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的哲学及修行状况昨天讲完了,很多人来问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集中点是问:道教为什么不能证悟般若?道家也打坐、也观察自己的内心,修行的方法跟佛教差不多。我们可以很笼统的说道家见地不对,肯定见地不对,见地对了就没什么好说的了。那为什么道家见地不对呢?道家用了跟佛家差不多的修行方式,如戒定慧他们都有,同样的禅修方式也有的,为什么还是没有证悟般若呢?最根本的、最熟悉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菩提心,我们都不把菩提心当一回事,很多人还很不服气。 为什么没有菩提心就不能证悟般若呢?没有菩提心就是不能证悟般若。学佛人都知道佛教分二谛:世俗谛跟胜义谛。世俗谛的修法有很多,但世俗谛的最好的修法,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可以说是证悟空性的直接因,这不是我说的,以前学《中观》、《唯识》、《入行论》都这样讲。为什么是这样子呢?因为世俗菩提心是胜义菩提心最近的因,一个事物的产生有近因、远因,比如我喝这杯茶,最近的因是我想喝这杯茶的欲望;还有其他的因,有人要给我倒茶,这样推下去,就会推得很远。那证悟胜义菩提心最近的因,就是世俗菩提心,为什么呢?世俗菩提心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缘一切众生;第二个要点缘佛果(小乘的菩提心不圆满,所以不能证悟完全的般若,只是单空,但小乘也比道家强,因为认同无我的观点,而道家不认同无我的。) 第一个为什么要缘一切众生?为什么众生都是我母亲?以前也讲过一个根本原因,我们跟众生是一体的。为什么是一体?因为一体就是般若思想,般若思想的根本就是我跟众生一体,所有众生只有一个本质——空性。一体应在般若上,般若是全体事物、全体有情的本质,依据这个观点,所以世俗菩提心要缘一切众生。如果心不缘一切众生,就很难证悟全体的本质,很难透悟,造成的结果等一下会讲。 第二个“缘佛果”,这不只是一句话,或意识朝着成佛的结果去追寻。实际上导致的第一步是皈依,没有皈依就得不到般若圆满的见解和般若本身的加持,很难最后达到跟般若合为一体。上师瑜伽都是缘佛果(皈依)的内容,最后修大圆满也是缘佛果的内容。 道家不会皈依三宝的,他们皈依的是三清,朝着目标方向都是错的。没有皈依,也就没有般若完美的加持,也没有传承、灌顶。虽然全真教拿了一部分《般若经》去看,由于没有皈依是很难实施的。般若的思想、名相好说,比如说空性、无我、捞摸不到等名相没问题,但真正去做是不行的,要去融入最绝对的目标——空性,才能够实现般若。不皈依,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啊! 所以不具备菩提心就不具备缘一切众生、缘佛果,所以道家很难透悟般若,就算看了《般若经》也不行,曾经也讲过不要说学佛就只是内心的事,而不重示形式,那你就把心跟形式分开了,形式就是心,把心跟形式分开了就不是般若、没办法全体,这是佛、道区别的根本原因。道家由于没有这个根本,就产生很多见地上的毛病。 见地原因分类就很多了,在这里列了一些出来:第一个道家过分重视气脉,修好多大小周天、练精化气、练气还神、练神还虚、练虚和道等,又修性又修命,道家经常说佛家:“只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性、修命佛教也不反对,但一定要搞准最根本的性。为什么修大圆满、禅宗的人不具备神通呢?因为不修气脉。 人死亡中阴时有法性出现,虽然禅宗不一定知道中阴时有法性中阴的阶段,但他认定了万法的本质,甚至在醒时、梦中都不离开本质,已经超越生死了。超越生死,并不是像道家说的那样具有很牛皮的身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管你的身体是元婴、大罗、仙人,从头顶冒出来,还是浑身冒光都不行的。真正的法身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禅宗、大圆满的修行人,不一定修气脉来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但是能完全的、彻底的认知法性,并安住法性,并将领悟透切地贯彻到自己生活的每个方面,乃至睡梦、或极端的痛苦中间。实际上就已经解脱了,死亡只不过是换一个缘起而已,如果是大圆满修行人,在中阴会自然成佛;禅宗就算没有听说这样的灌顶,由于能安住法性,出现情况自然就进去了;还可以利用安住法性的修证,随随便便往生。 但道家过分重视气脉,把注意力放去成仙,把身体搞得很好。所以以前的高道能治病,显现出很神奇的功能,比佛家还厉害。由于注意力放在这些方面,在世间呈现出功能性的东西让人眼花缭乱,比如布点奇门遁甲、抓点小鬼、甚至看风水、找哪里有龙穴,搞得准得不得了。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就在上面,搞这一切如果没见到本性,说明还贪著在世间上。气脉也是心的一种显现而已,如果心放在这上面,就没办法真正的解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由于道家没有很强调二无我的观念,虽然也学般若,但道家本身的《道德经》里能看到无我吗?看不到这些。后来全真教拿了佛教的《般若经》,才说到这些东西。主要还是在自身上修元婴,或练出仙人出来,培养元婴就是培养另外一个认知体出来。不管是元婴还是仙人都是能认知的主体。 只要有能认知的主体,就会有所认知的外境,这样的二元对立是没办法解脱的。这就是道家在修行方法上、见地上产生的问题。也就是不提人无我,把认知主体突出来,能认知就变成人我,不管是元婴还是仙人、或肉体。如果修行时耽著无极,无极就变成了所认知,无极到底是什么?就是一个想象,没有一个叫无极的东西,在一个状态里认为根本的组成部分叫无极。 如《道德经》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说一大堆精、真、信都是其中的一个东西,没有像佛家说本质是空性,或空性就是干屎橛、郁郁黄花。他们认为是事物里的精华,有精华就有非精华,而佛经认为全体都是空性,只是我们不认识,因为我们有无明。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没有离开色相的空,也没有离开空性的色,就是所谓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是其中有精、其中有真、其中有信。“无极”实际上跟庄子的锤子分不完一样,只是意识的指向,不可能在状态里面证悟一个东西——无极,没有“无极”那样的东西。恍兮惚兮是一种精神状态。很多人都会犯这样的错误,但佛教不会认为这就是证悟,比如有的人一会境界是空,一会境界是明,其实跟道家的状态差不多。但道家认为状态的根本是无极,其实是意识的指向,佛教认为是所谓的空性或者叫光明。这是道家在修行时见地上出现的错误。 佛家的见地既然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为什么应成派说本质没有色?应成派的本质即没有色,也没有空,说的是空性的本体。本体不能说色也不能说空,根本不能用语言去说,那个东西不会是无极,如果硬说是什么?那就是显现,在显现层面说空性,只能是显现。没有显现就不能说是空性,什么都不能说,语言没法表达,因为没有对境,所以一定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把它看成一种状态。如果那种状态是的话,另一种状态就不是了,那就麻烦了。 所以难以证悟的原因,是因为佛家断绝二元的见地很难领会,如果有真明白的上师,跟他好好修行,在上师反复的加持、指引之下是可以明白的。道家修行不能证悟般若的原因,当然有见地不对,还有具体修行的原因,比如修气脉,只能把庸俗的肉身破了,所以道家也有虹身成就,叫蝉蜕。道家的修真或羽化,人死亡以后放在棺材里面,棺材打开只剩衣服,人走光了,这是不是证悟呢?不是的,如果身体完全消失就是证悟的话,把人烧了就完了。所以不能这样理解。 道家破掉色身,又建立新的色身,如元婴、仙人,还可以通过修行把这个也破掉。这样的修行只是把色法破了,可以产生明跟空的觉受,但它不是究竟的明空。跟现在很多人打坐身体消失、看到光是一样的,认为那就是明空,这就上大当了,那不是明空,好像有明、好像有空的境界,所以很容易上这样的当。 而且道家没有菩提心、无我见,如认为这个就是空性就很麻烦,真正的空性要去除人我,而人我是没有样子,粗大肉体的人我是最简单的人我,所以一定要靠菩提心、无我见来去除看不见的人我。唯识里面讲:心怎么去执著阿赖耶识的见分误为他是人我?怎么去误认的?要去体会这些东西。如果只像道家修气脉、破坏身体,或修单空把身体搓破了,也感觉不到身体了、外境,认为那是明空,那就不是究竟的明空,只能是明空的觉受,只能叫单空。 到底什么是明空?这属于大圆满的内容,要明白一定要去找上师,而且上师的引导是有层次的,一层层引上去。你说我不想要层次,要最高的?也可以,如果你是那种根器,恰好遇到有能力的上师,你们又对了味,也可以一下走到最根本,但这也不一定,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不要把直指心性当成一种状况,那是挺幼稚的。 如果只是破色法(显现),而没有在心性上体会到二无我(特别是人无我,先要去除人无我),那就很容易陷入空、明或所谓的明空双运的境界里面,或堕入乐、明、无念,成为天人。道家经常说这样乐、那样乐,死了以后就是欲界天天人;很多有神通,光明的境界,甚至可以分身,变成色界天人;或者一坐好长时间清净得不得了,变成无色界天人。 这就是道家难以证悟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不具菩提心、没有皈依,后来全真教拿《般若经》看,也学习、说上面的道理。由于不具皈依三宝,就难以消除二元,因为三宝就是宗旨、根本,不去皈依他,把证悟的般若放在一边,那不是两个般若吗?所以真证悟的人会把三宝当成般若、根本,密宗里面的视师如佛就是根据这些理论来的。 当然也有道家的人,证悟了以后调和道家与佛教的冲突,比如吕洞宾见了黄龙祖师证悟了,就调和道家跟佛家的冲突,希望大家都寻找到真理,通这样也可以,但最后一定要皈依三宝。所以也不是说道家,就完全不能证悟。在《涅槃经》里有一个外道,在佛陀快圆寂的时候见到了佛陀,佛陀让他放下左手、放下右手,然后再放下,就证悟了。他以前也没有真正的皈依?但是他最后听佛陀的话,就是真诚的皈依。皈依以后,也会全然的信佛,就是证觉,那是彻底的,比我们现在功利性的皈依厉害多了,我们皈依是要好处。 所以道家不证悟的原因大体就是这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菩提心,反反复复的强调菩提心,不是随随便便乱说的。真正的上师三宝就是你的自心本性,所以要皈依三宝,才能走到自心本性上去,在皈依三宝的同时,那些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会因你皈依的因缘对你进行各种各样的加持、引导。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那就不起作用,所以佛教会重示传承,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过头, 比如我有传承,所以不修行,那会使传承蒙羞的,大家不能把心跟缘起现象分开。但也不能绝对的分开二谛,二谛要双运,这是很难的问题,所以《定解宝灯论》就专门讲怎么来二谛双运的问题?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仅供听打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