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于行住坐卧时,则一心执持名号,凡于蒲团上跏趺静坐时,则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经行疲乏则趺坐以观佛,坐久则经行以称名。如能于行住坐卧四威仪中如是循环善巧修行。持名方法有上述诸种可资采用,趺坐观想之方略举数端。
这是持名与观想合修的一个总序,怎么说?行住坐卧的时候一心持佛号(念佛号),坐于蒲团上,打坐的时候要“心心观想佛像与净土庄严”。如前所说,一个是看像,一个是观想,坐在那里想,但大部分是看了像以后再来想。
经行疲惫时,则趺坐以观佛,走着念佛累了,就坐在凳子上,趺坐(跏趺坐也可以)来观佛,就是看着佛像念。坐久则经行以观佛,坐久了以后站起来走,再念佛。行走坐卧的时候就是这样循环来用,不停地用,一天都念。
真正的打佛七就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没有现场佛七,如果以后有机会打现场佛七的时候,我们就会这样子。坐在禅凳上开始念,每个人面前放一张佛像(唐卡)去看着念,打坐一个小时以后,又开始走着念,念了又坐,反反复复这么搞。这类似于般舟三昧,但是没有般舟三昧那么“残酷”。
般舟三昧太“残酷”了,把阿弥陀佛的像放在禅堂中间,绕着佛像走,一边走一边观想念佛。嘴上念,头脑中想着佛像,然后一直不停,甚至走不动了就吊着绳子,拉住一会儿,再念,念了以后再走。好多人走了几个月腿都肿了,那叫般舟念佛。但是,我们打佛七就没有那么“残酷”,跟打禅七是一样的,一个小时念佛,然后下来走,经行的时候就变成了念佛,是这样的打佛七。这样循环利用,其实就是持名与观想念佛的合修。
观想的方法有下面几种,这几种其实完全根据《观无量寿经》里面取了几种简单化后拿来说的,这是大安法师开示的。
自坐莲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
自坐莲花想是自己坐在莲花里面的一种观想,怎么想呢?“在念佛心中默下观想”,一边念佛,一边开始观想。
想目前生一大莲华,不拘青黄赤白,状如车轮之大,观想华状分明,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
这一段话里有两个步骤。第一个,先观想面前有一个莲花状的台子,像一朵莲花,要把它观想得清清楚楚,这已经需要唐卡了。千叶莲花也好,百叶莲花也好,要观得很分明,大小像车轮那么大,坐上去刚好就像蒲团一样。
很多净土宗的人打坐念佛的时候,把自己的蒲团下面就画成莲花状的坐垫,就有这样的意味。其实跟唐卡一样的,有的人把它画出来,画得非常得鲜明来观。
怎样鲜明呢?红白这些颜色非常鲜艳,容易刺激眼识定在上面,这样好观。要“观想华状分明”,莲叶像尖耳朵一样伸出来,中间有一千个、一百个。其实很多时候哪里观想得清楚一千个,唐卡上画了多少个,一眼看上去是多少就是多少。观想久了以后,眼睛睁开、闭目,那个莲花都能现在面前。
慢慢地,你要把它往自己的脚下移。由于我们没有单空的想法,自己跃到那个莲花上去观想是做不到的,因为身体很沉重的感觉老在那里。他们观想的方法是什么?把莲花移到自己屁股下面,觉得周围就是你观想的莲花。
这就变成第二步,“仍想自身坐在华中,须台之上,端然不动”,就是自己坐在莲花里面。有些还把自己观想成了紫磨金身,但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把那朵莲花观想清楚已经很牛了,自身是怎么样就不管了。头脑里面观想下面是莲花,自己坐在莲花上面,那时候在你的感受中就是一坨。那一坨在莲花上,那一坨是怎样的?是不是紫磨金身,还是你自己的样子?随便!
作莲华合想,作莲华开想。当华开时,有五百色光,
看到这你已经傻了,五百色光?这时候可以想得简单一点,变成五色光。那个莲花五百色,指的是有五百个莲花放出了五百束光,有不同的颜色。你就想五色光或者一色光就行了,比如阿弥陀佛的紫磨金光,或者是白光、红光,或者你观想的那个莲花是怎样就怎样的,白色莲花就是白光。
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莲华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开想,见佛菩萨及国土想,即于佛前,坐听妙法,及闻一切音声,皆说所乐闻法,所闻悉与十二部经相合。
“来照我清虚之身,无极之体”,指他没有实质的身体,就是单空。坐在莲花上面的时候,什么叫做莲花华开?什么叫做得未曾有?你把它观想清楚了,得到了以前没有得到过的,就叫做得未曾有。
什么叫做“作眼目开想”?这时候你去想周围变成了净土,佛在跟你讲法,这是想的成分,已经没法观了。如果真的能够观的话,生起次第就已经修成,自己在刹土里面。但是要记住,不用观得那么密,只要把莲花移到自己身下,观得很清楚,身体真的是虚的那种就可以了。其实就是我们说的单空跟观想结合在一起的修法 。
其实要很努力地把车轮那么大的莲花,叶片一个个的想得很清楚,这已经很牛了。睁眼、闭眼都有它就可以了,别那么复杂,开始一下就弄复杂的话,你会定不下来,烦到不得了。
“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要随意听信这些词,这些词很中国化。其实就是毫无实质、如梦如幻的一个假的身体,这是一种单空的说法。自坐莲花想,你们最后一定会说:“算了,我持名就算了!”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子,这也是为何持名念佛普被三根的缘故。
白毫观
观想阿弥陀佛丈六金身,趺坐胜宝莲台,端正无比,两眉之间,有白毫一颗,长丈五尺,周围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转,中则虚空,放净光明,莹净明彻,不可具说,显映金颜,分齐分明,作此想时,停心住念,坚固勿移。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观经》云:“见眉间白毫相者,八万四千相好,自然当现。”
这是观阿弥陀佛的白毫。两眉中间有个右旋的一根白色的毫毛,那个毛拉出来可以覆盖三千大千世界,收下去就是一个红点。拉出来可以观它的质地,像雪一样的,有八个轮,毫中间还是虚空的,而且还能放光,光非常得 亮。
“莹净明彻,不可具说”,那不说怎么观想呢?实际上想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是这个意思。而且能够“显映金颜”,这时候要看唐卡,金颜是指阿弥陀佛的样子。
“分齐分明”,可以照到阿弥陀佛的样子,其实只要想象自己是阿弥陀佛,把右旋的白毫旋转过去,然后反过头来观想他面对着你,你去想他。想他的时候那个右旋旋出来,旋的时候可以收可以缩,把质地想清楚,不停地在上面想,同时有光,光还映照出他的样子。样子怎么想呢?这时候唐卡就起作用了,所以最好要挂一副唐卡放在面前,继续看他的样子。
什么叫做“停心住念”?不停地想,可以一边想一边念。想和念可以结合,怎么结合呢?如果想得很厉害,念就停了,一直观观观,不停地想。有时候想得太累了,就只有念,完全不想了。有时候一边念一边想,可以结合,要根据自己的感受情况来。
“心内忆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是忆念你观想的白毫的相状,而不是念“白毫相光”这四个字。他想表达的意思是把白毫相光的样子想得越来越久,越久越妙。但是要记住,观想时不可以太用力,太用力头会重的。所以,想到头开始发重、发紧的时候就要停下来,不去观想了,就开始念。念的时候还要感觉气沉在丹田里面,不然的话,你试试看,你念得下去了我跟着你姓!
当然,如果你念的时候出了问题可以来找我,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事来交流交流。也就是要换着来才行。不管是观白毫还是观相,其实都是一样的方法。
阿弥陀佛观
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
所以一定要放张唐卡了。“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其实就是唐卡上的样子,但想的时候要想得更加地具体。观可以在头脑里面有印象,想可以在自己的印象里面再加好的东西,这叫做头脑滤镜。
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出于海面。
相观怎么可以“无不照见”?无不照见是一种想法。无不照见作为你来想、你来直接观是做不到的,你直接看着他的样子,然后加个想法“阿弥陀佛自己能够照见一切”,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把自己观想成阿弥陀佛,那你也能照见一切。你的照见一切,就是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感受到的,这个叫一切。但阿弥陀佛的一切显然和你的一切没办法相比,他的一切要多很多、大很多、深很多、细很多,他才是一切,我们只是局部。
那怎么办呢?“一切境界无不照见,如黄金山”,这只是一句话,就是看着他的样子就行了。
其中万物,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有无数声闻菩萨,恭敬围绕。
观他坐在那个位置上,周围有很多的佛菩萨,其实就是唐卡上的样子。这时候要怎么观呢?要观他的脸和身上,轮换着来。当你散乱的时候,就集中细部观,观脸或者观眼睛,甚至观白毫,或者观鼻子、观嘴唇,观一个地方。选一个地方观,不要今天观眼睛,明天观鼻孔,这样是不行的。散乱的时候就观一个东西。
当你太紧的时候,就放松看全体,眼睛轻微地搭在上面就行了,搭在上面看全体就是阿弥陀佛和周围的菩萨。唐卡上一定会画很多其他的眷属、菩萨、亭台楼阁,整个一下看着就行了。如果太散乱就集中去观阿弥陀佛的样子,是这样去观,不要被这些四个字的词汇给吓住了。
另外亦可对西方极乐世界种种依正庄严,若德风华雨,若妙香天乐,若泉池楼阁,若林树宝网。一一忆念,一境一幕,神游净域。
这就是真正的想象,那想象的来源在哪里?一定是从电影、从图画中看到的一些亭台楼阁。没问题,你把它想象成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了,但去了以后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子,那也没问题。目的主要是诱你去,至于去了以后的实际情况,你都能想出来,那就叫有可思议,不是不可思议。
先送心归极乐,临终定得莲华化生。
你先去体会,有可能感受到一点点,因为集中心力的忆念、观想,能够体会到一些因为修这个方法带过来的喜悦、身感、眼感、耳感,鼻子闻到的香感,所以叫香光庄严,真会这样子。
其实真正的观就是把一张唐卡放在面前看,有时眼睛闭一下去想,有时睁开,有时看局部,有时看全体,轮换着来。有时看和观还要跟念佛配合,这里说的是念佛跟观想结合,观想跟观相结合。
临睡观念法
修净土人,凡欲入观及临睡时,一心合掌,正面西向,
前面讲了起床的晨朝十念法,现在是说睡觉,入观或者临睡前,一心合掌,正面西向。
若坐若立若跪,十声念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竟,发愿云: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轮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识,得闻弥陀名号,本愿功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怜摄受。弟子某甲,不识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现,令我得见,及见观音、势至、诸菩萨众,彼世界中清净庄严,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见。
这是指发愿,跪和坐都要合掌,然后念十声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接着开始发愿,把弟子某甲……的内容念一遍。
发愿已,正念而寝,不得杂语,不得杂想。
什么意思?你要沉浸在这种发愿里面,不要发愿念完了以后,躺下去睡觉就想着老情人、小情人、仇人、坏人、明天要怎么干,不要想这些杂事了,叫做“不得杂想,不得杂语”。
或正发愿时即得见之,或睡梦中得见,此法系善导大师所立。
如果长期这样虔诚的发愿,有可能会看到观音菩萨或者一些颜色、一些声音,也有可能闻到香气。长期这么去做,有可能在睡梦中会梦见。这跟藏传佛教里的梦修有点一致,但藏传佛教的梦修要跟你讲一些气脉上的东西,要观想种子字、观想脉轮,但这里就没有,只说了要发愿。
有些初步修的人想搞两天发愿就想要得见或者睡梦中得见,那是想多了,很多人搞五六年都不一定见得到。其实真正的需要平常大量地念,每天晚上这么去做,要形成习惯。就像打麻将,心力用得过多的时候,晚上一定会梦见摸二条、三筒、边七条等等。每个人打麻将会很用心的,而且怎么都不累,但念佛一定会累的。
每天如此反复,期望晚上做梦能够见到,结果根本见不到,过几个月以后你就不干了。而打麻将不会的,因为有赢有输,如果老是赢你也不会打的。你会疑惑:“不,老是赢我会打的!”但真不会的!如果每次打麻将都赢十万八万,打几年之后你绝对不打了,因为没快乐了。麻将之所以那么有诱惑力,就因为有输有赢,如果老是输,你是不会打的。如果每次上去都是输,而且输的都一样,连续很多次,你也不会打的。就是要今天赢明天输,结果未知,那才是最大的诱惑力。
念佛也一样,如果一上去就渴望马上有效果,那是不行的,做不到的。往往要努力去念,念念念,达到像麻将那种诱惑深了以后产生的心力,晚上才会这样子。不要认为你听到这个东西,晚上马上去试一下就有结果。“唉呀,我为什么见不到呢?”你一定见不到的。
很多人来找我,要给他介绍一下梦修。第一,那是密法;第二,一时半会是做不到的。你平常都不认真,总是想捡便宜,这是现在人的毛病。没那么多便宜好捡的,你是个什么东西,就会发出什么样的气味。一碗饭在那里一定是香气,一碗屎在那里一定是臭气,重要的不是香气跟臭气,重要的是粮食还是屎。
这是善导大师教的,善导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二祖,也是一位很出名的祖师,他是持名念佛主要的倡导者之一。
莲池大师云:“善导大师古称阿弥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净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务必久远行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
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的化身。我们修净土的人应该深信这个愿文,“慎勿以暂时无验而辄废惰”,千万不要因为暂时得不到应验就不做了,而且很懒惰。要怎么做呢?“务必久远行持”,他也说要坚持。“必于净土,功不唐捐”,这样长期做下去必能往生净土,是不会浪费的,叫功不唐捐。
此临睡观念佛法能有效地提高睡眠质量。获致身心健康,弥陀名号亦是世间疗效极佳的安眠药。——大安法师
其实是这样的,观想了以后,如果你真要靠念佛来睡觉,就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丹田上,这样才容易睡着,而且一定要全身放松。先要这样去想,阿弥陀佛从头顶下来,一下就走到你的丹田上去,每次都走到丹田。乃至于阿弥陀佛端坐于丹田的时候,又从阿弥陀佛坐的垫子上流出加持的水,加持水从两个腿流到脚心,冲掉你脚下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如此反复的从头到脚,连续几次,全身放松,注意力放在丹田里面开始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一边念的时候,一边要体会到身体的放松,头无杂念,这样才能睡着。没有他上面说的那么简单,要照着我说的这么去做。阿弥陀佛从头顶融入,不能太多地想头顶,想多了就会睡不着。然后很快就走到丹田里面去,到丹田里面再把他观想一会儿。从莲花茎里面流出很清净的加持水,从两腿分下来,从脚心里面流出去。注意力要变成从丹田流水流出去,反反复复地这么做,做一阵以后,再从头下来做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要体会全身的放松,然后心里默念佛号,右侧卧睡(右躺)。阿弥陀佛跟你一起,但他是端坐的,那时候没有上没有下,没有左没有右。也可以平躺,也可以右侧卧(狮子卧)两种方式,但不要左卧,也不要趴在床上。这样放松才能睡觉,而不仅仅是发个愿,然后拼命想象“快点来,快作梦” ,这样绝对睡不着,睡都睡不着还怎么梦呢?
我把这些方法介绍给大家,大家在实操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今天就介绍到这里,大致就是这些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