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什么明白世俗谛和胜义谛
我们依靠世俗谛而达到胜义谛,要把世俗的真理(世俗谛)和胜义的真理(胜义谛)搞清楚,但是凭什么搞清楚世俗谛,凭什么搞清楚胜义谛?
按照佛经里讲的,二谛涵盖了所有的法。世俗谛可以涵盖所有我们凡夫层面的法,胜义谛可以涵盖所有圣者层面的法。法可以称为现象(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那么纷繁复杂的东西,二谛涵盖了所有的法,那你要去把它搞清楚,你凭什么?
安立二谛是为了搞清楚世俗的真理,通过世俗的真理走到胜义的真理那里去,那么道理在哪里?这时候就出了世俗理和胜义理。这个理要怎么来?有个词汇叫做“量”,所以我们学因明的要学《量理宝藏论》,有时候我们称佛为“量士夫”。(佛的十个名号里面有一个名号叫量士夫,就是衡量世间一切,他是最准确的,“士夫”就是最厉害的。)
何为量?量其实就是心的光明的能力。
“量”就是衡量,只有有生命明力的人才可以去衡量其他的东西。虽然我们衡量的时候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比如借助尺子去量长度,还有借助运算、数据这些数学的方式去推断一些东西,但是你起码得有个心才行,有明力才行,没见拿石头去衡量石头的——大石头去衡量个小石头,得出所有的石头都是它儿子,有没有这回事嘛?这种事只有童话故事里面才会有。量其实就是心的光明的能力,不管你是世俗的真理还是胜义的真理,最终都是心的能力。
观现世量与净见量
那世俗谛是用什么去量的呢?世俗的真理,其实有一种衡量的方法叫做观现世量。我们凡夫这种状态叫做“现世”,而且现世规定的是我们人类,你别搞到饿鬼那里去了,搞到饿鬼那里去那是另外一回事了。在饿鬼它们那个团体里面有它们衡量的一些情形出现,比如我们人类看到水就是水,不像饿鬼看到水,它一衡量起来就是脓。
我们借助我们的能力——由于我们的六根(六个感官),就形成了能够去衡量周围、衡量自身的能力。如果如理如法地用这种能力去衡量,就叫做观现世量。圣者们也可以去做些他们对现象的衡量,圣者有他们的境界,他们心经过修行以后清净了很多,特别是入了法性定出来以后,比如初地菩萨就开始看到一百个刹土这些东西。他们也有些能够产生外境的能力,这些能力会显现出相应的外境,这种外境他们叫净见量。
净见量有哪些呢?一个是菩萨入定了,一个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出定了(另一说是一地到七地,八地以后的也有轻微的出入定,但是基本上可以叫做没有出入定了),到佛陀那里完全没有出入定。到佛陀那里我们虽然把他分了很多叫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其实在佛陀那里根本不分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我们有分别念的人对他智慧的一个分析而已,他完全没有什么出入定。
但不管怎么样,佛陀那里也不是像我们什么都没有一片大空,他像一面镜子一样明照一切,他的显现和他本身,他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最高级的净见量,到顶的净见量,没有比那个更净的了。然后一地到七地菩萨入定,在定中那个算是净见量。
然后,一地到七地菩萨出定他还能看到跟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为什么?比如说我们刚才说一地菩萨出定,他就能一刹那之间去一百个佛土,我们行吗?我们一刹那之间去一百个厕所都做不到,你肯定不行的。他一刹那间有十二个百数功德,这些从他的智慧里面可以出来的,这种智慧其实也是一种无分别智慧,但是它也不是无形无相的,它有形有相的,但这种有形有相的东西是很清净的,这个也叫做净见量。
他是逐渐地越来越厉害的,一地到七地入定的时候他还要用点力,用点什么加行这些。到了八地由于没了人我执了,就很任运的进去了,到了佛地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进去和出来之分。也就是说他们有净见量,但是去衡量他们出来所看到这些显现的也叫做净见量,这个净见量跟观现世量统称为名言量。名言量就是我们凡夫的现量和凡夫的比量,以及圣者们的净见量。圣者们的净见量是没有比量的,全是现量。
现量有四种: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和自证现量。
我们说的现量有四种:根现量、意现量、瑜伽现量和自证现量。菩萨的现量准确的说是意现量,同时它又是自证现量,同时它又是瑜伽现量,它就不是根现量,因为他没有我们凡夫那种根。当他呈现出这些状态的时候,我们凡夫的根它是被压制住的。那时为什么是瑜伽现量呢?瑜伽现量就是入定的意思,最根本的瑜伽现量就是菩萨入了法性定(入定瑜伽),出来以后是另外一种叫做后得瑜伽。
在后得瑜伽里面,他就会看到这样那样的刹土,他出现这些功能的时候是一种无分别智慧来的,但是他就不是我们凡夫那种根。他出了这个瑜伽以后就跟我们一样的,又回到我们凡夫根的状态里面来了,所以那些菩萨他也一样的在我们的状态里面,比如在我们火车站里面他也要遵守我们的规律。(黑客帝国里,火车站是火车人设计的世界,和矩阵世界不一样,那里只遵循火车人制定的规则,救世主Neo在火车站也会失去超能力,因为需要遵循火车人规则。)但是他如果进入无分别的后得瑜伽里面,他就会去一百个刹土,这个是题外话。
二谛、名言量、胜义量
现在回过头来,我们凡夫的观现世量和菩萨的净见量(净见量全部是现量)统称名言量。如果是在二转里面,通过名言量(量就是去衡量)抉择出来的真理,就叫做世俗的真理(世俗谛)。名言量还不能叫做世俗理,因为如果从三转来讲的话,名言量里面的净见量不能算是世俗的,从三转法轮来讲它要算胜义的,好复杂呀,我逆“轰”高“灰”。(马英九有一次演讲的时候说他要面对攻击“逆风高飞”,结果他的闽南话就说成了“逆轰高灰”。)
还有胜义量,胜义量就是我们去看、去观察圣者的这些状态,他们的心和他们的对境是怎么回事?这么去观察出来的东西,胜义量去衡量抉择出它的真理叫做胜义谛(胜义的真理)。
去抉择的时候又分两个,第一个叫做相似的胜义,比如单空和随理唯识这些。随理唯识它认为自己是胜义,但我们中观认为它其实不是的。单空其实也不是真正的胜义,叫相似胜义。
然后,应成派抉择的大空性,或者三转法轮抉择的如来藏、光明这些就叫做真正的胜义。
一个相似的,一个真正的。还有一个,我们凡夫去抉择它的时候,我们在说谛的时候,实际上是比量的,这个比量的其实也是相似的胜义。比如我们大家现在嘴上都在说空性、离开四边这些东西,但我们没有这个境界,那我们去抉择思维这些,其实是比量的东西,那么这个也属于相似的。
还有一个就是菩萨真正的现量的境界,完全没法说出来的,但它实际上真的是可以证得的。真正的菩萨的这种智慧以及它相应的境界,这些都算是胜义谛(胜义的真理)。当然我们去说他的境界和说他的心的时候,这个说本身又成了比量。
大家要理清楚这个东西,也就是通过胜义的道理(比如说中观,唯识里面很深的那部分随教唯识,其实就是属于胜义的理,也叫胜义的量),胜义的量就包括了凡夫去比量推测,以及圣者各别自证的现量去衡量它和它对境一致那个。我们去抉择那个东西要产生很多的道理,这些道理就是我们凡夫现在干的这个事,去推测它的这些就叫做相似的胜义谛。
编者注:我们要去搞清楚胜义谛和世俗谛,其实就是要靠量,量又分成现量和比量。现量分圣者的根本胜义量,是一种智慧,是胜义谛,还有就是凡夫的现世量和圣者的后得瑜伽量都是属于名言量。比量,我们凡夫对于世间道理的推论已经胜义道理的推论分析都算是比量,而圣者出定以后说的胜义理,也是比量。
——摘录并整理自《再聊聊二谛》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因明四理择二谛
- 大小乘的分水岭——菩提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