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0-5-28 01: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思维和感受中,我们可以对“色”展开分析(如五大因)或者直接感受“色”没有实质(如四夺),从而可以认知“色”真的是没有实质的。这是站在“色”的立场,用思维和感受指示了一个“空”。分开二谛的话,是凡夫的立场,把“色”在思维和感受中抉择为“空”。
但是圣者真正证悟之后,因为他已经通过入定证悟了本质,从定中出来以后,他再看这些色的时候,智慧中就会发现,“空”就是“色”,这些现象跟在定中证悟的本质完全一样。分开二谛的言说的话,是圣者的立场,知道了“空”,才会说“空”即是“色”。
而凡夫由于立场始终只知道“色”而不知道“空”,当他去说“空”的时候,只能拿思维或感受性的“空”跟现象如黑白绳子一样绑在一起。原因就是他不知道空,而靠思维和感受都是二元性的认知方式,没办法真正确定不二的空。
以上是一种自空派切入的角度,不一定对,仅供讨论,而且分开了二谛,凡夫只知道色,而靠思维和感受抉择出空;而圣者站在证悟空性的立场,明白现象就是本质,本质就是现象,所以会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
这样会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色即是空“的话,那见色即见空了,但凡夫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所以会造成言说上的矛盾,那凡夫见色的时候也就是证悟了空性咯?退一步的话,就可以把这个矛盾解释过去,凡夫只是见色但没证悟空,只是基于”色“,以二元性的认知方式,去抉择出了一个“空”,抉择出确实色找不到实质,这是凡夫可以做到的,但凡夫没办法抛弃二元性的认知方式,则无法真正证悟“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空性,所以色空的关系其实如同黑白绳子绑在一起,靠的就是思维和感受来绑在一起。这个恰好有点像柱子以柱子不空,柱子上的实有空,柱子和柱子的空是靠思维和感受绑在一起的。
再者,用他空派的角度尝试分析:
他空派证悟的空,要落到光明上,而且此时实相跟现象一致,色就体现为法性色,那当然要证悟才行,思维跟感受到的都是庸俗色,可以分析它是空性的,感受它是无实质的,乃至可以说是光明的扭曲,但没证悟空性,就落不到真正的光明上来,以此展现的净见量更是无从谈起。站在光明的角度,其实也可以说色即是空,但此时色是法性色,而不是凡夫见的庸俗色。
再者,又或可从大圆满的角度,还在思维跟感受中的话,则还在抉择,能上调动二元的认知的习惯,去抉择,去感受,所境的没有实质。当察知到所境空无实质而无所缘时,能境放弃认知而反观,肯定是离开思维和感受才行,不然又是一种二元性的认知,但怎么停下,以及停得下来吗?停下思维和感受就无记,乃至睡着了,你也傻了。当通过大圆满窍诀确定没有二元的空性智慧之后,发现诸法皆觉性,此时可说空即是色,从古到今,从内到外,从凡到圣,就唯一这个东西了,可以说空即是色,而色也即是空,真正实现了现象和本质的不二。此时会发现空性可以体现为庸俗色(大圆满修行),法性定(初地),净见量(从初地到圆满的净见量 佛地),所以可以说空即是色。而见庸俗色,也即是空,见色即见空,不用寻找,不用安住,也没有出入定之分,也没有触碰与脚跟点地,没有地狱与佛地的差别,便是步步踏着,头头是道,是见超八地,乃至见为佛地。
在思维和感受中,可以说色即是空,其实分了过程中,是思维和抉择空性,是站在色的立场说空,而空是什么,不知道;而说证悟才说空即是色,是说结果,而结果的空性智慧中,反过来色也即是空,就不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了,色空彻底等性。
以上只是选取了一些角度,仅供参考交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