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世界观——胜义中观、世俗唯识
——2012五一禅七第一天
开场白
今天是禅七的第一天,我又来跟大家交流佛法。每次交流之前我都要声明一次:虽然我坐得这么高来跟大家一起交流佛法,但我不是大德,也不是成就者,只是一个师兄。每次我都要这样说,你们肯定很烦。为什么一定要这么说呢?因为不这么说不行,我害怕引起误会。
我们今天来讲些什么内容呢?这七天里面我们都会连续讲中观和它的修行。前几天是对初学中观的人做一些中观基础知识方面的介绍,后面几天是针对修行中观时间比较长的人,对他们修行中遇到的情况做一些交流——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有些人说:“我只有两三天的时间,后面几天就没办法听了。”那我也没办法,如果愿意听一个老师兄的交流,后面的内容可能会有录音,大家可以听听录音。
大概知道了中观这些知识以后,大家可以专门去学习中观。益西彭措堪布、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他们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课程,大家去跟着学习就行了。我这里只是作一些笼统的介绍,以及我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经验之谈。这肯定不是圣者的教言,但是我会尽量从我的认知中去把它说得更清楚、更准确一些。至于这些东西对大家有没有用,那就见仁见智了。有用的话你就留着用,没有用的你就放到一边去。(每次我跟大家作交流前都要这样说一遍,因为我真的很害怕引起误会。)
发菩提心
不管怎么样,我们在这里交流的是佛法,而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应该在交流之前发起菩提心。不管你的菩提心是真的还是假的,都得发一发。从来没有人一上来就有真的菩提心,刚刚开始都是假的,假呀假呀最后就变真了,每个人都有从凡夫走到菩萨的这么一个过程。我们不能反对这个过程,不能一开始就对别人说:“你这个菩提心不是真的!”哪有一来菩提心就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就变成真正的菩萨了。我们都有一个从凡夫走到菩萨的过程。
我们每一次做闻思和修行之前都要尽量发起菩提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我们现在共同交流的是一个大乘的认识哲学——中观,就更应该发起菩提心。什么叫做发起菩提心呢,可能一些对佛法不太了解的人不是很清楚。所谓的发起菩提心,其实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修行、所有的学习,其目的只有一个——为了所有的众生成佛。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众生成佛,要经常在心里这么去思维串习,把这个作为自己生存和修行的目标。要引发这种心态,然后以这种心态去做一切的事,用这种心态去摄持我们身口意所有的造作,这就叫做发菩提心。这个非常重要,对大乘佛教徒来说几乎决定了他修行的成败。如果没有大乘菩提心,根本就不能算是大乘的修行,也根本谈不上所谓的成功,所以这个问题极其极其的重要!
那么我们在做中观这门学问的交流之前,也希望大家发一发菩提心,不管你那个菩提心是真的还是假的,先发了再说!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我们现在开始来聊聊中观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中观说白了就是一种世界观。世界观对于我们非常非常的重要,因为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态度和生存的价值观。
什么叫做世界观呢?我们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怎么样的,这就叫做世界观。世界的本质是怎么样的,这个观点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价值观。
为什么世界观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态度跟价值观呢?我们来看现在所流行的主要的世界观(也就是所谓的主流观点),现在社会上主流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唯物主义。什么叫做唯物主义呢?就是我们从小都在学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这个是目前社会上绝大部分人所持有的观点。有些人可能会把它理论化,但大部分人根本不用理论化,直接就用这种观点去思维、去办事。他完全不用去想,直接就认为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
有些科学家甚至依此来分析感情,比如他们说爱情实际上就是身体内的荷尔蒙在运动,荷尔蒙一运动就产生了爱情,这样就把爱情局限在动物性那个层面上了。科学家还可以在你身上找到关于仇恨是哪种物质,比如肾上腺素过分分泌了,你就开始产生仇恨;或者是某种内分泌一过多,你就产生了某种情绪。
他们甚至去分析你得了忧郁症,肯定是身体的某种内分泌失调,或者是什么过多了,然后就开一些药物来让你的忧郁症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用的,你看忧郁症都是要吃药的,有些病人吃了药之后确实忧郁的情绪会减低。但真正的忧郁并不是物质的运动,物质的运动只是外在的,它是内在的忧郁带来的一个结果。内在的忧郁会造成内分泌失调,然后再发展成很痛苦的情绪。他只看到了痛苦的情绪后面有内分泌的变化(物质的运动),但是没看到在内分泌后面还有心的运动。
因为他的观点里面最基础的东西就是物质,所以物质决定一切。我们只要搞好物质上的东西,那么精神就可以被解决。所以唯物主义基本的世界观说白了就是“唯物”——物质决定一切。物质的运动和组合产生了精神,所以我们只要把物质彻底搞好了,精神上的问题都会解决。
整个社会主要的精神倾向、文化思潮,全部都是围绕着这个世界观而来的——物质决定一切!而研究物质最好的方法就是搞科学,所以我们就去搞科学。我们通过对物质的分析、解拆和组合去制造更多我们的身体和精神所需要的东西,比如汽车、洋房等等之类的,我们企图通过丰富物质来感受到快乐。为什么呢?因为物质决定一切。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从小就被灌输:你一定要挣钱,因为挣钱可以买来很多东西,可以让你快乐。就算是没有汽车、洋房,你也得有看病的钱。因为身体也是物质的,“身体”这个物质坏了以后,你需要用另外的物质来治疗它,没有这些物质你就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挣钱,挣钱成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而且是绝对不能少的目标。这是唯物主义世界观带来的一个结果,它决定了我们的生存观:一定要挣钱、要丰富物质。
另外,它还决定了我们对待死亡的观点。既然我们认为精神是物质运动、组合而成的,那么当这些物质的组合一崩散,精神就没有了。这就是我们现在流行的观点,叫做“人死如灯灭”。这种观点认为,我们在活着的时候是物质的运动造成了各种各样的精神现象,只要这个身体一解散,比如拿着枪“砰”一下,或者从楼上“嘭”跳下来,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所以有些唯物主义者会觉得死亡能够解决一切,他说人死了就啥都没有了,极度痛苦的时候就采取自杀的方式,他认为这个可以彻底解决掉痛苦。
我们很多时候觉得自杀的人很蠢或者精神有问题,其实自杀的根本原因是他骨子里面认为死亡以后就什么都可以没有。既然什么都可以没有的话,那么痛苦就可以没有。他认为自杀是最后的一剂药——从楼上跳下去,或者让自己吃毒药,或者给自己一枪,他认为这样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痛苦。
而佛教为什么不准自杀呢?因为佛教认为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的,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在缘起上是心识。心是不会因为物质的崩散而断灭的,你这么“嘭”的一下跳下去以后,你的痛苦不会因此而消失,反而会更加的痛苦。所以他就不敢这样,他会通过改变心的方式来消除痛苦。
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驱动下,我们为了生存就一定要去获取物质。还有,既然是我们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那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地快乐,让自己在生存的时候达成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也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层面上的)。
当然我们有很多种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讲了人类的五种需要。第一种需要是物质的需要,就是要满足吃得饱、穿得暖这个生存需要。再往上的话,很多都是一些精神需要了,而精神需要里面也夹杂了物质需要。
马斯洛的第二个需要叫安全需要,就是人吃饱了、穿暖了、物质上满足了,他还得有安全感。安全感很多时候也是跟物质有关系的,比如我们为什么要拼命多存点钱呢?因为没有安全感。美国人为什么不存钱?因为他们没有中国人这些不安全的感觉。我们会觉得:“如果不存点钱,我到了老年怎么办?”因为没有社会保障和养老保险这个系统,所以你就要拼命存钱。
我们总认为“不安全”就是有人拿着刀要杀你,但由于现在是和平年代,相关的司法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方面的不安全感。当然也不能绝对的解决,正因为如此,你看我们的房门会弄得很严实,不能像古代一样夜不闭户。你现在敢夜不闭户啊?自己关在门里面,只要有人敲门就马上警惕了,还要通过猫眼去看一下……古代人肯定没有这些的。
你看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一些高房大宅、别墅里面一定要装摄像头,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不安全。为什么会觉得不安全呢?因为他拥有很丰富的物质,其他人可能会来抢或者偷他的物质,所以要弄个东西防备一下。他有强烈的不安全感,防备其他人来夺取他的物质。为什么他会防备其他人来夺取自己的物质呢?因为所有人都认为:“我这一世不管怎么样,只要把物质夺取了就可以了,至于用什么方式是无所谓的,死了啥都没有了。”
所以有很多人是不怕死的。因为既然死了啥都没有,那我活着就要好好活,不要活得那么窝囊,该抢的就去抢,该偷的就去偷,该杀的就去杀。只要把物质拥有了,活得潇洒一把,即使死了也无所谓——唯物主义一定会滋生这样的世界观。很多人不敢去偷、去杀,并不是因为没有这种世界观,而是因为没这种能力。比如我们要是去抢的话,搞不好会反过来被别人抢的。但大家骨子里面还是这种世界观!有些人虽然不会拿着刀来抢你,但是他会用其他方法抢你,比如他设计害你、搞商战啊、哄你骗你等等之类的,实际上跟拿刀抢的性质是一样的,根本不顾因果。
因果这个概念必定要在佛教的世界观里面才会成立,就是要相信这个世界不是物质而是心,心是可以延续的,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崩散而消失。持这种世界观的人,他才会真的相信因果。
我们都说自己是佛教徒,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佛教徒的。比如我们平常说起因果会说得头头是道,就像我这样说得唾沫横飞,但是真正遇到很强烈的对境,比如极度让你产生贪的对境(很多钱,很多美女或者美男),或者是极其强烈的恐怖状态,这时我们会忘掉因果的,而会随着当前的利害去抉择。很多佛教徒都会这样,更不要说那些完全没有因果观念的世间人了。
导致这些现象的骨子里面的原因,我们从来没去分析过,只是自然而然地按照这种哲学(世界观)去做事。个人是这样,一个团体也是这样,最后扩大到国家,扩大到民族……全部都是这样。各个国家之间开始剑拔弩张,你看现在的南海,为什么南海会有这么大的冲突呢?因为那下面有石油,那是很好的物质。本来是我们的领土,而别人要来抢;为了防止别人抢,我们的军舰就要开过去……作为国家这个层面,它跟个人是一样的,这种主流的世界观就会引起这方面的纷争。
为了解决这样的纷争,我们就开始用道德来进行约束:你不能这样干,如何如何……而且我们的道德观念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今天的道德观念是这样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完全变了。十几年前的道德观念跟现在的道德观念是不一样的,十几年前我们看到同性恋会觉得想吐,会把他们拉去浸猪笼的;而现在看到同性恋觉得没啥,甚至还要支持他们。所以道德观是随时会变化的,它是根据我们的需要而来的。
假如道德再约束不了,那就要制定法律。如果你敢做违法的事,被逮到了就判刑,实在太严重了就弄去枪毙。就这样依靠法律来控制大家,不准人们造成互相伤害。人类是需要安宁的,互相伤害的话就不行了,会活得不安宁,人类的安全需要会被破坏。安全需要还带有一些物质的因素,比如我们要存钱,会害怕未来没饭吃,害怕未来病了没有钱治病等等。
而再往上的尊重需要就没有物质因素了,它纯粹是一种心理需要。“你可以说我不行,但是你必须看得起我,你必须给我笑脸,你必须给我尊重”;“你可以不尊重我的什么什么,但是你一定要尊重我的人格……”有各种各样的关于自我尊重的要求。
如果根本没人尊重你,哪怕你有很多钱,也很安全(家里装了很多摄像头,小偷都不敢进来,连蚊子都飞不进来),但是有人每天跑来骂你一顿,连你的佣人都不尊重你,那么你也会活得很不舒服的。如果家里面的保姆见到你就点头哈腰,周围的人也都奉承你,见到你脸就堆着笑,你心里面马上就心花怒放。我们经常是这样的,别人稍微拍一下马屁,马上就忘乎所以;别人脸色稍微不好,“哼哼,你看不起我,我还看不起你嘞!”
所以说这是一种心理需要,而且这种心理需要有时候会强烈过物质上的需要。古代有些官员“穷横”,他一定要获得一个清廉的名声。虽然他什么都没有,穷得一塌糊涂,但是他宁愿不要物质,也一定要一个清廉的名声,因为清廉的名声可以带来很多的尊重。
尊重是一种精神需要,而唯物主义说它也是物质产生的结果。那么这个精神需要是哪种内分泌运动的结果,我们确实不知道,我们想请唯物主义医学家找一找,看“自我尊重”这种荷尔蒙到底是什么。
再上去就是旅游需要,它也带有物质的成分。为什么人会需要旅游呢?因为人有能感疲劳。我们要通过外境获取快乐,比如我们通过喝水解决口渴而获得快乐;通过吃饭解决饥饿,产生饱的快乐;还有要住在很好的房子里,很舒适、能够遮风挡雨等等,这些快乐全部要靠外境。当我们依靠的外境不仅仅是物质层面,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时候,我们是会疲劳的。
当然,我们在物质层面也会疲劳,但这个疲劳产生的过程比较慢一点。比如我们吃饭久了,你会对饭产生疲劳,饭吃多了以后还想吃点面条,换一换口味——但这个要很长时间。而精神层面的疲劳很容易产生的,比如一幅画,我们刚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它好漂亮啊,但如果天天拿给你看(这不像观唐卡,观唐卡不会在乎画像漂不漂亮,而是为了修生圆次第),看上三天,它一定不漂亮了。能感疲劳延伸到我们谈恋爱上面,效果也是一样的。刚刚开始的时候,哇!惊为天人!七年以后呢?那就麻烦了,很多婚姻失败的原因就是这个。
人人都有这种疲劳,而且这种疲劳会弥漫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比如我们在家里面待久了以后,真的是很烦的。你看那些闭关的,如果他在闭关中间内心里面没有生起那种禅坐的安乐,肯定熬不住的。他会非常想念以前让他烦的那些东西,比如汽车的声音。甚至想起领导当年骂他,“哎!我好想他再骂我一顿哪!能不能有人出来骂我一顿啊!”人孤独的时候就会这样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旅游这种需要。人在一个单位里面做久了,或者在一个地方住久了,他就要出去旅游的。旅游需要虽然也带有物质的成分,但主要是精神。
最后一个叫做自我成就,这个完全是精神方面的需要。但是它也会牵涉到物质,比如某人的“自我成就”是要做天下最厉害的厨师,他不可能用空气做成饭给你吃嘛,不管是鲍鱼、熊掌、素菜,都有物质在里面。
“自我成就”一般都会牵涉到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往往不是发生在他自己的内心,只有少数人的自我成就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心。比如佛教的修行者,他也有成就的,但他那个“成就”恰好是消灭了自我。因为消灭了自我,所以就不需要外人来评价他了。他一个人住在荒山野岭里面,衣衫褴褛,坐在溪水旁,怡然自得,凝视虚空。不管别人的评价如何,他根本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因为他在那个如梦如幻的状态中间,甚至高级一点,连如梦如幻都不是了,完全是法性游舞。
而我们不同的,我们的内心强烈建立了自我和周围,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周围来认同这么一个自我,这就称为“自我成就”。它也牵涉到物质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精神的因素。
我们不停地需要外面的东西来满足自我,这种基本心态的根本原因就是唯物主义,所以唯物主义是很可怕、也很可悲的世界观。为什么很可悲呢?因为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死亡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你再辉煌,死了也是一堆肉;你再凄惨,死了也是一堆肉。
对于辉煌的人来说,死亡是很可悲的事;对于凄惨的人来说,死亡似乎还能解决这种凄惨。但不管是辉煌还是凄惨,死亡了以后什么都没有用。那么,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存最终是没有意义的。也许你会说:“生存的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在于过程。”——关键是那个结果一定会来的。
如果死亡了以后真的是什么都没有(佛教里面叫“断灭”),那我觉得我们什么都可以去干。实际上我们内心都是这样的,绝大部分人的道德观念都是很脆弱的,经不起强大的利益诱惑。你说你没做过什么坏事,那是因为你没有相应的环境,不信你做个官试试看!当然也有很少数的人是不贪的,他是为了自我成就——我要做一个不贪的官。这样的人也是有,他是被另外一种东西所诱惑,为了清廉的名声。也就是说,唯物主义世界观会导致一种很可悲的生存方式。
而且唯物主义不相信因果,这样的话,到后来就会为所欲为。在伤害对方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悲悯、痛苦。唯物主义者杀起人来是非常吓人的,他根本不觉得害怕,“砰”一枪把你打死了以后,认为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他害怕的只是你的亲属会不会反过头来报仇。所以为了防止你的亲属、部属或同族人来报仇,他就要诛你九族,把你的还击的可能性彻底消灭。他不知道最终有个最可怕的还击叫做“因果”!
佛教徒敢这样吗?佛教徒赶个蚊子还担心:“哎哟,不要搞死咯!嗡嘛呢呗美吽,嗡嘛呢呗美吽!”因为他害怕因果。而唯物主义者是没有害怕的,所以他们是最“勇敢”的人(开玩笑)。当然,下了地狱就不是这样了。
唯物主义导致我们的生存观也变得非常低下。因为唯物主义本身是很粗糙的,它也会把人变得很粗糙。我们去追逐物质的时候,就会忽略对精神方面的追逐,那么,关于艺术、觉受、禅修等的美妙都消失了,不能达到很高的深度。很高的深度一定来自于很丰满、敏锐、宁静的心灵,而唯物主义会把这些一股脑儿摧毁光,变成了我们现在这种很浮躁的社会。
我们国家的唯物主义盛行了几十年,导致现在(思想界)一个大家都出不了,国学基本上已经沦丧殆尽。物质主义横行世间,我们完全被物质主义所肆虐,非常惨的!甚至连谈恋爱都比钱多钱少,“哇!亿万富翁,追他!”为了金钱和物质而忘掉一切,很多美好的东西会被物质全部摧毁完。到后来,人与人之间的道义、关爱、信任全部消失。
假如现在有一个老太婆跌倒在街上,你们这些佛教徒,谁敢去扶她起来?就算是有人敢去扶她,也要先录个像:“你们看啊,不是我撞了她啊!”现在这个社会连信任都没有了,因为大家都不信“因果”这个东西,没有畏惧感。大家做事的原则就是:只要不被发现就没事,能够蒙得到就蒙,能够抢得到就抢,完全不考虑因果。
所以唯物主义一定会导致极其悲剧的社会现象,甚至可能导致大屠杀、社会混乱。如果我们从因果的角度来看,唯物主义因为大量地屠杀动物,最终一定会引发战争的。佛教里面有句话:“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你想知道打仗是怎么来的,听听半夜的屠杀声就够了。而且现在屠杀动物的技巧非常的熟练和批量化,我们可以去屠宰场看,那个电锯“呜呜呜”一过去,各种各样的禽畜就一个一个被切开了,肯德基、麦当劳那些鸡肉就是这样来的。这在唯物主义的观念里是无所谓的,它觉得这是个很美好的事物,你看肯德基的那些广告——“哇,鸡肉好鲜啊!多汁呀!全家桶!”然后出来一个个俊男靓女……
这些鸡都是生命啊,按照因果报应的观念,这么做一定会有报应的,只是时间问题。等到堆积成量的时候,那就可能是巨大的灾难、战争或者是环境污染之类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哲学。
现在我们这个社会的生存就是基于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好多的苦难都是来源于这个。我们根本就没想到要去摧毁这个根本的错误,老是想在制度上、政治上、法律上去努力,企图以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只治末不治本的。
通过法律可以威胁大家,让大家不去做伤害他人的事。但是法律一定要靠人去维持的,假如发生了巨大的灾难,警察这个系统暂时不管用的时候,抢都抢死你!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警察系统出现了漏洞,就有很多人出来抢东西。
我们经常说:“哎呀,社会要发生变乱了!”如果社会一旦发生变乱,非常恐怖哦,中国历代社会发生的变乱都恐怖得吓死人!我们可以去看明末清初的时候,李志成闹起来,简直吓死你!千里哀鸿,遍地白骨!像我们这些佛教徒的话,基本上就是菜市场的鱼——死的多,活的少。因为我们已经完全丧失了伤害别人的能力。
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祈求三宝。当然,如果从因果的角度来看,你会说:“我们平常不杀生,那个时候可能避得过。”嘿,有可能是这样的!从这点来说,我们感到很幸运,因果确实是不虚的。
但唯物主义是不相信因果这一套的,长期被唯物主义熏染了的心灵,他们根本就怀疑这些说法。他们认为很多事情都是随机的、无因的,他们掌握不了,所以就加了个名词叫做“几率”,通俗的说法就叫“运气”。
“运气”的意思就是这个事情我根本没办法把握,它出来了不怪我,我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如果“运气”这种观念成立的话,人是无望的。比如有些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能前辈子埋了歪屁股坟(积累福报),一下子中了六合彩,你拿他没办法的,这叫“运气”。而有些人拼命奋斗了一生,才智也超过很多人,结果他啥都不是,因为他没有运气。
很多人说命运的缰绳有两条:一个是我们的努力;另一个是没办法改变的,叫做运气。我们只能把握努力,但是运气是把握不了的。而运气往往是决定了事物的成功与失败的一个最主要因素,他们说这个因素控制不了,所以是很绝望的。
但是在佛教里面不承认这个观念,它说有因果报应,每一个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而且我们可以改变它,运气是我们可以把握的。唯物主义者(现量主义者)要看得到才承认是真的,所以他们对佛教里面的一些修行是不理解的,他们会认为:“磕头有什么用啊?供水有什么用啊?完全是迷信!”因为他不知道磕头、供水跟我们的福报的因果关系,也不明白为什么布施会发财,他认为发财就是个几率事件。人家花了几块钱买了一张彩票,一刮就有几千块;而有些人花了几十万进去,结果啥都没有。唯物主义把这个叫做几率,中奖的是运气好。他完全不知道这里面其实是有缘起的,而且还否认这样的说法。
其实唯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叫做“自以为是的主义”,因为他一定要在自己六根范围内的才承认,要思考得通才承认。而且他认为自己的六根可以决定一切,所以把它叫做“科学”。哎!这个根本就不是科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自以为是”。
而且它还设定了很多的观念。唯物主义的观念的建立是很“精彩”的,它不加论证也不加考核,就说:“世界是物质的。”为什么呢?因为它就是!不跟你讲理,反正它就是。就像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唱革命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呀!就是好呀!就是好!”为什么好呢?——就是好!
这在应成派不共四大因里面叫做“能立等同所立”。本来需要论证的一个观点,他不去找论据,而是直接拿这个观点来证明同样的观点。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它就是!为什么?就是!(你真的拿他没办法的!)
不是要讲科学吗,你找个数学模式证明世界是物质的——找不到;或者找一个现量的方式让我们直接认知世界是物质的——也找不到,我们的现量方式根本就没办法证明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多粒子加速器轰啊轰啊,想要找到最细微的那个东西,找到了吗?如果你找到了,才能证明世界是物质的。而我们的粒子加速器从来没有找到过最细微的物质是啥,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他们花了40亿英镑在瑞士建了40公里这么大一个圆形的粒子加速器,实际上就是想证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他们想要找到那个圣杯粒子(最小的粒子),最后还是宣布失败。
它能成功吗?如果它成功了,佛陀就错了。反推过来,因为佛陀是不会错的,所以它一定不会成功。但他们还是坚持说世界是物质的,这在逻辑上就叫“暗设前提”。如果持这种世界观,那是很可悲的。
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还有一种流行的世界观,它比唯物主义高级一点,它说世界的来源不是物质,而是某种客观精神。哪种精神呢?祂可以是上帝,可以是安拉,可以是大梵天,或者是我们所认为的“道”等等之类的。这种客观精神是区别于我们内心的,所以在哲学里面叫作“客观唯心主义”。
它说这个世界是由客观精神造成的。《圣经》里面说:上帝的灵在水面上漂行,手一指,要有光,光就出现了……也就是说,世界上纷繁复杂的这些现象都是由一个客观精神造成的。
持这种世界观有什么利弊,会导致怎么样的生存观呢?由于有上帝、安拉这样的一个客观精神,人们就有精神崇拜,而且有纪律。他们会崇拜这个造物主,虽然他们不知道祂是什么。而且也不能知道,否则就不崇拜了。为什么崇拜祂呢?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造物主是什么。他们没有办法证明有这么一个客观精神,只能够用模糊的逻辑去推理。
其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他们论证有安拉或者上帝的推理也是很精彩的,有很多这方面的书籍和视频。他们说,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有秩序的,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各种动物的繁衍,树木的荣枯等等,这些现象都显得很有规律、很精彩、很美妙!而这种美妙肯定不是我们人类创造的,因为连我们人类都是被一个看不到的力量创造的。人类有这么精美的身体,大脑这么复杂,这些结构不是无序的,所以一定是有制造者。我们说的“无序”,就是像山野上的泥土、石头那样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总体来讲,我们的世界显得非常的精彩和有序,所以这个世界一定有个制造者,而且这个制造者显然不是人类。那是什么呢?他们认为只能是一个客观精神,这个客观精神可以是上帝、可以是安拉。
而且他们也否定了唯物主义,认为这些现象不是物质。否定物质的方法我们明天会来讲,就是中观的一些主要思想,叫做“能破”。客观唯心主义也用这些方法来否定物质。但是它把物质破了以后,又建立一个客观精神,它说世界的来源在于这个客观精神。
那么,既然这个世界是由这些客观精神所创造的,我们是不是应该崇拜这些客观精神?如果我们依赖这些客观精神,遵循祂的教导,就会得到一些奖赏;如果不遵循这些客观精神的教导,我们就会堕地狱。所以基督教里面说“信者得救”,你只要信我,照着我说的方式去做,你就可以解脱;如果不照这些方式做,你就要堕地狱。
至于他们所信的“上帝”到底是什么?它没有具体的推断。刚才说的只是模糊的推断:世界是有规律的,又不是人创造的,所以一定是由客观精神创造的。而佛教就说:“不是的,它是由心创造的。”世界确实不是由人创造的,而是由人的心创造的。(如果把心独立出来,就变成了“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客观唯心主义实际上是人捏造出来的,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上帝或安拉。但是,因为社会须要一定的秩序,生活必须要安宁稳定,所以他们会利用神的名义建立一些法律——神的法律。就像基督教里面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后面的人就依据这些经进行解释,就产生了他们的一些戒律,以及他们处事的方式和观念。
比如说伊斯兰教的人,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对着麦加那个方向磕头,他们也有斋月,也不准喝酒等等之类的。基督教也有它的摩西十诫,到后来天主教跟基督教分开以后,各自也有些不同的戒条,要求人们应该怎么去生活,比如天主教里面规定不能够堕胎等等。
最精彩的是,这个客观精神还为我们设定了天堂和地狱,祂不但要造光,还造了天堂和地狱来惩罚罪人、表扬好人。这样的话,人就有畏惧了。它导致的结果就是,信仰这种世界观的人相对来讲比信唯物主义的要好很多,他们不会剧烈地造恶。比如在二战的时候,德国法西斯侵略到了英国、法国,他们不愿意杀修女的。虽然他们杀其他人完全不手软,但是他们不杀修女,因为他们心里面有底线、有畏惧。
而唯物主义者做起事来是没有底线的,只要我不倒霉就可以——这就是他唯一的底线。什么都是为了自己,为了这么一个他认为的物质聚合体。生命为什么可贵呢?因为这个物质的聚合体一消散就啥都没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趁它没消散之前,好好地保住它,让它尽情去享受。至于其他的生命和个体,弄死他,没关系——在骨子里面会这样子的。
基督教、伊斯兰教往往不会这样,但是他们的教义也是可以被扭曲的。被扭曲成什么呢?比如打着宗教的名号发动“圣战”,这个就更恐怖了!他们说有个客观精神容许他们扫平异教徒,杀了异教徒,他们就可以进天堂——那太可怕了!在伊斯兰教里面,有个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子因搞恐怖活动而被枪毙的时候,枪声一响,她欣慰地出了一口气:“啊!他终于可以去安拉的地方了!”她很欢欣地发出这么一声感叹,认为自己的儿子终于可以去安拉给他设立的天堂了——会造成这些很可怕的后果。因为它的因果观念很简单,这种简单的因果观念会被利用的。
基督教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十字军东征,出征的时候教皇出来说:“天主跟你们在一起,基督跟你们在一起,抢了它!”以天主的名义去摧残生命。其他一些所谓的“主义”也会这样的,对生命完全不尊重,不相信因果。
只有佛教的世界观遏制了我们所有的恶行。为什么呢?——因果!佛教的因果观念说起来很简单:不能制造痛苦。只要是你制造的痛苦,它会完全地、绝对地还诸于你自身,甚至会加很多倍。你在另外一个生命上制造了痛苦,那么对不起,最终全部会还给你。因为这种观点,佛教是不伤害性的。所以不管是小乘佛教,还是大乘佛教,“不伤害其他生命”是个绝对的定律,我们不可能依靠佛教的教义去伤害其他的生命。
当然这里牵涉到一个比较高深的东西,就是藏传密教里面的“诛法”。诛法会把其他生命诛杀了,但这不是伤害其他生命哦。如果你按照它的世界观修到那么高的程度,你不诛杀反而是犯戒的。为什么呢?诛杀是要负责任的,你把他杀了以后,马上要把他超度到净土去。我很希望有人把我诛杀了!但是我不够格。
如果你是相续不清净的人,即使把你诛杀了,你也会下地狱。所以很多佛教的大德,即使你伤害他,他也不还击你,因为你不够被诛杀的资格。如果你够被诛杀的资格,佛教有时候也会采取这些比较特殊的行为,比如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杀掉了短矛黑人。当时短矛黑人要杀掉五百个菩萨,为了避免他造这么大的罪业,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大悲商主就把他杀了。这种行为不是想给你制造痛苦,而是想利益你,因为他知道你这样下去可能会制造更大的痛苦。
道理很简单,比如一个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要去做一些犯法的事,最终可能会导致被判刑、枪毙之类的后果,这个母亲为了防止自己的儿子去做这种事情就把儿子痛打了一顿。这种打,你能说是仇恨吗?当然不是,是基于很深刻的爱!菩萨的诛法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佛教世界观的一个要点,就是不伤害其他的任何生命。
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的最彻底的世界观就是中观。那么中观是什么呢?中观说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世界的本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由一个客观精神创造的,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任何一个本质。找不到,但它又不是断灭。
“没有本质”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看这个杯子,不停地分解下去,完全找不到那个最小的组成部分是什么(明后天我们会通过一些方法去找)。虽然找不到,但是它有现象出来,“有现象没本质”就叫做缘起性空。
这是物质上的空性,但是这个空性还不彻底。既然没有本质,为什么会有现象呢?既然你说物质是空性的,到处都是空性,那么这一切现象的来源在哪里呢?虽然它是空性的,但它的本质不是“没有”嘛,毕竟出来了东西。那个根源到底在哪里?佛教说是我们心的光明通过扭曲、观待、分裂就出现了这些现象。
但心的本质也是空性的,也就是说,我们找不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光明——虽然它有作用。这些作用经过我们的执著,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可以变成天堂、净土、地狱,什么都可以,但是它的本质你是找不到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证悟本性的时候比较麻烦。它是找不到的,但是你要证悟它!这个好像很悖论,但真正的修行者通过很详细的闻思修,是能够认识到的,并且能够证悟的。
最根本的本质就是这个,这个本质我们把它称为“胜义谛”,中观是抉择胜义谛的。既然有胜义谛,就有世俗谛。佛教的世界观一定要分两谛,分两谛才能够比较饱满。有人说:“应成派是没有世俗谛的。”其实不然,应成派主要不是去抉择世俗谛,而是直接去找空性,去找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它去找那个东西,于是就忽略了世俗谛。但佛教确实是有世俗谛的,哪怕是应成派,当他从根本的见解里面出来,在我们这种有执著的环境里面说话的时候,他也说世俗谛。
佛教里面的世俗谛分了很多种派别,其中最究竟的世俗谛就是唯识。它说世界上这些现象既不是物质造的,也不是由一个客观精神造的,而是我们心的光明经过扭曲、分裂,以执著的方式呈现出了这么一个世界,世界是唯识所现。
这种执著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识”,它是心的一种作用、能力。心的作用和能力在最根本的层面(空性的层面)就叫做“光明”,一经过分别、扭曲之后,就不能叫做“光明”了,而叫做“识”。“识”的意思就是分别、了别。
今天我们就先说说佛教世俗的世界观,再去说中观这种最根本的世界观。根本的世界观只是抉择我们证悟解脱时的状况,而我们还要抉择没有证悟之前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就叫做“世俗谛”。
这个世界观就告诉我们说,这一切现象都不是物质的,包括我们生命的各种感受、情感、痛苦、欢乐,都不是物质的,并不是荷尔蒙在运动。我们的爱情并不仅仅是荷尔蒙在运动,我们的仇恨也不是一种内分泌。虽然它会带来一些内分泌的变化,比如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肾上腺素会分泌过多,让我们一下子脸红筋涨,会有这些现象,但它的根本不是这些东西。它的来源是什么呢?是心的分别,这种心的分别就叫做识(心识)。
那么识是什么呢?心有个可以含藏各种分别的总能力,这叫做阿赖耶识。心还有一种能力叫作末那识,它在所有的现象中(在唯识的观念里面,你、我、他都是现象)认定某个现象是“我”,或者认定能够操纵这个现象的一个力量是“我”,而其他的现象就是“他”。末那识也叫做人我执,就是执著心能够产生一切事物的能力(唯识术语叫做“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
然后我们的心还有思维的能力,对此大家都能够体会。而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很难体会,因为它们的行相非常细微。但是通过禅修,就像我们今天上午教的那些禅修,如果你真的这样去做,慢慢地就肯定能体会得到阿赖耶识。然后经过关于末那识的学习,你也能体会得到:哦,原来末那识无非是心的一种错误执著而已。末那识就是执我的一种心识,你只有体会到这种心识的错误,你才能放弃它,否则你连怎么去放弃都不知道。
我们经常说:“哎呀!这个是我执,这个是我执!”其实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我执,我们知道的只是我所执。比如某个人冒犯了我,我产生了愤怒,它实际上是我所执,是因为我执而来的。但我执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很难观察清楚。我们长期这么去修行,去观察它,才有可能抛弃我执,才能够获得解脱。
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末那识和阿赖耶识难以体会,但是通过修行就可以。修行难的地方就是要去体会这些东西,体会到了以后你才知道怎么叫作“放弃”。通过在阿赖耶识里面,依靠很深的禅定产生一些功能出来,你才彻底知道:原来一切境相真的是由心现的!
假如说我出离心修得很好,菩提心也很盛,在这个基础上去修生圆次第,长期看着一个唐卡观修。慢慢慢慢地,首先是眼睛一闭本尊就能够出现,然后在梦中也开始出现,最后是真的出现了,眼睛都看得到,伸手可以摸得到,可以跟他说话!你说会这样吗?会的,其实这是很合理的修行。真的把佛菩萨观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绝对相信一切境相由心现,因为你通过心识不停的串习,佛菩萨就可以出来了。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疯子,他们也办得到。精神病院里有些病人不停地抓一个东西,不停地抓,我们以为他在抓虚空,实际上在他的境界里,他是抓得到东西的。以前有个电影叫做《美丽心灵》,里面的主角得了诺贝尔奖金的,他能够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大家都认定他是疯子,实际上他不一定是疯子。从佛陀看来,他是疯子,我们也是。因为我们也是把很多虚假的东西串习成了量,比如杯子、桌子这些东西都是。
什么叫串习成量呢?就是让本质上不存在的东西成了形,而且还能够显现,不加思考就出现。比如这个杯子,我根本不看它、不想它,只要我伸手去摸,它都会在这里。我可以通过触觉证实它的存在,也可以通过眼识证实它的存在,甚至有些动物是通过鼻子辨识气味去了知各种东西。
我们还有前五识,前五个心的作用——眼耳鼻舌身。唯识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眼识所产生的,眼识产生的对境可以分为容色和形色。容色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青、篮、紫等等;形色就是圆的、方的、流线形等各种形状。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刺耳的喇叭声、发动机的声音、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单簧管、古琴、吉他等各种声音。还有鼻子闻到的……佛教的唯识的世界观里面说,这些现象不是物质,它只是心识的一种作用而已。这个就很难理解了。
唯物主义会认为声音是物质的震动:“那个琴有根弦的嘛,通过弦一震动,波就出来。”你若问他波是什么,他会说它既有物质的性质,也有波的性质——波粒二象性。对这个解释,如果我们用佛教的观点去看,一下就可以把它弄翻,明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去证明这个世界绝对不是物质的。如果这世界真的是物质的,我们的佛教就没办法学了,学什么都是扯淡的,纯粹就是忽悠。
佛教的世俗谛就认为这个世界仅仅是心的分别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根据去证明这些东西是没有本质的,也可以证明它们不是由上帝或者安拉制造的,唯一的来源就是我们心的分别。当我们把分别心息灭以后,就会回到胜义谛上,回到一切的源头上,那个叫做空性,或者叫做法界、如来藏、光明等等。
也就是说,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都是通过我们的分别而来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痛苦和欢乐也是心的分别。这样我们就有希望了,我们不用像唯物主义那样搞得很可怕,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有希望。为什么?既然一切都是心的分别,那我们能不能去搞一搞这些分别,让它不要再有那些错误的分别呢?错误的分别会产生痛苦,好的分别就会有好的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非常有希望。比如说我们通过长期的修行,不再去过那种追逐物质或者让自己痛苦的生活方式,到一定时候这个人会变得极其的快乐!这在很多修行者那里已经实现了。
你可能会说:“我修了半天,我没快乐。”你怎么修的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且对教理或禅修都不投入,当然没办法产生修行的快乐。你的心还是沉浸在对物质、贪欲的无穷无尽的追逐中间,你去追逐这些东西就一定会带来痛苦的。我们追逐物质本来是为了获取快乐,但是在追逐物质的时候,往往快乐会全部丢失,物质还不一定追逐得到,是不是这样的?
我们去追物质,追不到的时候就是求不得苦嘛,经常睡不着觉、苦闷;追到了又有爱别离苦:“钱万一不见了怎么办?股市又把我整了,通货膨胀,我们要赶紧去买房子,买了房子会升值……”结果买了房子恰好遇到宏观调控,又完了!我们的心老是在这些上面,肯定会痛苦。本来追求金钱是为了快乐,结果却把所有的快乐都丢失了。而且丢失到最激烈的程度的话,你会发疯、跳楼,很多人因为生意失败而跳楼的。
佛教就说我们不用这样。如果世界不是物质的,也不是上帝造的,那么我们的命运不掌握在上帝那里,也不是靠运气或者靠掠夺,我们可以靠修行,修行可以改变我们的心识。
外面的物质以及我们的情绪实际上都是心识的运动,因为我们控制不了它,才会痛苦。比如我一个人在家里面,很长时间不跟人接触,生起了很强烈的孤独感。如果我是一个修行者,就会明白这种孤独感实际上是心识的作用,然后我会用佛教的一些方法去对付这种心识的作用,可以把它冲掉或者消化掉,这个孤独感会马上消失的。
佛教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方法,简单的一个禅定就可以对付它,通过思维的方式也可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思维、禅修的方式去改变心里的各种各样的感受。比如有些人爱情失败了,追不到对方,或者是家庭要破裂的时候,极度痛苦,甚至要自杀。这种极度痛苦的感觉,其实也是心识的反应。既然是心识的反应,佛教就有方法去对付它,我们可以不被这种心识所控制,而且可以反过来去控制心识——这就是唯识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快乐完全不建立在物质上,也不建立在我们根本看不到、摸不到的上帝或者安拉那里,由于一切都唯心所造,我们的生命会变得非常有希望。而且由于世界的胜义谛是空性的,我们可以获得究竟的解脱的安乐。
大家记住!空性不是“没有”,它跟“没有”是两回事。如果是什么都没有,那我们还搞什么修行呀?由于世界的世俗谛是唯识,它不是物质的,也不是上帝造的,那么我们死了以后就不会什么都没有。为什么呢?因为心识一定会有连续性。物质都是心识造出来的嘛,物质消失了,不代表心识会消失,心识可以造出另外的物质来。
记住,我们说的心识不见得是指意识,这两者一定要区分开。我刚才说了,眼耳鼻舌身这些心识我们是控制不了的。为什么控制不了呢?因为我们的执著反过来控制了我们。比如这个杯子是我的心识造出来的(因我的执著而成),但它现在反而控制了我,如果我拿着它对着我的头“砰”的一下,马上就有个青包。
在这个事件中出现了两个执著:一个是我执著杯子实有;另一个是我执著自己的额头实有。两个实有的东西一发生碰撞(“实有”是真的存在的意思),然后就开始剧烈的疼痛。如果在我的感觉中这是梦,那就不一定是这样了。比如在梦中我们拿刀子戳自己,有时候会感到痛,有时候是不会痛的,因为那种执著不像醒着的时候这么深。醒的时候执著太深了,你早上醒了以后,心识马上就把自己的身体执著为真实的存在,这个“真实存在”导致了很多巨大的灾难。为什么呢?执著身体真实存在的话,我就一定要吃,不然它会饿;一定要穿衣,不然它会冷;它还有内分泌……
其实内分泌是心识后面发生的事情,它不是根本,根本是心识的运动。比如我看见了好吃的红烧肉,因为我以前也吃过,所以我一看到它就激发了以前吃红烧肉的种子,然后我就开始产生内分泌,口水开始出来了。其实口水出来这种内分泌是在我的心识运动之后的一个事情,而唯物主义把它解释成是里面的酶在运动,他认为这个才是重要的,他不知道真正的引动者是我内心里面的相应的种子。我过去吃红烧肉的那种感觉形成种子藏在我内心里面,现在我一看到红烧肉,这个种子就相应地开始起作用了,这叫“遇缘而发”,缘起就这样的。
其实很多现象也是这样的,比如一见钟情,两个人前世说不定是仇人,斗得你死我活,结了一个很深的缘。这个力量就藏在心识里面,导致这一世两人一见面就非常注意对方。本来仇恨的缘应该导致见面就开打的,但是又因为其他的缘,仇人的样子变了,变成很漂亮的异性,两个人就一见钟情了。两人相好了以后,但是由于心里面存了一些以前打架的种子,于是就开始天天打架。所以夫妻也叫“冤家”,就是这么来的。谈恋爱很多时候就是这个样子的,当然也有很好的,但是毕竟比较少。
导致这种结果,一个是过去的因缘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能感衰退的原因。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婚姻、恋爱,真的是很难单纯用道德观去衡量的,这和人的本性有关,和佛陀说的“无常”有关。它就是无常的——我可以很爱你,但只是在这个时候。三个月以前他说:“我很爱你,我愿意为你去死,愿意随你漂流到天涯……”这是真的,他说得泪水直流的。然后,搞了三年,在分手的时候他说:“呸!我看到你都恶心……”他说的也是真的,都来自于内心,没有说谎。人类真的是非常可悲,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心识,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
而唯识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改变这一切,甚至可以把物质的缺失、心灵的缺失、情感的痛苦,通过唯识一股脑儿全都改变,逐渐变好。通过这样的修行,我们可以控制心识,不再企图去拿物质来满足自己,因为外面的东西是靠不住的。
我经常想起我第一次买车的事情,很早以前(大概九一、九二年)我就买了一部车,叫蓝鸟王,三十多万。喔唷!那个时候我恨不得抱着它睡觉,天天晚上跑下来拿个布擦呀擦呀!老实说,我对老婆都没这么好过(众笑)。真的是爱到不得了!但是三年以后,看着它我就生气,到处都是包包坑坑的,还经常死火,很烦的。因为它会变化,第一个是外境会变,第二个是内境(感觉)也会变。
人的内感变化是非常吓人的,比如刚才说的,一幅画你会看厌的;很美好的风景,你天天看它,就变得不好了;很漂亮的人,天天给你看,她就不漂亮了;还有吃辣椒,开始吃一点点就辣得不得了,后来吃一大堆都不觉得辣了。连吸毒都是这样的,我看过那些吸毒的人,刚刚开始一点点大麻就觉得好嗨呀,最后打针还是不行,搞得瘦得完全像个肉筋儿一样,很悲催的。
只要是依靠外境(心面前的存在)去获取快乐,就绝对不行!这个问题可以深层次到什么样的程度呢?当我们修行到完全不靠物质了,而是靠禅定,在禅定中产生巨大的快乐,这种状态也是心的一种外境。他可以一直坐在那里很长时间,甚至可以坐好多劫的时间,他会很快乐的,但是这也靠不住。为什么?因为等他这种定一散的时候,心里藏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又出来了,这是很可悲的。我们只有回到心本来的那个本质里面,才不会丢失快乐,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痛苦。
你会不会想:回到本来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错!回到本来意味着你啥都有了,但是任何东西都不会再控制你。如果我可以把这个杯子视为如梦如幻,它就不再控制我了,一杯子砸在头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它会砸进去了,然后完好无损地又拿出来,完全丢失掉痛苦。再比如一个很大的山岩,它是控制我的,让我不能穿过去。但如果我真的觉得它如梦如幻的时候,我就变成崂山道士了,可以直接穿过去。你说真的会这样吗?如果一切境相真的是由心现的,我们就能够做得到!
所以,我们的修行一定要依据相应的哲学基础(认识观),如果这种认识观没有建立的话,我们的修行是没有意义的,你根本就达不成。如果你怀着一个强烈的唯物主义观念在那里观修如梦如幻,这样是没用的,结果会是一团糟。你看我们很多师兄修行非常勤奋,特别是顺德居士林,他们那个功课把我吓得直咋舌头。哇!有这样修行的吗?从早忙到晚,一分钟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今天修这个明天修那个,乱七八糟一大堆,甚至很多修行是冲突的。这样修十年,只有一年的效果。为什么呢?见地不对,见解没有弄得很纯正,他不知道怎么去用力,变得很悲催。
很多师兄都已经修了五六年、七八年,但是真正修行的佛教徒的那些味道在他身上一点儿都没有,看到的都是忧郁、无望、杀气腾腾、阴风灿灿。这真的很悲催很悲催!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改变自己的心识,只是照着程序去做。书上说怎么弄的,他就照着这么去弄,结果弄一大通以后,根本不起作用。他骨子里面的观念还没有变,相续不变,这样搞起来很累啊,超级的累,而且还没有效果。这个原因就是我们基础的世界观没有建立,所以说我们要闻思,闻思中观、唯识,要对世界产生准确的认识,然后我们才可能去改变它。
首先是唯识这个层面。唯识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是由我们的心识分别而成的,如果我们改变一些分别,我们就可以有希望,可以变得很好。可以变得有多好呢?——净土、西方极乐世界。
既然这一切可以被我们感受成这个样子,被我们的心识造作成这个样子,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通过一个方法直接把这个水变成甘露,杯子变成宝石?就如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宝石为栏,八功德水、迦陵鸟等等。汽车的声音能不能变成迦陵鸟那种美妙的天乐?如果一切唯心所变,那就可以!
所以我们一定要首先建立这些世界观,然后我们才能瞄准修行用力的方向,就不会瞎用力。如果怀着唯物主义的观点,你怎么用力都是没办法证悟的。所以我就逼着他们学中观,这样你才快,才准确,不会走弯路。
说老实话,我自己讲中观都讲烦了,但我还是要这么来讲,为什么呢?因为佛法的核心就是这样的。佛陀说了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诸法无我”是比较核心的一个。它让“诸行无常”走到了极点,变成了“诸法无我”。如果只说“诸行无常”,你可能会认为有一个东西在无常,比如唯物主义说是物质在无常,唯心主义说是心识在无常,但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彻底的。而“诸法无我”就走到了极点,它说连“无常”也是空性的,诸法都是空性的。
“诸法无我”讲的就是空性,也就是我们后面几天要讲的中观。通过对中观的领略,我们才会领略到世界最根本的本质是涅槃寂静,进入永恒的喜乐、欢悦。这里我说的“永恒的喜乐与欢悦”,你们不要把它当成是依靠外境产生的那种欢乐,我确实没有办法拿一个词汇来形容,只能用了个世间的词叫“欢乐”,实际上这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世间的欢乐都是短暂的、变化的,是依靠变化而来的。比如我听音乐,那个音乐的旋律一定是要有变化的——“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它有个韵律的。如果那个声音是“甜——”这样一直不变化的话,那会变成噪音的。味道也是一样的,吃进去的东西要变才行。连拥抱你也得动,如果一抱住就不动了,那是木头(众笑)。世间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变化,而变化就造成了它绝对不会永恒,一定会坏失。这就是无常的含义,无常带给我们苦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内感的无常、外境的无常都会带给我们苦。
如果我们把这种分别去掉,回到永恒的本性里面,那就不同了,那是来自于不变的快乐!它的奇妙在于,这个不变的快乐包含了变化的快乐,你说这个好不好啊?比中六合彩厉害多了!也就是说,你证悟本性的快乐永远不会变,还可以拥有这个世界上所有变化的快乐。这些变化的快乐并不会因为它的无常变化而带给你苦,它带给你的还是快乐。也就是说不快乐的是快乐,快乐的也是快乐——证悟后一定是这种效果,我绝对没有吹牛皮或者乱说!
这要基于我们世界观的建立,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习唯识,它可以改变我们的心识;然后我们还要学习更深的东西,就是把识也空掉,进入永恒的快乐。这就是所谓的“空性”,世界的本质就是空性,或者你叫它“光明”也好、叫它“如来藏”也好,它的本质就是这么一个——虽然找不到,却永恒、光明、喜乐的这么一种状态(当然这并不是一种状态,但现在要描述它,只能说它是一种状态),这个就是我们学习中观的意义。
唯识是逐渐性的,它可以让我们在现起上变得快乐,但它是不究竟的,所以称为世俗谛。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现起彻底搞定,可以包容所有的现起,而不受它影响,然后回到心的本质里面,这个叫做中观,也叫做胜义谛。我们以这种见解去用力的话,就会达到真正的解脱。
解脱的意思是什么?就是没有所有的痛苦,只有快乐。你说:“那个时候没有痛苦了,还有快乐吗?”你说的快乐是跟痛苦相对的东西,而我刚才说的那个永恒的快乐不是相对的,它是可以把世俗的痛苦和快乐都彻底融化的东西。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它不是个东西,你得去修证才行。到了那个时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都没法形容,但是可以通过上师、成就者的引导去体会到。在引导之前,你就得学会中观、修好五加行,然后他一指引,你的心真的会体会到那个样子的。
心是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最后判断者,连科学都是这样的。我们通过仪器看到冥王星的时候,实际的判断者并不是那个仪器,而是我们的心。或者我说:“那边来了一个长绿毛的乌龟!”我这样说的时候,大家不一定相信。大家的意识可以想象:“带绿毛的乌龟是什么东西,没见过带绿毛的乌龟……”你想也想不通,然后你的想象里面就把绿毛和没有毛的乌龟合在一起了。头脑的想象不算是真实的存在,只是一种比量的推断,它有可能是错误的,我们经常有推断错误的情况。但是哪天你出去现量看到:“你看,那就是一只带绿毛的乌龟!真的有带绿毛的乌龟哟!”心经历了,就确定了它的存在。所以存在的最终确定者一定是我们的心。
不能靠某人描述说有一只带绿毛的乌龟,你就确定它存在。你只能说:“他们都说他是大德,大德说有只带绿毛的龟,所以可能是存在的。”依据这种方式的相信,它是不牢固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逻辑去推断那只带绿毛的乌龟确实成立,但还是不行的,只不过是说的方法更详尽一点而已。真正确定它存在,就是你看到了它——带绿毛的龟就是这样的,不用逻辑证明,它就在!这叫现量确定它存在。
我们说的本性也是一样的,到了后来你会发现所有的逻辑根本就不管用。若要现量确定它存在,只有你的心直接地经历才行,直接地觉知到——哦,原来心的本性就是这样的,确实是空性!而且虽然它是空性,但是也确实能够产生一切,“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动摇;何其自性……”你可以说一大堆,而它就是你体会到的那个“东西”。
然后佛法在你那里就不再是经论上的那些描述了,它变成了你切实的体会。依据它,你的智慧和悲心就无限量地扩展,因为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大小,也没有时间性,所以轮回是没有开头的,只能叫作“无始”。平常我们在头脑里面建立了一个线性的观点,认为一定要有开始。而心是没有开始的,就像一个圆是没有头的,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是开始,也可以是结尾。一个球,你说它的起点在哪里?这玩意有点麻烦。
当认识到空性以后,我们就可以摆脱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带给我们的束缚和痛苦,我们可以自主、可以掌握命运——在活着的时候就能做到。当然,得要有很深刻的一些出离心、菩提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佛教徒,一点都不愿意舍弃,也不愿意付出,就说:“我已经念了三十遍‘嗡嘛尼呗美吽’了,怎么还是没有作用呢?我已经修了三个月了,怎么一点感觉都没有呢?所以它是假的!”这非常轻浮、轻率。一定要有大量的、集中的付出,才会有结果出来。
由于一定要有大量的付出,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有出离心。心识的改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心识非常坚固,比如这个杯子明明就是法性,而我强行把它执著成物质。虽然通过闻思,我已经知道它完全没有实质,甚至有时候还观想它如梦如幻,但是它真的如梦如幻吗?你要说它真的如梦如幻,那你过来,我拿它对你搞一下,我轻一点!咚一下砸到你头上,你就知道什么叫“如梦如幻”了。当然,如果是斗机锋,砸了斗大一个青包,你也可以说:“这个也是如梦如幻的。”痛苦是如梦如幻的,但是它就痛苦,你会受不了。
正因为如梦如幻,我们才可以感到幸福和痛苦。如果我们连如梦如幻都消失了,连痛苦和欢乐都消失了的时候,只能进入一种状态,那叫极乐——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含义。
说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总认为在距离地球十万亿佛土的很远的地方,那边有一个阿弥陀佛建立的佛土,那里非常美妙……如果是这样的话,其实我们不用学佛的,我们可以去搞科学。现在科学里面有“空间对折”,本来是很长的一个距离,空间对折就很近了,这也叫做虫洞。如果外面真的有这么一个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以后搞点科学,来个空间对折,一下通过虫洞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那还叫“肉身直飞刹土”!绝对不是这样的,这是一种极其不真实的世界观。
真实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其实极乐世界没有在哪里,它就在这里。只是极乐世界被我们的执著扭曲成了娑婆世界这个样子,如果你修生圆次第修到很深的程度,你会现量地发现周围都在变,那个时候不是吓死你,是美死你!
我们也可以 “修行”很多的贪欲跟仇恨,我们的现量也会变的。比如一个极度贪的人,不停地往里面拿,不停地往里面拿,拿了也不满足。自我的需要就像个漏斗,永远不满足,而且拿进去了以后他永远不拿出来。拿进去的时候欢喜得不得了,但是要他布施一点东西,就如钝刀割肉,疼得不得了。久了以后,他也会感到周围在变的,特别是老年人,变得越来越丑恶、越来越难看,所有的快乐都逐渐消失。
我们很多人都是这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我们年少的时候,年轻活泼、青春饱满、充满朝气,如果心态不好的话,到了五六十岁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呀?一张脸苦得可以揪出苦水来,很执著,头脑极其不圆范。这就是那些很可怕的心识造成的。
佛法告诉我们,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绝对有希望,而且死了以后也不是像他们说的“什么都没有了”。因为心识有连续性,既然我们可以制造现在的这么一个世界出来,那么也可以制造另外一个世界出来。这就牵涉到投生,中阴的时候以什么样的力量生出我们要去的世界。如果我们平常念佛,以对极乐世界的信愿的力量,再借助阿弥陀佛的愿力,净土当下就出现了!所以净土法门里面说“去则不去,生则实生”,并不是真的有个地方可以去,但是净土确实会在你境界里面生出来。所以净土并不在哪里,净土的往生是信愿往生。当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相应的力量弄得很坚固以后,一旦我们人道这个业力消失了,如果那个时候忆念阿弥陀佛的力量最大,阿弥陀佛的世界哗的一下就出来了——往生净土!
为了让中阴的时候往生极乐世界的这个力量最大,我们就每天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天天这么念,就是为了让那个力量成为大势至。什么叫做“大势至”呢?心相续里面最大的那股力量,就叫做大势至。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心相续里面的大势至是什么呢?就是贪欲。一看到钱,我们两眼就冒光。在中阴的时候看到钱的话,我们习惯性就会伸手去拿,砰一下就去了饿鬼道;喜欢女色的,看到女的,一抱过去,马上就是地狱。如果你那个时候的大势至是阿弥陀佛,你能够念佛的话,当下就是净土。
所以说,成立净土法门必须要有西方三圣。首先,阿弥陀佛是本体,我们的想蕴清净以后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然后因为它是大乘法门,寻声救苦,可以通过发声这种方式来练习,所以要建立观世音菩萨;最后在临终的时候,对极乐世界的信愿力要成为我们相续中最大的力量,所以要有大势至菩萨。西方三圣就是这么来的,不是乱派的,并不是说释迦牟尼佛先派阿弥陀佛坐阵,再派观世音菩萨去当副手,不是像我们世间这样靠领导委派的,它是我们心识清净后的一种自然的结果。
唯识就告诉我们,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世界变成很多样子。如果一个人反复熏习仇恨、杀戮,那对不起,到死亡的时候这种力量就会出现,那就会变成地狱。这个就是唯识的原理,它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的,而是心识的,并不会因为物质的消失而没有了世界。因为物质的消失而没有了自我的世界,这个观点称为断灭,但实际上不会这样的。
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世界改变到什么样的程度呢?不管是好的现象还是坏的现象,净土或者地狱,都是识的分别;当这些现象全部都消失以后,我们安然无恙,完全不受这些影响,这就是证悟空性,安住在法性的境界里面。现象可以生起,可以不生起。当我们进入法性定的时候,现象就消失了;出定的时候,它又如幻一样地生起。
如幻的意思就是它不再控制我了。比方这个柱子,我去摸它,它肯定会挡住我;我要是一头撞上去的话,那叫撞柱自杀。如果我的状态中是如梦如幻,我一撞就飞过去了。再比如说,现在我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很实在,我很执著它,你要是给我一刀的话,我就跟你拼命,因为你戳我会痛的嘛。但是如果我把单空修到非常盛的程度,身体已经完全如梦如幻了,这时你用子弹打我的话,犹如打虚空。以前藏传佛教里面有个大德,他的侍者去给他捆腰带,结果一捆就打个死疙瘩,腰带已经捆不到他了。
而在我们的观念中,我们的身体是始于爹妈的精子跟卵子结合,然后母亲把很多物质吃进来(我们称之为营养),受精卵得到滋润就越长越大。如果没有心识,它为什么会长成人的样子呢?以前我也没想通这个事,而科学家把它归结为基因的作用。到了九个月、十个月,扑通一下就生出来了。然后又吃东西,逐渐长大,长成了这么大一堆物质。所以我们认为“我”就是物质的。
但是佛法告诉你,物质根本连本质都没有,它只是个假象,是心的一种分别。既然我们可以分别成现在这个样子,那我们可不可以把它分别成有样子而无实质啊?当我有样子无实质的时候,原子弹爆炸关我什么事啊?你炸呗,我消失了对自己身体执著的那种恐惧。
没有这个身体的执著以后,我们还有物质的需要吗?没有了,物质需要的痛苦没有了。当然你会说:“那样的话,因为物质而产生的那些快乐岂不是也没有了?”不会的。当你消失了身体的执著以后,身体所带来的痛苦会消失,但是身体所带来的快乐你还可以持有。所以证悟空性说白了就是“坏的都不要,好的全要”。这是一个极其大的馅饼,佛陀给我们的——免费!但是你吃不吃得下,就得靠自己的本事了,必须要自己去努力。
还有比如说我们的情绪,我们现在根本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心跟意识完全分离。昨天晚上我失眠了,我还号称单空修得好,结果我失眠了。如果单空真的修得好,一凝神下来,思绪马上就停止,很快就呼呼睡着了。我失眠了,说明想蕴还透不过。如果真的修得好的时候,就不再受这些情绪控制了。情绪来了以后,一修空性马上就消失,恢复正常。人会变得非常的清晰、理智,很慈悲、很柔软,极其的智慧、聪明,所有的问题到他那里一下就解开了。
所以佛教的世界观对我们的生存和死亡都是极其有意义的,它告诉我们生命极其有希望。佛陀的伟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他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一个神——我对他磕个头,他就给我一点奖赏。以前西方的那种贵族,他吃饭的时候,仆人就坐在后面,唱赞美主人的歌。主人一边啃着猪骨头,一边听赞歌,听到好听的时候就扔给仆人一块猪骨头……
不是这个样子的,佛陀不干这事,他只是教给我们:你这一切痛苦、欢乐都是你的心分别出来的,你可以控制这些分别,让它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你通过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的熏习,就可以只有欢乐、没有痛苦。这是一个;还有一个:你不会因为各种分别而丢失掉本性,你可以进入到本性里面去,那里叫“常乐我净”。所以佛陀又教给我们中观,最后教给我们如来藏的学问。我们通过对这些学问反复的闻思和修行,就可以获取解脱。
这些学问的核心教义就是中观,它说世界是空性的。世界为什么是空性的,空性到底是什么?这就是中观这门学问,也就是我明天要开始讲的内容。今天我大量讲了关于世界观的道理,是因为我们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初学者,他们还不知道中观的意义。所以我说了几种不同的世界观所带来的不同的结果,包括生的结果和死的结果都说了。说得对不对呢,我也不知道,你们自己去观察,去思维,去读书。我说了我不是传法,也没有什么教言,我说的只是自己的思考和体会,至于正确与否,你们自己去思维。
既然有这么一个大馅饼,比六合彩还刺激的话,我们为什么不去试一试、碰一碰呢?也许哪天我们把那个大馅饼吃下去,我们就成为佛陀了。而且最诱惑的是,我们去吃这个大馅饼的时候不需要花钱——哎呀,爽!(只要听到不花钱的,我们都欢喜——这就是因为贪执金钱的结果。)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的生活会全部改观,所有的苦难可以重新洗牌。比如现在觉得自己长得丑的,你通过修行的话,这一世就算不咋地,下一世就会变,变得非常漂亮。其实很简单,在佛前多供几束花就达到了。你说:“会这样吗?我都供了那么多花,现在还是这个样子!”这是因为你没有相应的世界观。
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心识的变化达到的。密法里面有一些方法很厉害的,比如发财、当官、婚姻等等,很多事情都可以通过修法来改变。但是佛法说你搞这些东西没意思,你最好改变到这样的程度——认为心识的分别其实都是虚假的。“虚假”的意思就是——心识的分别不会再左右你了,所以你“常、乐、我、净”,安住于法性。要做到这个,你就要学习中观。
从明天开始我就会来跟大家讲中观,我可能会讲得比较简略,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听得懂,起码在概念上会懂。这次我只能讲个梗概,你们懂了以后再回去反反复复思考。因为知道了梗概就好办了,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细节,加内容就行了。然后慢慢你就会发现,哇!这门哲学太美妙了!它让我的一切都得到改变,让我过去的郁闷、纠结全部丢失,原来生活多么的美!为什么呢?因为它都是空性的。
空性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说空性的时候经常会说成是绝望了:“哎!都是空性的,那我怎么办啊?”很多人会把空性理解为没有,其实不是的,空性是什么都有,而且全都是好的(如果你要简单理解,就是这样的)。空性不是断灭,只有唯物主义才说的才是断灭,唯物主义是一种非常低劣的世界观,根本就没办法导致快乐。它的快乐都是暂时的,最终会引来巨大的痛苦。
其实这个方面已经有一些现象出来了。你看我们现在物质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几十年前我们会因为一件衣服纠结半天的,现在还会为一件衣服纠结吗?我们把衣柜一打开,起码有几十件,穿都穿不完。但是它带给我们多大的快乐,就不一定了吧?几十年前,大家吃一顿饭都很不容易,特别是六十年代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揣一个勺子,大家一见面就问:“吃饭了没有?”现在我们就不会这么说了,都说“你好你好”,因为吃饭这个事已经不算什么了。
现在我们的物质这么丰富,我们的快乐应该超过六十年代很多倍嘛,实际上是这样吗?现在自杀的人多了很多,忧郁的人也多了很多。我们满柜子的衣服,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快乐。只是有一点,当我们有了满柜子衣服的时候,就绝对不能再少了——这就是它带给我们的效果。过去两三件衣服,你反而怡然自得;现在多了以后,就不能少了,再让你回到只有两三件的时候,你就受不了了,你开始哭穷,你觉得社会不公,开始仇富……本身没有衣服就已经够苦了,还仇富——更苦!唉,我们的生活就因为这些错误的观念而导致了很多很多的麻烦。
而佛法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命,连命运都可以改变掉,这个改变是彻底性的、绝对性的——我敢这么说话!因为佛法里面有句话叫“功不唐捐”。“绝对性”的意思就是,你只要努力,绝对做得到。不像我们世法上的投入,投入几千万几个亿,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啥都没了,这是很有可能的。而佛法绝对不会这样,为什么?因为阿赖耶识会把你所有的东西都放进去,而且与三宝有关的都会成为金刚种子,是不会坏的,一定会依缘现起,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绝对性的,肯定会产生改变,但是你得掌握方法,不然这个时间会拉得很长。
掌握方法的一个最简要的道路就是立即去学习中观,学了胜义谛以后再去学习世俗谛,比如唯识。然后你就明白因果报应确实是真的,你就不会再伤害众生,也不会伤害自己。你会懂得应该舍弃什么、应该坚持什么,然后你的生活就会变得有希望,变得喜乐安宁。我们所说的那些天界的快乐就会在我们身上显现出来,那种快乐简直无与伦比!
修行到一定的时候,你再回过头去看那些富豪,你生起的就不是嫉妒心了,而是同情心。我们现在有时候也会“同情”富豪的:“要那么多钱有什么意思呀?下一世什么都没有了。”其实心里面酸酸的,希望自己也有那么多钱,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但是通过一定的修行以后,你同情富豪就是真实的了:“唉呀!你连一声玛尼都念不了,也不能打坐,好悲惨啊!”这时的同情会是真的。
释迦牟尼佛有一世曾经带着一帮弟子在湖边打坐,当时他们吃的东西全部是莲藕,就藏在湖里面。后来有一群人把他们的莲藕偷走了,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很生气:“竟然偷我们导师的莲藕,诅咒他!”怎么诅咒呢?诅咒他有很多钱,诅咒他有很多眷属,诅咒他事业都成功……他们是这样去诅咒仇人的,按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这些话都是祝福。(众笑)我们现在一般都是祝福朋友多子多孙、福禄寿俱全,其实如果按照释迦牟尼佛的观点,你这是在诅咒他,在害人家。因为你搞得人家所有的快乐都要依据这些东西,你很卑鄙无耻。那么我要怎么才能帮到你呢?把你的东西都给我!(开玩笑)所以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就导致了两种决然不同的结果。
但是这种世界观成立吗?我们明天的课程就开始来交流这个话题。我会用我的语言和方式来告诉大家什么是我理解的中观,应该会比较通俗易懂一些,但是一定会很深刻。今天我大量地讲了这些世界观是有原因的,是为我们明天的交流打基础。
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2011年五一禅七第3课——中观概述
- 2012年五一禅七第2课——中观五大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