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大家已经坐了一天了,我不知道大家坐得怎么样。明天下午我也会来和大家一起打一座,在坐之前我们聊一聊修禅定的一些心得,互相交流一下。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提出来讨论。
从今天晚上开始到最后一天晚上,我跟大家交流一下唯识。唯识、中观、如来藏,这是大乘佛教的三门比较系统的哲学(我勉强把它说成是哲学)。唯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很成系统的一门佛教的学说。这个学说的创始人,据说是弥勒菩萨。
在佛陀圆寂几百年以后(大概是公元后两百多年到三百多年的时候),出了一个菩萨叫龙树菩萨,他创立了中观这个学说。中观学说流行了一段时间以后,佛教里面出了一些问题。不是说龙树菩萨的中观出了问题,这门学说是不会有问题的,而是去修行它的人可能会容易执空。
有时候执空就会成为一种“恶取空”。什么叫做“恶取空”呢?什么都是空性的,我什么都敢做,杀人——空的,贪欲——空的,这就叫“恶取空”。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容易空掉一些佛陀的功德。佛陀的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十力这些功德,他都把它空掉。这个“空掉”里面就含有“不承认”或者是不稳定这种意味在里面。这跟真正的空性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执著。
这个时候,又过了两三百年以后,就出了无著菩萨。反正佛教就是这个样子的,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教派出来以后,它走一段时间就会形成一定的弊病,积久成病,然后积重难返。这个时候,佛菩萨看到这种状况就来一个人,开始进行纠正。
比如说以前的唯识宗,唐玄奘(我们经常说的唐僧)到印度去取经,取经回来以后,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号召大臣在洛阳城迎接他。那个迎接不得了!后来搞得上至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个个都信佛、学佛。家家弥陀,户户观音。每个人都会说这些唯识的名词。
因为唐玄奘回来以后,他主要翻译的、弘扬的是唯识这方面的东西——法相唯识宗。搞得当时整个国度就像以前的西藏,真的是佛教非常盛行的一个国家。他们说当时在长安城(唐朝都城长安),一些老太婆在河水旁边用木槌打衣服,一边打一边说:“喂,你知不知道‘法界清净等流’是怎么样的?”法界清净等流,我们现在很多学了很长时间的佛教徒,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那些老太婆一边在打衣服,一边“法界清净等流”!搞成这个样子,人人都会说。特别是士大夫,他们有文化有知识,了解这些佛教名词非常的厉害。他们个个都这么互相说呀说呀,人人都会说,但人人都不去做,流弊就出来了。
流弊出来的时候,马上就来了一个禅宗的六祖惠能,一个字都不认识,不跟你搞那么多名相。“三性、三无性、阿赖耶识……”,罢了,罢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这么一搞,它又流行了一大段时间,后来又出了“五家七派”。六祖以后,“五家七派”有云门宗、临济宗、沩仰宗、法眼宗、曹洞宗,五家;后来临济宗还出了杨岐派、黄龙派,就成了禅宗的五家七派。不跟你讲教理,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动辄就是棒喝。你问:什么是佛性?“砰”一棒——这就是佛性!哪一个是佛祖西来意(佛祖从西方来,他说法的宗旨是什么)?——前面那个干屎粑粑就是。有人问赵州说:“你知不知道西天那个大路怎么走的?”他说:“我在青州打了一件布衫重七斤半。”他始终把自己的身心放在法性里面,进行境界性的回答。两个人进行境界性的问答,互相考究,就成了所谓的“斗机锋”。
然后,成就者之间做的这些事,这个风气也张扬开了,个个都跟着学。我们现在读了几本《金刚经》,就开始“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坛经》翻了几页就开始“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会了没有?”
以前山东有几个学禅的,他们跑到成都来,要跟我们交流一下禅宗。他们在酒店订了房,我一进门,四五个人非常严肃地坐着,看着我:“会么?”他模仿那种语言,我看着他发呆。本来禅宗是要打破掉这种形式化的、不切实际的语言概念,但他又捏造了一个新的概念,又出现了流弊。每个人读了几句话,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看了几本书就开始觉得自己证悟了。
我们现在听了这些觉得好笑,实际上不是的,包括我们现在,比如我们在网站上看一些禅宗的论坛,全是在里面“斗鸡疯”。我经常说那个机锋的“机”字要改成母鸡的“鸡”,“锋”要改成疯子的“疯”。经常就是这个样子的,他根本就不懂,但是他学古代人说的话,他连那些话的语句都要去说。
当时马祖在江西,石头和尚在湖北,他们的弟子经常被他们推得跑来跑去的。在马祖那里搞不定,就去湖北找石头;石头搞不定,就去江西找马祖。这两个大德互相把弟子往对方推,然后弟子就在两边跑来跑去,“跑江湖”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结果现在搞成了武侠,很多这类稀奇古怪的事。
他们为了模仿禅宗的斗机锋,他们去学湖北话和江西话,“犹较些子”、“你会么”……就是“你懂不懂”这个意思。如果是四川人的话,“你晓不晓得”,就可以了。广东话就是“知唔知啊”,都行嘛。但他一定要去学湖北话——“会么”,这就完全形式化了。
所以说当时也产生了很多的流弊。产生流弊以后,佛菩萨可能又出来。藏传佛教现在过来了,要你次第地去修行。这看起来好像是一些偶然事件,其实不是的,全都是佛菩萨们的预谋,是他们的“阴谋”。(这个应该叫“阳谋”!)
以前大圆满这边有个著名的祖师叫做布玛莫扎,他要一百年出来一次。他说他的教法出来一百年以后就会变样,他要出来再整理一遍,再隔一百年又出来整理一遍。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好像都是他的化身。
本身这个教法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拿给我们凡夫一搞,一般都会搞出问题来,经常会搞得佛头着粪,甘露倒进粪坑里,就会这个样子。那怎么办呢?所以这些佛菩萨就要出来。当一个好的教法因为长期的流传出现了积弊以后,它就要出来一个东西进行对治。唯识就是针对当时的情况来的。
当然我们去学历史的话,看唯识史和中观史或者佛教史,它不会这么讲。它老老实实地给你记述:公元某某年,谁谁谁在哪里出生。他就只给你讲事实,他不会去讲这些,因为他没有信仰。好多说佛教史的,他不会像我们这样怀着对佛菩萨很恭敬的心,他跟我们的判断的基础不一样。他们的判断基础很简单——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显得很诚实,但是很愚痴。狗看到屎,它觉得这个很好,它很诚实,它就吃去了。人看到了屎,他就是不会去吃。所以不能说诚实都非常好,诚实也有愚痴的。我们做人呐,有些人会很诚实,非常诚实。他经常以很诚实的心,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我们经常会好心办坏事。我们经常开玩笑,我们这里有个师兄非常虔诚地来供养,供养了菠萝。一个菠萝,两个菠萝,三个菠萝,最后一个又是个菠萝——是个手榴弹,嘣,炸了!但她也不知道是手榴弹。
当时无著菩萨就这么降世了。他们是两兄弟,一个是无著菩萨,一个是世亲菩萨。传说他们的母亲看到当时的大乘佛法好像有些衰微,就发愿一定要生两个孩子来弘扬佛法,然后就分别找了两个不同的父亲(按照我们的儒家道德,这就有问题,但是她没有问题)。孩子生下来之前,他母亲做了很多的法事。当时因为有了龙树菩萨的空宗,后来大乘很盛行,那时候密宗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做了很多密法的法事,就生了无著菩萨,然后又生了世亲菩萨。
无著菩萨据说是跟宾头卢尊者这一系的。佛陀当时留了几个弟子,是不准涅槃的,其中有一个是宾头卢尊者。他不准涅槃,他必须要去救度世间。传说,假如我们去供一千个出家人的这种供斋会,宾头卢尊者一定会出现,他就混在这些僧众里面。(传说,我这个人一般没拿到牢靠之前,一定要加上传说这两个字,信不信随便你们!)所以说我们供千僧斋的时候,肯定会供一次宾头卢尊者。所以供千僧斋的功德很大。有这样一个传说。
宾头卢尊者是不准涅槃的,他必须要在弥勒佛出现以后才能圆寂。他要在佛法消亡以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救一些有因缘的人。给予众生暂时的利益,免除一些苦难;或者是传讲一些佛法,等等之类的。因为佛法在这些大成就者那里,它可以变化出很多很多的面目出现,不会这么呆板的,不会局限于“离开四边,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这些教法。它不会这么呆板,它会很灵活地很具体地落实到众生的身上。当然我这个意思不是说教法不好,我现在就是在搞教法!
传说他跟宾头卢尊者学了以后,他觉得小乘的见解不究竟,然后他就转学其它的。后来,无著菩萨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在鸡足山闭关十二年。“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就是这么来的。当然后来经过了很多的演化,包括我们道家也说。武当山那个真武大帝,也跟这个故事差不多。但是最初的来源就是无著菩萨的故事。
无著菩萨去闭关,闭了三年出来,什么反应都没有。出来以后,看到一个老太婆拿着那么大一根铁棒在那里磨,“喂!你有没有搞错,你干什么?”她说:“我要把这个铁棒磨成针。”“哎,羞愧,羞愧!我打坐才三年,就熬不住了,人家铁棒磨成针,那就不是三年了,是三百年!她都有这样的信心,我为什么不行?”又回去,又搞了三年。出来以后,还是不行,修了六年,什么反应都没有。
他们这种人修了六年,什么反应都没有。我们现在这种人怎么样呢?我们修了三天就说:“怎么还没感觉呢?”有时候看到这些现象,很无语的,人怎么能轻率到这种地步啊!坐了三天就要有反应,所以说修行是个长期的漫长的事。
无著菩萨搞了六年,还是没反应,出来看到有人拿着鹅毛刷那个岩石,他说:“你为什么要拿鹅毛刷岩石呢?”那个人说:“我用鹅毛想把这个岩石全部刷尽。”用鹅毛把岩石刷到没有!如果我们听到了,肯定会说:“有没有搞错啊?这个人神经不正常!”但是无著菩萨不是这样的,他马上就反省自己。真正的修行人,他看到一个行为,他不会在别人那里找是非,他会用这个事来看自己内心的是非。这是修行的一个重要的原理。他看到别人的非议以后,马上就会生起同情心,不是觉得别人很差劲,然后嗔心就上来了,或者傲慢生起来了。凡夫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真正的修行人不会。他看到了外面的信息,他马上就会用这个事来清净自己的内心。比如说他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他不会生起傲慢,他会生起一种怜悯心,或者是去帮助别人的这种心。但是普通人会觉得:“哇,你这个人很差劲,这样不行,那样不行。”
无著菩萨看到这个情境,他没说这个人有病,他马上觉得:哇,人家有这样的决心,我为什么不能有?又回去,又搞了三年,反反复复一共搞了十二年,还是什么反应都没有。一般人绝对绝望的。我们在山上去闭关,闭了一个月,下来后什么反应都没有。我还有点反应,我从马上摔下来,把腿摔坏了。
人家十二年什么反应都没有。这个故事应该每个人都知道,那为什么要再讲一遍呢?第一,有新的师兄;第二,我要讲出新的意思来。
十二年以后,他下山看到一条狗,下半身长蛆。他一看到它,他没有象我们这样:“哎呀,这条狗肯定造了业障,好可怜啊!走,我们去吃狗肉……”我们一般会这个样子的,但他不是,他要去帮助它。怎么帮助它呢?——用舌头去舔它身上的蛆。为什么他用舌头去舔呢?因为如果用手去弄的话,可能会把那个蛆弄疼。这么舌头一触,哗的一下,弥勒菩萨就出来了!
这说明什么?我们为什么很多时候修行没有反应?我们修了很长时间,其实这里面可能有人修了三年、五年的,说不定十年的都有。无著菩萨他从小就出家,我们没有他根器高,修行的时间也没他长。他修了十二年没反应,最后那么一下就有了反应,为什么?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啊?
大悲心!我们没有大悲心,所以我们无论怎么修都是搞搞震(白忙活)。你看嘛,居士林里面天天打坐的那些师兄,打坐打了一阵子就来告诉我:“你看,我感觉好极了!”这不是不好,但是你不要老是在意你的感觉好极了嘛。很多众生感觉极不好,你要去想这个东西才行!
说起来好笑,每个人都说:“我想要修行的窍诀,我想要修行的窍决。”想了很多,要了很多很多东西。但是如果这个最重要的窍诀你不要,那就没办法了,什么窍诀都等于零。观想哪里啊;离开四边啦;安住在见解上,不要安住在对境上,对境的变化只能武装这个见解……讲了很多这些理论。这些都很好掌握,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大悲心。不然不要说十二年,一百二十年你也搞不出什么来。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实际上就是想说这个问题。
最后弥勒菩萨出来,他还埋怨弥勒菩萨:“你没有大悲心,我修了十二年,你居然都不出现。”弥勒菩萨说:“我其实一直都在你身边,因为你罪障很重,所以十二年来,你都没办法看到我。最后你这个大悲心生起了,清净了业障,才看到我。”其实舔狗这个行为没什么,关键是让他去舔的那个发心非常厉害!这个舌头的动作谁不会做啊?我们看到狗肉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关键他那个发心非常厉害,所以他成就了。
弥勒菩萨说:“这十二年,我天天都在你身边。你不信,你看我身上嘛,全是你吐的那些痰。”山洞里面没有痰盂,也没有马桶,也不象我们抓点纸巾,非常优雅地包起来放在那里。他就吐在旁边,弥勒菩萨身上全是他吐的痰。所以他们无著那一派(叫做瑜伽行派,也叫广行派;中观叫做深观派),流传到现在,他们都不吐痰的,吐痰一定要用东西捂住。就是这么传下来的。弥勒菩萨说:“我其实一直在你身边,但是因为你没有大悲心,所以看不到。现在你的业障清净了,就看到我了。”
无著菩萨成就了,弥勒菩萨就把他带到天上去。这个就有很多传说了,有的说是弥勒菩萨就在下面给他讲的;有的说是他牵着弥勒菩萨的衣襟,一下就到了兜率天。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里面有个弥勒内院,就相当于一个净土,其实是离我们这个裟婆世界比较近的一个净土。在里面给他讲了唯识,就是现在著名的《弥勒五论》。《弥勒五论》有中观,也有唯识的东西,其中有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瑜伽师地论》。
为什么要说《瑜伽师地论》呢?按照我们汉传,从玄奘法师下来,唯识宗这个宗派所依据的经典是什么?你有一个宗派,你得依据经典的。中观派依据《中论》、《金刚经》、《心经》等等,大圆满就依据《四心滴》或者《七宝藏》。你得有自己相应的理论基础,不然你就名不正言不顺。所以佛法必须要教证和理证结合在一起才行。那么它的教证是什么?——六经十一论!它有六部经、十一部论,这是它的理论基础,其中一个根本的论就是《瑜伽师地论》。
《弥勒五论》就是在兜率天的弥勒内院,弥勒菩萨给无著菩萨讲的。但是我们的考古家就说这不可能,因为他们不承认这种神奇。他说:“哪里可能啊?实际上是有个叫弥勒的出家人,可能不是很出名……”他们这么去解释,我们的考古和一些书上就是这么讲的。
但实际上,按照我们大乘的理论,特别是到了密乘的修证,那个兜率天弥勒内宫是成立的。他是怎么去的呢?实际上就是依据一种共同的因缘、一个神变。我们会想:是不是拉着他的衣襟,像电影上演的那样,超人带着他“呜”飞上去。其实不是这样的,这样的话会把他冷死的!它只是很简单,业力成熟以后,一下环境就变了,一下就变成弥勒内院。(唯心所现,我们讲的唯识就是这个原理。他用不着这么飞过去,飞过去太麻烦了!)现出那个状态,弥勒菩萨就给他讲了《弥勒五论》和《瑜伽师地论》。
当然《瑜伽师地论》在我们汉地算是《弥勒五论》的一部,就是说《弥勒五论》里边有《瑜伽师地论》。但是藏地就不这么说,藏地说《瑜伽师地论》是单独的,《弥勒五论》是另外的。但是肯定承认《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讲的。那么,依据这个就创立了印度的唯识宗。他还写了《显扬圣教论》等等很多关于唯识的著作,也弘扬这些教法,也推崇那些修证的方法。唯识宗叫做瑜伽行派,就这么来的。
来了以后,走到后来,把唯识宗发扬光大的反而还不是他。无著菩萨是创始者,把唯识宗发扬光大的是他的弟弟世亲菩萨,也叫做天亲菩萨。世亲开始是反大乘的,他经常嘲讽他哥,他说:“我有个哥叫无著,他什么佛法都没学到,经论写了几大驮(用大象驮啊)。”他经常嘲笑他哥修行也不好,禅定也不好,书却写了不少。他哥觉得他这样谤大乘,肯定要下地狱,所以为了救他,就说我生病了,你来看我。毕竟是自己的哥哥嘛,同母异父的哥哥,而且这些修行人心非常善良的,他真的去看哥哥了。他来的时候,无著菩萨就叫他弟子在他旁边朗诵《十地经》。(《十地经》是《华严经》中的一部份,是大乘的一个很根本的经典。)
世亲菩萨后来是称为“千部论主”的,过目成诵的,非常聪明。他一听,马上就明白:糟了糟了,大乘是正确的,我谤大乘,完蛋了!他马上就很后悔,他就在哥面前忏悔,准备用刀把舌头割掉。他说:“我用这个嘴谤了大乘,我割掉舌头能不能够赎罪?”他哥无著菩萨就告诉他:“这不行,你割掉舌头完全没办法抵消你诽谤大乘的罪。你只有一个办法,你既然诽谤了它,你现在回过头来再弘扬它。”所以他就听他哥的话,开始弘扬大乘。特别是唯识方面,写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唯识二十论》、《唯识三十论》这些,好多都是世亲菩萨写出来的,他们是真正的唯识宗的祖师。(不是中国的唯识宗,中国唯识宗的祖师是玄奘法师。)
唯识宗的历史,我就给大家讲这么多。虽然这些东西跟唯识的理论好象没什么瓜葛,但是如果我不讲的话,大家都不知道到底唯识宗是什么。既然是我们要介绍唯识宗,我们就要说这些内容。
我今天还在跟他们讲,我要给你们讲唯识,我拿到这个书一看,我傻了——哇,太多名相了!如果我要把那些名相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这七八天根本就不可能。而且你们听了会觉得是天书,对修行没有什么用。我只能把它通俗化,这个比较麻烦。但是我要尽量地通俗化,不然和我们交流的意味就不太相符。如果我在上面拿着书念:“真唯识量:宗,极成眼识,定不亲缘离自识色;因,五识中随一摄故;喻,如余四识。”我在说什么?噼哩叭啦噼哩叭啦,纯粹是扯淡。但我念的是成立唯识的一个重要的因明比量,学过因明的人会知道。但我要这么讲的话就绝对完蛋,所以我只能把它尽量地通俗化。尽量通俗化的话,我就像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但是我会把唯识的大体的主干、它表达什么、它想说什么、对我们修行有什么用处,这些讲出来。讲出来以后,大家以后有时间慢慢去看这些东西,去丰富这些词汇。就是给你一个箩筐,填不填东西那是你的事,箩筐我算给了!
只能这个样子,不然的话,我在这里讲这些东西会很麻烦的。唯识比中观的名相要多很多,如果是依照《百法明门论》的话,起码有一百个名相术语;依照《瑜伽师地论》,有六百多个。而且里面的很多都很相似,你完全搞不清里面的东西。当你把心思全部弄到那上面去,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越变越复杂,越变越细微,但是你的心性可能会完全没有改变,甚至会很烦。变得有时候跟人家一谈,人家不懂,傲慢就生起来了。
这个话是不是说学唯识就不会修行?不是,其实唯识的修法跟中观都是显教的修法,它都是要利用思维的。以前经常跟大家讲中观的修行,中观的修行一定要去明白这些能破因,掌握能破的方法。然后思维,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明确内内外外的一切法都是虚假的,如梦如幻。然后去感受它,然后在如梦如幻里面获得禅定。然后通过禅定再把如梦如幻都抛弃掉,获取证悟,让我们的心真实地去证悟万法的本质就是空性的。
这个是中观的方法,唯识就不是这样了。唯识的大量的篇幅会给你讲:这个世界一切境象由心现,这个心是怎么现的,它的规律是怎么样的,它的方式是什么,它运作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所以学了唯识以后,对因果报应的发展的过程,你会很清楚;而且对自己的心理活动也会非常的清楚,这对我们观心特别重要。
我们经常说修行修行,这个修是在座上去禅定、去观察,然后把在座上观察修得来的觉受拿到生活中来用。我们说“要把佛法运用在生活中”,经常只是一句话,真的是要怎么运用呢?比如说我在修行中培养菩提心,观想一切众生都是我母亲,观想得泪水直流,心里面喊“我一定要为我这些父母舍弃一切!”然后出了定以后,你就照这么去做,这就是开始在行,修了以后再行。
空性的修行就是去感受一切如梦如幻、都是假的,然后心就开始放弃对它们的执著。因为我们所有的烦恼,全部都是因为心系于外境而导致的执著。你看哪样不是?绝对每样都是!然后心开始慢慢感觉外境的梦幻、虚假,感受它的梦幻的同时你就在放弃它。要在座上培养这些觉受。
我们修禅定经常忘了去搞破坏,其实修中观就是要搞破坏,破坏自己以前那些固有的执著。但是修禅定的时候,它就没有破坏,它不搞破坏,它就定在一个状态里面。定在这个状态里面,它可能压制他这些执著。但是禅定这个力量过了以后,执著又生起来了。所以禅定只是一个助缘。真正的空性的修行,你必须要去面对那个东西,让它在你的觉受中消失,这样才会离开执著。
比如说贪,当我看见一辆宝马车开过来,我喜欢车——哇,太可爱了,口水直流。看着它,想据为己有。但是我想排除这种贪执宝马的心态,我怎么办呢?我开始进入禅定,我不去想它了,我凝视虚空、观察呼吸,宝马与我无关。好,那个时候你当然不贪宝马了。当你出定以后,宝马又开过来,口水又流出来了。就是说禅定不起作用。但真正的空性的修行是什么呢?我就看着那个宝马车,你来了,我就看着你。宝马车过去了以后,我把它的形象观在前面,我去感受它确实是如梦如幻的,它完全是我心里面幻起的一个假象。
这个还是单空的阶段。见解正确的话,在这个观察的过程中,如果进入了禅定,你会发现它会消失。消失以后剩下的是什么?剩下的就是本质!而那个本质里面是绝对没有贪的。不要说证悟那么高的程度,仅仅在虚幻感的阶段,你就会发现你的心对它的贪执很轻了。当它再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梦幻泡影而已!心里舒服了很多,嫉妒羡慕恨这些东西就没了,怎一个自在了得!
你把宝马扩展为一切。不仅仅是宝马,只要是我们能贪能嗔的东西,你都感受它如梦如幻的话,你可以由此而明白什么叫做解脱。最后会落到自己的身体上,落到所谓的理想、人格、自尊这些方面。这些东西都会导致我们痛苦。当我们在觉受中觉得它完全是如梦如幻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学会摆脱。
没有那么神奇的,我们大家不要认为佛法是要冒烟放光,然后烟里面突然显出一个菩萨的样子——“佛法好伟大好殊胜哦!”其实那个不殊胜的,电影里面一做就出来了。或者是玩一个神通,从地上一下跳到房梁上,有这个也不殊胜。为什么呢?因为鸟都做得到,你做得到也最多是个“鸟人”,这个真的不管用。真正的殊胜是什么?就是你的心开始离开这些执著!那个叫真的殊胜。当你明白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梦幻泡影的时候,你的心在开始离开这些东西,这个才殊胜。所以我们一定要瞄准这个佛法,知道我们要做什么,不然会很迷惘的。
这一生没多长时间的,兄弟们。我们年轻的也二三十岁了,稍微老一点,像我这样已经年近半百了。说白了,没有几年,我们可能就下去了。没了,无常了。我这次摔下来,是腿出了问题,下次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如果真的是像佛法所说的那样,死了以后有轮回的话,而我这一世在活着的时候,我的心还不能确定我肯定能够解脱,这是个很可怕的事。
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些莫明其妙的幻想,那是很愚蠢的。我们在修法上为什么不像我们挣钱一样来得这么坚定呢?钱,一定要拿到口袋里才算是钱。对解脱,不能说:“可能那个时候我还是可以的吧。”不行的,一定要像对待赚钱一样,我一定要把解脱牢牢地抓在手里。当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解脱恰好就是不抓、放开!但是我现在是打比喻。
那么唯识也是一样的。唯识就是要通过这种思维了解这些东西,慢慢让我们明白:原来这一切根本不是离开我们的心识而存在的,它就是我们心识的变幻。你说这有什么作用呢?我们这里可能有师兄修了很久的禅定了,或者修了很久的单空,当他明白这一切不是真实的,只是心识的变幻(不是概念的明白,是心直接地觉得),他的贪执就像镜面吹气一样的,那个气会逐渐消失。在镜子上面哈一口气,那个气会逐渐消失的。当你感受到这一切就是自己心识的变幻的时候,就会这样子。比如说我以前看见美女就流口水,然后弄一大堆美女相片放在面前,去感受如梦如幻,慢慢我的口水就开始不流了。这个是真的。
小乘就不是这个样子了,小乘说:你是美女,我透过你的皮肤往里面看——哎呀,你们好脏啊!他靠压制这种方式。但这种方式不是真理。他可以通过白骨观、不净观抵抗自己对色境的愉悦感,这种方式当然可以压制贪欲感,但是它不究竟。而且,说老实话,从更高的层面看,那是很颠倒的修法。
但是空性就不是这样,它看到你的本质——你就是假的。在单空这个层面就已经认为你是假的。因为你的假,所以我就开始消失对你的贪恋。念恋为什么来的?因为你引起我愉悦的觉受嘛。如果我觉得那个快乐实际上也是假的,我的心就会开始摆脱这种快乐。
我们很多人没办法摆脱这些快乐的,他觉得这就是人生的意义。你让他去戒色的话,他不干的。我们以前有个兄弟,我们跟他说:“信佛了,不要再做这些事了。”他说:“其它可以不做,这个不行,我一定要做。原则问题!”这是真实的,他摆脱不了这些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就是人生的根本意义。当然这也是“人生的意义”,这个意义会把他送到地狱去。
所以你一定要先去感受它的虚幻,感受它的虚假,然后慢慢离开这些东西。那么唯识就是通过思维,让我们感受到这些作用。
我们以前经常说,证悟有三个大的类型。一个是显宗的,依靠思维产生觉受,然后入定、解脱。还有一个就是密宗的气脉明点的修法:引气入中脉,消失所有的觉受,然后亲证如来藏。这个是密宗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圆满的或者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个是最殊胜的,很快。
但是大圆满这种方法,普通人真的是不行,因为他那个相续不是能够接受这些窍诀的相续。他内心里面的充满邪见、业障,这些窍诀说了以后,到他那里就变成只是一些话,甚至是一些空话,没有用。但是一个成熟的相续一听,他就会恍然大悟,真的一下体会到本质是什么。但是我们现在是真的不行,所以怎么办呢?就要靠一些前期的加行、闻思,改变自己的相续,把自己的相续变成一个可以接受这些窍诀的相续。这个非常的重要。
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看了大圆满或者禅宗的一些书籍以后,就忘了把自己相续转变的过程。以前禅宗灯录里面讲的这些大德们,往往就是一两句话就开悟了,大家就觉得那个很爽。你如果这样的话,你也是禅宗的大德,但这个是成了“口水大德”,口头禅,或者叫狂禅。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事。
这种方法不行,那你说我们去修气脉这种方式呢?修气脉对现在这个时代的汉人来说也是个很麻烦的事。修气脉要长期去打坐,要去观想的,而且它也须要前面修加行,修气脉的一修就是好几年。大手印有空乐大手印和光明大手印,空乐大手印就要修拙火,修拙火一闭关就三年多,前面还要修加行,很长时间的。而且他们专修,不是像我们这样一个礼拜修一次哦。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禅七,今天我只打三座,明天再打!不是这个样子的,他天天修。
这样说,大家也不要觉得这个太难了,从而丧失信心。不是,其实像我们现在的话,如果用显宗的中观或者唯识这些方法,有时候我觉得反而更利于我们。因为现在的汉人最聪明了,什么都不行,就是特别善于怀疑、分别,头脑特别灵活。特别“狡猾”,一点都不耿直!好啦,不耿直也好,你有没有本事把这些东西搞清楚?
你去思维、思维、思维,这些教理在头脑里面长期思维以后,你会发现佛说的真的是真理,不是开玩笑的,不是一个忽悠人的东西。慢慢你的相续就开始改变了。我说的“相续改变”是我们教内的一句话,实际上就是身心开始改变。开始变得心胸宽广、慈悲、平和、敏锐、宁静。这样时间长了以后,慢慢你才可能去接受大圆满的窍诀。所以喇荣五明佛学院这一派,它开始就教你去学中观,去学大量的经论,慢慢闻思,让你的相续产生变化。然后慢慢让你修加行,然后给你灌顶,最后告诉你:哦,原来一切现成,举目皆是,郁郁黄花皆是般若。这样获得证悟。所以说我们学唯识这些东西,它是有用的。如果没用,不利于我们修行、不利于我们解脱的话,说这些干理论是毫无意思的。
唯识宗的后人也犯了这个错误。唯识的发展没有很长时间,就是从玄奘法师开始的。他当时是因为“众生本来是不是佛”这个问题去了印度。这个问题很重要的,它导致了两种缘起观:一个叫做真如缘起,一个叫做阿赖耶缘起。(这是理论性的东西,我现在不说,太复杂了。)
当时两派在中国佛教界的争论很厉害,有的说众生都是佛。有个叫道生的和尚,他坚持说众生都是佛,连那些很坏的人的本质都是佛,完全断绝善根的一阐提都是佛。因为这个说法,他被教团直接开除出去。所以他感到很委屈,他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当时的很多经论都还没有过来,《涅盘经》里面说了一切众生都是佛,但是那时候还没有过来。)
道生和尚很委屈,他就跑到苏州一个叫虎丘的地方,对着那些石头说法,所以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故事。没有听众嘛,他就对着那些石头说:“你们说‘一切众生都是佛’对不对?”那些石头说:“对对对!”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他还说:“如果我的说法是正确的,我死的时候一定要踞狮子座。”就是我要盘腿打坐,像那个狮子座。以前佛教里面的法座用狮子来扛着嘛,表示庄严尊贵的意思。他说我一定要踞狮子座,结果他死的时候真的是踞狮子座。
他还没死的时候,《涅盘经》就进来了,《涅盘经》进来就印证了他的观点。印证了他的观点以后,这些僧团才知道错了,才去把他迎接回来。当时他也是很惨的,直接被开除出去。要是我们的话,立即崩溃!
当时关于这个问题——众生的本质是不是佛,争论很多。我们现在说“众生本质都是佛嘛”,为什么呢?“书上就是这么说的嘛”,我们会这样回答。那些人不是这个样子哦,他们讲宗因喻,一大堆的理论。当时玄奘法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去了印度,在印度的那烂陀寺跟着戒贤论师(听说是当时那烂陀寺最好的一个论师)学了唯识。他持的是什么观点呢?他持的是“一切众生的本质不一定是佛”的观点。
玄奘法师的观点,它兼有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也就是最究竟的唯识和不究竟的唯识混合在一起的这么一个唯识宗。我们汉地的唯识就是这样的。而我们学的藏传佛法,它持的唯识观点主要是安慧论师的,它是比较究竟的,叫做古唯识。我们汉地现在流传的叫做新唯识。
我们现在讲的虽然是新唯识,但是新唯识说这些现象的时候,说得特别的清楚。但是对圆成实的看法,随教唯识跟随理唯识是不同的。什么叫圆成实呢?唯识里面有“三性、三无性”,三性就是遍计所执性、缘起性(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真如)。如果是学院的弟子,应该非常清楚这些概念。在我们汉传唯识里面,对这个问题争论得非常激烈。我们现在学的学院这些书里面,也说到这些问题。
玄奘法师回来以后,他的唯识理论里面,杂糅了随理唯识和随教唯识。他也说圆成实是空性的,依他起性(缘起性)一半真一半假,他在书上就是这么讲的。当然这个是很理论性的问题,我们以后可能慢慢会讲这些东西。
他去取了经回来就开始传唯识。但是唯识的名相太多了,依赖的书籍太多了,并且一百多年以后就出现了“唐武宗灭佛”(会昌法难)。这个人就凶了,烧经典,强令僧人还俗,甚至杀,搞得很厉害,是“三武一宗灭佛”最厉害的一次。这么一搞的话,唯识宗基本上就没了。
当时不仅是唯识宗没了,我们的八个大乘宗派基本上都非常的凋零,被打惨了。只有两个宗派很顽强地留下来了,这两个宗派都是不太需要文字的。一个是净土宗,不搞那些理论,一句佛号念到底。这个宗派,它怎么都毁不了。“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成就了一大批。还有一个就是禅宗,见性成佛,不搞这些文字。“不思善不思恶,那个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如果你还要问哪个——“啪”一个耳光!这是举例,没那么简单!
禅宗发展到宋代的时候,有个叫大慧宗杲的大德,他提倡参公案,打七就是从他那里开始的。我们现在这里也叫打禅七,实际上我们这个不叫禅七,应该叫禅修。真正的禅七不是这个样子的,真正的禅七要参“念佛的是谁,拖死尸的是谁”。什么叫做“拖死尸的是谁”呢?你走来走去嘛,它认为这个身体是死尸,那是谁让这个死尸走来走去的呢?你要去参,把它参出来。也就是说造成这一切的根本是什么,就是这个意思。你可以拖死尸、可以念佛、可以打架、可以骂人、可以吃饭,是谁在干这事?你不能说是“我”,你要说是“我”的话,他会问你“我”是什么。
一检查,没有“我”啊!一路追下去,追到后来,那个是什么?实际上就是本质是什么的意思,就是经常我们问的“第一因是什么,源头是什么”。所以证悟了的人,他肯定知道源头是什么。什么叫“第一因”呢?比如我现在在这里讲法,是什么原因让我在这里讲法?哦,因为广州的师兄跟我还有一点因缘,就是这个因。这个因是由什么因缘造成的呢?又有因。这个因又是什么因造成的呢?一直往前推,这就是佛教里面“无始”的一个来源。因为因上有因、因上有因,永无穷尽,所以这是“无始”的一个来源。
那么你不能这么一直“无始”下去啊,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在空性里面,它就不好说这个东西。但是在他空中观里面或者在后来的如来藏系,它就说这个就是本性、光明。(以前我女儿去问慈诚罗珠堪布:“大师父,我的妈妈是她,她的妈妈是外婆,那么第一个妈妈是谁?”堪布说:“光明!”很简单的回答。)
他空中观立了一个东西,它不像空性。空性不立任何东西,它叫“无遮”。空性就是纯粹地破,破完了以后,那是什么?破完了就破完了,没什么。如果破完了,你认为有个空的话,你就堕入无边。连空也没有了,那是什么呢?那我也不说,我什么都不立,所以我没错,这就成了应成派。但是他空中观不是,它说你破完了以后,有一个东西你破不了的(非遮)。什么破不了呢?就是光明。那光明是什么呢?绝对不是这个灯光——但是它也就是这个东西。
禅宗里面讲的: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是他的意思,“我”是真如的意思。外面是我真如的游舞;但是你要说它就是真如的话,那肯定不行。如果它就是真如的话,那么我们每个人都证悟了。如果它就是真如的话,我们每一人都看到了嘛,我们都已经亲证它是真如。但是你能说它不是真如显现的吗?肯定不能。如果它不是真如的游舞,你就是说世界还有另外一个本质,那就成了“二”。我们没这么“二”吧?
所以它是有这些原理的。从会昌法难以后,到明朝末期的时候,憨山大师他们有一个想法:把唯识弘扬起来。但是那时候经典烧了很多,基本上没有了,弘扬起来就东零西散的。导致我们现在的唯识都有这些问题,不齐全。现在藏传佛教那些唯识的知识一过来,恰好把这里补充完,真的是天作之合!所以我只好认为它是佛菩萨们的“阴谋”!刚好过来,刚好把这里补充好,完全是有预谋的嘛!
藏传佛法过来了,我们汉传教界有些人去抵制,说藏传佛法怎么怎么样,这是不讲道理的。我们学佛法应该要讲道理,它到底是不是真实的,你要考察了以后再说。你不能凭感觉,或者根本就不了解,马上就评价。我们对人对事经常这个样子。平常这样对人对事,还不会造大业。但是对一些很厉害的人,特别是一些修证者,你这么去判断,你很容易出问题的。如果你不仅仅是对修证者,而是对一个教法、佛陀一个宗派产生强烈的抗拒的话,这很可怕。这真的是在下面造了一口很大的锅,会煮死你的。当然我们在座的可能不会有,但也许会有。不管是对藏传佛法还是汉传佛法,或者是南传佛法,我们都要口下留情,要经常小心一些。因为诽谤佛法是不通忏悔的,特别是诽谤很高的佛法,谤大般若是不通忏悔的。当然这个“不通”不是说绝对不通,是很难忏悔的意思。
到了明朝也没办法,弘扬不起来。到了清末民初(清朝开始倒台,民国刚刚开始),当时很多人留学日本,有个南京的居士叫杨仁山,他在日本发现了很多的唯识经典,都是古刻本的。因为唐朝的时候,日本有很多遣唐使过来,日本人有个德性,他把任何东西都保存得非常好,不去毁坏。这一点,他比我们中国人要好得多,我们中国人毁坏成性的。有个阿房宫,本来是秦始皇的错嘛,项羽偏偏怪阿房宫,一把火把它烧了。历代的这些伟大的建筑、文化,经常会遭到毁灭。我们民族有毁灭文化的德性,这个德性严重不如日本人的德性好。(当然,日本人也有他们的民族毛病。)他们把这些保存得很好。虽然他们的唯识宗本身不咋样,当然这也造成他们非常懂唯识,在唯识宗教界的学者里面,日本人特别多。
但是他们把这些经典保存得很好,杨仁山居士就把这些经典拿回中国来,在南京成立了支那内学院,专门搞唯识的研究。后来他的女婿欧阳竟无(欧阳渐,字竟无)接任他,做了支那内学院的院长。他有很多学生、弟子,包括太虚法师都在里面学习过。他的弟子有王恩洋、吕瀓……但这些人都有一些毛病,他们学了唯识以后,就死执这些唯识理论,毛病又出来了。他们反对《楞严经》、《圆觉经》、《地藏经》,说它们都是伪经。死执这些名相,不开化、不修行。
传说欧阳竟无在死的时候是很惨的,他死的时候,所学的这些东西完全不管用。他写的那些东西,洋洋万言,看了简直会把你吓傻!我第一次拿到他们的书看,我整个人傻了。那个时候还是那种刻板的书,我从南京金陵刻经处(现在改名了,不叫支那内学院)把它买回来,看得都傻了。他们这一批的学生,包括熊十力、梁漱冥,都是国家养起来的。熊十力号称是近代的哲学家,自己发明了所谓的“新唯识”,他自己说他比释迦牟尼佛还厉害,是这样的人!但是欧阳竟无死的时候很惨,基本上不能自主,他对他的那些弟子说:“你们不要像我一样,你们就念佛算了。像我这样学了这么多,到这个时候根本不管用。”(传说啊,这不一定是真的,他们那一系的人不承认这个事。)
净土宗听了皆大欢喜,“你看,学了那么多,有什么用?不如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他们觉得过多的名相没用。但其实这两个极端都不对。过多地沉于这些名相而不去修行,肯定是不行。但是如果一点都不了解,连自己修什么都不知道的话,你可能会浪费很多的功夫;而且你修的东西,可能修到后来就根本不是佛法。所以说行门跟理门是不能互打的。行门就是要去做,比如禅宗和净土,净土是念佛,禅宗是参禅;理门就是那些教理。如果这两个互打,那真的是“兄弟互打”。本来是应该互相扶持、互相印证的,结果变成互打,所以说这是不对的。
那我们现在的学人怎么办呢?我们现在的学人肯定不能这样子。我们要去学这些教理,但同时也要修行。但是你说:“那些教理那么多、那么复杂,我怎么能够学啊?我学了那些东西,自然就慢慢沉浸于名相,根本没时间去修行,怎么办呢?”在教理上,抓精要的东西!修行上,要注意不能搞得太多。不能够今天是禅宗,明天净土,后天又大圆满,大后天说不定又搞到天台去了,这样就成了“样样会,门门瘟”。或者老是读书、老是读书,读了不去修行,读得杀气腾腾、愁眉苦脸的。
我们很多学佛的兄弟们,别人一看就知道:哦,这个人是学佛的!为什么呢?——苦脸!这是很糟糕的一件事。学佛不是这个样子的,学了佛应该很快乐的,来自骨子里面的快乐,每个毛孔都快乐。像我腿摔坏了还快乐!怎么能够学得那么痛苦呢?
我们没有掌握到佛法里面的精髓,我们要么把它变成一些文字游戏,要么就死扛硬夯,很呆板。本身已经很执著了,现在再来一个更执著的东西。而且在这个执著里面,不知道怎么去摆脱旧有的执著。旧有的没摆脱,新的执著又加上了。屋漏偏逢连夜雨——悲催!
我们很多学佛的人都是这样,学了以后很快就开始退失,开始变得麻木。你问他信不信佛,因为他看过很多这方面的书,他说:“我相信佛的。”再问他修不修行呢,他说:“嗯,慢慢来吧。”要是明天就突然发生无常,你怎么慢慢来啊?我们要经常想到很快就要死的,一定要去掌握精髓的东西,然后去修行。
我今天没有讲唯识,讲了那么多题外话,我已经打好了主意的。今天早上我一看到你们,当时就傻了,我要是一上来就开始讲“阿赖耶识、末那识”, 一大堆的唯识名相轰上来的话,你们全部人都会认为我是疯子,所以我只能慢慢来!
所以说从欧阳竟无他们开始,唯识就又重新在我们汉地弘扬。现在汉地的教界,包括出家人,都是主要以唯识为主。而中观呢,在我们汉地以前有个三论宗,三论就是《中论》、《十二门论》、《中观四百论》,以这三部论为根本经典。但是也是在会昌灭佛的时候断了,这很悲催!所以在我们汉地,学中观的不多。但是我们的天台宗,它里面讲了很多中观的东西,而且它把中观发展得非常的汉化。它提出了“一心三观”这些很精妙的观点,很利于实修的。
但是我们的行门和理论产生了脱节。我们的禅宗要么玩这些很虚的、很玄的东西;要么就是死死地去参。玩玄虚的就去搞灯录、公案,写一些很妙的语言,等等之类的。昨天有一个外地来的师兄,他说:“事如春风了无痕!”他不知道这句话里面有很深刻的意义。事如春风了无痕,这很好听,但是我给你一个耳光,看你了不了无痕!所以说理论和修行出现了脱节。那么现在恰好藏传佛法开始过来,它就把这些全部串起来了。
在汉传的唯识宗里面,阿赖耶识是最根本的一个说法,阿赖耶跟阿赖耶识的区分不是很明白的。但是藏传佛法一下就把它分出来了,而且通过修行的方式分出来,直接跟你说状态,很殊妙的!而且藏传佛法里面大量运用了安慧论师的那种古唯识,即是我们现在讲的虚相唯识。我们学《中观庄严论》的,应该学过虚相唯识。就是认为外面的东西都是像二月、像镜月,像眼睛被打了以后出现的那种金星直冒的假象;只有能显现它的那个识是真的(那个识像镜子一样的)。这就叫做虚相唯识。(那虚相唯识是不是不够究竟呢)唯识有一分唯识、二分唯识、三分唯识、四分唯识,它叫做一分唯识。
我讲这些东西,我觉得不好意思,因为这些有可能听了像天书。但是实际上它很结合修行的,如果你去修行,你会发现就是这个样子的。比如我们伟大的祖师无垢光尊者,他的《大圆满心性休息》里面用的就是一分唯识,它不承认外境是心,跟我们现在讲的《中观庄严论》上的观点完全矛盾。你一看就傻了:怎么这个样子呢,明明静命论师的《中观庄严论》说外境就是心,怎么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里面直接破斥外境就是心这个观点?两位伟大的祖师,怎么出现这样的矛盾啊?其实不是的,他们采用的是两派不同的说法。这两派的说法,你如果很好地去理解,你的修证会猛然拔高的!这是非常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不能够把理论跟修证脱离开。
很多人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他说:“学这么多理论,有什么用啊?我们来点实际的,打坐试试看,看坐中有什么感觉。”以前我们有师兄打坐的时候,前面的桌子消失了,变成光……别说那是光,人民币都没有用!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师兄来说:“我面前的东西变成光了,我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我说:“下一步你继续‘光’咯”!那根本就不算什么。如果你要眼识产生变化,其实很简单的:一棒打在脑袋上,马上眼冒金星。但是这不管用,无论它怎么变化,变成天界还是等于零,我们都去过好多次了。我们要训练的是我们的心对世界的一种直接的觉知,这样才能真正地摆脱烦恼、摆脱生死,摆脱佛陀说的那八苦。所以说如果连基本的教理都不懂,就这么坐下去,这是不行的。
还有一些人就是只读书,一见面就跟别人说:“你看看,这本书是这么说的,那本书是这么说的……”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学不下去了,因为他没有修行,修行的快乐生不起来。很多人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都很兴奋激动,非常的虔诚,经常喜欢流泪、喜欢发誓赌咒,这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很多师兄经常眼泪直流,像我一样。我流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是假的;他们流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是真的。还有就是经常赌咒:佛菩萨好殊胜哦,我一定要如何如何……但是不用三年,三个月以后就全部忘得干干净净。这是因为没有认认真真地去修行,学到的这些理论没有用在相续上,法喜出不来,即是我们经常说的“青黄不接”。
什么叫“青黄不接”呢?因为我们修行要放弃很多让我们快乐的东西:酒不能喝了,夜总会不能去了,看到宝马也不能贪了。本来那么好看的宝马,却要观想它如梦如幻,悲催啊!这些东西都没有了,并且修行的快乐又生不起来,那么心里就会很憋,憋久了一般都会有轻微的心理毛病。对这种心理毛病,如果去找按摩师,会很舒服的。所以我们这边有大量的师兄弟排着队打飞的去成都找按摩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理论和修行结合起来。
我今天讲了大量的关于唯识的介绍,明天我们会讲:为什么要成立唯识;用哪些方法来成立唯识;成立唯识有什么样的作用;怎么用于修行,等等。我讲的这个主要的论典是很短小的——《八识规矩颂》,玄奘法师著的。《八识规矩颂》说的是:成立唯识以后,一切境象由心现,那么心是怎么显现万法的呢?心以八类运行方式显现出了万法。这八种运行方式就是所谓的八个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它们各自的作用是什么?性相是什么?我们怎么去体会?……它讲了这些内容。
当然,如果我们要把《八识规矩颂》全部仔仔细细讲完的话,七天肯定不行。不要说七天,可能一个月都不行。它里面牵涉到五十一个心所,这些就要讲半天。所以我只能省略又省略,把这个框架告诉你们,然后你们自己去丰满。
这些知识对我们以后有什么用呢?刚才说了,你会对佛法的知识有很多的了解,至少了解这个宗派大概是怎么回事。以后我还会讲一些唯识派的修法——五重唯识观,由外及里、一步一步地去“抓到”心的本性。它是次第性的,不像中观那样。中观直接讲“空”,特别是应成派,什么道理都不要。全部都是虚的,连虚的也是虚的,这就是应成派的观点。它什么都不立,无边也不要。
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你就自在了。当身体也是假的,自尊、人格这些都是假的时候,你能不解脱吗?身体是假的,一刀插上去,那是空的!那不是一个概念啊!我们平常也说“假的、假的”,那么把银行卡拿给我,还假不假?马上就说不假了。或者一个耳光打过来,你肯定也说不假了。
而通过修证得到的东西,那就是真实的。当这些东西全都假了以后,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假”都是真的,只是它再也不约束你了。为什么说全都是真的呢?因为全是法性在游舞!非真非假,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你会发现所说的这些境界全部都可以在你相续中间实现。
应成派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做不到,怎么办呢?我们退一步,分开二谛。我们一定要规规矩矩的,不能说什么都假的,因为因果报应是真的,我们一定要抉择万法如细粉,抉择见解如虚空。甚至有人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当然这个说法有问题,它把二谛合在一起了,但是将就也可以。)分开二谛就是规规矩矩地去积累资粮,遵循因果报应这一套;然后在见解上认为有一个境界是可以超越这些东西的。这是自续派的做法。
其实唯识里面就是自续派的做法。因为自续派分开二谛,有的以因明作为世俗谛,有的以唯识作为世俗谛。《八识规矩颂》讲的就是这些,它讲因果报应是怎么回事、因果报应发展的规律是什么,等等。比如我们骂人一句,它的果报是怎么回事。我们经常说“因果不虚”,凭什么说“因果不虚”呢?你说有下一世,凭什么呢?你说一切唯识,我说一切唯上帝,你怎么解释?《八识规矩颂》就是跟你讲理的。
你会说:“这些道理我都知道呀!”那不行,我们只是知道概念性的道理,不能深入相续,不能改变相续。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会讲很多的道理,但是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很难拿因果报应来约束自己,我们不能很自然地做出一些如理如法的行为。
按照道理来说,我们应该把一切都献出去,因为我们都是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你说为利众生愿成佛,你可以像以前的菩萨一样,把眼睛、鼻子都拿去给别人。我们现在不需要你拿眼睛鼻子了,只要把你的人民币拿来用用。你马上就不行了吧?我们的心跟我们的概念是两回事,这叫做“不共无明”,即是心不听话。唯识宗建立末那识和阿赖耶识,其中的一个原理就是这样的。
你做不到的话,你就要去熏习这些东西,然后慢慢就做到了。我们是很悲催的,经常是心跟概念完全分开。有时候自己骗自己,骗得了的时候,还比较舒服。但是当那些残酷的现实暴露在面前,发现自己在欺骗自己的时候,那就受不了了,很悲催的。很多学佛的人会说:“哎呀,我学了这么多年,怎么还是这个样子啊?”其实他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很不错,但是突然哪天出现一个他做不到的事,他就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不行了。就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心,甚至有时候即使明白了也没有办法。
无明的作用分两个层面,一个作用就是让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很傻很天真;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即使你知道了,你还是不行。这是无明的两个作用,生命的悲哀就在于此,所以一定要把无明去除掉。要去除掉的话,除了佛陀所指引的解脱之路,任何方法都没有用。通过挣钱,也许可以获得一些暂时的好处,但是真正要想彻底地摆脱所有的苦难,除了解脱以外,别无他路!“学不学佛”这个问题,如果很理智地去看的话,“可学可不学”的回答是扯淡的,而是非学不可!不学佛,你会完蛋的,因为它确实是真理!
至于它是不是真理,你要去学习,然后你就知道了。通过很详尽的闻思,我们会知道无路可走,所以我们会全情投入去做。这个样子才可能有成就。但是我们往往会说:“哎呀,能不能等我把钱赚够了再来学佛?”有些人就说:“我去挣钱,我拿去供养上师三宝。”其实他骨子里面是想:“我拿一部分出来供养上师三宝,其他的我都拿去享受。”基本上都是这个心态的。然后他用一个美好的借口,把自己的这些行为武装起来。
当然,刚刚开始学佛的时候,可不可以这样呢?没问题,可以的。但是如果到了后来你不能解脱,这很浪费的,因为佛法现世是很不容易的事啊!但是我们现在会觉得:没有什么不容易的,我那天在街上一不小心就看到了一本佛法的书,我一看就信了,很容易。但是你知不知道啊,能够“一不小心买到这本书”,你修了好多劫呀!我们肯定不相信这样的说法,但是学了唯识你就会相信。
我们这次学的《八识规矩颂》是玄奘法师写的,它很短小,总共只有三十六个句子,我会大概给大家解释一遍。这个《八识规矩颂》实际上是《唯识三十论》和《成唯识论》的浓缩。玄奘法师翻译了很多书,但是他写的书只有两本:《成唯识论》和《八识规矩颂》。
当时印度的那烂陀寺有十个唯识这方面很厉害的论师,有火辨、亲胜、难陀……这十个论师的观点都有一些不同,但是玄奘法师主要是持戒贤论师的观点。有一、二、三、四分唯识,戒贤论师持的是四分唯识。玄奘法师回来以后,准备把这十个论师的著作都翻译出来,于是叫了四个徒弟来翻译,其中一个是窥基法师,即是我们经常说的“三车和尚”。
传说玄奘法师去印度的途中,发现了一个人在山洞里面禅定,头发很长了!然后玄奘法师用引磬把他唤醒。(很深禅定的人,不能去摇动他,只能通过引磬让他出定。)那个人出定了,玄奘法师就问他:“你是什么时代的人?”他说他是前一个佛的时候的修行人,还没有证得阿罗汉,但是他当时进入了一个无想定,想要等到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再来请教释迦牟尼佛。但是玄奘法师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圆寂了。他听到释迦牟尼佛圆寂了,就想再入定,等弥勒佛出世(离弥勒佛出世还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玄奘法师说:“这个时间太长了,你不用这样。你往东边走,去找红墙绿瓦的宫殿投胎,我求学回来以后再找你。”当然这是传说,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我也不知道。
然后他就去投胎了,成了尉迟恭的儿子。他本来是想去找李世民投胎成为王子的,但是当时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福报不够,投到尉迟敬德的家里面了。(尉迟敬德是帮助李世民玄武门兵变的功臣。)他长大了以后,恰好玄奘法师回来了。玄奘法师一看就知道是他,但是他已经全忘记了。那么厉害的人都有入胎迷,进入了胎以后,前世全部忘记了。而且他的习气全部翻出来了:喜欢美酒、喜欢读书、喜欢美女。
玄奘法师找到他,就要他出家,但是他不肯。然后玄奘法师就去找李世民,李世民下旨要他出家。皇帝要他出家,这就没办法抵抗了,他说:“如果允许我带一车美酒、一车书籍、一车美女,我就跟你出家。”按照我们的观念,这样的要求绝对是不行的,然而玄奘法师全部答应了。所以他经常在长安城招摇过市:坐在车上,拿着一本书,后面是一车美女和一车美酒!就这么招摇过市,所以叫他“三车和尚”。但是后来他跟着玄奘法师学习,很快那层胎障就被揭开了,马上就知道自己的过去了。然后他就酒也不要了,美女也不要了,立即开始修行。这就是窥基大师。
玄奘法师把他们四个人招来以后,准备把这十个论师的书都翻译出来。但是搞了几天以后,窥基和尚就不来了。玄奘法师就找他,问他为什么不来。窥基就跟玄奘法师说:“这十个论师观点都不一样,如果把它们都翻译出来,你让我们这些学人照哪个去做呢?”(就好像我们现在这样:一本书上这么说,另一本书上那么说;一会儿说这个是正宗的,一会儿说那个传承不对……就会搞得很乱。其实如果要验证佛法对不对,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三法印。但关键是我们连三法印都不理解,没办法去印证,所以不知道该怎么办。)
窥基就说:“我们能不能把这十家论师的观点糅合起来,以戒贤论师的观点为主写一本论出来?”玄奘法师同意了,就把另外三个人辞退了,留下窥基法师一个人,然后就写了《成唯识论》。后来窥基法师对《成唯识论》做了很多解释。后来玄奘法师还写了《八识规矩颂》,把他的唯识思想做了一个简单的、概括性的总结。
这几天我就把这个《八识规矩颂》,根据我的理解跟大家做个交流。记住,是我的理解哦,意思就是说很多说法可能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不是仁波切,我们只是交流,千万要记住啊!你看了以后,如果觉得这对你的修行有用、对你理解佛法有用,你就拿去用;如果不拿去用,你就先放一边。因为我会引述很多家的观点,这样就可能会造成跟你以前学过的不一样。虽然不一样,但还是不能诽谤。也许你说的是正确的,但万一不正确呢?那就很麻烦了。
所以这几天我就把这些东西介绍给你们,说老实话,我也不知道说这些东西对大家有多大的用处。其实我很不想讲这些内容,我想继续跟大家讲中观。但是我们一起交流中观已经很多次了,以不同的讲法讲了很多,如果再讲的话,大家肯定就会厌烦:“能不能来点新鲜的?”我们以这样的心态来听佛法是不对的,我们不能把佛法当成知识。
什么叫“把佛法当成知识”呢?就是我们听过一次,然后就不想再听了。学佛法不能这样子,特别是专学一门的,你要在这一门浸淫、深入进去 。我们学佛法要像听歌星唱歌那样,听了一遍又一遍,听得摇头晃脑的,这才叫真正的学习。然后你通过这样的方式,就会产生出一些觉受。如果只听一遍,把它当成知识,它就只发生在你的概念里面,不会发生在你的觉受上。不产生觉受,那就没有作用。
觉受要怎么才能产生呢——串习成量!怎么串习呢?串习的时候一定不能够很辛苦的,否则就没戏了。心就是这样的,做得很愉快的时候,它才会去做。当发现自己做得不愉快的时候,原因很简单——业障!你可以对金钱、美女、美酒这些厌烦,但是千万不能对佛法厌烦,否则后果极其严重。所以说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为我将来继续讲中观打下基础,而是说我们要注意学习的心态。
唯识这门学问,我们藏传佛教这一派好像讲得很少,我也不太愿意讲这些内容。但是因为我们学的《中观庄严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净水如意宝》,里面都会牵涉到这些知识;以后如果我们学《大圆满心性休息》,它也会牵涉到唯识,所以我给大家讲一讲。然后大家如果有时间的,可以去看、去修;没时间的,你可以继续修你以前的修法,它完全不会影响你。
有七天的时间,今天被我闲扯过去了,后面还有六天的时间,我们会一起交流《八识规矩颂》。快到九点了,我们不能再说了。接下来如果大家有问题,或者今天的禅修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可以趁这点时间做个交流。有问题的尽情问,因为我不是仁波切,我们可以尽情交流……没有问题吗?没有问题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完全没学过的,绝对的“菜鸟”;还有一种是已经成就了的。
问:感谢师兄!今天打坐的时候,脚很痛啊,怎么办?
答:我们开始学打坐的时候,保持一个姿势,它肯定会疼的。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就是尽量忍住。但是你在忍疼的时候,你的心就会离开禅定目标了,你会不由自主地注意腿疼去了,这就失去禅定了。禅修的目标可以是虚空,可以是呼吸,可以是身体内的一个明点,等等。疼到你没有办法再把心放到禅修目标上的时候,你就要赶紧调整一下姿势,动一动、松一松,然后继续回到禅定的目标上,因为太疼是不行的。
当然有些人会这样做:我就要熬过去!哪怕我暂时不修禅定,我只坐在垫子上挨疼,把腿疼挨过去以后再去禅修。以前我跟深圳的一个师兄去云门寺打禅七,他就是这样干的。他在那里练双盘,我就在那里参“念佛的是谁”。他打了五个七,就真的把双盘练成了。他说那时候疼得就像有钻子在骨头里面钻!
但这要很强大的意志力才行。如果做不到,你就要松一松。我们不一定要走那条路,我们把心的定力练出来以后,慢慢地身体就会变得柔软。特别是发起了菩提心、有空性的体会以后,身体自然会柔软的。身体柔软了,然后你再加上一点努力,慢慢就好办了。所以说可以硬挨过去,也可以不这样,身体动一动、缓一缓,它就不会那么疼了。
打坐的时候一定要放松,不要那么僵硬,千万不能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一定要很自然、很放松,这样才会比较容易生起愉悦的觉受。而且心里不能有期盼,过多的期盼也不行的,这叫做“将心待悟”(这个“悟”不一定是“开悟”那个“悟”。)特别是有那种愉悦经验的人,他总是期待:我这一座一定要像那一座一样。这叫“伺”,或者叫做“寻”。但是可能寻伺了半天,结果却没有出现。这种期待心会把那种愉悦心压住,所以将心待悟肯定是不行的,一定要放松:我就在做一件事,至于它的结果会怎么样,不管它。这样在禅定中才会慢慢有感觉出来。
问:师兄,我想问一下,我以前打坐的时候会看书或念咒,这样可以吗?
答:看书可能会影响别人,但是念珠可以用。你不要拿得高高的,并且拨得很响,这样肯定不行,因为这会影响旁人。但是你放在下面,慢慢一颗一颗地拨,这没关系。
问:打坐的时候,有时候外面像雾一样,还会有光。请问是怎么回事?
答: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我们太专注的时候,往往眼识会发生变化,而且有很多种变化。笼统地说,有两种变化。当我们的眼睛取境的时候,意识跟上去,它才会明显,不然就会朦胧,像雾一样。当你不注意它的时候,眼识还是会现起,你看得到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会变得朦胧,像雾一样。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因为太专注了,眼识可能就会产生变化,光就出来了,它是专注的一种结果。
但是光一出来的时候,你的心马上就转到光上去了。你就会想:它是什么啊,里面会不会有佛菩萨出来呢?……这类的念头就出来了,然后就丢失了前面的目标。你要知道这些变化是没有用的,它不是什么,然后继续回到你的目标上就可以了。你要的是心宁静下来,至于它怎么变,随便它。千万不要随着外境跑。随着外境跑的话,追凶了以后,他们有些人有禅定的,真的可以看到有很多佛菩萨出来的。如果追上去,那就完蛋了。
问:那要是在念经的时候看到呢?
答:也一样的,不管它,继续念经。只有在一种情况下要跟着去,就是临终的时候念阿弥陀佛的,如果看到了阿弥陀佛,一定要跟着去。
问:师兄,请教一下:下午的时候我在看那个照片,我眼睛止在上面。但是我发现,当我专注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专注不下去了。
答:对,太紧了。专注了一段时间,你发现很累的时候,就放松下来,什么都不专注了。连它也不观了,什么都不想——休息。(虽然这不是大圆满心性休息,但也是一种休息!)然后精力恢复了,又开始去专注。
不要想一直专注下去,期望会出现什么。不要这个样子,五分钟就够了。当然我说的这个时间也不一定,你可以十分钟,也可以一个小时。每个人都不一样,要看他的水平。所以你一定要调节自己,看一段时间,累了就放松,身心完全什么都不想,坐在那里发呆也可以。呆到一定的时间,再回来去专注。反复地反复地这么训练,这么一座下去,愉悦会很容易生起来。不然的话,实在专注不下去就会崩溃的,嘭一下就躺下去了。
躺下去其实也可以的,可以修“大摊尸”。但是这个地方不允许。什么叫大摊尸呢?就是很累很累的时候,一下就躺下去,什么都不管。西藏不是有很多草原吗,上面是蓝天,人在上面跑啊,咿呀哇啦乱吼乱叫,平常不该说的话都吼出来。吼了以后,很累啊,一下就躺在草地上,眼睛看着蓝天,什么都不想。在阿琼喇嘛的传记里面,他就是这么开悟的。
这样也可以,但是这里不能大摊尸的。所以你就看一下,休息一下;看一下,再休息一下。
问:(听不清)
答:哦,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在专注的时候,实际上有一个侧面意识。我们的心有个指向:我一定要专注在这上面。但是心不听话的,它又要想起其他的东西:张老二对我不敬,李老三对我非常好……诸如此类的念头会出来。
有两种方法可以对付这个问题,一种就是我不去想它,我使劲专注在目标上,这叫压制。还有一种是,你想你的,我专注我的,我只要不丢失目标就可以了。它起了“张老二、李老三”的念头,随便它。慢慢慢慢,你这的心就开始平静,就只有一个目标。
最后连这个目标都丢掉,心就像镜子一样,像无风的蜡烛。周围一切明亮,非常的轻柔。说不出来那个味道,你必须要去做才行。
问:我可以使劲地压制吗?
答:可以使劲压,但是你要学会压不住就不压。我就盯着我的目标,“张老二、李老三”的念头起来了,随便它。我也知道它,但我不理它。对付念头,你只要不去喂养它,它就会停止的。
什么叫“喂养”它呢?如果你去注意它:张老二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昨天原来是陷害我,我要怎么回击他……一串一串的念头就跟着去了,这是彻底的散乱。
但你可以知道它:哦,“张老二”的念头出来了。它出来了,我还是凝视虚空;“王老三”出来了,我还是凝视虚空。你知道它,但是你不喂养它。
我们说的念头叫做“分别变”,还有一种叫做“因缘变”。什么叫因缘变呢?外境的这些东西(前五识)就叫做因缘变。它在变化,但是不是因为我的意志而转移的。我对着一包纸巾说:“变人民币!”这是不行的,它还是纸巾。它必须要因缘变,如果有一天有人好心把这个纸巾拿走,放一堆人民币,它就变了。
“分别变”就是我们的念头可以改变的。比如我头脑中想一朵花,我觉得黑色的花瓣不好看,我把它想成蓝色的,这是可以的。这叫分别变,是在意识里面发生的。
出现这种念头的变化的时候,我们不去喂养它,不去变它,随便它。如果你去变它,你就完蛋了。你始终保持一个警觉性,作意在你的目标上,这样就可以了。累了,你就停一会儿,反复这样训练。
还有一种方法是,看一会儿书,然后再打坐;打完坐,再看书。这样反反复复交替进行。这是齐美仁真堪布教的,非常管用的。所以不能把自己逼得太死,要“狡猾”一点,这样会比较容易修下去。
问:刚才您说的是不是无所缘的禅修?
答:那还不是,它缘了一个“无所缘”。你缘了一个“光明”或者“觉知”,还是缘了一个东西。
问:我不是很理解这个。
答:这要学中观,一定要学中观。有五种“不分别”,都是无所缘的。但是它们都不对,只有最后一种——证悟的那种无分别才是究竟的。这就要靠见解了,纯禅定是不行的。
问:打坐的时候可不可以有思维?
答:哦,可以,这叫思维修。你坐着不动,虽然身体保持禅定的姿势,但是头脑里面在思维:离四边是这个样子的,现空双运是这个样子的……不停地去想这些东西,这叫思维修。
问:可不可以把眼睛闭起来?
答:可以,思维中观的时候,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思维。但是我们修密宗的人,它是要求把眼睛打开来进行禅修的。因为这牵涉到后面的大圆满的修法,要利用从眼睛这里出来的两条脉。所以要养成这种习惯,打开眼睛。
你在思维空性的时候,你可以先把眼睛闭起来思维;但是你去感受空性的时候,还是要把眼睛打开。如果不打开的话,怎么看得到它的空性呢?“空性”一定是因为它的存在而空性的,不然就是“没有”。“没有”不是空性,色即是空嘛。
问:我是凡夫,我能不能够观想我变成了阿弥陀佛?
答:可以,这是上师瑜伽的最后一步修法。“瑜伽”就是你去瑜伽他,或者他来瑜伽你。
问:(听不清)
答:哇,这是空性了。前面是有相的修法,后面是无相的修法,一个上师瑜伽全部体现完。所有的上师瑜伽都有两个方式:我化成光融入上师心间,或者是上师化成光融入自己。瑜伽就是合一、相应的意思。“相应”这个词,我们一般不理解。“相应”有很多意思的,要同起、同灭、同一、同源。这些说起来很复杂,但是唯识里面有讲这些的,过几天我会讲,这是很有用的。
问:我的眼睛观注这里,那上面有阿弥陀佛的声音在念,那这个耳根怎么办?
答:这叫做都摄六根念佛:眼睛看的是阿弥陀佛,耳朵听的是佛号,自己念的也是佛号。或者你放一个小型的念佛机也可以,但是最好是自己念佛号。自己在念佛号,眼睛看着阿弥陀佛,观想的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或者阿弥陀佛的身相。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是《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教的方法,这是修净土的要点。都摄六根,“都”是全部,“摄”就是捆在一起,把六根捆在一起。净念,念阿弥陀佛;相继,一句一句地连续下去。这是念佛的一个要点。
好了,时间刚好九点了,我们现在做个回向: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