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关爱众生需要次第,珍惜关爱众生范围的大小以及程度的深浅是有次第的,不能要求每一个修行人一上来就要承担一切众生的苦难。事实上,很多人很小的苦难都不能承受,比如别人稍稍骂你两句或者一个违缘,你就疯了,觉得了无生趣,生无可恋,这是不行的。开始的范围可以小一些,最先要自己去修行,才能具备一定的承受苦难的能力和关爱别人的能力。
关爱别人不容易,很多人谈恋爱都谈不好,在家庭中与亲人也相处不好,连爱别人都不知道怎么爱,因为愚蠢、因为习气,因为潜在的自己都不了解的自私。所以我们要去修行,让自己的心变得明亮起来,让自己的习气不至于去伤害到周围的人,这需要一个过程。
珍爱众生的范围是由小到大,千万不要空口而谈,老是一句空话“珍爱天边的一切众生”——作为一个目标可以,但是天边的一切众生在哪里啊?在天边?这会成为一个空洞的观念,显然不行的,要从周围做起。
内消:首先要闻思、打坐,修呼吸法、施身法,在观念和情绪执著上,产生关爱众生的内在基础,慢慢让自己的执著减轻。
外爱:从周围做起,爱亲人、同事、朋友,哪怕出去走一趟路、开一趟车所碰到的其他生命(不仅仅指人),范围越来越宽,珍爱众生的程度可以越来越大。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不能冲动,上来就挖肉喂鹰、舍身饲虎,冲动往往过犹不及。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有人一上来就激动不已,供养、布施了所有的存款,然后下定决心一丝不挂去修行,但是,没几个月就后悔了,甚至去找上师讨回来的都有。现在煽动性的书籍很多,老说供养、布施后会怎么怎么样,供养后怎么怎么样,故事、书籍以及传说到处都有很多关于这样的故事,他看了就信了,把自己也感动了。不经思虑、冲动不已就去做了,其实心里暗含了——“我已经供养了那么多,我那么虔诚,应该能够出现奇迹”,结果奇迹没出现,只出现了后悔,真的很麻烦。
《百业经》里有个故事,一家穷人快要饿死了,突然家里来了一个阿罗汉,他们翻箱倒柜把剩下的一点粮食煮成半碗稀饭供养给阿罗汉,后来,这一家人眼睛看到哪里,那里就是珠宝。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让很多人激动。
有些佛教徒也觉得自己很穷,希望把所有的钱拿去供养寺庙,能像这个故事里的穷人一样得到回报。当然,不一定是眼睛看到哪里,那里就出现珠宝,至少能买中六合彩。最后,他真的供养了很多,然后马上去买六合彩,结果一张都没中过,于是开始怀疑佛法。(这是我认识的一个师兄,现在没联系了,也不知道他学不学佛了。)
我们不要去搞这些功利性的东西,如果内在的观念都没纠正过来,不是真心诚意想去利益众生,功德是很小的,你去跟佛菩萨做生意,能做得赢吗?就算在一个像完全看得到底牌的赌场的股市里面,其实还有赢的可能性,但是你跟佛菩萨做生意,肯定百分之百输的。为什么呢?佛菩萨不会跟你做生意,他不需要那些东西。你的供养完全是拿你最需要的东西去供养给佛菩萨,你是在跟自己做生意,而你拿这种心思去交易的话,就已经输了。那有没有功德呢?有的,但非常之小!
如果一条狗去供养佛菩萨,可能会供养屎,因为它认为屎是最好的东西,但佛菩萨连“你”都不需要,还会需要它的屎吗?但是,狗认为那是最好的东西,将来如果再做人,它会因此而得到很多财富。
观念上的错误会导致行为或发心都不对,效果就会非常小,甚至会带来反效果。所以,首先要内消,包括闻思、施身法、呼吸法等具体的修行;然后去外爱,利益周围的人和生命,比如老鼠、蟑螂等等。
你说:“我利益了家里的金毛狗。”这个谁都会利益的,有时候要试着去做一些做起来很困难的事,但是不要太过分,如前所说,利益众生的程度要有次第。
你说:“那什么是标准呢?你至少给我定个学制嘛,是三年制还是十年制?”这个标准真的没有。有些人说:“我修了三年菩提心,应该成就了吧?”你修三十年都不一定能成就!那要修多少年呢?修到你死为止!因为菩提心可以大到挖肉喂鹰、舍身饲虎;小到开始看过菩提心的书籍,带着菩提心对周围人微笑一下,那也算开始了。所以,别用时间来作为衡量标准,这跟现在世俗的读书不一样,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本科四年这是读书的衡量标准,而菩提心是以心相续的成熟作为成就的标志。至于心相续成熟与否,你得自己去观察。
如果真的要一个外在的、能够观察的标准,可以去看《现观庄严论》,上面会说生起初步的菩提心、进入资粮道会怎么怎么样的……以后有机会,会跟大家一起来学习。
这是第一个颂词的总结,内容反反复复说过好多次,从知识的角度,真的不应该再说了。至于为何又反复说的理由,我再跟大家说一次。你会从开始的新鲜、不理解到比较熟悉、比较理解,然后产生厌烦。厌烦到一定时候,慢慢发现不再厌烦了,而且听到这些就开始高兴,说明闻思开始有成效了(没说修行)。听到这些,你不反感了,不像以前总想听到新鲜的——“能不能说点别的?讲点空性、讲点禅宗故事嘛”,而是内心生起了喜悦,说明闻思起到成效了。
被唤醒大乘根性的时候,有两种表现:一个是菩提心,一个是空性。听到菩提心或者空性的说法,马上就泪水直流、汗毛竖起,原因是什么?你现在听到这些就愉悦、开心,同样的一句话,就算说了几百次,你还是开心,那么,你死亡以后,哪怕是没有成就,第二世再听到这些内容,马上就泪水直流、汗毛直竖,说明根性被唤醒,这种人很容易成就。所以,大家现在听到这些不要反感,不然下世听到也会汗毛直竖,但却是恨意生起,立即产生排斥,这是什么啊?这是装模作样!
菩提心的道理很简单,也说得很反复,大家要耐心,因为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同时还是心的训练。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懂得原谅别人,其实是对自己的奖赏
- 确定法性的时候总会出错,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