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把这四种念佛跟大家逐一介绍。
莲池大师在其所著《阿弥陀经疏钞》中介绍的念佛法门即采此说。
莲池大师是净土著名的祖师,他也采取这样的说法,说明净土宗不管念佛三昧那么多的方法,归纳起来也是这四种。
此四法中,以“称名念佛”一法最受推崇,今详细介绍如下:
汉传的净土宗最推崇的就是持名念佛,其他三种都往后靠。或者为了让持名念佛变得更有效果,弥补不同根性的人的需求,加进了观像、观想和实相,但最终还是为了持名。因为持名是真正可以三根普被,而且跟其他念佛的方法相比起来,更加能够让我们的信愿力得以增强。所以,持名成了中国净土宗最推崇的念佛方法。
1. 称名念佛:
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唯系心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之法。
持名方法非常简单,即《阿弥陀经》所说的持名念佛,三经中的小经《阿弥陀经》里面说的就是持名念佛。“唯系心一佛,专心称念名号,念念相续之法”,非常简单,一个名称念下去就完了。它的心系是怎样的?有很多种,我们后面会讲。现在只是把外在形式,念一个佛的名号,一直这么念下去,就叫做持名念佛。
2.观像念佛:
于佛的塑画等像,谛观分明,如《思惟要略法》云:“人之自信,无过于眼,当观好像,便如真佛无异。先从肉髻、眉间白毫,下至于足,从足复至肉髻。如是相相谛取。”《坐禅三昧经》也作如是说。
观像念佛就是看佛像。在藏传里面看佛像的方式是什么?唐卡。我们现在完全把唐卡当成画,或者是带了点宗教神秘的艺术品,所以卖得特别贵。但那个东西不是艺术品,是给人拿来观的,修生起次第用的。
净土宗的观像念佛其实很重要,大家都忽略这个。我们持名念不下去的时候,在面前放个佛像,可能座上持名容易得劲一些(容易进得去一些)。在说到藏传佛法的时候,不要就以为是密宗,藏传佛法其实百分之六十是显宗,百分之四十才是密宗。
当然,任何一个密宗的理论落到具体修行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密法,但也有些显宗的方法。所以,观佛像在藏传佛教里面,可以是生起次第密法的方式来修,也可以是显教的方式来修。
唐卡也好,佛像也好,我们就去看,局部地看、全体地看,这是有方法的。得真的去找一些老师,到这里老师可能会教你怎么去观。但不管什么样的方法,到了最后的结果就是闭眼、睁眼都可能会看到佛像。
这种看并不一定是眼识看到,眼识能看到就很厉害。只要一提起来,佛像马上就会出来,晚上做梦的时候会经常梦到佛像——这是一些初步的“症状”,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你的“病”差不多快好了。心会有依靠,依靠的就是自己观想出来的这些。当然,做到这一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再厉害的就是睁开眼睛都能看得到,有时候故意用力去看佛像的眼睛,然后就出现眼睛。有人在观想的时候把衣服少观了一截,结果佛像出现的时候那截衣服就不在了。我说的是生起次第的修法,但念佛也可以这样子,注意力就放在眼识上,这时候持名的力量就可能变弱了。
如果不念纯粹就观像,这个也是念佛。如果把观像的能力回向给往生,去增加往生的信愿,临终的时候必定看到你观想的那个佛像。如果没有犯戒,没有诽谤大乘、五无间罪(因为诽谤大乘、五无间罪或者密宗里面犯了戒没清净的,这些力量太吓人了),你把观想佛像的力量用去坚固往生的信愿,这时候就会带业往生。这是讲观像念佛。
3.观想念佛:
观想念佛是以心观佛相好的一种念佛方法。
前面那个是眼识的观,“人之自信,无过于眼”是什么意思?人用得最多的信息是什么?大部分一定是前五根里的眼识。很多时候人是信眼不信耳的,常说眼见为实,但眼见的不一定为实。
观佛相好会把很大的心力用于眼识这方面去。但在《楞严经》里面文殊菩萨说声音是最能影响人的。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角度,为什么呢?《楞严经》里面有二十五个菩萨出来说修行方法,观世音菩萨说了耳根圆通,文殊菩萨就说耳根圆通是最好的,因为声音是最能影响人的。
文殊菩萨说的影响是对空性领会的影响,听得懂吗?因为声音的出现比眼识少一个因缘,唯识里面说眼识出现要九缘,而声音出现只要八缘——不需要光。当晚上眼睛看不到的时候会怎么办?喊王八,王八就出来了,但用眼睛就看不到。
声音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楞严经》里面讲眼识。眼睛看东西是散出去的,眼识平射过去差不多只有一百来个角度,但声音有三百六十度,就像是个球。眼睛要往上看就要跟着动,而声音不是的。如果有墙壁挡住眼睛就看不到了,声音就不是这样的。
我们眼识看到的东西一定会认为它在,现代人会认为声音是一种波,但古代人没有这种观念,古代还有宗派认为声音就是事物的本质——原来真的有声音派!古时候说声音没有实质,很容易理解,所以《楞严经》里面说声音对修法最好。原因是通过声音可以去领会空性,耳根圆通这种方法很适合人类,是不是这样的?真是这样的。
我们修单空很多时候在运用眼识,但单空不仅仅认为眼识看到的东西才是空性,很深去体会空性的时候,用声音也是挺牛的。声音响起了,那是个什么?
法王如意宝曾经在指示心性的时候,说到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声音,到底是什么?是收音机?不对,没有耳朵是不行的。是收音机发出来的吗?不是的,如果没有人唱是肯定不行的,因为收音机不可能自己发出声音。同时,没有收音机我们也听不到那个人的声音。
收音机在那里是直播的意思,大家可能对收音机没有观念,因为现在都是直播。如果那个人不唱,这里也不会有这个声音;没有收音机在那里,也不会有声音。你不去听,你在外面,收音机在放,你也听不到那个声音在哪里。声音到底是什么?它不像眼识,眼识还可以看到有个东西在那里,而声音真的不知道是什么。从这个角度去领会空性是很好的——我说的是领会,领会的意思就是你不一定悟了,但又比概念好像要直接一点。
说“人之自信,无过于眼”也是不错的,它针对的对象就不是领会空性了,而是说眼识在我们相续中所看到的东西最影响我们,我们最当它是真的。如果把当它是真的力量转向于信愿,那我们信愿的力量就更大,是这个意思。
大家看到这些经论一定要很具体地去分析,不要听到风就是雨,发挥人类的错误联想能力,经常会出很大的错误。看到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就认为他好到不得了,看到一个人显得比较老实一点,就说是个好人,结果不知 道他坏到不得了。所以,我们的认识能力不要那么轻浮。
“是以心观佛相好的一种念佛方法”。前面是眼识观,现在是心观,就是去想他,像在头脑中构画一个人的样子,有时候一下就想出来了,有时候要多想一下。还在想一下,这就是所谓的构画。心有这种构画的能力,去回忆一幅画,回忆你家里的一个场景,或者想想自己长什么样子,想得起来吗?很多时候是想不清楚的,但别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人总是认不清自己,因为看不到自己的脸。
如果一个人能够随时看到自己跟别人说话的态度,明白遇到各种情况时脸和身体的反应,就会知道自己有多么的猥琐,很多时候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样子。有一种人专门训练这个——演员,他们会把注意力放到别人说话的时候,自己应该以什么样子表现是最好的、最合适的。
但不能相信那些东西,那是训练出来的,反而不如看着很讨厌的那些人。原因是什么?他很真实!他不知道自己的卑鄙无耻全表现在脸上,大家就知道了他的卑鄙无耻。
有些人确实有构画的能力,特别是学画画的。他的头脑里面,天天思考的能力主要放在人的线条上、颜色上,也就思维形色和容色的能力上特别强,那是眼识导致的心的能力。
对声音特别敏感是耳识导致的,稍稍听到一段好听的声音就嗨,自己也能鉴别很多好的声音,厉害的更能唱,歌星就是这样子。这是对声音的敏感能力。
还有一种人对饮食有敏感能力,比如所谓的美食家。有些师兄喜欢喝茶,轻易分辨出湿仓干仓、雨前茶雨后茶,这个能力很厉害,我一听就佩服到不得了。能喝出那个茶有什么香味,进入了什么脉,噼里啪啦说一大串,但我喝起就是略带苦味的茶。这是舌识的能力。
鼻识也是一样,我的鼻识最牛了,只有一种味道——闻不到,因为我从小患有鼻炎!
还有皮肤能力也一样,有些人对皮肤的要求有很多,喜欢按摩、喜欢锤打。这是讲人的五根的能力。
还有一种是思维能力强,有些人在思维和想象中就能获得快乐,经常说长得丑想得美的那帮人。想得美就是一边想得美一边嗨,现在躺平的青年们很多都具备这样的能力,躺在那里幻想让自己嗨。只要现实生活不过分地冲击他,他都可以通过想象压制自己的欲望。这种人用观想的方法来修行还是可以的,但他想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跟解脱无关的,乃至于是反解脱的,所以越想越倒霉,甚至会形成很深的执著。学唯识的人,如果想象能力好是很厉害的。
这是以前者“观像念佛”为基础。也就是先以双眼谛观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后,再到静处闭目忆念观想,如《坐禅三昧经》说:“还至静处,心眼观佛,令意不转,系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观想佛像不明,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
什么叫做相好呢?画像画得很漂亮叫相好。那是不是三十二相好呢?你去逐个去想这些文字,就叫做观想(思维的想)。后面这个观想两种都要承认,但这里主要是说画像是什么样子,头脑中直接浮现,这个叫做观想。
其实真的观想里面,要把四十八愿想一遍,三十二相想一遍,或者四十八愿想两个愿或者一个愿。三十二相好、八十随行好,想一两个相好,比如想白毫、发髻都可以,但这里不是这样去想。如果用语言和逻辑去想,就会想白毫,可以大可以小,婉转三千丈,体是像光一样的右旋,可以通过概念去想。
如果是直接印象型的、图画性的观想就不是的,一下就出来了。他是利用眼识看了以后,思维对眼识的记忆直接浮现。这个大家都明白吧?他这里讲的观想就是这个。但真实的观想两个都可以有,思维和直接的印象都可以有,请大家记住。
《坐禅三昧经》里面怎么说?“还至静处”,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躲起来。“心眼观佛”,不是眼睛去看,是心像眼识那样呈现出来。然后“令意不转”,注意力放在上边。“系念在像”,注意力放在上面不停地去想。可以整体地浮现出来,可以细节性地去想,或者两个眼睛想了以后再同时浮现,再想鼻子,或者是同时一下出来,都可以的。总之要溜溜熟才行,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想其他的,叫做“不令他念”。
如果心中观想佛像不清楚要怎么办呢?“则须再以眼取佛相好”,看了再来想,其实跟生起次第是一样的。
《观佛三昧海经》也有详细说明。如是心住、出定、入定,恒见诸佛悉在目前;开目、闭目,处处无非极乐。
这样做多了以后,身心慢慢地改变,好像真的会身处极乐,经常会觉得看到这样的相。会这样吗?会的,神经病都会的。
神经病想自己的老公/老婆多了以后,一看到那个样子就立即想到这些。比如他的老婆是一个大胖子,第一眼看到胖的女性身形,马上就想起他的老婆,其实根本就不是的。甚至晚上做梦梦见一个女的大胖子压到他喘不过气,神经病就是这样的。你把大胖子换一下,不是换成瘦子,而是换成佛像,大胖子会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而佛像就不是了。缘上佛的功德,你就会感到愉悦、开心,解决很多烦恼和困难,没有畏惧,很多东西就开始出来,但是要形成力量。
现在你为什么老感到烦恼、感到痛苦呢?因为引发你痛苦的那些烦恼,是你心里面的主要力量,就这么简单。密勒日巴这么穷,人人都瞧不起他,没见他这么烦恼?如果大家都不像现代人那样知道他是密勒日巴,当你看到一个衣服都不穿的人,在岩洞里面饿到身上长绿毛,你会瞧得起他吗?看到他,你一定会说人生好苦啊!激发的功能就是让你觉得人生很苦。实际上是这样的吗?
我们心里面为什么感到烦恼?因为产生烦恼的因——贪嗔痴慢疑,成了主要力量。很多人修行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一会儿喜悦到不得了,一会儿烦恼到不得了。原因是什么?两种力量在交战。这个过程长得不得了,并不是一两天,主要修行的是相续中的民主社会,中间的力量最大。当我们是坏人的时候,相续中主要都是烂的东西,那肯定不能解脱的,还得考虑去三恶道的哪一道的问题。在修行过程中,慢慢就会变成一半坏一半好。相续的中间好的东西不多,极坏的东西也不多,极好的东西也不多,菩提心的内容不多,下地狱的内容也不多,中间时好时坏,这个过程的整个相续中会呈现出民主社会的状态,中间的力量居多。
民主社会就是中间阶层居多,民主社会在相续里面其实是很苦的,因为做主的一会儿是民主党,一会儿是共和党,他们要打架。一会儿烦恼,一会儿又安逸,大量时间就是这样子。慢慢做到以菩提心为主的时候,烦恼就会减少,那时候就开始进入资粮道。
很多时候我们去观修,为什么说的好处都不呈现出来呢?四个字——其力未充!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无发大心,第二个离开专注 。请记住这些原理。无大心就是没有菩提心,各种因缘都不来帮你;第二个没有专注(禅定),或者一直在观佛观像上用力的时间太少了。
《观无量寿经》第十六观即是此观。
《观无量寿经》有十六种观,其中一观就是观佛像,开目、闭目悉在目前。
慧远大师当时以佛影图为观像,再修般舟三昧者,亦属于此观。
大家都知道般舟三昧吧?观想佛像、绕圈,不停地走动,一搞几个月,走得腿都肿,苦到不得了,一直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开悟,这是很不容易的。现代人如果说他修般舟三昧,我都要多看他两眼。为什么多看两眼?怀疑,因为这个太苦了,玩不下去的。
慧远大师当时就是这样子,以佛为对象作观想,全副身心的注意力都在观想佛的样子,然后不停地绕圈。其实为了耗尽你世俗的力量,最后在短暂的状况里面,让佛的净土的一些功德,在相续里面以感受图像或者其他根器的方式出现。听到声音,闻到净土的香气,产生身处净土的感受,达到那种状态,你让他不信,他都懒得理你。
他知道你的身心跟他是不一样的,他怎么会理你呢?像我们知道狗的身心跟我们一样吗?其实不是很知道。我们会用自己的想法去想它是怎么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前世可能做过狗,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如果在这一生,你的身心经历过普通人的状态,又经历过念佛后得到了好处的状态,两种状态一比较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你会毫不留恋地放弃过去那种感受,这个人一定会变成修行人。而且达到这种状态以后,慢慢去巩固它,临终时候往生就不成问题。
4.实相念佛:
又名法身观佛,乃观自身及一切万法的真实自性的念佛观。
实际上就是 空性。
一切法本无自性,故此观超越生、灭、空、有、能、所等观念,并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等相,而专念真实自性本净的真佛。
什么叫做“离言说相,离名字相”?觉性就是离这些言说的、离名相的。离贪的意思是什么?不是你说的那个东西,包含你说的那个东西,去说也好,名字也好,心缘相也好,就是它,这些生、灭、空、有、能、所等,全部是它。
所以不是真的离,不是我们那种不要的离开,也不是要的那种不离,是超越离跟不离的,安住在觉性里面去念佛,就叫做实相念佛。但哪个人做得到呢?做不到,一般是从单空去。所以可以有了单空的觉受后再去念佛,两个可以结合在一起。以单空的方式去念佛就主要趋近于实相念佛,但中间有技巧,这是一个很好的既修空性又修念佛的方法。
如《文殊般若经》所说:“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自己是佛,外境也是佛,佛是什么呢?当然是觉性,是自心本性。不清楚之前是什么呢?就是单空。单空大家还想得通,觉性就想不通了。
又“系缘法界一相,是名一行三昧。”
心全部安住在法界的觉性里面,任何时候都是一样,就叫做一行三昧。“一行”就是所有的现起、不现起,全部是觉性。
《华严经》也说:“一切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时,即一切佛。”“若我欲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随意即见。”此不以眼见色身,也不以心观相好,而是观佛身自无所有故,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念佛法,即为实相念佛。
安住在法性里面,就叫做实相念佛,但这里说得不清不楚。安住法身,大圆满就是这样的,其实大圆满还可以一边安住在法性里面一边念佛,口念、眼看都可以,眼看的就是脱噶,口念就变成“诸声圆满密咒性”,这个就是实相念佛。
以上四种念佛,从浅至深,次第了然。持名最浅易,实相念佛则是深法。但虽“后后深于前前”,然实际上是“前前彻于后后”。
什么意思呢?他说实相念佛是深法,好像后面的法比前面的法要深邃很多,实际上是“前前彻于后后”,前面的法相对于后面的法更加透彻。怎么可能呢?实际上真是这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后面的法要花很多心思,去生起空性的觉受是很不容易的,通过念佛直接去寻找空性的觉受也不容易。
前面的法放弃了寻找,或者通过其他方法去找觉性,但他不是的,他就是持名,逮着一个东西就去了。心里面强烈的相信名(佛号),本来的自心本性和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一个东西。如此强烈的信心摄持之下,一直这么念下去,这种方法可能比依靠单空的觉受更简单、直接。这个很难想通,净土法门易行难信,要是真信进去,效果会好到飞起。
持名虽在初门,然意念无尽,若能持名至“能”、“所”情消,“有”、“无”见尽,契合清净本然之体,持名即是实相。
持名虽然是初门,即是刚刚开始所有人都会做的一个初门。“然意念无尽”,就是意识的深意很深。持名要持到什么时候?“能”、“所”情消,“有”、“无”见尽,实际上就是生起了空性觉受。
如果相信所持的名号、能持的心和阿弥陀佛本身就是一个东西,这个相信其实是一种意念、一种想法,是心里面的一种信力,并不是一个什么东西。在这种相信下去摄持名号,慢慢就入定,身心就会定下去,功夫成片就会出现。
由于名号把妄念全部消尽了,就会形成定。然后心又有这种相信,不会到处去找,慢慢地,能念的念、所念的名,乃至于各种各样的东西在这种定里面就会消融,那时候你会真的明白能、所、有、无这些东西是无实的。如果有那种修行的体受,又有上师来跟你讲解,这时候就很容易“契合清净本然之体”。
什么叫做“契合清净本然之体”?契合就是没有分别念了,安住在无执里面就叫做清净本然之体。直指心性、大圆满或者禅宗这种方式,嘴巴一说就明白了,那是上上根。如果没有这样的上上根,你拼命去找的都是分别念。
分别念怎么想都是扯淡的,怎么去产生感受、寻伺都是假的。反而不如在念佛中间慢慢自然消融以后,一说就明白了,很容易契合清净本然之体,这时候就开悟了。在净土宗里面就叫做一心不乱,在大圆满、禅宗里面就叫做开悟,这时候就叫做实相念佛。
持名念佛在那时候就达到了实相念佛的程度,反过头来还可以继续持名。为什么呢?持名这种相在那时候跟心的本性是一致的,即显相跟实相一致。不要说持名,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就变成什么?“诸现清净身庄严,诸声圆满密咒性,诸念成熟智慧中,盛德圆满愿吉祥”,到处都是极乐土。
故仅持名,亦“即浅即深”的前后相彻了。
仅仅是持名,浅的就是深的,深的就是浅的,前后都是通彻的。
所以历代祖师均以持名一行具足百行,涵盖四谛六度,乃至八万四千恒河微尘一切行门,摄无不尽,万行兼收。
持名这一法、这一个修行的行为,包含了所有的行为——具足百行。他的内涵“涵盖四谛六度”,四谛是苦、集、道、灭,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都是菩萨要去做的。“乃至八万四千恒河微尘一切行门”,随便什么修行的法门,一句佛号“摄无不尽,万行兼收”。
一句弥陀,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入门最易,是径路之中,径而又径。
“一句弥陀,该罗八教”,包含了八教。“圆摄五宗”,摄尽禅宗的五个宗派。“唯持名一法,收机最广”,持名这个法,不管什么根器都可以。“入门最易”,念佛就行了,很容易。“是径路之中,径而又径”,径就是捷径的意思,是所有捷径中最捷径的那个,叫径而又径。
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
不管什么根,只要坚持念下去无不成功。这样说话有时候会让大家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不论上中下根,但是能念,无不成功”,这里最重要的是哪句?“但是能念”。你能念吗?念一年没问题,十年呢?每天念多少?念出了趣味吗?一向专念,然后功夫成片,做得到吗?经受违缘的时候还在念吗?不行的,很多都不能念,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二千年来,净土宗的持名念佛,在祖师大德们积极的提倡下,已成为最普遍而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其三根普被,利顿全收的含容,为民间信仰最深远的宗门,非其他各宗所能望其项背。
事实就是这样子。以前我学净土宗的时候,跟大家一起交流佛法,看着下面乌泱泱的,好多老头老太婆,年轻人也有。后来讲中观的时候,那些老头老太婆都睡觉了。虽然他们很积极来听,但是一定会睡觉,年轻人听不懂也没兴趣了。有些小情侣来听的时候,开始还听,到后来两个人就在下面做小动作。这些我都经历过。
虽然说净土是最普遍最深入民间的修行方法,确实也是三根普被,但并不是一念就马上出效果,就能一直念下去。大量修净土的,修到后来就修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修净土还是修禅宗、大圆满,真的需要团体、需要老师、需要坚持——坚持:Insist!
四种念佛就讲完了。所有的内容大家都应该知道,但这次跟大家说得相对详细一些,能够理解吧?
- 1.四种念佛法门简介
- 3.清晨十念法与印光大师十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