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8695

  • 收藏数

    1

作者:秋池 发表于 2020-6-8 19:01: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吕洞宾见黄龙祖师的故事,这个故事道家人是最不舒服的啦!比如民国时代道家极大成者叫陈撄宁,为了吕洞宾见黄龙祖师的故事,写了好多文章,说根本就是胡说八道。吕洞宾放剑去刺杀黄龙祖师,陈撄宁就质问:放的是木剑还是铁剑?还是什么什么剑?(他不知道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的,只是想说明一定的意思,但是陈撄宁先生就很过意不去。陈撄宁是道家很有成就的一个人,但佛家人跟他就是你是你、我是我,羊子不跟狗打伙。他说《楞严经》不咋地,但是这些东西大家听听就行了,就不要太过当真。),这个故事是在《五灯会元》里有。
“吕岩真人,字洞宾,京川人也。 唐末三举不第”,吕洞宾三次考举人都考不上(举人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研究生),偶于长安酒肆遇钟离权,授以延命术,自尔人莫之究。”“偶尔”什么原因没有说,在长安的一个酒馆里遇到了钟离权,“授以延命术”教了他道术,“自尔人莫之究”他就高深莫测,人都搞不清楚他了。
“尝游庐山归宗,书钟楼壁”去游庐山归宗那个地方,在钟楼写了一首诗(像当年宋江在浔阳的时候写反诗一样,而他写的是道诗)曰:“一日清闲自在身,六神和合报平安。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天天打丹田的主意,丹田有宝休寻道就在丹田里寻道,其它的道就不寻了;对境无心莫问禅。”连找都不寻找,对境无心就行了(做了个木头道人,既然对境无心,为什么要去丹田寻宝?这有可能是后来佛家的人写出来寒掺道家的,道、佛互相也有争论。我们不用管啦。我们作壁上观,我们要坚持我们佛教徒的基本身份,皈依对你的直接证悟有直接的作用。)。
未几,道经黄龙山,睹紫云成盖,疑有异人。乃人谒,值龙击鼓升堂。龙见,意必吕公也,欲诱而进。经过黄龙山的时候,看到了紫云成盖(古代人讲究望气,紫云成盖下面一定有神仙,就赶快找人去见),值龙击鼓升堂。”龙就是黄龙祖师,也有叫做黄龙南祖师。“龙见,意必吕公也,”黄龙禅师知道他是吕洞宾。“欲诱而进”想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
击鼓升堂就是要讲法,吕洞宾在那里听,黄龙知道是他,最后讲到一半儿的时候就厉声曰:“座傍有窃法者。”吕毅然出,有人不是信我们佛家的,来窃法(盗法),吕洞宾用得着窃法吗?这种仙人道德高尚,所以吕毅然出,气宇轩昂,走出来问:“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开始斗机锋了,一粒米藏着世界,半升铛就是罐儿(以前农村用来煮汤的),可以装半升米的煮山川,就问黄龙祖师这是什么意思?龙指曰:“这守尸鬼。”
其实吕洞宾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是否定空间的意思,但他在丹田里面找这个东西,丹田跟半升铛差不多,在里面煮山川,在里面酝酿一个世界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是在说道家寻找真性的方法(守尸鬼)不妥,但是很多时候就把它们当成传说故事,变成道、佛比神通(陈婴宁就说黄龙祖师的师父岩头禅师,都没有什么神通,黄龙就更没有什么神通,说道家的剑术它抵挡得了吗?真的当成了比武功,不能比这些啊!)。
吕曰:“争奈囊有长生不死药。”这真的是守尸鬼,皮囊里有长生不死药。道家修命的时候,要水火即济,利用精、气、脉。这样的修法佛法不承认。所以龙曰:“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你成了仙,等八万劫以后,你还是要死亡,就是落空亡。
“吕薄讶,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求指归。”“吕薄讶”吕薄就觉点惊讶;飞剑胁之”道家修剑术,神奇得不得了(并不是是拿一个铁剑去砍,这太庸俗了,或者桃木剑冶鬼,也不是,他说的剑是心剑: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心中无剑,落叶飞花,俱是利剑。是说一种精神凝成剑,有点像佛教的诛法。道家一定要一个具体的东西,所以经常背一把剑,神韵飞剑出来去杀人,甚至可以杀人于千里之外,是不是有点象诛法嘛!是这么说的,但能不能行呢?如果你要认为一切景象由心现,理论上是可以的,是否修得成?那就不知道了,就像我们说有钱可以把地球买下来一样,道理上可以的,那你买试试看?)
“飞剑胁之,剑不能入。遂再拜,”(这个剑飞不过去,就有很多说法了,有人说黄龙祖师有神通更厉害;有人说黄龙祖师虽然没有神通但有般若智力,护法神不干了。不是在比这些打架。吕洞宾是神仙,不像我们凡夫打不赢回去练剑,再来打。)而他是去求指归,也就问宗旨在哪里?
龙诘曰:“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一粒粟中藏世界与半升铛内煮山川”其实是一个问题,但这里不是一个问题,一定要熟悉道家和佛家是怎么回事,才能明白为什么不是一个问题,而是去点醒吕洞宾,“半升铛内煮山川”就是在丹田里面去修元婴、煮元神、水火既济),黄龙祖师就说:半升铛内煮山川就不问了,什么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就是你怎么做到这个事情?是什么原因做得到?必须是空性才行,就是问这个东西。
吕洞宾说一粒粟中藏世界,只是一种神通变化 ,但这里问:如何以一粒粟中藏世界。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了,要证悟空性,牛角里面的米拉日巴就进去了,牛角不用变大,米拉日巴不用变小;文殊菩萨可以在五台山那罗岩洞,进去没多大,但他在那里面和十万菩萨一起讲法,大小必须空性,这比较难理解。有一个方法容易让大家理解,梦中的地方很大也可以没有。还有等比例的缩小,比如一个屋子里面,等比例缩小,我们能感觉大小吗?外面的人可能感觉我们小得像沙泥那么大,如果我们等比例变小,就感觉不到自己变小,所以大小是比较出来的,但真能体会到这一切大小没有意义,只是一种分别的话,那这个人就领悟了空性。
所以“吕于言下顿契。”吕洞宾一下就明白了,“作偈曰:弃却瓢囊摵碎琴,如今不恋汞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为什么弃却瓢囊摵碎琴?因为道家经常背着一个葫芦(瓢囊),用来喝酒装精丹,剖开就成装水的瓢(葫芦的故事很厉害,如西方哲学家胡塞尔,也有关于葫芦的故事的,他说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是受于经验,就举个葫芦的故事,说有个农民种葫芦,葫芦大了就不好吃了,有一次种了很多葫芦都变大了,他的经验告诉他:这些葫芦不能要了,就把这些葫芦扔了,结果另外一个人捡起这些葫芦,就把葫芦劈开装水,这个人不受以前经验“葫芦大了不能吃”拿来创新。胡塞尔说人的判断是受经验限制的,显得好浅显。而道家的葫芦就牛了,装精丹的。有时丹田也像葫芦,如果意守丹田,守得不好,肚皮跟上半身加起来真的好像葫芦,比如钟离权、铁拐李都是丹田要大一点,在上面画个葫芦,胸膛是上半个葫芦,肚皮是下半个葫芦,头太小了,所以葫芦有时候指肉身的意思)弃却瓢囊摵碎琴。飘弃了,琴打碎了(道家会背琴出去,武侠小说里的铁琴先生飞音杀人)。
如今不恋汞中金”,道家外丹就是练水银成金,练内丹把津液叫做汞,就是练津液成精气。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就是见到黄龙后,才明白以前用功用错了、见地错了。
当然这个故事不要去中道家人讲,他们会很生气的,我起码看到几十篇反这个故事的文章,但我们不要去计较这些,知道意思就行。为什么道家总是追求不到本质呢?讲完儒家哲学认知以后,再来进行大的总结。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仅供听打交流】

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高级模式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