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禅七终于快圆满结束了,长出了一口气。本来说今天只讲三句半,讲完后再讲一个“人无我”的观察和修行。但“人无我”的观察和修行讲起来时间很长,我们今天学完后还要念大半个小时的《普贤行愿品》回向,我想了一下,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能不够,说不了什么;还有呢,我的身体状态有点不太适应,所以我们就把“人无我”放到以后来讲,这里就先欠个账,以后再抽个时间跟大家详尽地讲“人无我”怎么去分析,怎么去观修。
这个禅七我们讲的大量都是理论性的东西,那么十一禅七我会用怎么修行的方式去讲《永嘉证道歌》后面的内容,希望大家到时候一起来学习。好,我们现在看剩下的内容:
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基本上所有刚开始修行的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什么过程呢?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对“有”进行修行,把“有”去掉之后,我们会着空。你说“我不想着空啊”,这在刚开始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们是凡夫呢?是因为我们有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如果把这个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再细化一些,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着四边”。什么叫“着四边”呢?就是把二元对立的认知方式扩展开来,我们的执着可以分成四大类,这四大类的执着可以叫做“着四边”。
第一个叫做“有”的执着着,就是我们会认为这些现象是存在的,“人我”是存在的,外面的世界“法我”也是存在的,这种存在我们有时候根本不经过思考——大部分人不会思考这些东西,一看到这些现象马上就认为它是存在的,至于它是什么根本不考虑,最多考虑这个东西对自己有没有用,是否可以利用,如果它可能对我形成不利,我就要把它排开。或者这些东西谈不上对我有没有用,我不理它。
不管怎么样,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存在,而且认为这种存在跟我们的心很多时候不相关。为什么呢?比如我们现在在这里听课,我们会认为自己的家一直在原处;我们的车开到这里,从车里出来上楼后,我们会认为车子还停在下面。我们不会认为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自己的觉知,不会认为它跟觉知是同时出来的。但事实上,当你的觉知不在那里的时候,它谈不上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我们一会儿下去又会看到它;但你也不能说它存在——它存在的话,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呢?这是一个很大的哲学问题,甚至是个科学问题。
现在量子力学里面有个试验叫“薛定谔的猫”,就是说当我们的认知没有上去的时候,一个物体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那么量子力学里面说,比如我们背后有一个东西,当我们没有看它的时候,它是以一种波(波函数)的方式存在;当我们去看它的时候,波函数就塌缩了,它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方式——以一种具象的方式而存在。
大家好好想一想,比如说我们的车停在下面的时候,我们的头脑里面会以想象的方式认为它存在,但这是你想象的存在,不是真实的存在啊,你必须要下去看到它,它才能很具象地存在。而且这种存在方式每个人看到的都还不一样,所以不会有一个所谓的“客观存在”。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去想这种东西,为什么呢?他们会觉得这些存不存在跟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啊?我吃饭、穿衣、睡觉、结婚、生子……这就叫生活,过日子,至于它存不存在,跟我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其实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哲学问题,现象的存在与不存在决定了我们的世界观。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这个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些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要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去获得快乐?这是很根本的一些问题。但是,由于世人不对此进行非常深入的思考,所以就任凭生命怎么来怎么去,随便,完全是瞎蒙蒙地在过日子。
由于在瞎蒙蒙地过日子,我们获取快乐的手法也不正确。比如我们认为外面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我们就要去攫取它,然后建房子、造汽车……我们把这个叫做奋斗,干一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变山河面貌、战天斗地的事,觉得这能让我们获得幸福和快乐。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但从根本上来说是错的,通过这种向外攫取的方式,你根本没办法获得快乐。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根本的认知错了。我们要认知到,其实这些显现并不是外面的客观存在,而是你内心的一种显现。它的呈现,是因为你的觉知上去了;而它呈现出什么样子,和你的心识里面有什么样的东西是相应的。如果我们每天念佛,发愿去西方极乐世界,信愿力很强大的话,死亡之后就会呈现出西方极乐世界。
那个世界漂亮得很,你没有战天斗地它也会出来。如果一个很矬的普通人在死亡的时候信愿力发作,一下就会出现西方极乐世界。他可能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处于边地疑城的莲花里面,他那朵莲花就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么一坨了,有一由旬那么大,一由旬是四十公里,就是有一千六百公里那么大,一个人住在里面要什么有什么。那西方极乐世界这种地方你是不是要去搬砖啊?搬死你。
而且那里面美妙得不得了,你要花钱去买的话,怎么买得起啊?像北上广这些地方,你奋斗一生可能连个厕所都买不起,还想买西方极乐世界?佛陀告诉我们,其实并没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外界,一切都是心的显现,我们只有通过修心,才能获得真正幸福的外境。
所以说,考察外界是否存在,决定了我们的奋斗方式。如果我们认为外在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就要拼命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艺去攫取,但佛陀怎么说呢?他说你“精勤如山王,不如积微福”,意思是你这么辛苦干什么啊?好好积点福报,自然就可以获得所需。
这很难让人相信,但事实上就是这样的。你看我身边好多发财的人都是大字不识一斗,真正做起事来也不是很勤奋,倒是整天去夜总会去得很勤。我身边也有很多很勤奋的研究生、博士生,但他们勤奋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给这些很不勤奋的人打工。你说这是为什么?!
这就牵涉到一个根本的世界观的问题。世人通常不思考这个问题,直接就说这些人是运气好,那他为什么运气好呢?他们不管了。佛法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根本的世界观错了,我们获取幸福的手段就会错,所以要反过头来重新建立根本的世界观。佛法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你不能只看眼前的东西,因为你会一直这么活下去。
什么叫一直活下去?我们认为人就此一生,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佛法说不是这样的,你会一生接一生地活下去,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什么意思呢?就是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种“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的死亡。只是说这个身体没了,我们再换个身体,再死,再没了,再死,再没了……就这个样子。其实,我们的根本世界观决定了生命观,也就是说,我们身体的存在到底是怎么回事,生命是怎么回事,取决于我们根本的世界观。
回到“四边”的话题上去,那么我们普通人肯定会认为这些现象叫“有”,比如我面前这个杯子,我会认为是“有”,然后我把杯子拿开后,我又会执着一个杯子没有的“无”,觉得什么都没有,这也是一种执着。这就是“有边”和“无边”的两种执着。
然后呢,由于我们有八大心识,前六识叫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识会形成矛盾。什么叫形成矛盾呢?比如我的前五识显出这么一个杯子,我眼睛看得到,手摸得到,鼻子闻得到它的气味,舌头去尝也尝得到它的味道,那么这个就应该叫做“有”。但我的意识又认为它根本没有实质,是个假象,这实际上就在我的心里形成了一对矛盾:“既有”——前五识有显现;而心识却认为没有——“既无”,因此这对矛盾就叫“既有既无”。
或者我在头脑里面想一个东西,比如想一堆黄金,想一辆很好的汽车等等,那这种思维的东西它有没有呢?有嘛,我明明在想,我甚至可以想那辆汽车是法拉利,有多么漂亮,方向盘又如何如何。但实际上我的眼识看得到吗?看不到嘛。这种头脑里面想的东西,在因明里面叫“遣余”,它不是个有实法,你的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所以它又是“无”。这个也叫做“既有既无”,也是一种执着。
再比如我们生起一个情绪,例如你的忿怒,你的仇恨,你的爱恋……这些都是“有”嘛。那请把你的爱恋拿出来?你拿不出来,只能通过前五识来表达,比如把手伸过来抚摸一下。那么那种情绪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好像是没有,但它明明又发生了,所以也叫“既有既无”。
还有一种执着叫“非有非无”,其实反过来说,我们的情绪和刚才说的想象出来的东西也可以叫“非有非无”。因为我们的前五识看不到,所以“非有”;同时我又能感受到这种情绪或想象那个东西,它是无吗?“非无”。
你说:“这个非有非无跟既有既无是一样的啊?”其实很多时候就是一样,不过有时候也不一样,比如所境上的“非有非无”(刚才说的是能境上的“非有非无”)。什么叫所境上的“非有非无”呢?比方我去打坐,定到厉害的时候,进入什么空无边定、识无边定,身体消失了,甚至大地平沉,但虚空还没有粉碎,呈现出一片大空的境界。(可能文化山庄有些师兄偶尔可以进入这种定,能够做到的人定力是很深的,一坐十几天都可能,他坐下去就是一片空。)那这个空你能说它叫“有”吗?不能叫“有”,叫“非有”。但它又不是什么都没有,明明就有个空,所以又是“非无”,这就是所境上的“非有非无”,是非意识性的。
前面我们说的通过头脑去想一辆车,是属于意识性的“非有非无”,但在这种定中是非想象性的,在四空定的时候,意识已经停下来了,出现的那个虚空到底是什么呢?不是眼识看到的,也不是用手去证明的,那个时候很多人会认为这就是心的样子——但心像那个样子吗?心如果像四空定那个样子的话,为什么它会变化呢?为什么它会消失呢?所以心不是那个样子,只是有点像。
它实际上只是心呈现出来的一个样子,是一种非常细微的意识。所以坐到四空定的极处,叫“非想非非想定”——它不是想,叫“非想”;但它又有一点点这种东西(意识有非常非常细微的作用),所以叫“非非想”。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个定境没有办法表达了,所以老是用“非”这样的词汇来形容。那么以上的分析就把我们心的四种大的状态归类了,叫做“四边”。
我们首先要对付“有”边。当然,很多人一听说“弃有着空”,一开始修行就很害怕自己着空。我有时候想你先着个空来试试看?其实大部分人都在着“有”,根本着不了空。但会不会有着空的呢?有的,你看文化山庄有些人,他们一直打坐,坐在那里非常舒服,最后连舒服都消失了,完全没有念头,身体开始感受不到了,有的会看见光,有的连光都会消失,纯粹没有念头,然后他在里面很长时间不出来。
有师兄念金刚萨垛,四个小时只念了五遍,他坐上去:“嗡——班——扎——萨——埵——吽——”这个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但你说他是不是在着“无”呢,其实都不算真正的着“无”,只是陷在禅定里了,勉勉强强可以算是着“无”。那这个是不是一种误区呢?我们大部分人刚开始修行的时候都不行,但走到后来很多时候会有这样的着空,这是误区,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而且大部分人所着的空不是这种禅定性的着空,真正的着空是什么?是我们前几天讲的那种着能境空。
能够着能境空的人,我觉得都很不错了。比如说他生什么病,他一回到那种状态里面,病马上就可以减轻。他情绪来了,一调起单空的觉受,情绪马上就消失了。着所境空的那种二百五很多,他想象一个空出来以后,跟想象的“有”打架,然后他觉得这个想象的空呢,比较有利于实行他的欲望,所以他就着在这个所境空上面。
比如说你让一个普通佛教徒去杀人,他不敢杀,怕杀了要得报应。但在这种着所境空的人那里,“有什么呢?一切都是空的,杀!”这个东西偷不偷?“偷!偷了怕什么?空的!”这种二百五有很多,好多学空性完全没学懂的就会变成这样。其实他那个空只是想象出来的一种观念性的空。
所以刚才说的“弃有着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儿八经地去观察和修行,学了离一多因或明知因等中观唯识方面的理论之后,他首先在思维中间觉得它没有实质,但东西还在。东西还在的话,它就有因果规律,这个就不能叫所境空,只是在思维里面认为它没有实质。然后开始慢慢感受它的没有实质,这个感受会越来越深,并形成定,定下来以后它就真的开始消失。
这种消失呢,大部分人前期是因为禅定而消失的,并非是没有它的执着了。没有它的执着了这种消失就吓人哦,那个人会变得好厉害。为什么呢?比如一个人完全没有身体这种显现性的执着了,你刀刺上去的时候就是空的,真的会这样。你看他们藏地有些老修行人啊,腰带一捆捆个死结;还有前几天我们讲的龙树菩萨,刀砍上去就完全砍不到,变成刀劈虚空。
如果是用禅定暂时把它盖住的那种,他在定中身体也没有了,但出来后你一刀捅上去他一样痛得叽叽叫,这就说明他那个执着并不是真的没有了,而是禅定的时候把它压住了。感觉不到身体的状况很多嘛,比如睡着了就感觉不到了。你说:“那是因为意识昏沉了,头脑清醒的时候呢?”头脑清醒的时候也可以感觉不到身体的,比如说我现在牙疼,他们给我打了麻药之后,我就感觉这一块是没有的。但实际上有没有呢?实际上有,麻药过了以后会痛得叽叽叫。
所以说头脑清醒的时候也一样,比如我们不搞全麻,保持头脑清醒,把躯体那部分麻醉了,你就会觉得没有身体。那么禅定有时候就像麻醉一样,你会偶尔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但实际上那个执着还在,只是因为禅定力太深了,可能把身体这种显现性的执着先盖住了,有一种另外的执着大过了身体显现的执着。
不过,如果你要是真的训练到了没有身体的执着,那就不得了了,那个不仅仅是没有,它还可以变。你们看电影《X战警》里面那个女的,一下变成这个,一下变成那个,如果一个人真的对身体没有执着了,他就有这样的本事,而且这种人的观想能力强得不得了,他看你一眼,一下就能变成你这个样子。
你看马尔巴以前经常调戏他的弟子,他在上面讲法,讲着讲着突然在法座上显现出一轮月亮,突然又不见了。一会儿他又整一个金刚萨垛出来,下面的人肯定都看傻眼了。他真的是没有身体的执着了。
执着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它已经不受控了,我们的意识已经没办法控制它了。像我们身体的现起就根本不受意识的控制,比如我的身体生病受意识的控制吗?所以我会受苦嘛,这个叫做执着。还有我们有些情绪也不受意识指挥,比如说我们爱上了谁,“这个人是个坏蛋,不能爱他!”心就是不干,对不对?也就是说它不受意识控制,不受理智指挥了,那个叫做执着,我们其实有很多这样的执着。
那么“弃有着空”,刚才说的,如果真的训练到着在那种很深的空里面的话,真的很不容易。不过,要真着了这种空也挺可怕,因为他并没有认知到本性,但他已经建立了能境上的空,处于那种很深的单空状态,感觉很像证悟了。这样的一些人你再去教他,理都不理你,特别是你又不具备他的一些功能。比如一些证悟了的人是没有神通的,而有些单空修得好的人会有神通,然后两个人一见面的时候,他就觉得:“你牛什么?我呼地现个月亮给你看。”你再给他说离开四边这些东西,他完全不理你。
那种人很难教,那种人也非常危险。由于他知见不够,他就是不知道自己没有证悟,他会认为你这些人不过就是些读书的。所以宗下和教下经常发生冲突嘛,什么叫宗下呢?“宗”是禅宗的“宗”,就是那些直接去求证本性的人。教下就是指读书的人,宗下就瞧不起读书的,说他们是穿黄衣服的,叫他们“教花子”,老是去找别人要东西。学教的那帮人就看不起打坐的,说他们每天去参念佛是谁啊,参又参不下去,盲修瞎练,叫他们“宗疯子”,双方互相攻讦。实际上两个都要结合才行。
单空真的着得很深的那些人很麻烦,因为他有神通,而且禅定也很好,你想想看,他都可以让身体消失了,你去说这些普通的教理,他根本就不理你。所以说这个“弃有着空”实际上还是一种执着,因为它不是我们自然平常的心,不是心的本质,而是心的一种状态,一种比我们这种纷繁复杂的、散乱的心更加集中和明亮的一种状态而已。他的我执和法执可能被这种空的执着全部盖住,导致发不出来,但发不出来其实更加可怕。
为什么呢?比如前面那种着所境空的二百五,一耳光下去马上就解决了,这种人很多,他最多是纠结:“哎呀,这个单空怎么跟我的菩提心修行是冲突的呢?”你给他说一说,他可能很快就明白了。而且这种人有很多烦恼,有烦恼就好办——你吭哧吭哧修半天还那么多烦恼?去去去去去,一边儿去!他绝对不会认为自己证悟了。
但那种真正着空着得很深的人的话,他是没有烦恼的——表面上没烦恼,因为很多烦恼都被这种单空的执着盖住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事。当然,我们现在说到这个的时候,好像觉得很可怕,但我也告诉大家,如果大家有这个本事,你去着一把空也没问题。然而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我们大部分人连单空都修不下去!不过,尽管这样,从理论上我们还是要去讲这些。
那么“弃有着空病亦然”是一种能境上的状态。这种状态如果形成定以后,会有各种各样殊妙的现象出来,会有神通,教理也会懂很多,这些佛教的书籍他拿起来一看就看得懂。他唯一没有办法对付的,就是禅宗的某一部分机锋,他不知道在说什么;还有一些很深的关于大圆满或禅宗的理论,他总是有点拗,不顺,觉得 “那个东西怎么回事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单空总是会有状态的,总会有一个轻微的执着在里面。粗大的执着我们很容易搞清楚,轻微的执着虽然不容易搞清楚,但他毕竟还是有。而真正证悟了的人是随意的、随缘的,在这些方面不会有一点点的疑滞,非常清晰。也许他不会有单空修得很好的那种人的神通和觉受,但他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是绝对的清晰。那你说:“这个我怎么判断呢?”说老实话,像我们现在的程度没有办法判断,你该做的就是好好修行学习。
所以说“弃有着空”的这个空,跟着“有”一样,实际上都是一种二元性的执着,并没有一无所住,“病亦然”。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初步的修行者,你还是要先去修单空,你说你要不修单空直接上去,一下就去认自心本性,那绝对是哄人。你看那些自称一下就认识了自然本性,随缘任运的人,他随什么缘任什么运啊?烦恼起来就随着烦恼走。人家的烦恼是菩提,他的烦恼是烦恼,菩提还是烦恼,这样是不行的。
还如避溺而投火。
这是形容我们“弃有着空”的这个过程,就像是为了避免被水淹而跑到火里被火烧。
佛陀对着空的一些说法也很严厉,他说:“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佛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其实很好摧毁,就是心里面有个具象(具体的东西),那么很简单,我就对它修离一多因,干掉它就完了。而且“有”会造成烦恼,比如我会去抓它或排开它,很麻烦嘛,还会带来很多念头。
而着空不是这样的,哪怕你着了一点点,它都会带来殊妙、很爽的感受,而且很多时候你破坏不了它。你怎么去破坏空啊?就像我们以前经常说的,比如身体消失了,呈现一片大空,我就拿离一多因去破掉它,好了,这个空没有了,结果换了另外一个空,这样一层层破下去根本破不完,所以叫狗咬尾巴、飞鸟追影,非常麻烦。最麻烦的是什么呢?你会在里面产生神通和各种各样殊妙的觉受,总的来说,有乐、明、无念三种大的觉受。
第一个是“乐”,你在里面会很快乐。我们普通人都是有时快乐有时痛苦嘛,比如有香车美女的时候很快乐,但汽车撞了呢?美女变成老太婆了呢?那就不快乐了。但着在那种空里面就不是这样的,真的会好爽啊,爽到一塌糊涂。
然后呢,由于这个心不执“有”了,心本质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所以会很“明”。“明”的意思是什么?就是你说不定会出现神通,比如看见隔壁啦,听到几十公里以外的蚂蚁打架啦,各种各样的创意、能力全都如泉水一样涌出来。而且你的很多感受跟成就者的那些感受都一样,比如见到风都是诗啊之类的,因为心本来的一些东西出来了。
还有,在那个空里面形成定了以后,你会“无念”。无念的时候心也很爽,完全没有念头。我们执“有”的时候,一定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念头,觉得这个好那个坏,你看我们现在大部分人都在被念头折磨嘛,晚上睡不着觉啊,想东想西纠结啊等等之类的。但他处于“无念”的那种空里就没有念头,所以那种空很难被破掉。
因此佛陀说“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着空如芥子许。”须弥山再大,我也可以摧毁;但要是着了空,产生了一些觉受后,你要他拿掉就很难。而且这些人会形成一些非常可怕的傲慢。
什么意思呢?你比如说我们普通人也会有傲慢,但我们的傲慢很容易被摧毁,不外乎就是一些很粗大的比较:”你看!我比你长得肥美!”“你看!我的衣服都是名牌!”“你看,你开的车是奥拓,我开路虎!”“我是土豪,你没我有钱。”诸如此类很矬的一些东西。什么是傲慢?就是两个相续放到一起的时候,总认为我的相续殊胜过你。
但着空的那种傲慢很可怕,他根本不跟你比这些东西,而且他整个人会呈现出很多人类优美的品质,很谦虚啊,很有礼貌啊,各种感恩感谢啊,人品很好啊,很善良啊……但他永不放弃自我!哇!这个很容易出问题。这些人还会变得非常细腻、浪漫,我告诉你嘛,他点香都会比你点得好一些,玩念珠都会玩得比你爽一些,同时,他的傲慢也就体现在他所呈现的这些特质之上。这些人你要是去教他,他会很谦卑地说:“你说得不错,哎呀,你好殊胜呐,但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说他们很难走出来。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他所处的这些状态还不是真正的证悟。那些证悟了的人反而不会那个样子,很多时候都很随性,乱来的,看起来一点都不像大德——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你根本没办法去揣度。
不管怎么样,“弃有着空”是一种病,而且这种病如果真的着上去还是有点麻烦。当然我觉得这对我们现在来说不是个问题,我们基本上还在着“有”。不过修到一定的时候,比如说再修个十年二十年之后,这些问题就会开始出现。好,我们看下面一句: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舍妄心,取真理”,是我们在世俗谛上应该去做的次第修行:我们要舍掉虚妄的东西,比如说贪嗔痴慢疑这些妄心,然后去“取真理”,求取本质。
但到了最高的层面的时候,这种取舍之心是不对的。那个时候取舍之心就成了“巧伪”,一种虚假的东西,又是二元对立——不管你取的东西再真,它还是二元对立。所以说到了最后的时候就不能够“舍妄心,取真理”,为什么呢?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妄心的本质是空,那么妄心本身就是真理,叫“色即是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而不是离开妄心另外还有个真理。刚才说的“弃有着空”实际上就是舍妄取真所造成的一种结果。
大家读过《大圆满基道果发愿文》嘛(一切所缘即为见解毒,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一切取舍行为之险隘,愿能现见离苦之法性),它说修行是修行的病,见解是见解的毒。我们拼命闻思,它说你是见解的毒;你拼命打坐修行,它说你修行有病。其实到最高层面认知到本质和无修的时候就是这样,它没有什么真理,一切都是真理,只要你舍弃一个东西去拿一个东西,肯定是不对的。什么“当下即是”、“捞摸不到”、“一切现成”,其实都是说的这个,我们不能够舍妄取真,舍妄取真必定是二元性的行为。
但这是到了最高层面我们认识真理的时候才会这样,我们现在行不行呢?现在真的不行,现在你就是要舍妄取真。所以这个时候对我们而言,首先要取次第修行,比如说我们现在去修五加行是不是舍妄取真呢?就是舍妄取真。我们出离心是不是舍妄取真呢?也是舍妄取真。我们这样不要了、那样不要了,只要修行,这不叫舍妄取真吗?我们菩提心不要自我了,去救度所有的众生,这个也叫舍妄取真。我们修空性不要庸俗显现了,要回到一个把一切显现都破了的法性定里面,这个其实也叫舍妄取真。
那么达到最根本那个层面,当我们真的认识到本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舍妄取真是错的,因为妄本身就是真。妄为什么不能成为真呢?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的本质是空性,如果知道了它是空性的时候,妄就是真,色即是空。
那我们怎么去实现这个呢?我们可以通过大圆满直指心性或禅宗去见自本性,真的认识了本心之后,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这些显现,空间也好,房子也好,桌子板凳也好,全部都是你的心。那个时候你是怎么去看这些东西的呢?
我们现在看这些东西是二元对立的,是具体地看。什么叫做具体地看呢?比如我手上这个杯子,我的眼睛一看上去,能看跟所看马上形成一对,而且很具体,这个杯子是圆形的,白色的,上面有花纹,非常的具体,这就是所谓的相。然后我要是认为它是一个存在,这个就叫做“着相”。
那么不管我们去看什么,哪怕我去看眼前的虚空也是一种着相,它就是一种相,呈现出一种很具体的东西。“具”——具备,“体”——它有它自己的体,所以叫做“具体”。这就是变成了二元对立,心不是这个样子的。
但是,当我们说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就不能具体了。空间也好,桌子也好,板凳也好,它们都是“一个东西”,哪个东西?你只能走到心那里去,因为你一具体就没办法是心了。那么走到心那里去的时候,你再去看,心是什么?心根本就找不到,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心是不能具体的,对不对?你能找到心有形有相具体的吗?没办法具体。
刚才我已经说了“具体”这个词的意思,你们好好想一想。那么心虽然不能具体,但它有“明”啊,即使我们睡着了都会有“明”,是“明”睡着了,因为石头不会睡着嘛,只有人才会睡着。对不对?所以说落到心的时候,我们去看这些东西就不具体了。那不具体的话你看它是什么呢?只能是明。明不明白啊?也就是说,具体才是形,我们不去看这个形的时候就是“明”,“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当你看到这些相不是相的时候,那就是什么呢?就是“明”,所以明空双运。我们很多时候说显现叫做“现空双运”,在法性定里面叫“明空双运”,两个不一样——这叫“二”啊!其实这些都是“明”,都是一种明空双运。
那么这个根本的“明”,你能不能给我找出来?其实你也找不到,它既不具相也没有体,所以它是空性的。同时它一直都在——它能不在吗?不在的话大地怎么显出来,虚空怎么显出来,灯光怎么显出来,这个胖子怎么坐在上面?所以说没有办法不是“明空双运”。而且,如果这一切都是明的时候,你能取这个、不取那个吗?取这个不取那个就成了“二”,马上就是分别。我们经常说“你不能分别”,其实所有分别的根本就是这个。
如果这一切都是明的时候,我们用得着找吗?包括身体都是明了,你要做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什么都不做嘛,安住于此就完了嘛,当下就是佛嘛,是不是?哎!都没懂,我跳楼算了。)
其实就这么简单。这个“明”假不了的,没办法假,如果你体受到就是这么简单,你就是佛。这个“明”谁都拿不走,即使你是个魔鬼,那个“明”都还在,下了地狱也在,你成了佛还是它,不管你是个什么都是它,耗子老鼠蚊子苍蝇全部都一样,只是你还不明白而已,一旦明白就是这个样子了。
但真正要体受和安住于这个“明”,真的是有点难呐。为什么难呢?你明得了吗?你一下就明到具体的东西上去了,比如明到一个美女上去了,那是很具体的东西哦,S形的;一会儿又明到宋仲基上去了,再一明,都野兽……全都明到这些东西上面去了,你的心就开始取舍了,一取舍就会有痛苦。
你看佛陀说的八苦全部都跟取舍有关系:求不得苦是取不到;爱别离苦是取到了以后它要走;怨憎会也是因为取舍产生了矛盾;五阴炽盛是因为欲取将取而没有取,否则你晚上一个人对风流泪对月流泪伤什么心啊?有些人没事就伤春悲秋,觉得自己好浪漫好抒情,这种人拖出去一顿暴打马上就对了。然后生老病死也全部都是取舍,是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完全安住于那个无执的“明”的话,那个就是佛陀,没有其他什么了。但是,由于我们老是不停地在这些具象中挣扎,所以就会有痛苦。其实,什么四夺也好,空性也好,无非就是把这些具象给你打烂,打烂了以后,心见到那些相不再是相,而是“明”的时候,就搞定了。佛经里面把这个叫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学人不了用修行,深成认贼将为子。
就是说有些学人没有深深地明白这个光明是什么,本性是什么,然后强行地修行,这个时候叫做“认贼为子”。
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不能说这个是错的,但到了根本的时候,就跟不能再舍妄取真一样,你只要发现了光明,那就真的不用修,还用修的都是假的。所以你看禅宗里面,如果你很使劲地在那里修行的话,会被那些大禅师嘲笑的。
我们以前不是讲过一个故事吗?一个大禅师看见两个弟子,一个是首座在那里打坐,另一个在旁边睡觉,他把首座骂了一顿,然后表扬了睡觉的,说人家这个才叫修行。睡觉的叫铁牛和尚,他写了首诗:“铁牛无力懒耕田,带索和犁就雪眠,大地白银都覆盖,德山无处下金鞭。”
“铁牛无力懒耕田”,就是说他铁牛和尚不用修行,没有力,不想耕田,耕田就是修行嘛。
“带索和犁就雪眠”,就是和着雪睡觉。
“大地白银都盖覆”,就是念头纷纷都覆盖了,什么念头?我们禅定的时候就是要把念头干掉嘛,而他则是随便它来。反而这个时候“德山无处下金鞭”,为什么叫下金鞭呢?你有所着,禅师就打你。结果你空无一着,他怎么打你啊?找不到地方下金鞭。
所以到了最后的时候,他会发现那个东西叫做无修,他只是安住而已,但是他深深地明白,这个就不容易了。我们现在不行,我们现在就是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什么?把我们妄的东西取掉,让我们的心能够真正明白这个“明白”是什么。不然你那个明白是意识性或感觉性的,这样的明白没有用,会掉。
真正的明白不会掉,也掉不了,而且会越来越盛,越来越厉害。你安住它的时候,执着就越来越轻,烦恼也越来越少,智慧和光明等各种各样殊胜的功德就开始在你身上体现。这种人弄出来一个就不得了,天人路过看到他都要行礼,所以这个人的运气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天人要延续他的天命,他就要去护持这些人弘法利生积累功德,而且大部分的天人都不修行,他们的修行就是去帮人间的人修行,这些人就是众生将来的依怙。
但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行呢?因为那个“明”我们现在根本就体会不到,只是在概念上明白一些东西,概念或感觉中偶尔有一点点体会的话是不太管用的。感觉中偶尔明白一点点在禅宗里面叫什么呢?叫狗舔热油铛。就是狗看到烧得很烫的油,很想去舔它,舔的时候烫口,它又不愿意退,就凝在那里闻着油罐打转。
那怎么办呢?肯定要等油罐凉下来才喝得到。所以你看那种刚开始稍微碰到一点的人都很热情高涨:“哇,世界是我的了!”搞半天好像没什么用,他觉得那就不对,但他又觉得“是这个呀,怎么又不对呢?怎么又进去了又出来了?”哇——那个折腾,要折腾很长时间。反而等那一罐油凉下来了,他安安静静吃到嘴里的时候就没什么了。
所以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需要修行,但到后来认知到本性的时候是不用修的。如果你最后还在强行修行,拼命建立一个东西,放不下来,那就修过头了,叫做“认贼为子”。
“认贼为子”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呢?就是错认识神。什么叫做错认识神呢?我们经常会说我们去认识一个原动力,但我们去认识神的时候,其实有最轻微的二元对立,不过我们不知道这一点,误以为这就是最根本的那个本质,这个就叫做错认识神。着空就可能出现这样的状况,有时候我们说心像虚空,要是真的把它当做虚空,你就完了。所以有各种各样的一些错认,如果错认的这个东西,它恰好有一定的作用,就叫做“认贼为子”(或“认贼为父”)。
这个普通人不会有,但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开始去找寻本性的人,一般要经历很多次认贼为子。要想一上来就拿得很稳,然后又脚跟踏地,这个不太容易的。在禅宗里面,刚开始初参了以后,他要提起来再参,一直参下去,参到后来要破重关,重关破了之后再破牢关。“初参”就是开始明白了一点点,尽管还不太起作用,但他大概明白是什么东西了,所以他就会朝里面用力,那么用力的时候就是修行,这个是不对的。
虽然不对,不过他可以用一种修行去对付执着,让那个不用修的东西显露得更厉害一点,如果是这样的修行就是对的。什么修行呢?就是我们前两天讲过的,当我们快认识本性或者认识本性朦朦胧胧的时候要怎么办呢?要拼命地修菩提心和视师如佛。但你不能去拿“那个东西”来修,“那个东西”是不用修的,你只要看它就行了。
以前有个禅师,他的徒弟问他说:“师父,佛陀是不是经常看着你啊?”禅师回答他:“他不看我,老僧经常看他。”所以说就是不用去修,“看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跟它待惯了,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我”和各种各样的执着会被它融化,而它的力量会越来越显露。
也就是说,在我们没有认知它之前,会有好多误认。因此,这个时候老师特别重要,如果不跟一个老师,这辈子可能死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你还以为自己证悟了,结果腊月三十的时候突然就糟了。比如那些着空又不守戒律,还有很深层次的傲慢的人,死的时候连往生都不能,因为不守戒律、傲慢会导致他犯戒,等到腊月三十来收账的时候,一算账,他欠了好多“钱”,就要到地狱里面去还账,就怕这个。
也有另外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单空修得很深,恪守戒律,人确实又非常好,虽然没有证悟,但他可以把功德拿去往生。你看禅宗里面说,即使你参不透,十方世界任意往来,可以去往生,所以也不怕。不过,着了空的人很多时候都很傲慢,而且这种傲慢很深层次,叫“我慢”。
傲慢的心态有七种: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下劣慢和邪慢。“我慢”就是心老是认“我”,不放我执。阿罗汉要去掉的最后一个执着就是我慢,那些着单空的人很容易坏在这上面。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此心意识
什么叫做“法财”呢?我们修行积累的这些东西在阿赖耶识里面存下来,就成为法财。功德也一样,比如我们念了四十万金刚萨垛,那就是法财,也是功德。我们的心会把这些东西全部保留下来,然后遇缘它就起作用。
那么,什么是“损法财,灭功德”呢?就是我们的心可以建立各种各样的功德和法财,很多时候也可以灭掉它们。“莫不由此心意识”是什么意思呢?心就是指阿赖耶识,意就是末那识,识就是前六识,意思是说,我们损灭这些法财和功德时候,是通过心意识去的。
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人身要建立功德非常容易,你拿一本大乘经典往头上很恭敬地一拍,功德就非常的大;见到这些大德一拱手,对着佛像一磕头,也会获得很巨大的功德。但这些功德呢,其一,如果我们不用菩提心摄持它,它最多就是一些世间福德,不一定能导致解脱。那么这些世间福德就算你这一世不损坏它,在你来世什么做转轮王、富豪的时候,也会很快把它耗尽,这个也叫损法财,灭功德,而你耗尽它的时候也是由你的心意识去的。其二,这些功德在你还没有变成什么转轮王、国王、土豪之前,你就把它损掉了。为什么呢?因为有几种事会摧毁功德。
第一个就是生气,一嗔能毁千劫福!除非你证悟了,你说那个怒火是大圆镜智,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极端损毁功德,你很辛苦地积累的功德,一把怒火就给你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呢?因为阿赖耶识里面那个怒火的种子,它会烧掉很多很多善妙的可能性(种子就叫做可能性)。
什么意思呢?比方说你给我一耳光,打得我很难受,那么就建立了一个种子。这种种子的可能性表现为什么呢?我下次见到你,我就要把你打回来。而且要看我当时的缘是怎么样的,比如我下次见到你的时候,我手上恰好拎了一根狼牙棒,我就不一定用耳光打你了,狼牙棒就来了,所以说叫“异熟果”。因为下一次见面是“异时”;而我见到你的时候,不见得在你打我耳光那个地方,叫“异地”;并且这个时候我们人都长变了,如果是下一世,说不定我们都可能不再是人类了;还有“异种方式”,你打我耳光,我用狼牙棒来打你。不管怎么样,你就埋藏了我揍你的那种可能性。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去跟三宝、大功德者、修行者结缘,去供养他们,那你就埋藏了很大的发财的可能性,遇到缘也会异熟果。比如你供养了三宝的话,人家做生意怎么都发不了财,结果你捡狗屎都要发财——捡狗屎哦!(众笑)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那种发财的可能性埋下去了。也就是说,如果你做功德,在你相续里会充满这样善妙的可能性,结果你一把怒火出来,这些可能性可能会全部被烧尽,而且这个发生的过程你都不知道。
这个在相续里面发生的过程,叫做“微细流注”,我们很难去观察它,因为我们那个觉知能力太有限了,我们有时候连自己想些什么、它的根源都不知道。很少有人会反观自己,你看我们有个习惯,出现了任何事都是别人的错,谁会观察自己啊?很少的,更不可能说是很深地观察微细流注是什么回事。如果一个人的心能够观察到微细流注,他就有神通了,他就能看到明天、后天将要发生的事,像初地菩萨甚至可以知道一百劫以后的事,二地菩萨可以知道一千劫以后的事,佛陀的话就全都知道。虽然你看不到相续中的这个微细流注,但是它会发生作用,你一愤怒,这些功德就没了。
第二个叫张扬,供养布施以后就到处去说:“你看呐,我供养了好多钱哦,你看我牛不牛啊?”这些东西你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它也是个势力,下到阿赖耶识里面以后,恰好就把你张扬出来的这些功德冲淡甚至毁掉。
第三个是做相反的事,比如你供养布施了以后,马上又去做敲诈别人的事。你说这两个相不相抵呢?有时候会相抵,有时候不一定,要看因缘,但它也属于摧毁功德这一类的事。
总之有很多损法财的事,但不管它怎么发生的,都是通过我们的心意识而来的。“心”就是在阿赖耶识里面毁灭种子,“意”就是你干这些坏事一定会依据我执。所以说我们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用菩提心来摄持,为什么呢?因为菩提心恰好是对付我执的。
我们所有的修行都要以菩提心来摄持,以菩提心来回向和发愿,这样才会成为真正的解脱业,不是恶业。为什么呢?你看《华严经》里面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你去布施,如果没有菩提心摄持,那么你所获得的功德就算不被其他方式损坏,但等你变成了国王、土豪等有钱有权的众生时,你会造业,甚至会造很大的恶业,照样会被损坏。
有时候你没有功德还好,没有功德你无非就是个戳锅漏,“匹夫一怒,以头抢地”,最多把自己撞死了。结果你是个大丈夫,大丈夫一怒,就是横尸百万流血千里!你会造很大的恶业,很快完蛋。所以没有菩提心摄持的这些功德也是不行的。
没有菩提心的功德就是由“意”来的,“意”这个时候就专指我执,在唯识里面,心一般指阿赖耶识,意就是指我执,识是前六识。那么我执要依靠前六识来发挥作用,比如我们要整人的时候,得用第六意识思考一些很坏的计划嘛;然后实施这些计划你肯定要用你的眼耳鼻舌身去做,你不会在那里观想嘛。靠观想能把人杀掉也挺牛,那叫诛法,如果意识训练得很好,可以用意识去杀人的。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了却心”就是明白了心是什么。当一个人明白了心是什么,也就明白了所有现象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时候他就马上顿入无生的知见力。
“无生知见力”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心的本质就是无生无灭的,那个明就是不生不灭的,然后我们去运用它,就叫做无生知见力。
一个人处在法性中间去随意作为的时候,前面不是读过一句吗,“寂灭性中随饮啄”,那个光明(心的本性)也是寂灭的。大家不要一听“寂灭”就认为它是静悄悄的啊,“寂灭”就是它是空性的意思。那么处于这种状态去任意作为的时候,他极具力量。虽然说他是随缘任运,但他做起来有非常大的力量。
所以你看那些大德们弘法的时候很厉害,如有神助,别人做不成的事他就做得成,为什么呢?无生知见力。什么天龙护法啊,各种各样好的因缘都汇聚一堂。一般修生起次第的人,要靠很强的禅定力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比如说我想发财,那我就每天晚上都祈祷本尊,那么第二天就可能满足我的一些要求。修圆满次第的人要发财的话就去炼他的气脉。其实我们发财是有财脉的,和气有关系,类似经常说的“人脉”,一个人的影响力也是有气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人气”、“名声”这些,那么他去修气脉就真的会产生这样的作用。
但如果那些大圆满的成就者要满足这些东西的话,一个念头就可以了。他就一想:“哎唷,我想发个财呢!”(众笑)你说:“啊?大圆满成就者还想发财吗?!”他一样会想发财,为什么?比如他想印一大批大圆满的书弘法利生,他不发财怎么办呢?你不要认为这些人他会为自我而发财,因为顿入无生的时候,他没有自我,他们所有的念头全都基于无生,也就是说,他完全以佛的基础发心在做这些事,所以就很容易得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成就者做事很厉害的原因。
但是反过来,大家不要认为这些人为所欲为、无所不能,那不见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说这个世界上还会有苦难吗?还会有监狱和疾病吗?他们都有菩提心嘛,他们说不是可以想一下:“哎呀,这个众生的癌症痊愈!”这是不行的,他还是要依据很多缘起来逐渐完成,而且要在众生大幅度业力的基础之上。
比如说我们现在是末世,那是不是哪个大圆满成就者上来说:“让现在回到正法时代!”我们就回到正法时代啦?或者是大家坐在他面前,他就作意想一下:“所有人都明白本性!”“duang”,我们就全明白本性了?这个也不行的。他一定要在众生的业力基础之上,必须要有可能性才行,不是说为所欲为什么都可以,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变成万能的上帝了,而这种东西是不存在的。
连佛陀都是七能三不能,但我们现在去见上师、拜活佛啊这些,很多时候就把他们当成万能的,“哎呀,磕头磕头磕头……给他五根香蕉,换五万根香蕉回来!”拜个佛经常就像拜黑社会一样,大家是不是这样的?
加入一个学佛团体也像加入一个什么黑社会一样捞好处。你说会不会有这个作用呢?它有这个作用,三宝本来就是很好依靠的,但如果你只是把这个三宝拿来满足自己的我执,最终是要倒霉的。还有,你以满足我执的方式去求三宝的话,实现起来都很慢,很多时候都暂时实现不了,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由于人就是这样急功近利,盘算着用五根香蕉换五十根,结果五十根一直没出现,他就不信了;隔了几年五十根香蕉出来以后,他不会认为这是前面供养五根香蕉的结果,他会认为是他自己努力奋斗来的,凡夫都是这么无明。
无生知见力还可以产生很多很多的智慧。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了本性以后,我们会发现这些佛教的经论一般都看得懂,除非从中莫名其妙地抽一两句出来啊,或者是太古拗的词汇之外,你肯定明白它在说什么。为什么呢?你看以前那个六祖啊,六祖是不认识字的,有人在念《法华经》,他就说你给我念出来,我帮你解释。这个挺搞笑的是吧?他说《法华经》是靠人来转的,不能靠《法华经》把你转了。
不管《法华经》也好,《华严经》也好,《楞严经》也好,根本上说的就是这个无生知见力。当然有些次第性的经好像说的不是这个,但它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这个无生知见力。顿入了无生知见力之后,智慧和福报都会剧烈地增长。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凡是直接去求取本性的人,一定要有大丈夫这种品性。大丈夫是什么?就是做这个事的时候,一往无悔,说干就干,什么都舍得,有舍才有得,这个才叫大丈夫。现代人学佛,基本上连小丈夫都不是,是小姑娘,畏首畏尾、疑三疑四。哎呀,你看他学个佛哦,比女人生孩子还难,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这样也舍不得,那样也不得舍,连几个坛坛罐罐都怕打烂了。那你怎么干得了这种事啊?你去读个烂博士都要读那么多年。
我们随便搞一件世间事,比如那些运动员,人家刘翔一辈子就跨那个栏杆,多辛苦啊,脚跟腱都要被跑断。你是要成佛,三界的依怙哦——大家知不知道成佛的概念啊?那个真的是不得了啊。
我们现在认为国王很牛,有时候对英国的什么王子羡慕得不得了。那算什么!你知道吗?我们这个时代是太差了,但在好的时代,世间有一种王,叫转轮王,这个转轮王有金、银、铜、铁四种,最厉害那个金转轮王,整个娑婆世间四大洲都归他管,这些人厉害得不得了,他有七宝,动辄就是一千个王妃。
不要说是佛了,哪怕一个初地菩萨,他可以做这种转轮王做到不想做为止,就是做一世的转轮王,换个世界再做,这个世界做腻了,再去那个世界。转轮王做到后来做烦了,“走,做乞丐去!”也就是说他的福报会大得无量无边,所以佛叫福慧双足,两足尊,天人师,世尊,有很多很多的词汇去赞叹他的功德。
要达到这样的境地,你畏首畏尾、小心小德,那怎么可能啊?你看二祖去跟达摩求法的时候,在外面跪了好多天,大雪把腰部都埋住了,但他还是跪着不动。达摩祖师坐在那里理都不理他,看他跪了很长时间才说:“你来干什么呢?”
二祖说:“我来求法。”
达摩祖师说:“求法?凭你这样就求法啊?诸佛大法,旷劫精勤,布施骨髓、肝脑涂地都求不到,你在外面跪几天就想求法?”
二祖一听,“噗呲”一刀就把手臂砍下来,供养给达摩祖师求法。是这样的人,才能够马上当下顿悟!我们不要说砍手臂了,手指甲能不能砍下来啊?我们现在学法不是要砍手臂,是要去求他来学:“你来嘛,我给你钱,吃住全包……”(师兄笑)
其实这个不见得是好事,真的不见得,你会把你的福报耗尽,而且到了后来会发现自己丢了好多好多非常精彩的东西。禅门里面说:“学道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要想马上认知本性,一定要有那么强大的心力才行。
所以“大丈夫”怎么解释呢?就是要有一往无悔的强大心力。如果用教下这一套来说,必须是发了菩提心的人才可以成为大丈夫,或者叫做大心凡夫。什么叫大心凡夫呢?凡是有了愿菩提心的人都可以叫做大心凡夫。像我们整天都在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好处、占没占便宜这些事,怎么可能去明白本性,安住于光明?不可能的事!你所谓的“安住光明”,绝对是在自我的基础上找到个什么东西,那种东西,不可能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因此“大丈夫,秉慧剑”,只有大丈夫才能真正地抓住慧剑。什么是慧剑呢?就是文殊菩萨那把剑,你们看文殊菩萨的相,他举着的那把剑上还燃着火,所以叫做“般若锋兮金刚焰”。慧剑的 “慧”是指什么呢?就是认知到包括自己本心在内的所有现象全部没有实质的空性智慧。这样的智慧我们从语言上说起来很容易,“这个东西没有实质,如梦幻泡影……”但我们的心能不能直接体会到这种没有实质的本质是什么呢?体会不到。你一体会到了,就叫做”秉慧剑”;如果体会到了之后,永远不丢,那就是佛陀。
但刚开悟的人还做不到哦,刚开悟的人他三分钟可以秉着慧剑,三个小时慧剑就不见了。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会不停地拿起、拿下。只有佛陀才能永远这么下去,哪怕是初地菩萨都不行。
那么秉慧剑的时候,那个般若锋是什么呢?比如在禅宗里面,机锋是很伤人的,什么叫伤人呢?就是你如果是没有明白本质的人,上去跟明白人一对话,你就会露馅,叫“犯锋伤手”。经常两个人一斗机锋,上来圈套就来了:
“哎,你从哪里来呀?”
“从曹溪来。”
“曹溪告诉你些什么啊?”
“曹溪告诉我什么什么……”
“既然告诉你什么什么,那什么是曹溪啊?”
反正一个大禅师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问你。为什么他要斗机锋呢?因为如果是背书的话,很多人不明白本性也会背的,比如有人来问我什么是本性?“万法的本质、如来藏”,我就这么说。
如果这样说的话,谁不会说啊?小孩子听了都会说。但你要是遇到一些真的禅师,他就不会用这一套,他会沉浸在那个心境里面,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跟你说话。如果你不在那个心境里面,你肯定会露馅儿,这个叫“草贼大败”;或者是偶尔在里面一下,被他一逼,你就开始思维分别,一思维分别,又是草贼大败,你无法永远处在那个空慧里面。所以这种具体的斗机锋的方式可以叫般若锋。
般若锋还有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如果我们真的明白了那个本质,当任何内外境现起的时候,我们就用它去对付。这个时候的对付并不是我们以前说的那种对治性的,而是当任何现象(如情绪等)生起时,只要一看它,立即回到自己那个无执的状态里,那么包括贪嗔痴慢疑的所有现象,全部都会变成菩提。
贪就是宝生佛,五阴即五方佛,五毒即五甘露。为什么呢?一遇到般若锋,它就这个样子,因为无论是愤怒还是贪婪,这些东西都是明。如果我们以个体的方式去产生贪婪这些东西的时候,贪就是饿鬼,嗔就是地狱,痴就是畜生,就会变成这样很恶的果。但是,如果我们产生这些东西的时候,不以个体为出发点,而以光明为出发点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光明,因为没有个体就不存在这些相应的恶道。
大家可能很难想象——因为这种东西不是想象出来的。当你以明去看它的时候,它就是明。刚才说了这个杯子是明嘛,为什么贪婪仇恨这些不是明呢?一样的。如果不是明它能是什么呢?上帝造的?无明其实全部来源于明!无明的原因是你不知道它是明,如果你知道它是明,那无明也是明,色即是空,我们现在色就是无明嘛。
色就是这些物质,那么“色受想行识”,贪婪和仇恨这些属于行蕴,行即是空,空即是行。为什么我们会受伤呢?因为我们产生贪嗔痴慢疑的时候是基于个体这个出发点:以个体的方式贪,我就要抓;不好的东西我要排开,我就要嗔……当我的出发点不再是“自我”,而是以明的方式去的话,那它无非是光明的一种游舞而已,贪得越厉害修得越好。
你们可能认为我在乱说,不是的,密宗里面就是这么说的,如果你真的修到那个时候,你就会明白。那是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我为了方便表达勉强说它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实这个词汇是不对的。有一种最大的贪叫菩提心,它贪一切众生的解脱;有一种最大的嗔,就是嗔恨所有的实有。
也就是说,“般若锋兮金刚焰”,一个体现在“犯锋伤手”;一个体现在“一把般若火,焚尽分别柴”。那个般若如同一把火,所有分别的东西去了以后,并不会让它害怕、熄灭,反而会像往火里扔干柴,越烧越盛。
像我们现在的修行是害怕分别的,害怕贪嗔痴慢疑,要断这个断那个,那个时候你不会怕这些东西,来一个烧一个,来一个烧一个,越烧越旺。如果真的明悟了本性以后,你对这些分别的东西马上就可以体受,而且体受的程度会越来越深。我们接着看下面:
非但空摧外道心,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掌握了空性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能把所有外道形形色色的见解全部摧毁。
我们现在的外道的见解就多了,乱七八糟的,首先一个最厉害的见解就是唯物主义。我给你们说嘛,唯物主义在我们佛教史上其实就叫顺世派,是最矬的一个宗派,大家连辩论都不想跟它辩论,但这么一个很矬的东西现在成了主流思想。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就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我们这些鲜活的生命,其实不过是一些分子原子,这些没有知觉的分子原子不知道怎么凑到一起来了,然后产生了精神,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感情。我们的感情包括了我们认为最了不起的爱情,比如露丝和杰克那种可以互相为对方而死的感情,也不过就是一些分子原子在运动,所谓的荷尔蒙而已,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见解。
唯物主义者说世界是物质的,但物质到底是什么他也不清楚。他就是觉得这些现象是存在的,然后认为存在的是物质,物质是分子、电子、原子……这样不断地分下去。到现在为止他们都还在找构成世界的最小物质,但他们还没找到,就宣称世界是物质的,这是一个非常搞笑的世界观,然而却成了主流思想。
其实佛陀在很多年前就授记过我们会走到这一天。为什么呢?当我们把注意力拿去对付外界的时候,会对外界的规律性产生认知,然后就会产生所谓的科学,科学把这些物质弄来组合和解拆,达成我们的需要。大部分的生命不会去考虑生命的本质,只考虑生命的作用,而物质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根本就不会去考虑本质,直接就粘在物质的作用上面去了。
特别是甲午海战之后,八国联军打进来,我们打输了。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彻底失去了信心,喊出了“打倒孔家店”一类反帝反封建的口号,要把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请进来,结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请来了什么?大家好好去想一想。很简单,就把东方学说中“一切由心造”这个最根本的世界观摧毁了。生命就很简单,人要为了自己活着,因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活着就要尽量地享受、享福。干什么坏事只要不被逮住就好了。这样的社会挺可怕的,大家都生活在野兽中间,每个人都是野兽,没有咬人是机会不到,机会一到它就要咬人。
人类当中最让我们感到感动和安全的一些品质,比如友谊啊,承诺啊,信誉啊这些东西,在这种丛林哲学里面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所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根本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做了任何事情可以不负责任。为什么不负责任呢?唯物主义嘛,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如果真的如此,那也没有什么,大家都是野兽嘛,打得赢是大哥,我最喜欢这样了,我就是头猛兽,不要看我现在生病,我病好了比谁都坏。(众笑)
但你要仔细思考下去的话,世界不是这样的,生命不是这样的,你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那对不起,要还。你看我们还是残存一点古老的思想,所谓“人在做,天在看”,我们威胁别人的时候会说“出来混迟早要还的”。但实际上我们有深入地思考这些因果思想吗?你做任何事情,哪怕只是起个念头,它都有相应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法律,法的规律。
如果真的明白了这个东西,我们大家都处在这么一种世界观里面的话,这个世界会很幸福、很和平。我告诉你嘛,我们不是经常羡慕西方极乐世界吗?西方极乐世界的基本思想原则就是这个,他们的世界观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佛教的世界观,所以那个世界非常非常的美好,连痛苦的名字都听不到。
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这么多痛苦呢?大家想想,这些痛苦从哪里来的?首先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一切境相就是由心现的,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产生物质上的痛苦。物质上的痛苦是什么呢?比如我们生病就属于物质上的痛苦,身体是物质,然后我们对外境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满意,我们开始拼命地去改变外境,于是房子多了,马路多了,汽车多了,接下来空气就不好了,开始撞车了。
前两天看到加拿大烧起来了,走着瞧,这个地球迟早会烧起来。这不是我说的,是佛陀说的,他说我们要经历三灾:第一个是火灾,整个地球都烧起来了;然后是水灾,大水到处,全部淹完;最后是风灾,那个风吹起来连山都要吹毁。佛陀说我们一定会经历这些。
我们这个时代早就被佛陀预言过了。莲花生大士说,到了这个时代,铁鸟升空、铁马会在地上奔驰,人踩着装了轮子的牛角玩(即滑轮),对着一个小镜子说话……他对当时的人就只能这么讲。还说了我们这个时候是五浊时代,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这种大事我们是改变不了的,但我们可以改变个体的生命,佛教只对个体的生命负责,我们可以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生命不是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绝对不是,你要不信的话,你从窗户那里跳下去,三分钟以后就明白了,但是你又回不了了。(众笑)也就是说,我们的肉体可以坏掉,但精神真的是不死的,它会以另外的方式再出现。所以说在外道里面,我们现在最要摧毁的是这个唯物主义。
还有其他一些宗教呢,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说它,摧毁它们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上帝,世界是上帝造的,那谁造的上帝呢?上帝的妈?这个不行嘛。从哲学上去一追究就要出问题。但佛教的观点你怎么追究都颠扑不破,它一定可以完美地回答你,而且你还可以依据这些理论去实现。所以从教义上,外道是摧毁不了佛教的,佛教如果被摧毁,一定是被内部摧毁,或是被众生的业力摧毁。
众生的业力什么意思呢?比如说以前印度那个那烂陀寺,怎么被摧毁的呢?并不是说发现了佛教教义有什么漏洞和差池,而是靠武力,伊斯兰教打进去,拎着弯刀一顿毛砍,佛教教徒看见他们来了也不抵抗,你杀嘛,杀了以后我以另外的方式又活了,全是这个样子。所以说它会被众生的业力摧毁。
然后内部的摧毁是什么呢?就是宗派互打,那是最可怕的,释迦牟尼佛也授记过这个。以前有本经讲佛陀和魔王波旬的对话,波旬说要用这样那样的方式摧毁佛教,佛陀都说不可能,最后波旬说:“到了末世的时候,我就用我的魔子魔孙,穿你的衣服说你的法,坏你的佛教!”释迦牟尼佛听后默不出声,开始流下泪水。
狮子身上虫啊,专吃狮子肉,所以佛教到了最后一定是被内部摧毁。那我们是不是狮子虫呢?我们不要老是去想别人,我们自己是不是?如果我们一边学佛教,一边又反过头来破坏佛教,这是非常可怕的,不是你吃完了狮子肉就能跑,这是因果报应,你慢慢去还吧,那个真的要堕地狱!我们每个人要非常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真的要好好地去修行。
早曾落却天魔胆。
在我们佛教里面,天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四空天),这里面的众生都叫天魔。
其实这个“天魔”的意思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龇牙咧嘴的,或者头发把脸遮住呜呜呜飘出来那种,那个叫鬼,是人类想出来的。那些天魔看起来都非常漂亮,很慈悲,像大梵天这些,他觉得所有生命都是他的显现,你欢喜的时候他替你欢喜,你忧愁他也替你忧愁,经常会来帮你的。
但我们还是叫他天魔,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证悟本性。由于没有证悟本性,到时候他会堕落,会变成地狱众生。为什么呢?我们人有人缘嘛,天界的众生有天缘,他会利用他那个天缘把他所有福报全部耗尽,耗尽之后就会直堕地狱,因为他的相续中间再也没有好的东西出现了,所以说他也只能被称为魔。
真正的魔就是我执。我们不要一提到魔就想到龇牙咧嘴的一个怪物,或者经常去说别人魔鬼——经常说别人是魔鬼的人,恰好都是些魔鬼!哪里有什么魔鬼?到处都是众生,包括这些天魔也是一些众生。
我们最应该小心的是自己不要做魔鬼,要经常观察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菩提心,是不是真的在真心实意地学佛,愿意去利益众生。你只要真真实实地想去利益众生,那就是真的在学佛,你就肯定不是魔鬼。如果你有什么乱七八糟的自私的想法,那就是魔鬼。(以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我们经常都是魔鬼,我们不叫天魔,叫人魔嘛。)
那么“早曾落却天魔胆”的意思,就是说一旦明白了本性以后,我们所修行积累的这些功德就不会让自己成为天魔,我们耽着外境美好的那种世俗之心会被拿掉。也就是说,天虽然是一些很好的显现,但也是不究竟的。如果我们拿到了本质,这些很好的显现在我们这里就不会再有诱惑的作用,我们会随缘任运,自在潇洒。
离开愁苦和烦恼等不好的现象,是每个人都愿意的,这种出离心谁不会有啊?谁想永远生病啊?肯定想出离病嘛。一桩婚姻坏掉以后,谁都想离婚嘛。这样的出离心谁都有,但好的现象谁都不想离开,比如金钱、财富、幸福快乐这些东西。希求这些好的东西,就是对好现象的一种贪着。
但真正的修行人,发了菩提心的人不是这样的。那些发了菩提心的人,他不会说苦难都要离开自己,好的都要。比如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生病之后,他会这么想:如果我生病能够让所有的众生更好,那就请加持我继续生病;如果我的病好了,有利于众生,那就让我的病好。他是很真心实意这么想的,所以他生病也很愉快。他就不像我们这样只要好的,不要坏的,很多修菩提心的人都真的会这个样子。
那么这个“早曾落却天魔胆”就更厉害了,我刚才说的还是发菩提心的,他还有这些选择,真正明白了本性的人,好的现象和坏的现象在他那里都是平等一如的,唯一光明而已。(完)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永嘉证道歌》第06课
- 《永嘉证道歌》第08课——为什么要学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