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4 02:2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拆弹专家 于 2020-6-26 16:09 编辑
所谓的自明有两个层面,一是世俗谛中的心体,也就是唯识说的自证分~一种自明自证的本质。二是胜义谛所指的自明,因为远离了能所二元,所以称之为本觉或唯一明点。
世俗中的自明是一种远离粗大意识分别后的不分别自明,此时虽然任具有不同层度的细微作意,但暂时归在无分别识的范围。从体上来说,分别意识与所有无分别识都具有同样的体性,都是自明自证的一种现量。从意识角度的反体才区分出无分别识与分别识的。圆起师兄的讲到的六根识逐渐融摄在阿赖耶识的自明自证当中,其实就是粗大分别波动的心变得逐渐细微平静,而最平静的状态就是四禅的非想非非想定,但这时由于无法真正认识到自己本身(禅宗所说心的本来面目),所以以无明一直安住。
而在实修当中,不需要进入四禅,初禅以下而且不需要非常深的定力就可以体会到唯识世俗中说的“心体”是怎么回事,以这种体会的立场去看,一切皆为自明,那朵花是甚至连意识也是,其中是加入了直觉意识成份为主要出发的认知呢?还是处于阿赖耶识层面的心体自明?有一些区分,这里不方便大幅度讨论。以前索师讲过“让青色归于青色,蓝色归于蓝色”,也许同样适合对阿赖耶识的自明的这种层面作为描述。
同样的,心境一如有世俗谛和胜义谛的两种层面。以王阳明的体会,见境即见心,心就是境,境就是心,他持有的见地是阿赖耶识明性的立场~那朵花唯独也是一自明与自现,不是我们意识参与判断或以意识为能明立场而认知到的所明,而是自明!假如,再以自明的立场区分真与假,那么一切自明的相为假象,自明的无相就为真相,当然这里的无相是相对的!或者以自明的分别波动为虚假,而无分别不波动则为真实。以闻思的语言去描述名相就复杂了,而且都需要大家极成,但以修行的角度体会就根本没有太多啰嗦的余地,以中观的单空入手,思维安住反复,最后彻底抛弃思维。以大手印的实修窍诀,保持觉知的方法入手,就更加没啥好说了,下手就需要放弃意识判断,至于实际去修持,不容易但也不难,都是普通居士的身份就可以修持的。当心不再以粗大意识或直觉意识局限觉知的时候,花自香红的经验就可以产生,而且是一种非常普通的体会。这时不需要寂灭六根,甚至行住坐卧随时不丢失这种见地,体会到行亦禅动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的世俗自明境界。如果进一步反观到自身本面就是觉性,不明白就是阿赖耶识。禅宗说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花现谁知?即便你用意识判断那朵花,但谁在判断?所以心现花心自知,不见花时的无花之寂灭心亦自知。非为意识判断对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