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始,心像陡峭的山水,实际上就是念头不停地飙,你根本就坐不下去。这个过程有些人很长时间,有些人几个月,有些人几天,这就不一定了。其实念头飚的时候,你就等它飙。也就是你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它出去了,你等它回来就是嘛。大家记住一个要点,如果累了一定要休息,不能硬撑。你可以在座上休息。比如规定打两个小时,那么两个小时中间你真的不走神吗?走神就走神,没关系,刚刚开始就是会走神的。
慢慢地就会像缓慢的山水。然后,慢慢地又像平静的大河。虽然表面上好像没什么,但是下面还是暗流涌动。最后就会变成无风的湖水,清澈、明亮。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这样的,哈哈哈哈,开玩笑,我没有到那么高的境界,我现在比陡峭的山水近了一步。当达到相当宁静的程度时,你会自然地宁静,在动中都是宁静的,你一边做事,一边心还是处于很宁静的状态,清澈见底。
那时候你观察自己的心态会非常快速、准确,从而你也很容易知道别人的心态。一看别人就知道“哇,他在想什么”。为什么?你会通过了解自己而了解别人。一般来说这些人会非常狡猾。如果他要去干坏事,会很容易干坏事,可以干很多坏事。所以,如果这些人没有菩提心,下地狱也会特别快。
因此,不要说禅定有多好就有多厉害,不是这样的。确定你能不能解脱的,不是你禅定的能力,不是你可以坐几天,外道都有禅定,而是你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以及你的空性见地是否能够融入你的相续。我们有师兄可以从前一天晚上八点钟坐到第二天早上八点钟,但烦恼有没有坐掉呢?没有坐掉吧。当然,还是可以坐掉一部分,一些比较粗大的烦恼可以坐掉。
禅定大概就是这样,你任选一种就行了,千万不要选很多种。你可以在前面找一个目标,可以是佛像,也可以是唐卡等。但是,我觉得像我们这些人,要么你就找唐卡,要么你就去观呼吸,要么你就去意守丹田。意守丹田最有利的是什么呢?人心容易安静。而且它对我们的身体会有很大帮助。为什么呢?因为通过意守丹田,气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儒家的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怎么养啊?实际上就是这么养。你看儒家的坐姿,他们一定要正襟危坐,这是他们养气的一种方式。因此,儒家文化导致我们中国人的椅子是四四方方的。哪里有外国人的沙发舒服嘛,人家外国人的沙发是修大圆满的,哇,一坐就躺下去了。我们的椅子完全就是修禅定的嘛,都是四四方方的,甚至连两边的扶手都很窄,手要放在腿上。所以说,很多事物跟我们的文化有很紧密的关系。
也就是说,修禅定我们选择一种方式去坐就完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绝对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达到什么效果。实际上禅定的作用,也就是让心平静、让身体感觉舒服。哇,修禅定会很舒服。禅定修到后来,再配合菩提心(不用很强的菩提心,有一点点菩提心就行),特别是比较善良的那种人修禅定,他会舒服到每根头发丝都在舒服,每个指甲壳都在舒服。
达到那种程度,你就会体会到什么叫“山在笑,水在笑”,你真的会看到山在笑,水也在笑,你的心情会愉悦到那样的程度。然后,当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时,一下就把它放过了,“哎,这有什么啊?我有禅定”。就像我们刚才说的有恃无恐。那时候你就很愿意去打坐了。
当禅定修到那种程度,虽然还不一定是解脱,但是它会导致身心有很强烈的愉悦。如果达到二禅、三禅,那这个人基本上会放弃世法。二禅、三禅的意思是什么?即他身心的状态已经超越欲界了。而我们现在的痛苦,大量还是欲界的痛苦,也就是有很多欲望导致我们痛苦。我们想要权利,想要谈恋爱,谈一个还不够,要谈四五个、五六个,这很难讲。这是欲望导致痛苦。然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恐惧,你害怕吃不上饭,害怕被人攻击等等,这些都是欲界的痛苦。
而什么是二禅、三禅呢?即你的身心状态已经稳定到你根本不害怕什么,没有这些恐惧,也不希求欲界的快乐了。你说这种人的出路在哪里啊?不是山林就是山洞,最不济他也会来居士林、禅修中心。他根本就不会对世法有什么真正的兴趣。他的心已经就走到二禅、三禅了。
我们现在有师兄走到这一步吗?目前还没有。偶尔有师兄在某一座中可能会达到那种状态——“哎呀,真的一切都没意思,打坐真的太爽了,好爽啊”。等到他下座以后,马上就会重新做欲界的人。偶尔这么一下,就像在锅边嗅到了一点香气,但永远靠不拢了,吃不着东西。大部分是属于这样的状态。
即使像有些师兄,他能坐四五个小时、七八个小时,他是不是真的达到了二禅、三禅呢?根本没有,有些连欲心一境都没有达到。欲心一境,实际上就是对世俗的东西有足够的抵抗力了,比如好吃的、好穿的等各种各样世俗的欲望。所以,他们愿意待在山里面,穿得一身稀烂,周围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
你看藏地的那些修行人,我看到他们总是很感慨,一口牙焦黄,他们不刷牙的嘛。我告诉你们,虽然他们不刷牙,但是早上起来绝对没有我们这样的口臭。我们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刷牙,实在没办法,要靠刷牙的方式来解决口臭。而他们根本不会这样,他们的身心很洁净。他们在那种状态里面一样很愉快。我们肯定认为他们在强忍,佩服得不得了。其实不用佩服他们,他们根本就不是强忍,而是在享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自私。为什么他们看着我们这些猴子,不出来把这些猴子变成人?他会说:“我现在正在准备把它们变成人。”那又不同了,哈哈哈!
所以说,禅定其实有很大的功效,我们要努力去修行。大家记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修禅定需要多方配合,也就是你得有出离心。关于修出离心的方式,我们可以打坐来进行思虑。比如,我们现在修四前行、五加行,以及在座上念咒,很大程度上,这就是在思虑嘛。最好是把前面的五加行修完再去修禅定。如果五加行不修完,就去修禅定,也不是说不行,很多人也可以,但是要说能修到多高的境界,真的不行,因为没有质量。
禅定是一种造作,它不像大圆满的修行。大圆满的修行,它造作的成分很少,几乎是不造作的。所以,那些修大圆满的人,他可以躺在沙发上,比如丹增加措活佛、齐美仁增堪布。有时候你们看到也许会问:“为什么他们不像儒家一样正襟危坐呢?”他们根本就不会很正经地坐在那里,就像一袋土豆放在屋角一样,哈哈哈。真的是这样,他们就变成这样了。原因是什么呢?大圆满没有太多造作。
但是,普通的禅定需要很强烈的造作。既然是造作,那就对不起,它需要资粮。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支撑造作的心力,还要有排开反这些造作的干扰。关于排开干扰的方式,我们这段时间学的《入行论》全部在讲这些东西。《静虑品》里面全都在讲要离开各种各样的欲望。而所有的欲望都是干扰我们进入禅定的因素。所以说,心里面要放弃这些东西,才能修出很好的禅定。
另外,你要这么去做,还得有相应的心力,你要熬过“青黄不接期”期。青黄不接,也就是你在坚持,但快乐总不出来,心越渴望它出来,它越不出来。心渴望它出来,叫做“将心待悟”,“悟”是快乐的意思,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你会想:“你说得那么好,快乐怎么还没开始出来呢?”你越这么想,它就越不出来。因为你的这种强烈的希求,它会造成一种心的压力,从而阻止那种自然的快乐曙光的出现。曙光都不出现,那证悟就更难了。
那怎么办呢?要多方面配合,要有出离心、要有菩提心、要修五加行。实际上五加行是完成菩提心的一种方式。四前行是修出离心的方式。出离心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的心要大量地离开对世法的执著,我们的执著太多了。特别是到了禅修中心的师兄们,我建议我们要尽量想办法减弱那些很厉害的执著,甚至要消除它、断除它。这些东西太甚了真的不行,你的心思用得太多了。这是大部分修行人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尽量离开执著,是说我们的很多心思不用在这些上面了。而不是说“哎呀,我有出离心了,我也不离开这些东西”。其实那时候你所谓的出离心,就是在拥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之后,再去拿一个解脱。这是不可能的。想通过禅定的方式去拿解脱,根本就不可能。因为你去修禅定,世俗的东西马上就会对你的禅定造成干扰。所以说,我们要离开这些干扰。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