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缘起因
下一个因是大缘起因,这个因表面上看起来很简单,它告诉我们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绝对不可能是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而一定是由两个以上的东西观待、组合而成的。其实最根本的大缘起因是:所有的东西一定要依靠我们的心而成立——这是最厉害的大缘起因。有什么东西能离开我们的心而成立呢?如果没有,那么大缘起因就成立了。
从唯识的角度来看,外界所有的显现一定要依靠心而成立,心与显现就是一对观待——这个因可以破掉一切!
大缘起因破虚空
比如我们经常觉得虚空破不了,难道虚空不依靠我们的心成立吗?当我睡着了,心停下来的时候,虚空去哪里了?
(听众提问:梦里的虚空怎么破?)
梦里的虚空也是你意识的显现,它也是依靠心而成立的。哪一样东西是不需要依靠我们心而成立的?找不到。有人会说:“现在我家厨房那个橱柜里的虚空,它不依靠我的心成立。”其实不是的,它还是依靠你的心而成立,因为你要去想象家里的橱柜是什么样的。当然,想的东西跟事相是不同的。至于那个事相,你拉开橱柜门去看的时候,它就在你眼识里面成立了(眼识也是心)。所以没有什么东西不依靠心识而成立,这是最根本的大缘起因。
当然,关于大缘起因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这本书上从四个观念来阐述了大缘起因:
第一:一切有为、无为法的自性都是观待因缘,或者是假立的,没有一法不观待因缘。
这个推理很容易理解,“因缘”的意思就是组合的、观待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比如刚才说的虚空,它观待什么成立?我们现在不从“观待心而成立”这个角度去说,这样太赖皮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梦中的虚空观待什么成立?想象的虚空观待什么成立?(回答:意识)这都落到观待心,我们现在不从这个角度去说。
(听众答:观待障碍。)
对了,虚空一定要观待障碍,否则没办法成立虚空。
我们以前我们经常在网上讨论虚空的作用和本体的问题,比如这个杯子在没装水之前有一个空间,然后把水倒进去,它里面的虚空就没有了。但有人说:“不是的,你倒水进去的同时虚空就在发挥作用,没有虚空,水就装不下去,它能装水恰好证明了虚空的成立。”这个问题怎么解释?……以前我好像解释过,现在留给大家去想,不然老是我一个人在上面说,我也不好意思。
(听众回答听不清)
杯子没有装东西之前表现不出它的容纳性,这时候它的容纳性不成立,而装了东西之后就没有容纳性了。虽然说装水的时候实现了它的容纳性,但这个容纳性不是无尽止的,它装满了就没有容纳性了。《中论》第二品里面关于“去”和“去者”二者关系的推理就可以用来破虚空,它用的方法就是大缘起因。
(听众:没装水的时候,杯子的容纳性没发挥作用?)
是啊 ,它没发挥作用,你怎么能说它有容纳性呢?
(听众:但是倒水进去它就发挥作用了。)
它已经发挥作用,但是它不能再发挥了嘛。
(听众:把水倒掉,它又能再发挥作用了。)
倒掉之后,它没有装水,怎么能说它有容纳性呢?
我这个说法不是狡辩啊,《中论》里面的辩论就是这样说的,它说去者还没有去之前,你不能说它是去者;而它一旦去了以后,就已经不是去者了。这是龙树菩萨教的,很多人学到这里都想不通,觉得这个完全是狡辩。但是我们从“绝对”的观念去分析,结论就是这样的;如果从我们平时习惯的观念去分析,那就会想不通。这是破虚空的一个方法,用的是大缘起因。
没想通是吧?回去慢慢想,读过《中论讲记》的师兄应该能够想通。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都讲过《中论》,它一共有二十七品,其中第一品《观因缘品》、第二品《观去来品》、第十八品《观我法品》这三品特别重要。先把这三品读完,把逻辑规律掌握了以后,其他二十四品读起来就很容易。《中论》主要以大缘起因来解决问题,《中观庄严论》主要是讲离一多因,它们用的因虽然不一样,但达到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证明一切现象都没有实质,都是假的。
曾经有人来跟我说:“我已经认同所有现象都是没有实质的,你不要再说了,你教给我一个方法来让它实现吧!”(基本上你们都会这样想的。)然后我教给他的方法就是:你再多想一想吧!(众笑)中观的方法就是这样的,要么反反复复去思考,要么你就去修前几天讲的“四夺”,感受现象的虚幻性。
反复思考,让心相信现象的虚假
经过反复思考这些逻辑推理,我们的心会越来越相信现象的虚假,这种相信跟概念上的相信差别会很大。你说你现在体会不到它们差别很大,那是因为你没有想那么多。你可以去问那些学了几年的师兄,我不相信他们在禅定里面体会到多少如梦如幻,因为他们表现出来的不像是那个样子。但是他们反反复复搞这些“无聊”的理论,然后慢慢就被“洗脑”了,再也没办法相信事物是真实存在了。所以反复思维多了就会有作用,索达吉堪布和慈诚罗珠堪布也讲中观的初步修行方法就是思维。
当然,思维到一定的程度,有些人就进行不下去了,这时候就要去感受。但是中观四步的第一步——“抉择空性”越熟越好,现在讲这些理论都是为了第一步抉择空性。虽然我们在概念上好像可以通得过,但我们要反复问我们的心:真的相信现象是虚假的吗?其实不是很相信的。你们可以去观察一下自己的感受,如果真的相信的时候,你就会产生直接的感受:“哇!真的是哦!它显现出来又没有实质,真的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哪怕仅仅是思维,都会造成这种结果。造成这种结果之后,在这种虚幻感里面保持下去,这就是修单空。最初的单空就是这样修的,没那么复杂。
那么修禅定是为了什么呢?禅定修得很好,心很静定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种虚幻感保持得很长很深刻,这就是止观双运。这是真正的修行,我肯定不骗你们,我若骗你们就肯定落入那口锅!
第二:“有自性成立,还需要观待因缘,自相矛盾”。
“自性成立”就是说一个东西有自己的本体,它的本体是独立、唯一、不变的。我们找不到这样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合在一起组成的。而且如果去分析它的组成部分的本质,你会发现它的组成部分又是由更细小的东西合成的,一直不停地找下去就变成了离一多因,每一个因缘也都没有单独的本体。
所以说大缘起因融合了所有的因,称为“因王”。缘起发生的过程,分析因和果的关系就是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破四句生因;分析缘起的每个支分的本体就成了离一多因。世界一定是缘起的,所以是性空的——这就是大缘起因。这是对五大因的总结。
大家听了这些东西,听了是听了,但作用不会很大的。我也知道作用不会很大,但我还是要说,大家还是要去看、要去辩论,要尽情地辩论,错了就要改正。反复这样争论,你的见解就会越来越纯,到后面就会产生感受。产生了对外境的虚幻感的话,附于外境上的贪嗔痴慢疑就会逐渐脱离,由此而生起出离心。
我们生不起出离心就是因为离不开世俗上的很多东西。举个例子,比如我以前很喜欢宝马车,如果我通过修行感觉到它如梦如幻、完全是我的心捏造的一个假象,这个时候我可以继续使用它,但是我绝对不会再为它欢喜为它愁了。它消失了就如同一个梦幻消失了,我的心不会纠结、不会痛不欲生,“我那时候为什么没看好啊,钥匙为什么会掉那里呀,保险也没买好……”不会这样的。一个梦消失了,再买一辆新的,又一个梦生起了,也绝对不会晚上去擦拭它,比老婆还亲。
系缚在外境上面的心念减少了,这就是出离心。然后看见其他的生命为虚假的东西而贪执的时候,你就会生起很深的悲悯,希望他能脱离这种贪执——这就变成了菩提心。所以思维也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如果思维得很深,那种虚幻感就能让我们产生很多很多关于佛法的美妙体受。
但我们为什么学了半天都没有什么反应呢?就是因为落于表层的概念,一晃就过去了,没有让心对这个概念产生直接的体受。其实思维也能产生体受,就算你说你不是思维的人才,但是你按照前段时间我们讲的观想用光去射之类的方法,也会产生这样的感受。甚至禅定也会产生这种感受,比如你看着前面的花入定了,慢慢地前面的花就会变得模糊。
但是如果你没有对中观理论的认知,你会认为那只是视觉变模糊了的状态而已,当你从定中出来以后,你会觉得现在看到的才是真的,刚才的模糊是假的。所以说没有知见的禅定是没有办法训练成单空的有境智慧的。
或者虽然他也认为这些现象是假的,但是他陷入了由禅定产生的某个状态里面,那也没有办法解脱的。实际上是心系缚在一个定的状态里面,这个定可以分成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定、识无边定、无所有、非想非非想处,所以他也不得解脱。
但是如果心里有了单空的知见、有个无实的执著,那么我们起码会摆脱外境,会觉得一切外境都是由心现。然后心又反观显现外境的心是什么,当他发现这个本质是什么的时候,好啦,他没办法不解脱!他发现本质了,身心相续逐渐被本质所融化的时候,那是真正的解脱!不受任何的心以及心所产生的现象的系缚,那就是所谓的“大自在”。产生了这种“大自在”以后,相应的功能自然会有的,一地至十地菩萨的那些功德都会逐渐产生。所以说空性的训练有很大的作用。
我老是离开书本讲了很多其他的东西,你们烦不烦啊?烦的话,我就照本宣科讲一遍好吗?其实要我照本宣科来讲,还不如你们自己回去读书,照本宣科的讲法有很多。这本书你们已经学过了,我再这样讲的话就没什么意思了,书上怎么说的你们自己看书就行了,不懂的大家讨论一下。而我是把我对它的理解跟大家交流,这不是传法。
第三:“凡是观待因缘而生者,实际唯是无生。”
这个可能比较难理解,有谁解释给我听吗?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会这么说?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些话一晃就过去了,否则很对不起三宝啊!
听众:凡是观待因缘而产生的,实际上都是假的。
师兄:为什么说假的就是“无生”,假的生也算是生嘛。
听众: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师兄:他这个解释很“狡猾”,你说他不对吧,其实他说的是对的;你说他对的,但我又没听懂。
凡是观待因缘而生的,比如这个杯子就是观待因缘而生的,但它的实质根本就没有生过。(这样解释大家才听得懂,以后你们有可能会去给其他人传播这些“非主流思想”,一定要让大家听懂。)我们确实看到一个杯子的形象生起,但它是虚假的生,实质从来都没有生过,唯是无生。因为它的实质是找不到的,所以说它唯是无生。
在世俗谛层面,如果从时间上来说,所有的生灭只在当下,生起的同时即是灭。(以前我跟西藏那几个哥们讲“生起的当下即是灭”,他们听了后摆手兼摇头。)为什么生起的当下即是灭呢?这句话大家经常会说的,我们还是要把它搞清楚,拜托!
听众:因为没有真正的生起。
师兄:是的,确实是没有真正的生起,这是一种解释方法。但是现在我们承认有虚假的生起。
听众:生起一定要有时间,但是经过分析,连一个无分刹那都不存在,所以根本就无法生起。
师兄:但是我现在确实看到它生起了嘛。
听众:这只是个幻象。
师兄:幻象也是生起嘛,它幻生幻灭,但是为什么说生起的当下就是灭呢?
听众:生起之后,如果它有一刹那的停留,它就永远不变了。
师兄:只要你说生起,它就一定要有时间;你破掉了时间的话,那就只能说无生无灭,从来没有生起过。但是它现在承认了生起,它说生起的同时就是灭,为什么?
听众:它是名言上的一种安立。
师兄:如果“生灭同时”是名言上的安立的话,那就不会有现象了。
听众:生起的时候灭,那才会有现象。
师兄:对!聪明!就是这样的。刚才她说这是名言上的安立,这样说也是对的。生起的同时灭,它才会有现象。如果生起的同时不灭,一生起就不动了,杯子永远不会旧。我太希望这样了,我希望回到二十五岁……
生起的同时灭,这是缘起上的解释;还有一个是从胜义上解释,当你处在胜义的状态中去看这些变化的现象,它是没有时间性的。为什么没有时间性呢?对我们凡夫来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已经成为一种记忆),未来的我们根本看不到,当下只是一小段时间。但在佛陀那里不是这样的,佛陀对所有的过去、未来都是当下现量了知的,过去、未来其实就是当下,根本就没有时间。虽然没有时间,但它又发生了一切。所以从胜义的角度来讲,也可以说生起的当下就是灭,只不过生起的是法性,灭的也是法性,“生灭”只是一种虚幻而已。这是另外一种角度的解释,两种角度的解释都是对的,大家应该理解了吧?出去也可以讲一把“非主流思想”。
在佛陀的层面,一切都是当下,他看得到所有的过去和未来,所以他会授记你:“某某佛出世的时候,你成为他座下的弟子,证悟什么什么果位……”《法华经》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妇女供养了佛陀一点点东西,佛陀就授记她某某时候成佛。然后这个妇人的老公就怀疑了:“佛陀,你是很伟大,但是也用不着这样说大话嘛。”佛陀说:“你不知道,一个种子下去了以后,它逐渐逐渐就会成为茂密的大树。”佛陀说的是很多劫以后的事。也就是说,在佛陀那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生起和结束,所有的生起和结束就在当下发生,所以佛陀又称为“遍知”。
而我们连明天会发生什么事都不知道,首先我们一定害怕明天没有饭吃,所以一定要挣钱;害怕明天会有“2012”(《2012》是一部末日预言的科幻灾难电影),所以我们要想尽办法登上“诺亚方舟”。不知道过去、未来,这其实也是一种无明。
第四:“缘起的安立,其义究竟而言,以自心前如是显现为根据。”
这是我刚才说的东西,它也说到了。它说缘起的究竟意思就是心前的显现,大缘起因的一个深层含义就是:所有的事物必须在心面前显现。这也就出现了唯识里面的两个因:明知因、俱缘定因。
明知因的意思就是,任何事物的成立一定要靠我的明知来确立,如果我不明知它,你没办法说一个事物成立的。假如你们现在看到我背后有一个妖怪,你们已经吓得“哎呀!哎呀!”叫起来了,但我还是很投入地和你们说话,我不知道它存在。突然我回头一看,哇!吓惨了!它因为我的明知而存在;我不知道它的时候,对我来讲它是不存在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离开我们的明知而存在,这叫明知因。
俱缘定因的意思是,外境的出现跟我对它的了知一定是同时的。如果它提前出现了,而我还不明知它,它出现在哪里呀?或者说我已经明知到了一个事情,但它还没有出现,这可能吗?所以外境的现起和我对它的明知一定是同时的。
这两个因说明所有的事物一定是跟我们内心的明知紧密相连的,这是最根本的大缘起因。关于这个问题的哲学上的争论就多了,布拉德雷、罗素、后现代的福柯……其实他们那些观点很精彩的,已经逼近唯识了,但是因为他们没有修证,所以永远写不出唯识那些很精妙的认知。所以有时候我看到那些哲学家的书就不禁感叹:“哎呀,要是他们遇到佛法就牛了!最起码是佛法的大学者!”但是他们遇不到佛法,所以就胡思乱想。
尼采的一些思想也是很深刻的,他把各种各样的事物分析分析分析,到后来他说事物的本质超越是非、超越对错、超越道德、超越上帝,什么都超越,站在似是而非的彼岸。“似是而非”就是如梦如幻,他分析到这样的程度。他甚至说,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你就是超人。所以他在他的很出名的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面说了超人精神,他用很骄傲的口气说:“咄咄咄!我教你们做超人!超越是非、超越善恶、超越道德,站在似是而非的彼岸!”但他根本不知道这只是通过思维想出来的,他没办法实践,概念跟内心完全不协调。最后他想疯了,成了疯子。如果是遇到佛法,这种事完全不会发生的。
你去看我们的思想史(中国的思想史也好,国外的思想史也好),有时候会心情起伏的,一会儿悲哀、一会儿赞叹、一会儿说不出的凄凉。那些东西看多了再来看佛法,你就知道真的是“天上地下无如佛”,然后就变成了虔诚的佛教徒。所以说闻思有非常深刻的作用!但是一个普通人去读那么大量的书,那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我们可以不必要读这么多书,通过扼要的学习和修行掌握真理就行了。
大缘起因就说完了,以上是自续派跟应成派共同的五大因。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05.能破正理(3):离一多因
- 07.能破正理(5):不共四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