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菩提心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一个是它一定要有“缘众生”的这种心态。缘众生是什么意思?就是每一个众生都不放过,而且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众生,不管是耗子、蚊子、人、饿鬼、地狱众生,我们的母亲和日本人……全部都要。“缘”的意思就是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众生,绝对不能这部分众生我要度,那部分众生我不度——这部分众生,我亲近一点,对我好的我就度,对我不好的,我对他没有这种心态。所以有些说法——修菩提心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首先要修舍心——它的理论基础就是来源于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但是也有说先修悲心的,先修悲心然后过度到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当然这些理论上的剖析,见仁见智,我们不去考虑它。但是,平等地缘所有的众生,这是菩提心的一个特征。考察自己有没有菩提心的时候,可以经常这样观察自己。
当然你在缘起上可以对某些众生其中这个好一点,那个坏一点;这个智慧一些,我婉转一点;那个就凶猛一点。这样是可以的,这是一种智慧。但是你在骨子和内心里,是不是把他当成你的母亲,你是否可以为了他的解脱不惜一切?以前有些菩萨说,我为了一个众生的解脱,宁愿跳入地狱去受苦很多劫。可是当这个众生是日本人的时候,或者他是个强奸犯,你怎么看?你观察这些,当你的内心里对所有好的、坏的生命,生起比较平等、柔软,希望他解脱超过你自己获得暂时安乐的这种心态的时候,就说明你开始有了比较平等的悲心了,也就是缘所有众生的比较宽大的悲心。
除了缘所有的众生之外,菩提心的第二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是:一定要缘佛果,就是希望自己和所有众生都能够成佛。缘佛果就是在发心的过程中必须要缘上智慧,而不仅仅是个好心。因为我们无论是要让自己成佛,还是让众生成佛,一定要牵涉到智慧。这是菩提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往往把菩提心理解为一种好心。宗萨仁波切说菩提心中百分之九十九是智能,百分之一才是我们认为的好心。所以菩提心必须要具备以上两个特征。
菩提心一定要缘智慧,没有智慧的悲心有时候会出问题。比如说台湾的萧平实,他有很多弟子,他的弟子发的也是“菩提心”。他们说萧平实是末世的佛法的孤子,其他人都是错的,只有他一个人是对的,所以我们要去护持他,护持他就是护持佛法,就是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他们是发了这个心这样去做的。但是他们干了什么事呢?他们把佛法差不多毁了!那我想问,这个心是菩提心吗?他缺乏智慧,没有缘佛果,很多人忽略这一点,这不能叫做菩提心。
你如果问:“如果这样的话,我没有智慧,怎么能发起菩提心呢?我只能说我有想众生成佛,而且很平等地遍及所有的众生,我有这种平等的心,也愿意他们成佛,那这个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我以这种心态跟了一个错误的人,去做了些很错误的事,这是不是菩提心呢?”
如果纯粹从概念来讲,可以算是一个很初步的菩提心。但是由于你缘佛果这方面缘错了,没有缘到真实的佛果,而缘到一个虚假的佛果,所以你这个不能算是绝对的菩提心。以前我们在论坛上和其他网上,都有一些争论,但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缘上比较准确的佛果(才是菩提心),所以这里是强调了见解和传承的重要性。
如果你见解不对的话,那很麻烦。所以菩提心里,特别是第二个特点“缘佛果”,就像宗萨仁波切说的: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智能(也就是般若智慧这个成分),只有百分之一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好心。很多人会把佛教理解为只是一种好心,一种道德的楷模,一种让我们流泪感动的东西。诚然,它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它里面蕴藏的深厚的智能才是最根本的核心。这次慈诚罗珠堪布在深圳也是这样讲的。他说,不能认为做做好事就是佛教。佛教当然要做好事,肯定要去放生,去做这些好事,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一些慈善的团体,比如基督教,做得比我们还好。
佛教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般若,所以“缘佛果”实际上就是要缘般若。也就是说在我们的菩提心里,一定要带有强大的智慧成分,不然就没有任何特点可言,而且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你在发心这个阶段可能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阶段有可能出错。(如果带着这样的错误)去弘扬佛法、推广佛法,结果可能毁了佛法,或者是耽误了很多众生的慧命。
——摘录并整理自《概念菩提心与真实菩提心》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佛陀是遍知,但不是万能
- 朝内观察:不同深度,不同认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