科学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其实科学也是一种世界观,现代科学大部分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唯物主义世界观)。然后大家依据这个世界观,作出相应的生活价值的取舍。既然世界是物质的,精神只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的话,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完这一生,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依据这个原则,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地快乐,要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去努力。谁对我的幸福生活造成损害的话,那就对不起,他就是阶级敌人,就要开始斗争。
把敌人斗赢了是很爽的,所以他们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如果我是唯物主义者,斗争是应该的,我就是要斗,凭什么不斗啊?我要活得快乐嘛!当然也有人说:“我不斗,我跑到一个地方躲起来”, 这稍微善良一点(或者说“软弱一点”),但他也是为了获得这一生的快乐,因为他害怕斗争造成伤害。总之,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他的世界观指挥之下开展的。
三、佛教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而我们佛教的世界观认为这个世界是空性的,虽然本质是空性,但是它有现象,现象的来源是心的连续性。心的无明造成了这种连续性,因而会有因果。秉持这种世界观,我们做事的时候就要很小心。
以前我们相信唯物主义的时候,任何事都可以不顾一切去干,反正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活着的时候干坏事只要不被逮住,那怕啥?就算心理上有点创伤,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无所谓的。但是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这样不行,它说因果不虚。因为世界既然不是物质,它是由心显现出来的,而且心是有规律的,那么前因就会带来后果,后果又带来更大的后果,一环一环这样套下去。我们经常说“刹那生灭”,其实刹那生灭的堆积就是因果规律,包括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现象。如果我们为所欲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果报,地狱、饿鬼等都是相应于这个理论而存在的。
这里要搞清楚,地狱、饿鬼、天界等六道并不是佛教根据这些理论捏造出来的,它们都是本来就存在的,是由因果规律产生的。只是佛发现了因果规律,然后说出来。所以不是我们在头脑里面通过思维捏造了因果规律,然后再按照因果规律捏造了地狱和天堂。地狱、天堂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的道理就是因果不虚。
其实“因果不虚”跟中观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很多人学中观学到单空的时候就不管因果了,觉得因果在单空状态里面是没有的,这就堕入了顽空、恶取空。但是实际上,学中观学得很好的时候,会非常在乎因果规律的。因为既然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组成的,而是由一刹那一刹那的心识连起来的,那么我们任何的行为都会为后面的显现埋下了因,到后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所以我们在行为取舍上就要非常小心:肉不敢吃了,怕被别人吃,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了……
当然,也是因为有我执而害怕不敢去做(害怕自我受到伤害),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我们在因果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到证悟以后,成为佛陀以后,因果也不成立了,这样我们就摆脱了因果链,获得了解脱。在因果里面不得自在就称为“轮回”,突破因果链就称之为“解脱”。
四、中观的作用
中观是一个准确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非常有作用。首先,它让我们明白在世俗行为上要非常小心;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挣脱这个因果链,获得解脱。正因为这两个作用,所以形成了自续派和应成派。应成派专门说挣脱了因果链以后的事情;自续派就认为,作为凡夫,须要抉择因果如细粉,世俗谛的自相还是不能舍弃的。这样就分开了二谛。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