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第三难:圣教相违难,也就是唯识宗与佛说相冲突了。
唯识九难中,第三难是“圣教相违难”,什么叫做“圣教相违难”?就是对方说佛陀在一些经上讲过,有些东西是有的,比如《阿含经》里面讲的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你们唯识宗跟佛说的冲突了。其实我们学大乘的早就解释过了,这是为了引导不同的众生。我们要区别佛陀的三转法轮:第一转是为了度化小乘众生;第二转是讲般若空性;第三转说了随理唯识和如来藏(也就是随教唯识)。
其实,唯识宗判教也判了三时教:第一个时教也是说小乘;第二个说般若;第三个说唯识。他一定要说唯识比般若高,搞得学中观的人对此很不以为然!其实如果真的证悟空性的话,你已经到顶了,已经拿到本性了。但是从言说去描述这个东西的时候,说得比较全、比较仔细的,确实是三转唯识。般若空性只是说空性,而如来藏说了光明和空性双运。
这有什么差别呢?(空性和光明)虽然是一个东西,但是有差别的。空性的修法只能是不停地破,来什么破什么。应成中观是最典型的,你说什么是,就挨棒,你说没有什么是,也挨棒,所以应成派也叫做“驳论派”。理论和修行绝对是合在一起的!所以你问赵州禅师狗子有没有佛性,他说:“无”。无论你问他什么,他都是说无,一个“无”字把你搞定完!最后你问:“是不是就是无呢?”也是答:“无!”然后就会变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的理论和修法是一致的。
但是,到了三转就不同了,比如大圆满直指心性,它会给你各种的指引——嘿,那个就是!(你们现在没看过,但以后会看到的。)它把很多东西破完了以后,留了一个东西不破——非遮。通过这个方法进去,才会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所以禅宗,实际上是把二转和三转合在一起的。大圆满在初步的时候(显教部分)说的是中观,到了密教部分,也抉择光明。到抉择最高级的光明的时候,那就是大圆满的直指心性!抉择次第性的光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金刚”:拙火、时轮金刚、大威德金刚、喜金刚这些修法。但是不管它是什么“金刚”,它的本质都是“明空双运”。
大圆满就是瞄准“明空双运”,直接给你说那个东西,其它的放一边去。你只要把这个东西掌握了,那就啥都有了。就像在我们的世俗中,只要有了钱,房子别墅是不愁的。如果没钱的话,有房子也没办法,只好把它卖了,不然怎么维修?所以说大圆满就是直接抓本质!
教法与修法是绝对有一致性的,但是我们往往把教法和修法扯得非常开。我们拼命地搞一些名词概念,这些非常优美的、有意思的东西成为了纯概念。然后在修行的时候,把我们学到的东西扔到一边去,坐在那里发傻。当然,刚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会出现这些现象,但是我们一定要学会把学的东西运用在修行中,把它们做一个完美的结合。有能力的人应该这样去做。
唯识第四难:唯识成空难,既然是诸法皆空,唯识性为什么不是空呢?
唯识第四难是“唯识成空难”,外人问:既然是诸法皆空,唯识性为什么不是空呢?这牵涉到两派的争论了。因为中观出现在唯识的前面,中观说一切皆空,那么“识”是不是空的?如果识是空的,那还唯什么“识”呢,那就唯“空”了!
当然,如果我们从很高的角度去看,“空”跟“有”(唯识)是不冲突的,但是如果站在辩论的角度,唯识宗就要建立自己的观点。它怎么说的呢?它说我不承认是空,任何现象都有“三性”。
三性三无性,不同说法
这就牵涉到“三性三无性”,菩提学会的师兄应该都学过这个,学过没有?(众答:没有。)我来解释一下,第一个性叫做“遍计所执性”,就是“假”的意思。这个东西明明是如来藏,我却把它执着成了引罄,佛陀看它,它就是法性、如来藏,而现在它成了杯子,然后我还认为它是实有的。我们认为它是实有,这就叫做“遍计执性”,这是唯识宗讲的。
关于“三性三无性”,有两派的说法。其中一派认为,只要有显现,那就是遍计所执性,这是大乘的说法(中观或者如来藏的说法)。只要有显现,见分和相分一出来,那就是遍计执性。因为按道理它应该是佛母或者佛父,再深刻一点,它就是光明如来藏现空双运的,但是你一看,它不是这样的。这是大乘讲的遍计所执性。
唯识讲的遍计所执性不是这样的。它在这里出现了,你认为它是实有的一个东西,这种认为可以是概念性的,比如通过唯物主义去解释它,也可以是一种直接的感觉(邪慧)。这种慧是直接来的,而分别是慢慢想的。邪慧认为它就是一个实在的东西,它离开我们的心识而存在,这就叫做遍计执性。
唯识也承认事物的现象是空的,但是造成这个现象的是心的分别。心识的分别是由很多因缘组合而成的,比如一个眼识的显现要有九个缘:空间、光明、眼根、外境、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种子、作意。一共有九个因缘,才组成这么一个形象。这个性质叫做“依他起性”,依他起就是“缘起”的意思。
唯识说这个性质有真有假,处于世俗层面,它就是真的;处于圆成实(圆成实是诸法真实的体性,也就是如来藏)层面,它就是假的。在《辨中边论》里就有说:依他起性是真的,但是说依他起性是真的的时候,一定是站在缘起(世俗谛)的立场上去说的,依他起性就是我们能分别的这种力量(识是一种心的力量),这种作用一定是真的。
这种作用具体的体现是什么呢?也就是说这种作用的“体”是什么呢?我们中观去破它的时候,就说它的体是无分刹那。其实唯识自宗不这么说的,如果这么说的话,它不是自己把屁股亮出来给你打吗?肯定不会的。它用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依他起性就是心的一种作用。它说这种作用即使是在佛地都是有的,这就变成了随理唯识,而随教唯识又与随理唯识不同。
那你说心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它落实到最后是啥呢?我们中观去分析它,心的作用无非是无分刹那。你不能说心的作用本身是真的,因为心的作用本身会不停地变化。如果你说这些不同的作用是真的,这骗谁都骗不到。但这个作用是一段一段的,它一定是有时间性的。把这个时间缩短、缩短、缩短,到最后就是无分刹那。那是不是有个“无分刹那”呢?好了,离一多因来了,中观就是这样破唯识的。这确实是可以把唯识宗破了。
在“唯识成空难”这里,人家问唯识宗:中观里面讲诸法皆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你为什么现在说有呢?唯识说我们承认依他起性一半真一半假,遍计执性全部都是假的,但是圆成实性是真的。这就变成了所谓的“有宗”!
圆成实的这个“有”到底是什么样的“有”?这就成了几千年来的争论。真的是争了几千年!这个“有”是什么样的“有”呢?你不能是“常有”,如果是“常有”,就成了常见。一般我们汉地佛教的解释就是:这个“有”只是“作用有”,而不是“本体有”。因为你不能把“作用有”忽略掉的,如果把“作用有”忽略掉,我们的修行就没有意义了。假如说成了佛,它的作用也是一会这样,一会那样,那我们还成佛干什么?佛的作用,比如四无畏、十力、超脱生死,这些作用是不能没有的。
但不能说“本体有”,如果“本体有”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在胜义中会发现一个本体,这就成了常见。也就是说你在修行中突然发现了上帝或者大梵天,外道就是这样的。大梵天修行的过程中,他通过宿命通观察,发现什么事物都在变坏,连地球都在变坏。但是往前观察好多劫,发现大梵天还在那里;再往后面看几万劫,大梵天还在。他说只有大梵天是不变的,所以他们要成为大梵天或者崇拜大梵天。如果有常见,修行就会变成要去发现一个东西。所以我们不能有常见。当然断见就更不可能了,比如唯物主义,这太粗坯了,粗坯的东西一下就过去了。
关于圆成实的“有”,就是这样说的。当然,到了如来藏,这就很好解释了。其实它本来就是一个东西,你不能说它是有,因为它是空性的;你也不能说它是无,因为它有光明。光明和空性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双运。
这个难就过去了。总结来说就是用教证说明,我们不是纯粹说“空”,我们可以说“有”。
——摘录并整理自《八识规矩颂》第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掌握能破之破四句生因
- 什么是真正的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