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跟大家概念性地交流一下四种念佛的分类——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然后再介绍一下汉传的净土宗。
念佛的宗旨:信愿行
净土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些人都有自己念佛的一套方法。念佛的宗旨是不会变的——信愿行。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信愿,这就是宗旨。不管什么念法都是为了增强信愿,但是念佛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跟大家分析一些修行的方法。有了具体的方法,才知道该怎么去做、怎么去实现。我们说了那么多天花乱坠的理论,庞大的、庞杂的、重重叠叠的各种逻辑分析,各种排比句等等之类的,但要落实到具体怎么去做。
念佛往生的原理
首先讲“四种念佛”(其实应该叫四大类念佛),即经常跟大家说的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
这四大类修法是根据人类的特征来分的,人类有哪些特征呢?六根。为了把六根摄住,很专注地来念佛,就用了这四类修法。持名——把眼耳鼻舌身意摄住;观想——把意识集中在想佛、忆佛之中;观像——把眼识全部集中在佛的形像上。四种念佛都是把心力集中在一个事情上,集中在哪个事情上?想佛、念佛、忆佛,心力就往那里集中。
人就是这样子,经常说的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实际就是事情集中在一个东西上,你对这个东西就越来越熟,力量就越来越大。有些人受了伤,你可能漠不关心,但你最亲的人、天天关心的人,突然哪天鼻毛掉了,你的心里会马上感到很震撼。
鼻毛掉了,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你会震撼?因为你非常地关心他。我们去念佛也是一样,把所有的力量(心力)集中在修行上,甚至让它形成定。定是什么?心的力量全部集中在一个状态上,叫做定,在术语里面叫做心一境性。怎么样才能让心一境呢?当然要都摄六根。
都摄六根摄在哪里呢?如果看三级片,那还摄什么啊?我们赌博以及看三级片,即钱和色,还有打架(暴力)的时候,都是都摄六根的。有没有一边打架一边作诗的?那是打得很好的人才会这样子。我以前打架的时候之集中啊,别人打我的时候根本不知道痛,那时候哪有心力去感觉痛,先把他捍翻再说。打完了以后回来才痛,回来才会想到怕,因为那时候没有精力去怕。看三级片也是很集中的,师兄们自己回顾一下!
网上的师兄说没看过,那你是好人,我建议你不要去看了。还有赌博也是很集中的,赌博的人拿着牌,角一点点露出来,他享受那个专注的过程——“四边,四边,四边,开,开,开,哇……”,是不是这样的?赌博是很刺激的,赢了以后心花怒放,输了以后就崩溃。
人在集中的时候是很厉害的,但这只是普通的专注。真正的专注(禅定的专注)是放松的,打架或者赌博这种专注会造成过患的,那是一种破坏性的专注。但打坐就不是的,禅定的专注是放松的,心又集中在一个境上,达到很深的状况时就会造成初禅里面说的心一境性、喜、乐、寻、伺。你能体会到身体的舒松、愉悦,心情的安宁、平静、喜悦,你就真的能够体会到这些东西。这跟非常集中去赌博,然后一下涣散的那种是不一样的。
还有更厉害的定,单空的或者空性的,那就厉害了。单空的也是心一境性,那种心一境性其实是一种见地,是心对事物的一种不用逻辑的直接性的看法。任何东西在这种见地里面都是无实的,没有影响的。无实会带来没有影响,无体就无用。
比如看到美女,对你的影响是什么?追求她!求不得苦就来了。如果用单空,她是无实的,那她就是一个虚幻的幻影,甚至是不存在的,那么,她对你的作用或者去追她的这种想法就没有了,所以单空是压制性的。空性就吓人了,美女以及她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感受全部是无实的。不但是无实的,且是法性游舞,根本就不会去压制它,这就很难说是怎么回事了。这两种定都定在一个见地上,后面那种更厉害,前面那种还可以勉强说出一种空,后面那种只能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法性游舞。
不管怎么样,都是为了达到心一境性。念佛也是一样的,念佛要达成信愿的心一境性,要把往生这种想法、见地形成一股力量、形成一境,在临终或者中阴的时候,就会变成引业。
我们死亡之后去下一道,会有引业和满业之分。让我们去到那一道的主要力量叫引业;去了六道里面的那一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待遇、不同的身体、不同的外境,这叫满业。还有一个最殊胜的引业就是去解脱道——净土,这也可以靠我们去串习、去堆积的。要把这个引业形成最大的力量,压制其他不往生的业力,能够去到净土,就叫带业往生。
我们有这个世间贪嗔痴慢疑建立的业,但我们还有更大的业——信愿往生,然后就去了。虽然世间的贪嗔痴慢疑还没消尽,但那个业更大,所以引业会变成去净土的净业。虽然去了净土,但旧业还没有消尽,不是像初地菩萨的遍计我执跟法执都已经消尽了,我们却还是去了净土,去了以后,那些贪嗔痴慢疑的业根本发挥不出来,在相续中被耗尽了,在阿赖耶识里面就被搞定了。这就是带业往生在唯识里面的理,或者在我们修行时的理,大家能听懂吗?能够听懂这个理就可以了。
这四种念佛, 实际是利用我们人类的认知能力——嘴巴念、心里想、眼睛看、耳朵听、身体的触碰,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分成了四大类。当然,最后一类是把这六根弄来消灭了,称为实相念佛。既然可以消灭它,也可以利用它,就有了这四大类的念佛方式。
我们来看这四种方式的分类,分完了以后,我们再来具体讲各种不同的修法。
净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师所强调者虽有不同,但多以“信愿念佛”为必要的正行,其余“万善福业”皆属助行。所以,“念佛法门”是净土宗行持方面最为重要的实践方法。
这个不用解释了,但是大家要注意,要重视其他的“万善福业”皆属助行。往往我们念不下去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念不下去,就是万善福业的助行不够——每天去放生,思维净土,善良的一些因行不够。
不够意味着什么?相反的东西就很够,不可能说除了睡觉的十六个小时啥都没想,不进也不出。不是的,一定要进东西,一定要出东西。人的心一定要进行心灵交换 ,如果没有这些善业来占领你的心灵,你就会被其他东西占领,而且会被很恶劣的东西占领,这些东西会让你念不下去的。比如哪天突然有个美女进入了你的心灵,朝思暮想,你念的就不是佛了,念的是美女;想钱想疯了,天天在想怎么搞钱;恨一个人、讨厌一个人,天天去搞讨厌一个人了,你就不会念佛。
这些力量会占领你的心灵,时间长了你也没办法念下去,所以不要轻视万善福业这种助行。不管怎么样,这还是属于助行,做了助行以后,去修主行的时候,实现方法就是把信愿直接的加强,那就要念佛。
一想到“念”,我们就认为是口念,其实还代表心念,头脑在想、眼睛在观,这些都属于念。心里面去想、思考、观想或者观像,这些都属于念。念不仅仅是口念南无阿弥陀佛,这种口念叫做持名。虽说念佛,但对“念”字的含义要想得丰富一点。当然,大部分说到念佛的时候,指的还是持名念佛,特别是汉传。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由净土祖师的念佛主张及三经一论的介绍,可知念佛不仅仅是口头称念而已。
三经一论大家都知道:《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往生论》。念佛不仅仅是口头称念。
举凡心念、忆念、观想念……,均属之。
你的所有心思,以及与外界进行交换或接触的根——前五根,如眼睛看,吸收外面的样子。有人说不是外面的样子,唯识说是眼识的相分,不管怎么说,反正就是这个意思。耳朵听、手触碰、鼻闻香、舌尝味、身体的触受以及头脑的思想,六个感官的作用。
如果往佛的功德,佛的身相,净土的功德,净土的样子上去靠,那都叫做念佛或者念净土。你会问:“身体怎么往净土靠呢?”你拿着念珠在拔,盘腿打坐,坐在垫子上约束自己的身体,那时候就属于往净土、念佛方向上靠。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里,德云比丘为善财童子介绍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
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方法,或者念佛的定。三昧有定,是三摩地的意思,也有精髓的意思。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方法,以及念成了定,还有念佛念到很厉害的时候那些精彩的反应,都可以统称为念佛三昧。
德云比丘是一个大菩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时候,其中一个就是遇到了德云比丘为他介绍了二十一种念佛三昧。以后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把这二十一种都拿出来跟大家介绍一下。有很多种念佛的方法,以及念成了定,然后在定中有不同的精彩表现,那里就介绍了二十一种,由此“可知念佛法门的深广”。
至于历代祖师也多有提倡,如华严宗澄观大师的“五门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五方便念佛”。其后有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根据二师之说,在其撰著《普贤行愿品疏钞》中,将念佛方法分为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四种念佛,
我们回过头去看二十一种念佛三昧、五门念佛、五方便念佛,归纳起来会发现逃不出去这四大类。不管什么念佛方法,都被这四大类全部概括——持名、观像、观想、实相。有时候这四种方法会单独的去念,比如只持名。还有些是结合起来念,持名跟观像结合,或者是四个、三个一起结合的都有,四种合起来或者单独的念,都属于这四种念佛方法。
持名跟观像怎么念佛?一边看着佛像一边念佛就是合起来了。最关键是实相跟持名、观像怎么念呢?一边坐在佛像前,安住在大圆满的状态里面,一边感受净土。比如在脱噶的境界里面感受净土,那时候就是净土。或者没到脱噶的境界,在彻却里面的境界都可以,所有的都是法性,同时嘴上还在念阿弥陀佛。
所以四种方法结合在一起都可以的,当然也可以只持名念。所有的眼耳鼻舌身意,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纯粹的观像也有的,生起次第就是这样干的,看着一个佛像,这个也叫念佛。
观想有两种,这里只介绍了一种,是什么呢?去想净土的八功德水、净土的功德,比如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在头脑里面过一遍,或者去思维净土的理,这些都属于观想的“想”。但是“想”前面加了个“观”,很多时候主要是指什么呢?看到佛的身相或者净土的唐卡以后,眼睛马上闭了不看,在头脑里面重新浮现出来刚才眼睛看的唐卡和佛像,不停地越来越深、越来越深,到后来随时随地都能想得起来。
人的观想能力其实是很差的,有时候连自己最亲爱的人的样子都想不起来。你可以试一下,比如想一想你妈的样子,想得起来吗?模模糊糊的,但你看到一定知道她是你妈。没看到她,头脑里面是想不清楚的,这就属于观想能力比较差。如果经过长期的训练,观想起来真的是栩栩如生,观想能力会变得很强,这个人会变得很聪明,记忆力非常之好(当然老了也不行的)。
还有实相念佛,其实就是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