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把五加行的基本思想也跟大家讲一讲,具体的修行我就不说了,根本说不完。你们可以从下面这几本书上去看。一本是《大圆满前行引导文》,一本是《慧灯之光》的第二册。还有一本叫做《前行备忘录》,也是索达吉堪布翻译的,是阿琼喇嘛写的。这三本书你们可以去看,看五加行是怎么修的。
一、四外前行——出离心
四前行说白了就是离开很多贪著。它包括四个内容,即你要思考轮回过患、寿命无常、因果不虚、暇满难得。实际上就是要离开贪著去修行,可以分成两个大类:一是离开对世法的贪著;二是希求解脱的成果。也就是要有厌离心和希求心——厌离世间和希求解脱。
厌离世间,很简单,你要离开很多欲望。在修行方面,就是你要去做佛法的闻思修、戒定慧。其实对我们来讲,闻思修行佛法大家都还是很愿意的,而离开世法的贪著就不是那么愿意了。我们希望贪著和闻思修并存,什么好处都要。每个人都很看得起自己。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两个东西并存是不行的,一定要放弃对世法的贪著。要把这种贪著尽量缩小到力所能及的最小范围内。我们有很多贪著,比如金钱、权力、家庭、情感,这些都是不行的,甚至对道德的贪著都不行。
你说:“对道德的贪著怎么不可以啊?”比如,有些新来的师兄,他在某些方面可能不行,我们就忘记了慈悲,往往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蔑视别人、欺负别人、支配别人,表现出傲慢,在别人面前说一些让人家感到很不舒服的话等等。我们的师兄们经常干这种事,这就是对道德的一种贪著。并不是说你坚持道德有什么不好,道德非常好,但以道德作为我执的工具去打击别人是不对的。所以,很多这样的东西,我们都要开始去放弃才行。
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说五加行。出离心就概括为离开贪著,希求修行。菩提心,其实概括起来也很简单,即希望我们身边的所有生命全部都能成佛——为利众生愿成佛。但是,对我们来讲,我觉得菩提心大了一点,我们应该先把菩提心前面的四无量心修踏实。
四无量心里面,我觉得对我们来讲最重要的是悲心。一般来说,四无量心刚开始修的是慈悲喜舍的“舍心”。但实际上我觉得对我们来说是悲心,即不忍心看到周围的生命受苦,更不可能去造成别人的苦,你不愿意看到他苦。
这要怎么去修呢?我觉得要从我们身边的人开始,别总是去想那些概念——“为利众生愿成佛,所有的众生都是我妈”。概念是想了,但落实到身边,从来没有想过身边的人都是你妈。我们要落实到身边的人。这些心思比较强大以后,才有可能真正地领悟到空性,否则不行。在概念上学习中观没问题,很多人都做得到,我们这里的很多师兄都出去给人上课,但真正要领悟到空性,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五加行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说白了,我们整个佛法的修行,就是为了证悟,为了开悟。开悟是什么?即明白我们心的本性,也就是明白万法的本性是什么。而且还要明白万法的表和里是一样的,即表里如一,也就是外在的形相和实质是一样的,都是实质的一种游舞。
外相,通过感官我们都可以知道,但它的实质是什么?感官是看不到的,意识去想也想不到,必须要心直接去体认才行。心体认到这个东西,叫做“果皈依”或者“究竟皈依”。五加行有五个部分:一、皈依;二、发心,即修菩提心;三、金刚萨埵;四、供曼扎;五、上师瑜伽。
前面出离心的部分我就不说了,主要是离开贪著。贪著什么,你就告诫自己:“糟糕,我现在又贪著在上面了,我要想办法离开。”如果现在实在暂时离不开,起码要去减弱它,不要故意把它增盛,或者无限制地扩大。欲望无穷啊!很多人会说:“哎呀,我先把这个欲望解决了,慢慢地我满足了,我就不贪了。”欲望的特征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它会越饮越渴,绝对是这样的,就和喝盐水一样。
有人说:“你看,我谈了这次恋爱,以后我就不谈了。”试试看,刚刚开始谈,有时候会吵架,是很不舒服——“哎呀,好烦啊,跟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算了,算了,分手”。分手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想对方的好处了,又开始扯淡了。这都还是好的,还是过去的那个人。最怕的是他觉得这个人不行,换一个,他肯定跟前面的那个人不一样!每个人都会这样,不停地换,最后就会变成这样。
所以说,大家一定要考虑这些东西。如果你只是想简简单单结个善缘,那就不说了。但是,你们这些人个个都想要解脱,每个人都来禅修中心。禅修中心不是为了结缘哦,它的目标摆明了就是要培养人开悟,很清晰地就只有一个目标。不想开悟的人,你就不要在那里待。就算你不开悟,最起码也要往生,往生的那一刹那也能开悟,那叫最后开悟。禅修中心大量地培养的是活着时就要开悟的人,不是说让大家在这里结个缘。(你只是想结缘的话),你可以一边学佛一边到处结缘嘛,只要是漂亮的男的、女的,你都去结缘嘛。
所以说,很多贪著我们要尽量离开才行。如果不离开贪著,你又说你要获取证悟,也不是不行,但基本要是恩扎布德国王那样的人。藏传佛教里面有个恩扎布德国王,世俗上的什么他都要,他也要证悟。但我们是不可能的,你看我们身上哪一块肌肉像国王啊?根本就不可能,做不到。稍稍有一点世法就搞得我们的心很乱,一点点事情都弄得我们很恐惧。你哪里可能有那么多力量、那么多心力,既要世法的快乐又要获取证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你可以暂时有这些东西,没问题!但你要逐渐地把它缩小到力所能及的最小的范围之内。这就是出离心的具体体现。出离心的具体修法有很多,今天这么短的一点时间,我不可能说完。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建议结合录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