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离一多因
寻找事物本体的因,就是离一多因。前面那几个因,要么在因上观察,要么在果上观察,要么是在因果同时成立的时候,然后去观察它们的逻辑关系。这几个因都没有触及到事物的本体。(实际上,你观察深了,还是会接触到本体的。)
离一多因是直接去找本体,它不考虑因和果的规律之类的问题。当一个事物在我们根识前出现了,马上就去找它的本体,找不到本体的时候,它就一定是空性的。事物出现了,但是它又没有本体,这就是它的空性。
1、本体和现象并非不相关
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空性是和显现无关的一个东西,特别是我们说到法性定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一个误会:本性是这些现象消失了以后才产生的,是和这些现象完全无关的一个东西。这样的想法,是我们没有证悟的时候的一种想象。实际上,法性定帮助我们所证悟的那个“东西”,并不是离开显现的另外一个东西。如果那个“东西”和显现无关的话,那就是世俗和胜义绝对分开,“色即是空”就不成立了(最多只能说“色即是没有”),而且“空即是色”也不能成立。
但“色即是空”这样的见解确实难以理解,佛法说“色即是空”,但是你会说:“我见到了色,却没办法见到空啊!”其实你见到色就见到了空,只是你在知见上对它有错误的认知,你认为它是实有的,比如认为它是物质的、是上帝的。还有一个原因是,你在感受中不认同空性,你对它有执著。所以中观所破就出现了“理所破”和“道所破”。
理所破就是从道理上去证明:虽然我看到了它,但是通过道理上的分析,我已经知道它是虚假的,没有本质的,但是又在,它肯定是像梦中的东西一样。虽然它的形象在我面前,我可以摸得到它,它是热的、可以发出响声、有味道,但是什么东西组成它的呢?没有任何东西组成它,这就怪了!没有任何东西组成它,同时它又有这么一个样子,这个性质就叫做空性!不是另外有一个我们看不到的叫“空性”的东西跟它混合在一起,否则就成了“黑白绳子捆在一起”。
总之,一个事物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又找不到它的本质,这就是空性——格鲁派的说法就是这样的,但是宁玛派认为这个说法还不彻底。宁玛派认为,虽然你在概念上认为它是空性的,但是它的显现还在这里,当它的显现完全消失了,空性显现出来了以后,你才知道能够产生这个形象的本质是什么,那个才是空性。它认为这些显现是有一个来源的,而这个来源就是空性,那是空性的本质。那个本质要怎么样才能证得呢?要等显现完全消失了以后,你才能证得。这种是宁玛派的观点。以前面那种见解作为准则就是自续派,以后面的这种见解作为准则就成了应成派。这个区别能够理解吧?
我看你们点头的比较少,但是没关系,这些东西要反复听的,要听很多次。中观的道理大家听起来很难理解,特别是初学者,绝对听得头大。但是我现在已经尽量把它通俗化了,我自己都觉得通俗得有点“无耻”。
但是无论多通俗,它跟我们现量感受和暗藏的邪见是冲突的。其实我们有很多很多暗藏的邪见,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我们在学这些道理的过程中,它起到的一个作用就是把相续中的邪见逐步逐步消灭掉。当遍计法执和遍计我执的种子全部去掉的时候,我们才能达到初地菩萨的那种证悟。而遍计法执和遍计我执不仅仅是一些很粗大的概念,它还包含一些很细微的知见,你不知不觉就被这些知见左右。去掉这些错误的知见,这才是学佛的根本。
2、离一多因分析物质
刚才说了,离一多因就是去找事物的本体。比如这个杯子放在这里,什么是它的本体呢?首先大家要搞清楚“本体”这个概念,不然的话,我们经常说“本体”,却不知道它的意思是什么。好,谁能告诉我“本体”的概念?(回答听不清)用最简单的话来说,“本体”就是一个事物的根、基础。
比如这个杯子,我们看到的只是它的样子,但这个样子不是它的本体。我们平常人会认为杯子的本体是瓷,然后我们会接着追问:瓷的本体又是什么?瓷的本体是土,那土的本体又是什么?一定要找到最后的本体,那才是真正的本体。不然的话,你怎么能说什么是它的本体呢?你说杯子的本体是瓷,这个太粗大了。
其实科学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它说瓷的本体就是原子、电子,或者是一堆能量,基本粒子通过组合,就呈现为我们看到的杯子的样子,这是科学告诉我们的。而佛教认为原子、电子、能量都不彻底。到底本质是什么?它通过一种方法去分,它首先确定了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不是一个有质碍的物体——所以就出现了离一多因。
平常人一看到一个东西,根本不用思考就觉得它有重量,而且是由很多基本粒子堆成的,根据眼根的结论就是这样。这个就是邪见,是最大的邪见,所有的邪见都是由此而来的。如果你长期习惯这样,这个邪见就会左右你,想都不用想的。而且这个邪见跟我们所谓的现实情况是很合拍的:比如我认为这个杯子是由泥巴组成的,在它还没成型之前,我去捏的时候确实捏得到泥巴,而且这个泥巴还有味道,泥巴还有不同。
找事物根本,五根可能不正确
至于泥巴的本体是什么?我们就不考虑了,因为眼根的能力只能到这个层面。我们平常以眼根、耳根等五根作为基础来进行各种各样的判断,它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这就是所谓的世俗谛。但是我们去找事物的根本的时候,你就发现前五根不正确了,所以《三摩地王经》里面有一个偈子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若诸根为量,圣道复益谁?”它说如果以六根作为正确的看法,那圣道就没有意义了,我们就应该去学科学。因为科学就是以六根作为基础的,只要不符合六根的,它都认为是假的。即使是无线电或者电磁波之类的东西,虽然人的眼根也看不到,但是科学家要用人类的六根能够认可的一些公式或者机械来确定它。他们一定要通过人类的六根确定以后才认为它是真理,科学对真理的鉴别标准就是我们的六根。
但是科学忽略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其实人类最厉害的根不是前五根,而是意根(意识)。我们前五根的力量比不上很多动物的,但是我们的意根很厉害。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创造了科学以及各种人类文明。但是科学没有依据正见把意根发挥到极致,所以产生了很多的邪见。
而佛陀教我们衡量一个事物的时候,还是只能用六根,佛陀没有说要用超过六根的一些神通来吸引大家。佛陀用的是六根中最厉害的意根,他把意根发挥到极致,就形成了教理,也就是书上说的这些东西。
我们平常的判断实际上是前五根做主,然后意根附上错误的邪见。比如我看到一堆泥巴,我的意识就认为它一定是由电子、原子(有质碍的东西)组成的,虽然他们中间有缝隙。现在最细微的组成部分已经发展到能量、弦、波之类的东西。当然,他们的理论有很多漏洞,比如说弦来自于哪里、能量来自于哪里,他们也说不清楚的。曾经有人告诉我,能量就是一种作用,一种不知道来处、也不知道去处的作用。我问它的本体是什么,他说是像虚空一样。
我们可以问他:能量跟虚空有没有区别?如果说有区别,那么它就会形成跟虚空不一样的质碍、形体;如果说没有区别,那么能量即是虚空,也就是到处都是能量,那怎么可能呢?也就是能量也不是个什么东西。所以科学家也回答不清楚,找不到什么是本体,他只能告诉你,它是一个可以随时起作用的能量。包括量子力学里面讲的量子,至于那个量子到底是什么,他们也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佛教就不同了,虽然佛教没有通过粒子加速器或者数学手段去分析这些事物,但是它通过一个比较简单的逻辑方式——离一多因去找事物的本体。离一多因首先去分析事物的本体是不是有质碍的,如果有质碍,那么它就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些东西的本源(本体)就是物质。但是离一多因说,如果是由有质碍的粒子组成了我们面前的东西,那就可以把这个粒子分成更小的,更小的才是本体。比如我把组成这个杯子的原子拆成两半,一半才是这一堆的本体。
事物是否能被分尽?
不停地这么分分分,一直分到最小的单位。按照逻辑推理,只要它还有体积,那就可以继续分。也就是只要它有一点点的方分(方向),那就还可以分。哪怕是它再微小,它还是有一点体积,它的直径也好,半径也好,有一定的长度,那我们就可以把它继续分。好了,这样就出现了“分不分得尽”的问题。
常识告诉我们,我们的无分别识显现的东西都是会被分尽的,半径无论多短,都会被分完;但是在我们头脑的分别念里面,它可以无穷无尽分下去,永远分不完。因为你可以随意想嘛,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无穷尽这么分下去。这个道理就说明了我们很容易会犯一个错误:把遣余用到无分别识上(遣余就是头脑里面的想法)。概念上一个东西是分不尽的,永远就有一个二分之一,然后我们就认为外面的东西也跟遣余一样,也永远分不尽。数学家们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所以出现了第二次数学危机——“微分能不能为零”的问题。
而佛教的因明里面是把遣余跟事相分开的,遣余(想象)的事是不能够出现在事相上的。比如这个杯子是圆的,它也是瓷的,“圆”和“瓷”这两个概念只是在我头脑里面存在,不是存在于杯子上的。这个杯子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你可以不叫它“圆”,也可以不叫它“瓷”,而且你也不能凭着“圆”和“瓷”去找到这个具体的杯子。比如我只告诉你这个杯子是圆的、是瓷的,你只凭着这两个概念不一定找得到它,你可能会找到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瓷的、圆的杯子。假如我头脑里面想的“圆”和“瓷”在这个杯子上的话,任何人听到这两个概念都会找到这个杯子。所以我们说的“圆”和“瓷”实际上只是头脑里面的概念,这就是遣余和事相的区别。
“永远分不尽”也是一个遣余,因明里面的遣余,就是排开其他的剩下自己的概念。在头脑的概念里面就是分不尽的,因为分别念的数字是无穷无尽的——这也就是轮回无穷无尽的原因。经常有人问轮回会不会结束,其实轮回是不会结束的,因为只要有分别念在,轮回就不会结束。因为轮回的实质就是分别念,所以轮回是没办法结束的。怎么样才能结束轮回呢?某个人的分别念一停下来,他的轮回就结束了。说起来非常简单,只是我们停不下来而已!
所以说,一个东西在我们的遣余里面分不尽,但是在事相上一定会分尽的。如果事相上分不尽的话,就会造成这样的麻烦:一个很小的距离我们都没办法越过,我们的身体没办法移动,只能傻傻地呆在那里。想不想得通这个道理呀?因为一个很小的距离都永远分不尽,所以我们没办法走动,而无分别识里面,可以马上就动,如果是这样没办法走动的话,那夫妻就惨了,连手拉手浪漫一把都不行。
但无分别识里面是不可能发生这种事的,(一段距离不可能无穷无尽分不完)也就是说无分别识显现出来的物体的组成部分在现实中一定会被分光。既然可以分光的话,一个物体就没有组成它的最小成分了,这个事物的本体就离开了“一”。没有“一”,也不可能有“多”,这就是“离一多因”的含义。
也就是说我们去找事物的本体,发现它根本不可能有一个什么东西组成——离开了“一”。既然没有“一”,它就不会有“多”,所以事物的本体不是由一个或多个实有的东西组成。
只要能够分,它就不是实有的;分到最后,那个最小的、不能再分的才能称为“实有”。结果我们找不到这么一个实有的东西,也就是说这些事物没有本体,但是又在。我们的无分别识显现出来这些东西,但是又找不到它们的本体,奇了怪哉!所以那些大德们经常发出感叹——“哎玛吙”!
一个杯子找不到本体,依此类推,其他东西都找不到本体,找不到本体就是空性。当然,所证悟的空性出现了自续派和应承派两个选择(是否破显现),这个问题我们暂时排开不说,我们现在说的是理论。实际上两派说的都是“缘起性空”,只是对“性空”的抉择出现了差别——一者选择了究竟的性空,另一者选择了相似的性空。但是对“缘起性空”的观点,双方都是承认的。(我们不能被这些理论搞昏了。)
学佛应搞清楚理论,让自己更清晰
那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详细地把这些理论弄得很清楚呢?那也不一定,我们可以抓住一些窍诀来修行。但是能够搞清楚的就尽量搞清楚,特别是学中观学得比较深入的师兄们,我希望你们能够把这些理论搞清楚,然后让更多的人知道,让他们慢慢对真正的佛法产生兴趣,不要老停留在迷信、僵化、甚至糊涂的地步。
学佛学得越来越糊涂的话,你对得起谁啊?首先对不起自己,学了十几年,反而变得傻乎乎的。本来佛法是既智慧又慈悲的,怎么学得傻乎乎的呢?而且心胸狭隘、一脸苦水,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绝望和仇恨,学佛学到后来抑郁了。这表明你没有把佛法的智慧和慈悲的精神融化到自己相续里面,我们看看自己会不会是这样。其实学佛不是为了别人怎么样看我,也不是为了我在别人面前怎么怎么样,这些都没用的。比如我现在对着几十个人讲佛法,好像很牛,但是三十年以后就是一堆骨头!(假如不烧的话,那还有骨头,烧了就是一堆灰!)
如果沉浸在这个虚假的满足,我们不说其他什么了,起码可以说这个人不智慧。如果你相信因果的话,为这点虚假的满足要付出很多代价的,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这很吃亏!不要说菩提心那么伟大的发心(当然,有菩提心是最好的),仅仅从有头脑这个角度来讲,你就不应该这样——很笨啊!
你看那些成大事者,无不是头脑非常清晰、智慧的人,只不过他们拿清晰、智慧的头脑用去为自我的一生奋斗,所以它称为世间法。而学佛不是为这一世的利乐去奋斗,差一点的起码是为来世,好一点的是为了解脱,再好一点的是为所有众生的解脱。他们的目的不同,但是起码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头脑很清晰、很智慧。不然的话,让你越学越糊涂的东西,那有什么好学的?所以我们要灌输的是“科学佛学”。
本来科学是不究竟的,但是大家现在一说到“科学”这个词,都觉得它是正确的、合理的、有用的,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提倡“科学佛学”。其实科学是没有办法囊括佛学的,因为科学本身有很多的毛病,它的研究是建立在一个无明的基础之上。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不是“科学”的含义,对“科学”的解释有很多。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主流思想(主流的不一定正确)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然后在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解拆、组合。如果这就是科学的话,那么科学就有很多局限性。但有的解释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科学是通过一些数学公式来表达世界的运作规律,可以重复,有用的。关于科学的争论有很多。
我们现在说“科学佛学”的意思,不是说科学能够涵盖佛学,而是说我们学佛起码要很清醒、理智,我们所学的东西必须是有用的、逻辑清晰的,能够让我们很智慧的,不能够越学越糊涂。
3、“离一多因”分析精神
“离一多因”对物质就是这样分析的,大家对“离一多因”的概念明白了吧?我为什么这次讲得很简略呢,因为上次七天禅修的课程已经说过了。用离一多因去分析精神,其实也很简单的。
精神具有时间性
精神有一个特点——它的发生一定要有时间,所以离一多因就从时间的角度去破精神的实有性。精神也不是由一刹那或者多刹那组成的,这就是精神的“离一多因”。
那么精神为什么会有时间性呢?道理很简单,比如我产生了一个仇恨,我不可能这一刹那在仇恨,然后第二刹那就不仇恨了。恋爱也是一样,起码要有一段时间嘛。虽然这个世道的移情别恋发生得比较快,但是怎么都得有一段时间,起码三分钟嘛,三分钟也是一段时间。所以说,所有的精神,不管是行蕴或者念头,它一定要有时间。
一个精神发生了以后,它一定会有变化的。比如一个嗔恨心,如果它不随着时间变化的话,这个恨就会像一条直线一样永远恨下去,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精神有一段时间的原因,是精神呈现出某种状态的时候,它在这个状态里面产生变化,它有个共同的特质:比如嗔恨,讨厌对方、排开对方,它一定会变化的。如果不变化的话,这个仇恨就会永远不消失,或者永远没办法生起。
既然它不能恒定,有变化,那么一段时间内的感受一定是由很多个刹那的感受组成起来的。如果每一个刹那都是空性的,那说明它的变化也是虚无的,并没有真实发生的嗔恨心。这个逻辑大家能够想得通吧?
时间跟变化是结合在一起的,没有变化就没有时间。比如这张纸,如果我们已经确定它是永远不坏的,那么对于它来说时间就不成立了。而对于我们个体来讲,时间是怎么表现的?我们可以以太阳和月亮的周期运动作为年和月的判定,也可以以钟表的转动作为小时、分钟的判定。如果没有外在的东西了,我们就会以感觉来判断时间,比如把你关到黑屋子里面,你还是会觉得有时间的,因为你的念头在动。
假如我给你注射个什么药,同时又把你关到黑屋子里,你昏过去几十年,然后突然一下醒了,在这几十年时间里你是没有感受的,你会发现这几十年一片空白,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呢?其实也很简单,拿个灯光一照,你会发现头发、指甲长长了,身体变老了,它是靠身体的变化来记录了这段时间。如果念头停止了,身体也不变化了,所有的变化全部都没有了,那么时间在哪里?你会觉得那一段时间就是没有!大家能想得通吗?
假如有一种科学技术,让你的身体不会变老,然后给你打一针药就睡了80年,等你醒来就告诉你只过了三分钟,你会相信的。然后你走出去外面一看,你会有恍若隔世的感受:“哇!洞中三分钟,世上已千年!”时间一定是在变化上被我们心了知,才会出现。
有科学家推算说公元多少多少亿年前地球是什么什么样子的,好像真有那么回事一样。但是假如一个原子弹把地球摧毁了以后,这个时间就不成立了,所以说时间实际上是一个变化的分别念。
分别念刹那刹那变化,那么时间的组成部分一定是很短暂的一刹那,那到底一刹那有多短?就出现了无分刹那,“刹那”的意思就是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一定有很细微的不同;如果相同的话,那就会出现一个事物永远不变,一个情绪永远不变,或者一个念头永远就一个念头(你你你.......)。组成的最小刹那到底是多短,就是精神最原始的组成部分。
时间是否能被分完?
我们按照分析物质的方法去分析它:一分钟、二分之一分钟、四分之一分钟……又出现“分不分得完”这个问题了。在我们的头脑里面是分不完的,而实际上一定可以被分完。如果分不完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在一个刹那里面停止不动了,刹那就无限量地扩展下去,世界就停顿了。
周杰伦有一个电影是打篮球的,他“咔”一下把时间停止了,然后偷偷把篮球放到别人的篮筐里面,然后时间重新恢复……但那是假的!我们曾经问堪布说:“过去的事情可不可以重新再来?”堪布说绝对不可以,那是分别念,过去了就过去了。有的人能够看到过去的事情,那是因为过去发生的事情作为种子存在阿赖耶识里面,证悟以后,可以回看过去的种子,会知道当时是怎么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宿命通”。但电影上演的“时空穿梭”是扯淡的,不会有的。
也就是说,最小的一刹那也是会被分尽的,组成我们的精神的时间单位也是虚假的,这就证明了我们的精神的虚假性。
其实我们(特别是中国人)基本上不用经过分析就会认为精神是虚假的,我们一定只会相信拿到的钱,我们从来不会认为想的钱可以当真。如果想的钱可以当真的话,那每个人都是富豪。人的判断很怪的,我们最相信的是触觉,对意识不是很相信的,所以我们很多的创意是不值钱的。我们不太相信自己的想法,想法可以任意改造。然后我们会觉得声音比想法要真实,因为外面有声波存在。但是声音没有眼睛看到的真实,所以很多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而眼睛看到的不如摸到的,摸到的才是真的。那些全息影像看起来很真,但是用手去摸,摸不到,我们就认为那是假的,这时候我们判断真假是以触识来作标准。
但是作用上就不一定了,比如我们会认为电影里面的画面是假的,但它还是有相应的作用,我们看到感动的情节就开始流泪,明知道它是假的也会被它感动。我们看到战争片里面的那些炮火场面,觉得很好看、很激动,但是如果现实的炮火来了,你的感受就不同了。因为现实的炮弹牵涉到你的触识,炮弹可能会落到自己身上,那个时候就没有激动,没有热血沸腾了,只会有恐惧。
所以说我们对事物本体的真假的认定是很混乱的,但是对它的作用的认定就不一定了。头脑里面想的东西,我们认为它是假的,但它是有作用的,这个时候不能以作用来论真假,而要看它的本体。比如我想一个杯子,它是不存在的,按照因明来说,它是总相,不能当作事相来用。但是我们对某个事物的想象也会影响我们的相续,甚至会引起心里的不平衡、喜悦等等之类的。这是思维能够影响行蕴的一个原理。
如果我是思维很差的人,哪天你得罪了我,然后我就会开始想你怎么背叛我、我要怎么收拾你(非理作意),越想越气。但是如果我有正确的知见,我就会想你前世是我的老母、对我有很多很多的恩德,最后就原谅你了。或者通过空性的思维去分析:“我”是假的、“你”也是假的、得罪我的那些话也是假的,一场游戏一场梦,相安无事,天下太平!所以说思维也是有作用的。(如果说思维没作用的话,我们现在学这本书就没用了。)
但是我们不能以作用来论真假,要以本体来论真假。那么我们去找精神的本体,结果找不到,它是离开一刹那、也是离开多刹那的,离一多因在精神上成立。所以离一多因是寻找本体的。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
- 04.能破正理(2):破四句生因
- 06.能破正理(4):大缘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